「膠東散文年選·新媒體散文」劉鬱林|小橋流水人家

2021-01-11 齊魯壹點

小橋流水人家

文/劉鬱林

江南的每一個小鎮,都有一個美麗婉約的名字,每一個江南小鎮的名字,都像是一首絕美的詩,周莊就是這樣的。

剛聽到周莊這個名字的時候,我立即想到白居易的「楊家有女初長成」的詩句,仿佛一個精緻嬌羞的女子從深閨中款款走來。更像一個美麗的少婦挽著竹籃,浣紗之後緩緩而歸。「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周莊就是這麼別致美麗,美得不可方物。

周莊是個典型的水鄉小鎮,小河縱橫交錯,整個小鎮由四條井字型的小河,劃成了一個方塊,有八條街縱橫交錯,「咫尺往來,皆須舟楫」。多座小橋橫臥水上。屹立河岸的是一行行鱗次櫛比、錯落有致的老房子。房子的特色建築是「轎從前門進,船從家中過」。 每隔不遠處,就有一座石拱樣的小橋橫跨兩岸。這裡有雙橋、富安橋、通秀橋、太平橋等等,其中最著名的是——雙橋,它是周莊的標誌性建築。

雙橋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現在成為周莊的標誌,那是因為一個人,一個叫陳逸飛的畫家,以一幅油畫《故鄉的回憶——雙橋》,撩開了她的面紗,讓待字閨中的周莊,向世界展示了她的輕顰淺笑,她那如蒙娜麗莎般的微笑,傾倒了世人。讓雙橋走向世界,讓這個江南小鎮蜚聲中外。

從此,古樸幽靜的小鎮,便多了陌生的遊客,街道上便多了份喧囂,多了份熱鬧,但她依然保持自己的閒適恬靜。因為讀過一篇關於周莊的文章,不僅讓 我心旌搖曳,更讓我熱淚縱橫,原來周莊就是我一直尋覓的風景,周莊才使我靈魂的棲息地,才是我安放心靈的世外桃源。

從此,周莊就住進了我的心裡。水鄉古鎮周莊從此就成了我心中不敢碰觸的夢,心中永遠的香格裡拉。

曾去過很多地方,廣袤的草原,浩瀚的沙漠,壯闊的大海;也看過很多地方的風景,草原上盛開著的各色野花和嫩綠的酥油草,沙漠中頑強生長的胡楊樹和迎風飄轉的風車,大海裡迎長風破巨浪的輪渡和翩飛海天的海鷗。

可我就是不敢走進我夢中的周莊,我怕驚擾了夢境的美好,我怕驚醒她美麗的模樣,我怕夢醒時分,會有「不過原來如此」的嘆息,因為太多的情況是,你想像的無比美好,而現實卻令人失望,所以我一直小心翼翼地呵護著這個披著輕紗的夢。

直到美麗的燕子老師發來了江南水鄉婉約秀美的照片,江南的風景在向我招搖,她在微信裡這樣寫到「江南屬於鬱林,鬱林屬於江南,鬱林本該是江南女子,我一個人走在江南的時候,心裡想鬱林該來」這些發自肺腑的語言,撩撥著我多情的心弦,我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嚮往。背起行囊,「打馬歸去」尋找我的江南,尋找我的周莊,沒想到竟一下子醉倒在周莊的懷裡。

漫步於小河兩岸,穿行在古舊的煙雨中,千年古鎮流水潺潺。青石板、黛瓦、粉牆構成了周莊的底色和建築風格,石街重重,樓閣層疊。黝黑的青瓦、靜謐的流水、幽深的弄堂,長長的廊簷、斑駁的牆粉、風中搖曳的燈籠都透出古舊的氣息,帶我穿越歲月和流年,進入千年前的那段時空。

小橋、流水、人家是周莊的個性。人們沿河建屋,臨水而居,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築,現代的人,讓這美麗的古鎮更添歲月的滄桑,塗抹歲月的底色。佇立青石板,濃濃的江南水鄉風情撲面而來,讓人沉醉而迷戀。立於石橋,滿目青翠,楊柳低垂,輕撫水面,流水淙淙,欵乃聲聲的小船從橋洞穿過, 穿著青花布衣的阿姐搖著烏篷船,唱著抒情的江南小調,講述千年積澱的故事,原來情景就在情懷之中,吳儂軟語更懂得也更容易慰藉遊子的心靈。

行走在小橋和流水裝幀的街巷,行走在古鎮的柳浪下,發現這裡的塵埃都是風情的,無論你懷揣著怎麼糟糕的心境,你都會被空氣中瀰漫的風情感染。

我忘情地陶醉在靜美的水鄉裡,發現時光是柔軟的。古城民俗釀出的芬芳可以將你薰染得風情萬種,以前不曾見過的美麗,在生命裡逐漸鮮活生動起來。

走在狹長的弄堂裡,古樸的建築屬於明代的建築風格,張廳到了。

據說張廳原名叫怡順堂,建於明代,清初才轉讓給姓張的人家,改名為玉燕堂,俗稱張廳。張廳前後七進架構,畫梁雕棟,飛簷流閣,足見是殷富人家,張廳歷經五百多年滄桑,。走過沿街的門廳,面前是一個天井,綠意盎然。兩側是低矮的廂房樓,經歷了漫長的歲月,磚雕門樓陳舊得讓人不忍倚靠,乃至生怕陽光會將它不小心剝落。但堅實的石柱,細膩精良的雕飾,仍不難看出張廳昔日的風採。大廳軒敞明亮,廳堂內布置著紅木家具,張燈結彩,迎送賓客。牆上懸掛著字畫,一副對聯尤其引入注目,上聯是「轎從門前進」,下聯是「船自家中過」。 聯繫到進門時看到的一頂轎子,再看到廳旁一條小河穿屋而過,不正是「轎從門前進,船自家中過」嗎?不由得感慨,此言不虛。

出了張廳,往南,來到周莊必遊景點——沈廳。沈廳一樣是坐東朝西,據說它的原名叫敬業堂,後來改為松茂堂,由元末明初江南首富沈萬三,後裔沈本仁,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它由松茂堂、茶廳、大堂樓、走馬樓和後廳組成。也是七進架構,在第五進中,安放著江南豪富沈萬三的坐像,他的面前有個金光閃閃的聚寶盆。我久久地審視著這位六百年前的吳中巨富,心潮澎湃 。

他利用周莊的地理優勢,發展經濟,開展對外貿易,成為江南首富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時,沈萬三曾捐資修築了都城的三分之一,想代皇帝犒賞三軍,雖因得罪朱元璋,被充軍發配到雲南,沈萬三依然繼續他的經商之路,搞活了邊境經濟。我不禁感慨,如今周莊的富庶是不是都因沾了此人的福祚?

出了沈廳,我開始了在周莊弄巷裡的隨意漫步。走到「憶江南客棧」時,我不由地停下了腳步,駐足拍照留念,周莊的文化底蘊在此彰顯得更加淋漓盡致。 記得白居易的《江南好》:「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這是關於江南最美最絢爛的畫面。

而最讓人銷魂的是韋莊的《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當壚賣酒的少婦更添江南的嫵媚。

韻味深長、風神獨具的是皇甫松的《憶江南》:「蘭燼落,屏上暗紅蕉。閒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瀟瀟,人語驛邊橋。」夜雨江南,迷離情長,倍增思鄉之情。

周莊的文化蘊涵還在於西晉文學家張翰,唐代詩人劉禹錫、陸龜蒙等曾居住在此。周莊也曾留下柳亞子、三毛等人的足跡。其中有一座三毛茶樓,還有那濃鬱、淳樸的民風、民情,使這裡的古老文化更加醇厚悠遠。

這裡還有一道不得不說的風景,那就是搖擼的船娘,中年模樣她們都身著藍印花布衫,頭戴著發巾,她們淳樸可愛美麗大方,雖不是年輕俊美的江南少女,但她們都有一副好嗓子,唱得一手好民歌,船聲欸乃,歌喉婉轉。坐在烏篷船裡,走進魯迅《社戲》的情境裡,不過不是看戲,而是一邊看運河兩邊的風景,一邊聽船娘的歌聲。

你看,花開滿徑的青石板路上,有細碎的陽光從樹葉的罅隙裡漏下來;河水倒映著兩岸的朱樓水榭、煙柳畫橋;柔美婀娜的簷柳搖曳在碧波裡;船形漿影、天光雲影共徘徊在起水面上;讓你感覺如夢似幻。船娘柔婉清脆的歌聲、浣女棒槌敲擊衣服的聲音,打破周莊的靜謐,讓靜美的周莊更添一份靈動之美。她們撐一支長篙,在燈影漿聲裡漫溯,撩撥著歲月靜止的時光,打溼遊人善感的情懷,打撈水中千年的滄桑。

離開周莊已經很久了,歲月的蒼臺不停更換著顏色,有翠綠到墨綠;可那些潮溼的情懷總不肯離去,周莊的古韻總在心頭翩躚起舞。我是否就是那個撐著油紙傘結著丁香心事的姑娘,心甘情願地跌進了一段似水年華、情結濃鬱的故事裡,再也不願走出來呢?

作者簡介:劉鬱林,煙臺二中高級教師,畢業於魯東大學中文系,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煙臺創作基地副秘書長。2014年開始散文創作,目前已在《山東文學》《當代散文》《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年選》《贛西文學》《齊魯晚報》及人民網、中華人物網等全國、省、市媒體發表散文、隨筆160多篇,作品先後入選《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年選》《膠東散文年選》(2018 2019),榮獲國內報刊網站徵文大賽獎10餘次,2017年在華齡出版社出版散文集《麗人行》(與人合著)。相繼在《聯合日報》《當代散文》發表和推出《二中的冬天》《二中秋色》巜二中的春天》《二中的夏天》散文系列。多次被評為山東省散文學會優秀會員。作品《煙雨朦朧水簾峽》獲2018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創作大會優秀作品獎。

歡迎投稿,膠東散文投稿郵箱:jiaodongsanwen@sina.com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膠東散文年選·2021」李建新|東林遊記
    路上聽德猗法師介紹,廬山東林寺,是中國佛教淨土宗發祥地,建成於東晉太元十一年(386年),由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開創,隋朝以後為全國佛教八大道場之一,迄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廬山千年紫煙,虎溪萬載常流。
  • 【第四屆膠東散文年選·新媒體散文大賽(2021)徵文】劉軍|釣魚
    點開微信,再點開每日必看的「膠東散文」「萊陽聚焦」,在這寂靜的池塘邊細讀三兩篇美文,也未尚不是一樁雅興,別有一番情致。「叮鈴」一聲響亮,定睛望去,就見那根海竿頂端的雙鈴不停地震響,我神經一緊「有情況」,放下微信,立馬持竿搖動線輪,感覺長長的魚線掛著沉重的物體,忽然,竿子猛抖了幾下,憑多年的垂釣經驗我判斷,一條生長期至少四五年以上的大魚,在試圖吞食那散發著異香味的誘餌。
  • 詩詞散文:蓉城五月春光好,小橋流水有人家
    成都近郊碧野,小河溝渠湖泊溼地,星羅棋布,河水漲起來了,澗水小溪水潺潺;小河橋邊有人家,鄉村農舍籠薄煙,藍天碧野五月天;小草也綠得逼你的眼,野花遍地,紅的,粉的,紫的,黃的,白的,藍的,散在草叢裡,風兒吹,花兒搖,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風兒輕輕拂面,那麼的清爽,風裡帶著些剛收割的麥穗和新翻泥土的氣息,混著香香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溼的空氣裡醞釀
  • 第一屆膠東散文年選優秀作品獎系列——趙剛
    第一屆膠東散文年選優秀作品獎夾河,我們的母親河文|趙剛每個人都有記憶頗深的人、事、物、景,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童年,也會越發思念。2013年,福山區作為山東省唯一入圍縣市區,獲得「最美中國·文化旅遊生態旅遊」目的地稱號,榮登最美中國榜。漫步象牙橋,夾河兒女欣賞著母親河楚楚動人的風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迎來日出,送走晚霞。我堅信,憑藉夾河兒女的勤勞和睿智,加上世世代代子子孫孫的保駕護航,明天的明天,母親河一定會更加璀璨靚麗。
  • 「新文化大散文」與「非虛構寫作」:當下散文寫作新動向
    特別是,網絡的興盛使散文更貼近生活,親和大眾,甚至有人斷言:零準入門檻、即時傳播閱讀推動散文進入到「全民寫作的時代」。不過與上述種種新動向相比,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文化大散文的新變和非虛構寫作的興起。  以餘秋雨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大散文」,一般都是站在正史的立場上,以整體性、中心主義的歷史觀和價值觀去評判歷史。它的篇幅長,動則萬字以上,甚至幾萬字;題材大,取材往往不是風花雪月、小橋流水之類,而是民族的文化,知識分子的命運,人類的困境和未來等大命題;再是重理性,推崇西方的理性精神,重邏輯推理,相對來說,感性的東西就少了一些,心靈和生命的投入也不夠,這樣就難免粗疏空洞甚至矯情。
  • 小橋流水人家是我們美好的共同家園
    2020年的新冠肺炎,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就翻以前的照片來看, 便翻到了這小橋流水人家。這是5年前的這個時候, 在貴州興義的萬峰林。 遙想現在也應該是這樣的情景吧!百花齊放。百花齊放。雖然是貴州的山水, 我這雲南人也看著很漂亮。
  • 小橋流水人家
    2015年11月14日,江西婺源李坑村的小橋流水人家。2013年8月24日,上海浦江鎮,召稼樓古鎮風光。
  • 第一屆膠東散文年選優秀作品獎系列——張華榮
    第一屆膠東散文年選優秀作品獎小五臺遊記文|張華榮人生,還是需要體驗一次挑戰極限的磨礪和之後的酣暢淋漓的。若沒有回憶,拿什麼祭奠。歡迎投稿,膠東散文投稿郵箱:jiaodongsanwen@sina.com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近看有正依傍著小橋和流水伴居的人家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裡的枯藤,老樹給人以悽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給人感到幽雅閒致。12個字畫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
  • 膠東散文家作品(8)梁績科
    膠東散文家作品(8)梁績科散文作品食魚文|梁績科父母素好食魚。藏在老宅裡的記憶文|梁績科老宅是我出生的地方,建於民國二年(1913年)。老宅由青石砌成,典型的膠東虎皮牆,上覆小瓦,窗門處嵌以青磚。房內梁、椽、檁、柳條笆齊全,尤其是那房梁,長短、粗細、間距統一,抬頭上望,煞是好看。
  • 王佳欣散文力作推送:《小橋流水,姑娘姓甚?》
    小橋流水,姑娘姓甚?文/王佳欣 編輯/磐石突覺微風拂過,我輕輕的合上了眼,再睜開時一切都變了,宛如仙境……鄉間小院,點點繁花,小橋流水旁,參天古樹下,躺著一個白衣女子,見我走近,緩緩地站了來,我不覺問她:「姑娘姓甚名誰」她微微一笑說:「跟我來。」
  • 小學語文說課稿:《小橋流水人家》
    《小橋流水人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的第8課。這篇課文作者開篇如詩的幾句話勾勒出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寫意畫──小溪潺潺繞村莊,楊柳依依垂水面,水與流水相和喝,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調美麗而纏綿。接著話題一轉,寫了小橋流水人家的恬淡、閒適的生活情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無鬧市之亂耳,無疲勞之勞形,猶如世外桃源。
  • 李志輝《小橋流水人家》,妙音妙境
    李志輝《小橋流水人家》,妙音妙境   李志輝《小橋流水人家》   留白,是現代設計的大趨勢。
  • 「夜讀」「年之味」散文專輯|彭秋平:《米味》
    將時光剪成冰花,把年的味道裝進行囊;將歲月化作祝福,把美的期待蘊藏心中。二月,是一段寫滿家、團聚、溫馨和歡樂的日子。為營造新年氛圍、傳播文化內涵,江報客戶端新聞中心與江西省作家協會聯合推出「年之味」散文專輯,讓我們隨著本土作家的文字,一起去感受我們的「年」!
  • 「散文」 遊新天鵝堡
    [散文] 遊新天鵝堡 新天鵝堡建在這個地方其實也不易,早在中世紀,這裡就有「前高天鵝堡」和「後高天鵝堡」兩座古堡,只是到了十九世紀,古堡成了殘垣斷壁。路德維希二世為了興建他的「夢幻城堡」,下令將前、後高天鵝堡炸毀、清除,在廢墟的原址上興建新天鵝堡。他不僅親自選址,他還親自參與城堡的規劃和設計,據說很多畫龍點睛之筆出自他手。
  • 省散文學會採風活動暨與盤州作協座談會在陸家寨舉行
    貴州文化網訊(記者 劉涵)11月28日下午,由貴州省散文學會常務副會長伍秋明牽頭、策劃、組織,貴州省散文學會會長秦連渝親自帶隊的採風活動暨貴州省散文學會與盤州市作家協會交流座談會在盤州市保基鄉陸家寨風景區隆重舉行。
  • 小橋流水人家,這是誰家姑娘
    小橋流水人家,這是誰家姑娘 小橋流水人家,這是誰家姑娘
  • 淺析「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美
    如馬致遠的「小橋流水人家」就是這樣的一種意象。若是單獨看這句詩,腦海中首先呈現的是風景秀麗江南小村莊的畫面。可若是把這句詩放在《天淨沙.秋思》裡,就會有一種荒涼孤寂的感覺,還有些悽苦漂泊的憂傷。《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怎樣體會這首詩的意境?詩的開篇就用了「枯藤老樹昏鴉」這樣一個畫面,營造出荒涼寂寥的氛圍。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出現的是黃昏下荒野,烏鴉盤旋在枯萎的藤條、斷裂的朽木之上,發出悽厲的叫聲。
  • 「中國旅遊日散文欣賞」編鐘故鄉聽編鐘
    1978年夏天,六十五件套的曾侯乙編鐘在隨州擂鼓墩出土,以其輝煌、精緻、壯美、宏大而震驚中外,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世界上有鐘的國家很多,但都不能演奏,這些鍾只能稱作鈴。唯有中國的編鐘能夠演奏,其演奏音樂的音域與鋼琴比肩。什麼原因?因為編鐘是一鍾雙音,每隻鍾根據其鐘壁的厚薄凸凹發出不同的聲音,能夠演奏出樂聲來。
  • 旅遊勝地——烏鎮,煙柳畫橋,古色古香,感受江南小橋流水人家
    說到南方的時候,小夥伴們應該就會想到南方的小橋流水人家了吧,因為南方降水比較豐富且河湖眾多,因此南方的建築多屋簷,而且多橋梁等,今天葉子向大家介紹的這個景點就位於南方,帶有南方水鄉典型的建築風格。這個景點便是烏鎮。烏鎮位於浙江省的嘉興市境內,距離杭州,蘇州上海比較近,平均只有80公裡左右,我們熟知的京杭大運河就在烏鎮旁邊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