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膠東散文年選優秀作品獎系列——張華榮

2021-01-08 齊魯壹點

第一屆膠東散文年選

優秀作品獎

小五臺遊記

文|張華榮

人生,還是需要體驗一次挑戰極限的磨礪和之後的酣暢淋漓的。若沒有回憶,拿什麼祭奠。

——獻給我戶外生涯中最自虐、崩潰、挑戰、超越的小五臺之行

01 千裡奔赴,輕裝進山

初聞小五,是從好多戶外驢友的嘴裡聽說的,怎麼險峻怎麼艱難,但也僅僅是感官上的。直至後來,東方紅戶外把穿越小五臺作為今年的遠線計劃時,我才正兒八經地開始關注。

小五臺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東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國家登山隊的訓練基地,有著「華北屋脊」之稱,因金蓮花聞名於世。五臺中以北臺最險,東臺最高,東、北二臺最具代表,美景之外,獨特的高原地貌和小氣候特點使攀登的艱難不言而喻,以致戶外驢友圈有這樣一種公認的說法:走過了小五臺的驢友,才能說脫菜了,成了真驢。

如此種種,讓我對小5充滿了期待,等看到公告裡那大美的景致時,甚至沒有多想便決定要去。為此,除了每天堅持步行上下班更在晚飯後再去轉山徒步,以增強體力耐力,為此,特意製備了新的裝備:60升的登山包、睡袋、帳篷。打好包,28斤。臨出發前的幾天,討論組裡一直在關注小五臺的天氣,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別下雨,讓驢們盡情穿行在陽光下的小五臺上,沉醉在恣意綻放的金蓮花海裡。

一切準備就緒,於7月15日中午12點,同行的30名驢友於駱駝公園出發,踏上了徵戰小五臺之旅。

夜裡2點,我們到達了小五臺腳下的赤崖堡村口。

夜半時分漆黑一片,在頭燈的小小的光亮裡我們快速前進,一盞盞遠看像螢火蟲的頭燈,一束束移動的光亮,匯成這暗夜山路上的一道獨特景致。不時有一幫一幫的外地驢友從身旁而過,走了長長的一段路,來到進山入口處,燈火通明。這個時間點,若在家裡正是熟睡的時候,而此刻,行進的驢友,閃亮的頭燈,嘈雜的聲音,讓沉睡的赤崖堡村有了些喧鬧。

領隊簡單地交代後,我們便出發。昏暗的頭燈光下,沉靜的山路上,輕盈的腳步在向前邁進。每一個人的心裡都充盈著一份豪情,小五臺,我們千裡迢迢而來,又在沉沉的夜色裡向你走去!

很快就來到山腳下,一番小心謹慎,我們進了東溝。清點一下人數,整個團隊的人都在。天已放亮,我們便一身輕鬆地穿行在晨光熹微的東溝裡。

02 挺進東臺,體驗艱辛

「一山有四季,咫尺不同天」,穿越小五臺險峻的東溝段,還沒走出樹林又下起了雨,趕緊拿出雨披穿上。很快,進入一片開闊的溝谷,兩邊是呈斜坡分布的草甸。行進其中,滿目綠色,野花盛開,想起了大五臺那層巒疊翠的景致。開始走走停停,有時歇息的當兒,一回頭,V字形的草甸籠罩在緩緩升騰的霧靄裡,有如仙境。

雨依然不停,鞋子開始進水,路邊有驢友的帳篷在雨霧中像是一朵朵綻放的花,應該是2400營地了吧?開始直拔的坡路,大夥多少都有點體力不支,隊伍開始拉開距離。

彎曲著上升的坡路,每前進一段都要停下喘喘。領隊在前面招呼著我們,給我們加油。又走了一段,到了被驢友稱為「絕望坡」的石河,放眼望去全是石頭,霧靄籠罩,不知有多遠。這一段走得尤為崩潰,本就沒了力氣,加上海拔在不斷升高,走走停停,一塊巧克力、一個桃子在這個時候都代表著濃濃的驢友情。前後的幾個驢友互相鼓勵,一步一步,終於上去了,聽見領隊在招呼我們:馬上到了,上面就是東臺!

石河過後又是大片的草甸,各色的小花在雨霧中生機盎然。若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在這點綴著野花的綠毯上,打幾個滾,聞聞花香,再擁抱一下頭頂的藍天白雲,該是何等的愜意與醉人。呵呵,不想了,趕路吧。

雨不知麼時停了,東臺已離我們不遠了。鼓足餘勇,咬緊牙關,我們登上了山頂。沿左手方向走過一段泥濘的小路,就到達東臺,高高隆起的瑪尼堆在無言地迎接我們的到來。一個人獨行的小石頭哥那一句「爹啊、媽啊,我可是上東臺啦!」的詼諧感嘆令我們開懷大笑。

東臺海拔2882米,是小五臺最高峰,也是河北省最高峰。站於東臺頂上環顧四周,一片白茫茫,雖然高但是沒有風,若在此露營是個扎帳的好地方。我們在這簡單吃點東西,又在瑪尼堆旁合影留念。想到後面的路更加艱難,不敢磨蹭,就開始奔赴北臺。

03 東北刀脊,崩潰超越

一條羊腸小路曲曲彎彎伸向遠方,剛下過雨,路有些滑,路邊的草叢反而好走些。走在山脊上,兩邊是霧靄籠罩的深不可測的懸崖,便徒增一份緊張感,比之大五臺,這小五臺的確是險了很多。

東臺至北臺的這段路,稱為刀刃峰。山石嶙峋,角峰與刃脊高聳兀立,行走其上,「幽、曠、險、秀」之美撲面而來,尤其霧氣升騰時,猶如一幅山水畫卷在你眼前緩緩展開,恍若置身仙境。

走過一段較為平緩的山脊之後,路開始險了,要麼是大陡坡要麼是刀削般的峭壁,泥濘的小路直打滑。領隊便在前面不停地提醒我們放低身子,索性蹲下來一手拿杖一手把著草叢一步一步往下挪。草甸上開始出現大片的金蓮花,那麼嬌豔那麼熱烈,一朵朵,一片片,牽扯著你的衣角。如若時間允許,真想停下腳步盡情欣賞,而彼時,只能向它們行個注目禮繼續趕路。

泥濘崎嶇的小路連接著一道一道山梁,轉過這道便不見了其他道,唯有兩邊的深谷或兀立的危峰在提示著你是行進在險峻的山梁上。大霧瀰漫,腳下泥濘,稍不注意,腳下一滑就會滾下深谷,真的是小心又小心了。

很多時候,走在近乎直角的陡坡上,踩著只能容下兩隻腳的羊腸小路,一邊是霧靄沉沉的萬丈深谷,對於住高層住宅的我,想直起身子卻不由分說地往裡傾斜。呵呵,恐高的原野哥不知這一路是怎麼過來的。

一邊走一邊感嘆著路的險和難,不愧是刀脊啊,其難度險度強度挑戰著我們每個人的膽量、毅力和勇氣。

路上下了幾次雨,感覺腳早已經在水裡泡著了,走一步咕嘎一下。能見度極低的東北路上,一個個穿了雨披的身影在雨霧中艱難前行,雨水、汗水交織在一起,誰能說清哪樣更多?

依然要感謝團隊的力量,每當睏乏之至停步不前時,同行的人便停下等等。山上溫度低,喝口紅牛要在嘴裡暖好了再吞下,不然會涼掉牙。即便這樣,大夥依舊互相幫助相互鼓勵著,每當遠遠望見雨霧中那漸漸走近的橙色的身影時,心底便生出溫暖與力量。

艱難的東北刀脊,見證著一切。

終於,歷時3個半小時,經歷了諸多的艱辛與考驗,我們抵達北臺。北臺海拔2837.8米,是小五臺第二高峰,因時間緊迫加之大霧籠罩,我們沒有上去,只在下面遠觀了一番,就開始下山。

04 夜宿農家,小憩修整

到達早上放包的農家,此時已是深夜11點。進了農家,比我們早到的人正興致勃勃地邊吃邊聊。那一身泥衣服實在有點難為情,但還要走一段路才能取到乾淨的衣服。一步也不想走了,先照顧一下飢腸轆轆的肚子吧,坐下來匆忙吃了點東西就回到休息的地方。

不算山上的四人,我們仨是最後下來的,這個點疲憊不堪地進來,有點讓人吃驚。炕上的幾個驢友已經睡去。放下包,換下已面目全非的衣褲和溼了一天的鞋子,簡單規整一下,就躺下了。

約2點多,聽見小然開門進來的聲音,壓低聲音和她打個招呼就繼續睡去。不知什麼時候,感覺脖子裡一隻貌似蟑螂還是什麼的帶有觸角的東西在爬行,咬著牙一把把它捏住扔到了床下,直到天亮。

早5點,外面還是一片靜謐,看見小然醒了便低聲跟她交流了一下昨晚的情況,我才知道她走了22小時。小五臺,留給每個驢友的記憶都是刻骨銘心的。

窗外有身影在走動,接著聽見給力哥告訴大家開飯的時間。外屋也傳來說話聲,便起來洗漱、收拾、打包,完了就去吃早飯。

雞蛋,花卷,稀飯,鹹菜,對於昨天一天沒吃多少東西的我而言,這樸實的農家飯還是頗有食慾的。大家圍桌而坐,開心早餐。

05 返程之旅,沉澱回味

早飯後,我們開始返程。經過一個晚上的休息,大家又滿血復活。一路上高談闊論,話題基本沒有離開小五臺,大夥回味著這一天當中的各種艱辛與崩潰,更笑談著此行的各種傳奇,諸如可愛的小然最先衝上山,最後一個下山,在山上流連了22小時,居然一個臺沒登;再如順其自然哥酒桌上那讓人忍俊不禁的語錄:我尋思大五臺都走了,小五臺算個啥?想起了第二天早上我們在整理裝備時,他一瘸一拐走進來的情景……

的確,小五臺之行,故事太多,帶給每個人的震撼也很多,它更讓很多人脫胎換骨新生了一次。不走小五臺,永遠不知自己有多大的潛力,走了小五臺,內心的覺醒和精神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那19小時的極限挑戰會成為我戶外生涯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嵌入記憶的底片!

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登山呢?我想,走過小五臺的我,我們,小五精神將伴隨我們在人生路上闊步前行;走過小五臺的我們,人生之路上的腳步會更加堅實!

歡迎投稿,膠東散文投稿郵箱:jiaodongsanwen@sina.com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第一屆膠東散文年選優秀作品獎系列——張華榮
    第一屆膠東散文年選優秀作品獎小五臺遊記文|張華榮人生,還是需要體驗一次挑戰極限的磨礪和之後的酣暢淋漓的。若沒有回憶,拿什麼祭奠。歡迎投稿,膠東散文投稿郵箱:jiaodongsanwen@sina.com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 第一屆膠東散文年選優秀作品獎系列——趙剛
    第一屆膠東散文年選優秀作品獎夾河,我們的母親河文|趙剛每個人都有記憶頗深的人、事、物、景,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童年,也會越發思念。地靈人自傑,福地名士多,夾河——我們的母親河,孕育了世代優秀的福山兒女:僅明清兩代就出了75名進士、200多名舉人,史上曾有一榜三翰林的科舉佳話;更有像鐵頭御史郭宗皋,才女王照圓,文學家謝乃實,甲骨文之父王懿榮,書法家胡鐵生、權希軍、鄒德忠,著名表演藝術家唐國強,奧運冠軍唐功紅,飛天神女太空人王亞平,全國最美檢察官王家強等等,不勝枚舉;在全國現代書法家協會中,福山籍的理事就有四五人,實屬罕見。
  • 第一屆膠東散文年選優秀作品獎系列——趙剛
    第一屆膠東散文年選優秀作品獎夾河,我們的母親河文|趙剛每個人都有記憶頗深的人、事、物、景,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童年,也會越發思念。特別是髮小、同學、夥伴、鄰居,只要有機會聚在一起,我們總會談論小時候的事和夢想。但談論最多的總是夾河,那是我們祖祖輩輩的母親河。
  • 《膠東散文年選》頒獎儀式暨「關注母親河,家在溼地邊」採風行啟動
    關注母親河,家在溼地邊」採風行啟動,來自青島、威海、煙臺的省散文學會膠東地區部分會員、年選獲獎作者代表、企業家、工商聯界、媒體記者、文藝界專家學者共計40餘人參加了本次活動。煙臺世達置業有限公司在始終致力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關心關愛並支持當地文化公益事業的發展,膠東散文年選已是膠東地區有較強影響力的文化品牌,「煙臺世達置業杯」《膠東散文年選(2020)》頒獎儀式暨「關注母親河,家在溼地邊」採風行系列活動,續寫文企聯誼的精彩華章,是持續打造企業文化創新發展的高地。
  • 在文學創作路上發出膠東聲音!《膠東散文年選》(2020)頒獎儀式在煙臺舉行
    今天上午,「第三屆煙臺世達置業杯」《膠東散文年選》(2020)頒獎儀式暨「關注母親河,家在溼地邊」採風行系列活動在煙臺舉行。來自青島、威海、煙臺的省散文學會膠東地區部分會員、年選獲獎作者代表、企業家、工商聯界、媒體記者、文藝界專家學者共計40餘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 留給未來的文化記憶——《膠東作家親情散文選》後記
    再次,有的作品,平臺推介在更高一級的網站發表了,但不代表就完全適合紙媒,文章自在人心,讓作品去說話,因為我們所做的和我們想要達到的目標不一樣。今年推出的親情散文作品是膠東散文的亮色。佳作不斷,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不容忽視。
  • 「膠東散文年選·新媒體散文」劉鬱林|小橋流水人家
    他利用周莊的地理優勢,發展經濟,開展對外貿易,成為江南首富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時,沈萬三曾捐資修築了都城的三分之一,想代皇帝犒賞三軍,雖因得罪朱元璋,被充軍發配到雲南,沈萬三依然繼續他的經商之路,搞活了邊境經濟。我不禁感慨,如今周莊的富庶是不是都因沾了此人的福祚? 出了沈廳,我開始了在周莊弄巷裡的隨意漫步。
  • 【膠東散文年選·新書推薦】範雅琳《煙臺四季》即將出版
    範雅琳散文精選集《煙臺四季》即將出版範雅琳,筆名琳子,熱愛文學,喜歡寫作,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在《公安月刊》《警界》《當代散文》《齊魯晚報》等報刊發表散文、隨筆30多篇,長篇散文《煙臺四季》先後入選《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年選》《膠東散文年選》,獲黃海數字出版社《膠東散文年選》(2018)」最佳作品獎」。
  • 「膠東散文年選·新媒體散文」劉鬱林|小橋流水人家
    他利用周莊的地理優勢,發展經濟,開展對外貿易,成為江南首富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時,沈萬三曾捐資修築了都城的三分之一,想代皇帝犒賞三軍,雖因得罪朱元璋,被充軍發配到雲南,沈萬三依然繼續他的經商之路,搞活了邊境經濟。我不禁感慨,如今周莊的富庶是不是都因沾了此人的福祚? 出了沈廳,我開始了在周莊弄巷裡的隨意漫步。
  • 全國第一本徐霞客詩歌散文獎作品選發行
    2019-05-21 10:43 | 《天台報》 | 李兆葵5月18日晚,2019年「中國旅遊日·首遊天台山」主題活動開幕式上,全國第一本徐霞客詩歌散文獎作品選——《霞起天台山——首屆中國徐霞客詩歌散文獎優秀作品選》發行。
  • 「膠東散文年選·新媒體散文」劉鬱林|小橋流水人家
    他利用周莊的地理優勢,發展經濟,開展對外貿易,成為江南首富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時,沈萬三曾捐資修築了都城的三分之一,想代皇帝犒賞三軍,雖因得罪朱元璋,被充軍發配到雲南,沈萬三依然繼續他的經商之路,搞活了邊境經濟。我不禁感慨,如今周莊的富庶是不是都因沾了此人的福祚?出了沈廳,我開始了在周莊弄巷裡的隨意漫步。
  • 膠東鄉土風情散文系列之七:於喜京|從海陽人心中走來的大秧歌
    興盛於清朝中期,即雍正十三年,裁大嵩衛設海陽縣以後。海陽舊縣城鳳城依山傍水,海運便利,是當時的經濟文化中心,促進了民間藝術的發展。當地有這樣的歌謠:鄉下秧歌進了城,先拜娘娘後耍景……因此,形成了「沒有秧歌不叫年」的習俗。秧歌隊有 執事、樂隊、舞隊,幾十人,分工明確,陣勢多變。
  • 「膠東散文年選·2021」墨雷|相過三次親
    詞曰「江城子」,時在2011年春,我在空間留下了註解:「時隔十餘年後,於網頁中偶見芳名,想起與伊人曾有一面之識。雖說音容毫無輪廓,記憶卻非別人所說的泛黃膠片,反而感覺恍若昨天。留詞為記。」彼時我已從梨鄉開發區中學調到市教育部門工作,詞中所提到的伊人是我曾經第一個相親對象。
  • 老舍散文獎獲獎作品結集出版
    本報訊(記者徐虹)由北京老舍文藝基金會、《北京文學》雜誌社等主辦的「第三屆老舍散文獎」日前在京頒獎。安然的《你的老去如此寂然》、林彥的《荒丘》、張守仁的《感悟天壇》、李雪峰的《在民俗裡蹲著的村莊》、崔道怡的《青春的未名湖》、金翠華的《世間最美麗的眼睛》、肖復興的《憶秦娥》等獲獎。
  • 膠東散文家作品系列(7)範雅琳
    膠東散文家作品系列(7)範雅琳散文作品煙雨走尋煙臺山文|範雅琳聽了一夜的雨,窗外的山巒紅瓦在雲霧中似仙境,「天青色等煙雨我在等你」不知在哪兒聽過的詞兒突然就冒了出來,縈繞在心裡。英國人建設了煙臺第一座公用碼頭和燈塔,美國人的美孚石油不但壟斷著煙臺,而且控制著整個膠東市場。
  • 第一屆「最美旅遊圖書設計獎」在三亞揭曉
    圖為「第一屆最美旅遊圖書設計獎」頒獎典禮現場 記者潘世鵬 攝據了解,「第一屆最美旅遊圖書設計獎」是本次海南島國際圖書(旅遊)博覽會設置的唯一專業獎項,也是中國出版行業第一次對旅遊類圖書設計的評獎,經過歷時兩個月的全國作品徵集,組委會共收到700餘種旅遊圖書。
  • 「膠東散文年選」劉玉濤|丁氏大宅門中的最後一個丫鬟
    —題記2002年6月的一天上午,姜秀珍老人攜丈夫回龍口老家探親,有幸重回丁家老宅,尋找當年生活的點點滴滴。姜秀珍的母親於1977年在佳木斯去世,享年85歲。姜秀珍的三哥是1929年生人,三哥於1948年4月在萊西沙灣莊戰鬥中英勇犧牲了。彈指一揮間,往事如風,歷歷在目。回憶,記錄著過去丁家的分分秒秒,整整58年過去了,姜秀珍老人每當憶起這些往事時,仿佛就在自己眼前,當丫鬟的生活歲月。
  • 首屆「琦君散文獎」頒獎 黃燈等人獲作品獎
    」頒獎典禮在甌海區行政中心大禮堂舉行,黃燈的《回饋鄉村,何以可能》、鮑爾吉·原野的《沒有人在春雨裡哭泣》、梁鴻鷹的《安放自我》獲得「琦君散文獎作品獎」,溫籍青年作家周吉敏的散文集《斜陽外》獲得「琦君散文獎特別獎」。
  • 北京第一屆冬奧優秀音樂作品展正式開展
    來源標題:北京第一屆冬奧優秀音樂作品展正式開展 7月13日20點,北京第一屆冬奧優秀音樂作品展正式開展。1976年11月22日出生於內江市一個農民家庭,現定居成都市龍泉驛區,詞曲作家,內地音樂人)、等文化學者、冬季項目運動員代表等紛紛出席活動。鍾巖松表示,此次發布活動,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開展冬奧文化活動的有益探索和全新突破,希望第一屆冬奧優秀音樂作品能給大家帶來溫暖、信心和戰勝困難的勇氣,也為全力推進冬奧會籌辦加油鼓勁。
  • 在文學創作路上發出膠東聲音!慕然|獲獎感言
    在文學創作路上發出膠東聲音!在膠東散文年選頒獎典禮上的發言文/慕然各位前輩、老師,大家好!大約兩年前,我把稿件投到了膠東散文作品的郵箱。那時,膠東散文年選2018,正處於收尾階段,入選稿件馬上截止。有作品入選的老師們妙筆生花,入選文章如行雲流水一般。再看我的文章,內容生澀,缺乏色彩。我有點打退堂鼓,又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發過去了一篇文章。當天晚上,我收到了膠東散文年選焦紅軍主編的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