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深圳福永拉網式救助流浪乞討人員

2020-12-11 大洋網

連日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加之春運回程高峰到來,人員流動明顯增加,疾病傳播風險進一步加大。深圳寶安區福永街道社會事務辦作為一線窗口單位,為保障救助人員和工作人員雙安全,加強應急值守,配強人員力量,嚴陣以待做好防控工作。  

1月31日,深圳福永街道社會事務辦工作人員廖永華在日常巡查中,發現白石廈社區天橋下有3名流浪乞討人員在路邊。該工作人員即通知社區工作站和福永衛健部門醫護人員趕到現場進行處置。工作人員抵達現場後,只見3名55至60歲的流浪漢正躺著路邊凍得瑟瑟發抖,當時氣溫較低,見此情形,工作人員立即上前把帶來的衣物和被褥為其取暖保溫,防止受凍著涼。經溝通了解,3名流浪漢因無依無靠,來福永已有年餘了,一直在橋底的路邊靠乞討為生,醫護人員為其做了體溫測量屬於正常,也沒有咳嗽狀況,社會事務辦工作人員動員他們到救助站,工作人員只好給他們送上口罩、衣物和一些食品。其中一名為湖北籍流浪漢,經了解來深已有3個月,由於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不想因沒錢回家,於3天前流浪到福永街道的白石廈橋底,所幸救助人員及時趕到,經勸導該名流浪漢願意到救助站接受幫助。  

福永街道社會事務辦還在懷德社區發現一名50多歲的流浪漢該社區工作站附近徘徊,工作人員趕到現場進行處置,經勸導願意前往救助站接受幫助。隨後,寶安救助站也為其做了健康體檢,身體一切正常。後該名流浪漢不願進駐救助站,救助站便贈送其口罩、衣物和食品後自行離開。

據了解,福永街道社會事務辦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維護群眾生命安全、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的大事要事來抓,強化與公安、城管、衛健、網格、市場監管等部門的協同配合,通過拉網式兜住流浪乞討人員疫情防控底線,確保在站值班人員和救助對象度過一個安定祥和的新春佳節。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軒慧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軒慧  通訊員:葉佐提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羅林

相關焦點

  • 青秀區中山街道辦事處著力做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服務
    氣溫驟降,天寒地凍,街頭流浪乞討人員依然生活無著落,處境十分困難。為切實做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以良好的市容市貌迎接自治區 「第十一次黨代會」順利召開,青秀區中山街道辦事處制定了«自治區 「第十一次黨代會」期間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聯合大行動方案»。自
  • 六安市召開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監督推進會
    為進一步鞏固夯實我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社會監督體系,持續加強第三方社會力量參與救助管理服務日常督查檢查和長效監督評價工作,12月11日上午,我市組織召開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監督推進會。
  • 為給流浪乞討人員一個安全舒適的「臨時家」,石壁社工這樣做...
    石壁街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高度重視疫情期間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工作,專門成立了由社會事務科、綜治辦、派出所、城管中隊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成的聯勤執法隊,高效有序地開展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工作。在流浪人員入住之初,駐點社工就持續跟進他們的情況:記錄基本信息、健康情況、疫情症狀、主要活動地點等,建立個人檔案,評估他們的服務需求,並結合需求制定服務計劃和方案,聯動街道民政、衛生部門、救助站等提供服務,切實回應和滿足流浪人員的需求。
  • 三亞吉陽區困難群眾、流浪乞討人員過冬有保障
    為確保城鄉低保、特困人員等困難群眾、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能溫暖過冬。連日來,吉陽區民政局聯合吉陽區社會組織和愛心人士到各村(居)、月川橋下、商品街等地開展「寒冬送溫暖」活動,送去了棉被、衣服、大米、食用油、方便麵和口罩等過冬用品,讓困難群眾、流浪乞討人員在這個冬天,感受到黨和政府融融的暖意。
  • 疫情防控期間符合條件非深戶可納入臨時救助
    3月30日,記者從深圳市民政局獲悉,深圳市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工作,擴大臨時救助對象範圍,並且進一步加大救助力度,優化救助審批流程。「我市切實加大對因疫情導致基本生活困難的新冠肺炎病亡人員家庭和患者家庭的臨時救助力度。
  • 河南啟動冬季專項救助 確保流浪乞討人員安全溫暖過冬_地方政務...
    11月6日,記者從省民政廳了解到,從即日起至2021年3月15日,我省全面啟動冬季專項救助工作,對臨時陷入困境、流落街頭的生活無著人員提供及時有效幫助,加大力度推進救助管理服務質量大提升專項行動,確保流浪乞討人員安全過冬、溫暖過冬。
  • 在街頭搭起帳篷,為流浪乞討人員撐起「保護傘」
    「勸了好多回,這大媽就是不肯接受進站救助。最近天氣太冷了,擔心老人受凍,這才想出這個法子。」市救助管理站站長何偉說。  據介紹,經前期排查發現,市區範圍內共有兩處流浪乞討人員露宿點,其中老長途汽車站的這個露宿點最令人擔心。幾次夜查時看到,該女子都蜷縮在椅子上睡覺,沒有任何遮擋。
  • 用愛心詮釋使命擔當——海拉爾區救助管理站貼心服務弱勢群體和...
    2003年收容遣送站轉型為救助管理站,主要承擔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管理工作,為受助人員提供衣食住醫、尋親、託養照料、護送返鄉等救助服務,為困境未成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疏導、行為矯治等保護性救助。幾十年來,救助管理站的幾代工作人員默默無聞地辛勤工作,用真情溫暖著每個流浪人員,用愛心澆築著救助管理之路。
  • 貴陽啟動冬季救助方案,幫流浪人員過「暖冬」
    12月2日,記者從貴陽市救助管理站獲悉:該站冬季救助方案已經正式出臺,從2020年11月30日到2021年3月15日,貴陽市救助站成立專門的搜救小組,走進貴陽大街小巷,對流浪街頭人員進行救助,確保流浪乞討人員、流浪未成年人、露宿街頭農民工等平安過冬。
  • 衡陽:20名流浪乞討精神病人員生活問題解決了
    紅網時刻衡陽5月13日訊(通訊員 許豔)5月11日下午,烈日當空下突降大雨,給炙熱的城市帶來一股清涼,衡陽市蒸湘區救助中心工作人員為20位流浪乞討精神病人員送來了特困證。這群以公XXX代碼命名的人,在接過遞來的特困證時,渙散的眼神居然閃現出了稍許神採。
  • 錫市街頭遇到流浪乞討人員,請拔打這個電話求助
    為了做好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安置、勸導等工作,錫林浩特市民政局開展「全天候、全方位」街道巡查和救助工作。11月30日—12月1日,市民政局組織局機關、二級單位全體幹部職工上街,對城區進行全面巡查,確保流浪乞討人員得到救助。 此次專項工作,市民政局成立13個工作組,對各個區街面進行巡查,重點對各農貿市場、廣場、大型商場以及各飯店門口等流浪乞討人員聚集場所進行排查。巡查人員主要採取文明勸導、教育說服等方法,對滯留錫市有返鄉意願的協助返鄉,並做好救助安置等工作。
  • 大慶為12名流浪乞討人員落戶
    東北網8月12日訊 安置無家可歸的流浪乞討人員是市救助站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近日,大慶市救助站為長期滯留的12名流浪乞討人員成功辦理了落戶手續,這12名流浪乞討人員獲得了市救助站的集體戶籍。自此,他們將以新的身份開始新生活。
  • 聊城發出溫暖倡議:發現流浪乞討人員請及時聯繫救助站
    氣溫驟降,寒氣襲人,為保障流浪乞討人員平安過冬,做好「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工作,1月8日,聊城市民政部門發出倡議:如發現流浪乞討人員請廣大市民及時伸出援助之手,撥打救助熱線和報警電話。聊城市救助管理站倡議廣大市民,當您在街頭發現流浪乞討人員,特別是其中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和未成年人,請及時與市救助站聯繫,也可撥打120急救電話或110報警電話,讓需要的人得到及時的救治和幫助。
  • 讓救助對象感受到家的溫暖
    通過多跑外勤、上街巡查、勸導流浪乞討人員、護送救助對象返鄉,他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地學習、積累業務知識和經驗。「為民愛民不是一句口號,是要用腳踏實地的工作來踐行的使命。」張旭光說。張旭光在工作中不斷創新思路,轉變方式,幫助流浪乞討人員尋親、返鄉。「做好救助尋親工作不僅需要熱情,更需要技巧,要因人施策、因人施救。」他說。
  • 丹東市救助管理站冬季救助全面開啟
    近期,隨著氣溫下降,街頭流浪乞討人員的生存情況牽動著社會各方關注的目光。連日來,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都在為巡查、救助流浪乞討人員而奔波忙碌著。市救助管理站站長馮剛介紹,為確保冬季街頭生活無著流浪乞討(困境)人員、流浪未成年人、外來務工人員等平安度冬、溫暖過冬,履行好救助管理機構「兜底線,救急難」的工作職責,確保不發生凍死,凍傷事故,市救助管理站將組織巡査小分隊進行主動救助,配合各區民政、公安、城管等部門,對生活無著落流浪、乞討人員可能露宿的建築工地、城鄉接合部、城市主幹道、橋梁涵洞、車站、人員密集區域等場所開展巡查和勸導
  • 34名流浪乞討人員落戶為「新海門人」 為城市邊緣人幸福「安家」
    室外氣溫臨近「冰點」,南通海門區救助管理站裡暖意十足。讓曾經的流浪乞討人員海福玉為之欣喜的,不僅僅是不用再流落街頭,更重要的是,在這座城市滯留6年多的她,正式成為了一名「新海門人」。海門區社會福利院院長蔡銀燕介紹,2014年,海福玉在路邊乞討,被救助站工作人員發現。剛進站時,這個頭髮花白的老人衣衫襤褸、面黃肌瘦,同時伴有智力上的缺陷,「我們為她取名海福玉,『海』和『福』取自海門福利院。年齡無從考證,我們就根據她的體貌特徵,估計了出生日期」。蔡銀燕說,與海福玉一起成為「新海門人」、落戶海門區社會福利院集體戶的,還有33名流浪乞討人員。
  • 這些返周人員需隔離/周口開展送溫暖工作/荷花路派出所打擊違法行為...
    這些返周人員需隔離春節來臨,在外人員陸續返鄉,為加大疫情防控工作,我市全面加強來(返)周口人員疫情防控管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加強境外來(返)周口人員防控。各屬地全面排查境外來(返)周人員,對輸入性疫情風險隱患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報告、第一時間處置;境外來(返)周口人員要求主動如實申報登記,自覺配合隔離管理。
  • 合力救助為流浪者送溫暖
    進站救助:熱菜熱飯、空調取暖 不願進站:加派棉衣、棉鞋、棉被等禦寒物資本報訊(記者 林琳 通訊員 陳方璐)冬至已至,數九也隨之開始,我們也迎來了一年中最冷的時段,流浪乞討人員如何溫暖過冬牽動著公眾的心。
  • 南昌啟用救助人員專用火車票(圖)
    原標題:南昌啟用救助人員專用火車票(圖)   11日,記者從南昌市民政局獲悉,本月起,南昌正式啟用全國統一的救助人員專用火車票。   記者了解到,救助管理機構將為符合自行離站條件的受助人員出具《專用車票購票憑證》,該證上除了受助人員的基本信息外,還有受助人員的身份證號碼、車次、救助編號和受助人員照片。受助人員憑此證可到鐵路車站換取專用車票。火車票票面上將列印「助」字樣,防止受助人員「跑站騙票」的行為,避免流浪乞討人員通過退票、轉賣等方式取得現金收益。
  • 上海閔行拉網式檢查網紅夜市,落實人員密集場所疫情防控
    夜市經濟雖火爆,但疫情防控工作這根弦不能松。6月19日,閔行區相關部門在市商務委副主任楊朝、閔行區經委主任林藝的帶領下,先後赴閔行區批發市場、菜市場、超市賣場、專業市場、夜市等人員密集的夜間經濟場所,檢查指導疫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