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河上的孫家橋是清代光緒年間重建的單孔石拱橋,是官林鎮地標建築。深秋時節,記者在官林鎮走訪發現,孫家橋周邊地帶環境整潔,清水河畔的公共綠地和園林小景風景宜人,成為官林鎮人居環境「顏值」高的區域之一。作為無錫地區首個實現經濟總量千億級的鄉鎮,宜興市官林鎮在宜興市率先對公用事業進行市場化運作,環境衛生、小區物業管理、綠化等服務內容統統通過項目招投標「打包」推向市場,鎮區4000多杆路燈也由市場化公司進行管理和日常維護。隨著鎮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政府為此投入的資金惠及普遍民生。
10月29日,官林鎮建設局就楊舍村嶽灘東村等五隻廁所新建工程發出招標公告。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官林農村還有不少露天糞坑。當地通過「廁所革命」,改變了舊面貌。目前,官林鎮區22隻公共廁所經過改造全部達到了三星級以上公廁標準,18個行政村的公共廁所基本達到衛生廁所、文明廁所和生態廁所的建築設計要求。
官林鎮是名聞遐邇的全國線纜產業基地,隨著道路面積的增長以及城鎮居民對環衛清潔效果要求的提高,官林鎮通過將環衛服務項目向社會公開招投標,使得機械化清掃率大大提高,各種專業機械的使用,為環衛作業規範化創造了條件。官林鎮建設局湯局長介紹,自2018年以來,按照村收集、鎮轉運、市級層面集中消化的流程,鎮村垃圾處理實現看了全覆蓋。不僅如此,由於幾輪行政區劃調整後,都山、鈕家、豐義等原建制鄉鎮撤併後的集鎮老街和工業園區也被列為環境衛生重點區域,實現了生活垃圾、廚餘垃圾日產日清。
「市政公用事業這一塊推向市場,政府並沒有當『甩手掌柜』。」湯局長說。他介紹,官林鎮通過政府採購公開招標,依託第三方專業化一體化的管理和科學的監督考評機制,對「打包」推向市場的服務項目實行過程性監督管理,依據第三方提供的測評報告,行使甲方職責。此外,政府還通過官林鎮綜合指揮中心的信息平臺、64個三級網格的網格員現場管理等渠道,對涉及民生事項的公用事業服務項目進行全程監督。
民生優先,在官林鎮公用事業市場化運作過程中得到良好體現。官林鎮政府有關負責幹部透露,光環衛這一塊,全年投入達到逾千萬元的體量;老舊小區進行雨汙分流也投入了不少錢;龍潭、陽光、將軍苑等13個民民小區全部由市場化運作的物業公司入駐,鎮政府通過對物業公司的服務質量進行綜合考核後進行年度獎補,這一塊全年費用也在500萬元以上。官林鎮建設局環衛口子的毛主任說:「社區管人頭,環境衛生、綠化、亮化和環境美化等全部由政府兜底了,公用事業樁樁件件都是民生事項。」
呂志年是官林鎮桂芳村村民,前年,他一家人從平房住到新建的樓房裡,成為鎮政府實施農村危舊房改造的直接得益者。截至目前,官林鎮通過公用事業服務外包改革和實踐,各項社會事業發展進步顯著,農村人居環境優化和美麗鄉村建設使得鎮村面貌煥然一新,營商環境越來越好,同時也實現了新型城鎮化建設高質量推進的時代要求。(江南晚報記者何小兵/文 攝影/何小兵 張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