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綠洲,竹的海洋」,說的是江蘇宜興。
宜興屬無錫,地處江蘇省西南端、滬寧杭三角中心,是全國百強縣。其2018年GDP超過1700億元,相當於許多中西部地級市的水準。
據權威消息,今年1-5月,江蘇累計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3.22億元,同比增長4.8%!而在一季度數據中,宜興的GDP也取得了增長7%的速度。這說明,宜興在2019年取得了開局的不錯成績。
宜興一有燦爛的的手工業
光有好的區位是不夠的,宜興有著獨特的資源(泥質)稟賦,造就了獨特的手工業。
宜興最著名的應屬陶瓷文化,宜興陶瓷源遠流長,遠在新石器時代,先民便開始燒紙陶器。紫砂、精陶、青陶、均陶、美彩陶被譽為陶瓷「五朵金花」,特別是紫砂成品,以其獨特的泥質、造型和古樸的自然美感而名揚海外。
宜興紫砂壺是在明代正德年間開始的,在明清兩代迅速發展。到了當代,宜興市的紫砂壺生產主要集中在丁蜀鎮,現相關的從業人員也達到近10萬人,在丁蜀鎮,甚至出現了家家制紫砂壺的現象。不僅僅國內市場對於宜興紫砂壺的需求很大,很多的國外市場也有很大的需求。在宜興市相關紫砂壺行業當中,從事一般製作紫砂壺的農村家庭的人均收入都達到了2000元,遠高於種植農作物的收入。
這也讓丁蜀鎮位居全國千強鎮行列。而由此,江蘇宜興陶瓷產業園區也建立,並成為省級。
宜興二有現代產業強鎮
在2018年10月最新的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榜單中,宜興市有6個鎮上榜,其中官林鎮排在86位,是宜興排名最靠前的鎮。官林鎮位於宜興市西北部,滆湖之濱,和常州市武進區相鄰,是長三角經濟圈的中心點,交通便捷。官林鎮常住人口約12萬,城鎮規模較大,建成區面積約15平方公裡。官林鎮是一座較為著名的產業重鎮、工業重鎮,境內企業眾多,有電線電纜、銅材加工、化工塗料三大支柱產業,其工業經濟總量始終雄踞宜興各鎮榜首,佔了宜興三分之一。
官林更被授予了「國家電線電纜產業基地」的稱號,被譽為「中國電纜城」,官林還是全國重點鎮、江蘇省重點鎮、無錫規劃「衛星小城市」等。
一鎮有一個主打的拳頭產業在發達地區較為常見,比如廣東的佛山和東莞,許多鎮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產業,拿出去都是全國排得上號或者市場比重大。官林是「中國電纜城」,在未來的應用方面,依然有很大的市場。
宜興有2個國家級開發區
中國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和宜興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宜興的兩個國家級園區。
中國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於1992年設立,是我國唯一以發展環保產業為特色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列入了《中國21世紀議程》優先發展項目,並被江蘇確定為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示範基地。目前近1800家環保企業、3000多家環保配套企業在此構成環保產業集群,10萬員工在此專事環保技術研發與產品製造,涉及水、聲、氣、固、儀及配套產品等六大類的200多個系列、3000多個品種的環保產品。這裡近乎是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的最高水平。
此外,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與時俱進,優先在水務產業重點領域,打造1家標準化生態工場平臺,培育20家左右的新型裝備智造大企業,帶動宜興裝備整體升級,推動製造基地向智造高地邁進。
再說宜興經濟技術開發區。2018年,開發區在全市經濟增長中發揮額主引擎、主動力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 宜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區內企業有些是全國單項冠軍(如有一家為國內太陽能電池用正面銀漿行業的領軍企業),區內企業項目獲得過「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區內八家企業曾在央視《大國重工》欄目播出。這充分說明園區科技創新的能量。
去年,江蘇宜興軍民融合產業園也在開發區開園。為什麼放在宜興,因為宜興的部分企業先後研發生產火電、核電、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領域的新產品,以及掌握全國艦船關鍵材料的深冷複合保溫節能材料技術,具有很強的軍工和研發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