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等待攜帶小行星土壤樣本的太空艙返回

2020-12-18 騰訊網

日本航天局表示,周六,日本「隼鳥二號」宇宙飛船成功發射了一個小型太空艙,並將其送往地球,將從一顆遙遠的小行星上帶回樣本,這可能為我們了解太陽系的起源和地球上的生命提供線索。

日本航空航天探索機構稱,太空艙成功地從22萬公裡(136,700英裡)外分離,這一具有挑戰性的操作需要精確控制。這個直徑只有40釐米(15英寸)的膠囊現在正在下降,預計將於周日降落在澳大利亞伍梅拉一個人煙稀少的偏遠地區。

隼鳥二號在一年前離開了距離地球約3億公裡(1.8億英裡)的小行星龍宮。在它釋放太空艙後,它離開地球,拍攝太空艙降落到地球的圖像,它開始了對另一個遙遠的小行星的新探險。

大約兩個小時後,JAXA表示,他們已經成功地改變了「隼鳥」2號的飛行方向,在東京附近相模原的指揮中心,滿面笑容的工作人員互相碰了碰拳頭和手肘。

「我們已經成功地走了這麼遠,當我們完成最後一次回收太空艙的任務時,它將是完美的,」任務經理Makoto Yoshikawa在指揮中心的直播活動中說。

在「隼鳥二號」帶著世界上第一個小行星地表樣本返回地球的幾周前,美國宇航局的「奧西裡斯-雷克斯」號宇宙飛船成功地採集了小行星「本努」的地表樣本。與此同時,中國本周宣布,其月球著陸器收集了地下樣本,並將其密封在太空飛行器內,準備返回地球。與此同時,空間發展中國家在這項任務上展開競爭。

許多「隼鳥二號」的粉絲聚集在日本各地的公眾觀看活動中,其中包括在東京圓頂體育場舉行的一次。

星期天凌晨,在隔熱罩的保護下,太空艙將在距離地球120公裡(75英裡)的高空重新進入大氣層時短暫地變成火球。在離地大約10公裡(6英裡)的地方,降落傘將會打開以減緩它的下落,信標信號將會被傳送來指示它的位置。

JAXA的工作人員已經在目標地區的幾個地點設置了接收信號的衛星天線。他們還將使用海軍雷達、無人機和直升機來協助搜索和找回這個泛型太空艙。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太空巖石專家特雷弗·愛爾蘭正在烏梅拉迎接返回艙的到來。他說,他預計「龍谷」隕石的樣本與50多年前墜落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默奇森附近的隕石相似。

「默奇森隕石打開了一扇研究地球有機物起源的窗戶,因為這些巖石被發現含有簡單的胺基酸和豐富的水,」Ireland說。「我們將研究,當太陽系形成時,龍谷是否可能是地球上有機質和水的潛在來源,以及這些物質和水在小行星上是否依然完好無損。」

科學家們表示,他們相信這些樣本,特別是從小行星表面下採集的樣本,包含了不受空間輻射和其他環境因素影響的有價值的數據。他們對分析樣品中的有機物質特別感興趣。

JAXA希望找到這些物質在太陽系中是如何分布的,以及它們與地球上的生命有關的線索。任務負責人吉川說,0.1克的塵埃足以完成所有計劃中的研究。

對於Hayabusa2來說,這並不是2014年開始的任務的結束。現在,它正向一顆名為1998KY26的小行星進發。這一旅程預計將耗時10年,可能用於研究,包括尋找防止隕石撞擊地球的方法。

到目前為止,它的任務是完全成功的。儘管這顆小行星表面極其巖石化,但「玉兔號」還是兩次著陸了琉球,並在2018年6月抵達琉球後的1年半時間裡成功收集了數據和樣本。

在2019年2月的首次著陸中,它收集了表面塵埃樣本。同年7月,在一項更具挑戰性的任務中,探測器在小行星表面爆炸形成的隕石坑著陸後,首次在太空歷史上收集了該小行星的地下樣本。

小行星繞太陽運行,但比行星小得多,是太陽系中最古老的天體之一,因此可能有助於解釋地球是如何進化的。

相關焦點

  • 日本攜帶「龍宮」巖石樣本的太空艙已返回地球
    據外媒報導,一艘載有小行星「龍宮(Ryugu)」大量巖石的日本太空艙已經返回地球,具體地說,是在南澳大利亞的Woomera附近。據BBC報導,相機捕捉到太空艙在跳傘降落地面前穿越天空的畫面。返回地球的太空艙是附在隼鳥2號(Hayabusa-2)太空船上的,該太空船最初收集了重達100多克的樣品。隼鳥2號在約200公裡的高度分離了太空艙。隨後,返回艙帶著燃燒的尾部以每秒11公裡的速度穿過大氣層、展開降落傘並分離隔熱板。當它接近地球時,一個信標開始發出信號以便被發現。
  • 在太空艙內發現一顆小行星的碎片在太空艙內發現一顆小行星的碎片
    ab鳥2號:在太空艙內發現一顆小行星的碎片在打開一周前從深空返回的太空艙後,看到小行星發出的黑色黑色巖石和土壤,引起了科學家的歡迎。 它是第一個從太空巖石傳遞到地球的重要材料樣本,去年被日本的Hay鳥2號太空船(Hayabusa-2)捕獲。
  • 日本「隼鳥2號」太空飛行器返回地球,攜帶有小行星樣本
    這艘返回艙的樣品將會是一個美麗的目的地,日本太空飛行器Hayabusa2大約6年前發射,其使命是發射一顆古老的小行星,並偷走一些灰塵。如果太空船能存活下來,載入太空巖石的有效載荷將幫助科學家們了解太陽系的早期階段,闡明隕石的神秘起源,甚至可能提供關於在地球上出現生命的線索。
  • 「龍宮」小行星土壤樣本首次面世:跟地球差別很大,呈黑色砂粒狀
    (圖片來源: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周一,日本科學家向全球公布了首張「龍宮」小行星巖石樣本照片,這種黑色沙塵是由隼鳥2號探測器最近帶回地球的
  • 日本沸騰了!隼鳥二號送回了古老行星上的樣本,或與生命起源有關
    據美聯社報導,日本航天局表示,「隼鳥二號」宇宙飛船成功地分離了一個太空艙,並將其送往地球。該太空艙從一顆遙遠的小行星上帶回了樣本,這可能會給太陽系起源和地球上生命來源的研究提供一定線索。在太空艙釋放後,隼鳥二號現在正在遠離地球的地方拍攝太空艙降落到地球的照片。當指揮中心官員確認太空艙成功分離時,日本航空探索機構的項目經理津田雄一站了起來,舉起了他的拳頭,所有人都鼓掌歡迎。
  • 擇機返回!嫦娥五號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日本也收穫一個重大好消息
    據中國的航天微信號消息,北京時間12月6日12時35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擇機返回地球。圖片來源:中國的航天微信號而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網站此前消息,此次嫦娥五號任務總共歷時23天,將採集約2千克的月球巖石、土壤樣本返回地球。從11月24日凌晨發射到今天,已經過去12天,時間已經過半。
  • 攜帶40億年前塵埃的日本太空艙返回地球:兩項技術直追嫦娥五號
    從日本這次返回小行星樣本可以看出,日本有兩大技術直追嫦娥五號,第一個是第二宇宙速度返回能力,與嫦娥五號相當;第二個是樣本封裝技術,與嫦娥五號一樣,都需要在地外天體上進行採樣,確保密封完好。
  • 「隼鳥2號」樣本艙回收展現日本宇航技術實力
    中青報·中青網駐日本記者 張建墅與中國「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將擇機返回地球幾乎同時,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樣本艙順利返回地球。日本科學家將對樣本艙帶回的小行星砂塵物質進行分析,探究太陽系成因與生命起源。
  • 日本「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所攜樣本有助探究生命起源
    參考消息網12月7日報導 據共同社澳大利亞庫伯佩迪12月6日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稱,已於6日在澳大利亞沙漠回收了脫離「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返回地球的一個微型太空艙,希望它已安全地從「龍宮」小行星運回有助於解釋生命起源的樣本。
  • NASA首個小行星樣本採集返回任務正式確定著陸地點 中文名叫「夜鶯」
    (圖片:NASA/Goddard/University of Arizona)現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已經公布了第一個小行星樣本採集返回任務的採集地點。昨天(12月12日),OSIRIS-REx任務團隊成員在美國地球物理聯盟(AGU)年度秋季會議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宣布,OSIRIS-REx太空飛行器將降落在本努小行星北極附近。
  • 日本確認帶回了小行星樣本,原目標是取樣100毫克
    該任務向一顆名為「龍宮」的小行星發射一艘無人太空飛行器,從小行星表面收集巖石樣本,然後將它們帶回地球進行研究。「隼鳥二號」在「龍宮」表面實施了兩次樣本採集行動,然後返回地球。該探測器於本月抵達地球,並將裝滿小行星樣本的容器拋下,並於12月5日在降落傘的幫助下降落在澳大利亞。
  • 含有小行星碎片的日本飛船返回地球
    日本一艘運載小行星樣本的太空艙於本周末成功返回地球,這是一次為期六年、跨越數十億英裡的飛行任務。 日本時間周日早些時候,從「隼鳥2號」太空探測器上脫落的小型太空艙降落在澳大利亞內陸的伍默拉鎮附近。率先執行任務的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pan aeroscopy Exploration Agency,簡稱JAXA)說,一架直升機在計劃的著陸區發現了太空艙。 "We found the capsule!
  • 返回地球前,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都做了哪些事?
    北京時間12月6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於東京時間6日3時(北京時間2時)左右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地帶著陸。該回收艙攜帶有在小行星「龍宮」採集的微量塵埃和巖石樣本,JAXA將對其展開後續研究。小行星常被用於專指太陽系內非彗星的小天體,一般被認為是由太陽系形成時期的微行星演變而來,是至今發現數量最多的太陽系天體。
  • 上太空挖「寶」盤點地外星球採樣返回大戲
    用於把裝有月球樣品的返回艙送回地球的上升級由球形返回艙、柱形儀器艙(包括導航設備和化學電池)和液體推進艙三部分組成。頂部為降落傘和下降天線,返回艙的下部是電池和信號發射裝置,中部是裝有鑽管和月壤的樣品艙。   「月球16號」在月面軟著陸後,用自動鑽孔機採集月球樣品,然後把樣品封裝於返回艙內,接著上升級從月面起飛返回地球,最終返回艙於1970年9月24日在蘇聯境內著陸。
  • 日本隼鳥二號成功降落 第二次帶回小行星樣本
    >   嫦娥五號上升器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將採集的月壤樣品容器轉移至返回器中,隨後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擇機返回地球。  而在離開地球六年後, 日本的「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的返回艙今天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的澳大利亞內陸地區,其中攜帶的行星採樣樣本也已被取回。   隼鳥2號的返回艙直徑接近40釐米,再入地球大氣層的過程中,在大約3000攝氏度的高溫中,1分鐘內從接近11.6公裡每秒的第二宇宙速度降到3公裡每秒。
  • 早安·世界|日本發布隼鳥2號所採集小行星土壤樣本新照
    1/10 早安·世界|日本發布隼鳥2號所採集小行星土壤樣本新照 2020-12-25 08:39 責任編輯:陳飛燕
  • 日本公布「隼鳥2號」帶回的稀有樣本,是在向中國炫耀?
    圖為日本隼鳥二號小行星探測器最近中國嫦娥5號成功從月球取回了土壤樣本,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而在這個關鍵時刻,菅義偉終於憋不住了,亮出了最後法寶,日本宣布公開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帶回的稀有樣本,還投下一枚炸彈將其表層炸開後採集到了它的內部樣本,並用返回器將它送回了地球,這是全球第二次從小行星表面取得樣本,因此它的意義也很是重大。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50期:日本隼鳥2號返回艙開啟,小行星樣本中...
    日本隼鳥2號返回艙開啟,小行星樣本中發現人工異物12月6日,離開地球六年之久的日本的「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的返回艙成功返回地球。21號,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陸續打開了B艙室和C艙室。JAXA表示,樣本中最大的物體直徑達到了1公分,其中C室內還發現了疑似人工痕跡的異物。JAXA尚無法確認該人工物的來源,專家猜測是從取樣槽中脫落的鋁。
  • 「隼鳥2號」即將著陸,並攜帶了貴重寶貝
    從日本宇航局官網獲悉,2014年發射並在龍宮小行星登陸的隼鳥2號太空艙已獲準在澳大利亞著陸。有數據顯示,該太空艙載有從近地小行星「龍宮」表面捕獲的珍貴塵埃,也將一道登陸地球。說起「隼鳥號」太空艙,可能很多人並不十分熟悉。今天筆者就對「隼鳥號」的基本資料做一個簡單介紹。2019年2月22日,由日本和澳大利亞宇航局共同設計並發射的「隼鳥號太空飛行器在近地小行星「龍宮號」登陸,換句話說,這個太空飛行器的發射目的是為了研究小行星。有趣的是,「隼鳥號」太空飛行器登陸龍宮之後,向龍宮表面發射一顆子彈並激起塵埃,這些激起的塵埃被隼鳥號收集。
  •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
    新華社東京12月6日電(記者 華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6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當天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該機構將對回收艙可能攜帶的微量小行星樣本進行研究,隼鳥2號探測器在釋放出回收艙後繼續其小行星探測之旅。經過約6年的太空飛行,隼鳥2號探測器於5日在地球附近和回收艙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