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航天局表示,周六,日本「隼鳥二號」宇宙飛船成功發射了一個小型太空艙,並將其送往地球,將從一顆遙遠的小行星上帶回樣本,這可能為我們了解太陽系的起源和地球上的生命提供線索。
日本航空航天探索機構稱,太空艙成功地從22萬公裡(136,700英裡)外分離,這一具有挑戰性的操作需要精確控制。這個直徑只有40釐米(15英寸)的膠囊現在正在下降,預計將於周日降落在澳大利亞伍梅拉一個人煙稀少的偏遠地區。
隼鳥二號在一年前離開了距離地球約3億公裡(1.8億英裡)的小行星龍宮。在它釋放太空艙後,它離開地球,拍攝太空艙降落到地球的圖像,它開始了對另一個遙遠的小行星的新探險。
大約兩個小時後,JAXA表示,他們已經成功地改變了「隼鳥」2號的飛行方向,在東京附近相模原的指揮中心,滿面笑容的工作人員互相碰了碰拳頭和手肘。
「我們已經成功地走了這麼遠,當我們完成最後一次回收太空艙的任務時,它將是完美的,」任務經理Makoto Yoshikawa在指揮中心的直播活動中說。
在「隼鳥二號」帶著世界上第一個小行星地表樣本返回地球的幾周前,美國宇航局的「奧西裡斯-雷克斯」號宇宙飛船成功地採集了小行星「本努」的地表樣本。與此同時,中國本周宣布,其月球著陸器收集了地下樣本,並將其密封在太空飛行器內,準備返回地球。與此同時,空間發展中國家在這項任務上展開競爭。
許多「隼鳥二號」的粉絲聚集在日本各地的公眾觀看活動中,其中包括在東京圓頂體育場舉行的一次。
星期天凌晨,在隔熱罩的保護下,太空艙將在距離地球120公裡(75英裡)的高空重新進入大氣層時短暫地變成火球。在離地大約10公裡(6英裡)的地方,降落傘將會打開以減緩它的下落,信標信號將會被傳送來指示它的位置。
JAXA的工作人員已經在目標地區的幾個地點設置了接收信號的衛星天線。他們還將使用海軍雷達、無人機和直升機來協助搜索和找回這個泛型太空艙。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太空巖石專家特雷弗·愛爾蘭正在烏梅拉迎接返回艙的到來。他說,他預計「龍谷」隕石的樣本與50多年前墜落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默奇森附近的隕石相似。
「默奇森隕石打開了一扇研究地球有機物起源的窗戶,因為這些巖石被發現含有簡單的胺基酸和豐富的水,」Ireland說。「我們將研究,當太陽系形成時,龍谷是否可能是地球上有機質和水的潛在來源,以及這些物質和水在小行星上是否依然完好無損。」
科學家們表示,他們相信這些樣本,特別是從小行星表面下採集的樣本,包含了不受空間輻射和其他環境因素影響的有價值的數據。他們對分析樣品中的有機物質特別感興趣。
JAXA希望找到這些物質在太陽系中是如何分布的,以及它們與地球上的生命有關的線索。任務負責人吉川說,0.1克的塵埃足以完成所有計劃中的研究。
對於Hayabusa2來說,這並不是2014年開始的任務的結束。現在,它正向一顆名為1998KY26的小行星進發。這一旅程預計將耗時10年,可能用於研究,包括尋找防止隕石撞擊地球的方法。
到目前為止,它的任務是完全成功的。儘管這顆小行星表面極其巖石化,但「玉兔號」還是兩次著陸了琉球,並在2018年6月抵達琉球後的1年半時間裡成功收集了數據和樣本。
在2019年2月的首次著陸中,它收集了表面塵埃樣本。同年7月,在一項更具挑戰性的任務中,探測器在小行星表面爆炸形成的隕石坑著陸後,首次在太空歷史上收集了該小行星的地下樣本。
小行星繞太陽運行,但比行星小得多,是太陽系中最古老的天體之一,因此可能有助於解釋地球是如何進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