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極寒,缺水糧,有雪崩…印媒渲染印軍在「拉達克地區」留守困境...

2020-12-25 網易新聞

(原標題:天極寒,缺水糧,有雪崩…印媒渲染印軍在「拉達克地區」留守困境:今年挑戰大!)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曉雅】路基設施有限、飲用水短缺、傷病機率高、醫療設施匱乏、雪崩、無人區……中印邊境局勢緊張之際,印媒10月1日一篇報導細數印軍今年冬季在所謂「拉達克地區」即將面臨的挑戰。

印度新聞網站「The Print」1日報導稱,「拉達克地區」較高海拔地氣溫已開始降至零下5攝氏度以下,與此同時,印軍已開始採購大量帳篷、玻璃纖維小屋和特殊的冬衣。然而,大量的採購可能耗時一個月,也增加了印軍體溫過低和患上其他與寒冷相關傷病的風險。

總部設在「拉達克地區」的印軍第14軍前指揮官拉凱什•夏爾馬(Rakesh Sharma)(已退役)告訴「The Print」,預計印軍今年面臨的挑戰與以往大不相同。

「他們(印軍士兵)駐紮在基地,常去實控線巡邏,然後又回來。但是今年,大量部隊駐紮在挖好的(頭頂有庇護的)戰壕裡,這些地方自1962年來就沒人待過。」夏爾馬說。他繼續列舉印軍面臨的挑戰說:「佐吉拉(山口)很容易發生雪崩,而且(路)會被堵塞……所以,送往前線地區的更大冬季儲備必須儘早完成。」

夏爾馬還提及印軍缺乏新鮮飲用水的問題,因為河流凍結,前線地區的湖水無法飲用。「因此,除口糧外,為部隊獲取飲用水、烹飪所需的燃料以及為他們保暖將是未來幾個月的其它挑戰。」

此外,印軍還面臨高寒帶來的醫療挑戰。報導稱,曾在靠近印控克什米爾控制線附近錫亞琴服役的軍官阿爾溫德•庫馬爾•塔吉(Arvind Kumar Tyagi)(已退役)也告訴印媒,在這些高海拔地區,低溫和稀薄的空氣會帶來挑戰,風速每增加3公裡(每小時),氣溫就降低1攝氏度。「在這種條件下建立哨所,需要大量的後勤計劃,避免帳篷被風吹走或小屋被大雪堵塞。」該軍官說。這些挑戰需要更多的醫務人員,也為其帶來更大的工作量。

塔吉說,印軍常受高海拔和與寒冷相關因素的侵害,患上如肺水腫、腦水腫、體溫過低、凍瘡凍傷等疾病。

報導稱,為應對上述挑戰,據估計「拉達克地區」印軍大約需要1萬到1.2萬個各式各樣的留守點。「The Print」援引印國防部消息人士稱,這些留守點包括可容納3至4人的帳篷以及兩種類型的玻璃纖維小屋——一種可容納4至6人,另一種可容納8至10人。印軍還在採購可容納約20人的臨時避難棚和商店。

不僅如此,印軍還在大規模採購適合高寒地區的特殊衣物。該消息人士稱:「由於數量龐大,時間有限,(印軍)將從多個渠道採購。」

在9月29日的記者會上,有記者就印方在中印邊境地區修建公路一事提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不承認印度非法設立的所謂「拉達克中央直轄區」,我們也反對在邊境爭議地區開展以軍事爭控為目的的基礎設施建設。根據中印雙方近期達成的共識,任何一方都不應在邊境地區採取任何導致局勢複雜化的行動,以避免影響雙方為緩和局勢所作的努力。

而此前8月的記者會上,也有記者提問「印度政府宣布成立「拉達克中央直轄區」,其中涉及中印邊界西段領土」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當時表示:中方一直反對印方將中印邊界西段的中方領土劃入印行政管轄範圍。這一立場是堅定、一貫的,從無任何改變。近日印方以單方面修改國內法律的形式,繼續損害中方的領土主權,這一做法不可接受,也不會產生任何效力。我們敦促印方在邊界問題上謹言慎行,嚴格遵守雙方達成的相關協定,避免採取導致邊界問題進一步複雜化的舉動。

本文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劉效武_NN4113

相關焦點

  • 前印軍長揭露拉達克地區印軍困境:缺水少糧、醫藥不足、條件惡劣
    近幾個月來,印度頻頻在邊境挑釁中國,數次出爾反爾無視此前中印雙方達成的共識非法越線,這導致中印邊境的局勢一度非常緊張,印度甚至還陸陸續續地不斷往「拉達克」地區增派士兵。然而,被不斷派往拉達克地區的印軍卻在日前曝出了其艱難的處境。
  • ...拉達克地區較高海拔地氣溫已開始降至零下5攝氏度以下,印軍已...
    【印媒渲染印軍困境】印度媒體《印刷報》(The Print)在10月1日的一篇報導中細數印軍今年冬季在拉達克地區即將面臨的挑戰。文章指出,拉達克地區較高海拔地氣溫已開始降至零下5攝氏度以下,印軍已開始採購大量帳篷、玻璃纖維小屋和特殊的冬衣,但大量的採購可能耗時一個月,也增加了印軍體溫過低和患上其他與寒冷相關傷病的風險。
  • ...Print)在10月1日的一篇報導中細數印軍今年冬季在拉達克地區...
    2020-10-02 14:16:34來源:FX168 【印媒渲染印軍困境】印度媒體《印刷報》(The Print)在10月1日的一篇報導中細數印軍今年冬季在拉達克地區即將面臨的挑戰。
  • 拉達克地區下雪了,部署在邊境地區的20萬印軍,莫迪會不會撤走?
    近段時間以來,中國和印度在邊境地區衝突不斷,雙方緊張局勢也日益加劇。兩國外長為緩解雙方邊境緊張局勢,在莫斯科展開會晤,達成五點共識。但是,通過各類媒體報導可以得知,印度並未撤出此前非法越線佔控的地區,仍然在部署兵力,恰有要跟中國對峙到底的態勢。
  • 印軍車輛在中印邊境墜下山崖,摔得面目全非導致4死1傷
    從印媒公布的圖片可以看到,墜下山崖的軍車,已經面目全非。 說到印軍翻車,雖然年年有,但今年特別多。例如今年10月,一輛載有印度士兵的車輛在所謂的「拉達克地區」翻車,造成一人死亡、6人受傷。8月,同樣在中印邊境,一輛印軍拖車與另外一輛卡車相撞,導致一名陸軍上尉被砸死。
  • 拉達克接近發生地震引發雪崩,印媒:印度空軍有優勢,有戰必勝!
    拉達克地區的衝突已經持續半年多,雖然雙方舉行了多輪軍事磋商,但印度的態度一直很強硬。持續挑起邊境軍事對抗,可以轉移印度民眾的注意力,緩解印度民眾對政府抗擊疫情不力的指責。目前,印度在拉達克部署有五萬軍隊,以及3.5萬名邊境警察部隊。
  • 拉達克暴雪凸顯中印差距:印軍「放棄抵抗」,我軍3天清通運輸線
    拉達克地區的氣溫逐日新低,班公湖我方一側的淡水區域已經全部封凍,印度控制的鹹水區域也大面積漂浮冰凌,距離完全封凍也時日無多。這意味著拉達克地區最冷的季節已經來臨,對於該地區部署的雙方軍隊都是極大的考驗。
  • 印軍浪費兩個月黃金時間,旁遮普的交通剛恢復,拉達克卻已成孤島
    在拉達克正式進入深冬的當下,印度軍方迎來一好一壞兩個消息。壞消息是連續的降雪不但阻斷了由斯利那加至列城的NH-1戰略公路,而且讓拉達克東部高海拔地區的印度軍隊陷入生存和安全困境。好消息是,經過旁遮普邦政府的極力遊說,該邦的農民工會同意「有條件地允許恢復旁遮普的公路鐵路運輸」。
  • 印軍哨所遭遇雪崩,3名士兵被埋
    隨著冬季到來,拉達克等地已經下起了大雪,駐紮在此地的20萬士兵如何過冬,成為了印度最棘手的問題。但令莫迪沒有料到的是,就在美印日澳四國正準備在印度洋開展第二階段的「馬拉巴爾」聯合軍演,印軍正馬不停蹄地向拉達克運輸過冬物資之際,壞消息還是傳來了。
  • 拉達克大雪封山,印軍糧水短缺,印媒:軍方正在趕製「超級食物」
    (圖一和圖二,是印媒報導的拉達克印軍新型營房內外樣貌)接受印度媒體採訪的印度陸軍官員稱,部署至阿拉達克的印度軍隊,現在擁有更先進的營房設施,這些水、電、暖及衛生設施齊全,可以確保有效提升新增派部隊的運作效率。
  • 悲劇再次上演,印軍前線哨所處發生雪崩,據點內印軍全被「活埋」
    據印度快報報導,當地時間17日晚,在印巴兩國爆發激烈炮戰後,克什米爾多個地區發生雪崩,位於拉達克附近的庫普瓦拉地區的印度陸軍哨所遭摧毀,據點內部的所有士兵都被大雪「活埋」。截至目前,印度救援隊已挖出3名士兵,其中一人搶救無效後死亡,年僅25歲。
  • 曾叫囂準備在「拉達克」過冬的印軍,現在如何了?印媒親自來打臉
    就好像「大義凜然」地說,後面什麼情況不測都有可能發生,印軍就要誓死賴著「拉達克」地區過冬不走了,儼然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六月,中印雙方在加勒萬河谷地區發生了一次嚴重的摩擦事件,之後印度有意將摩擦升級,在拉達克地區集結了大量空軍和陸軍裝備,進行了一次大規模傘兵演習。
  • 印媒公然揭短:拉達克每天都有印度士兵病倒
    不久前印度將該國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部署至班公湖地區,此前印度空軍以及陸軍特種部隊就已經被部署在該地區,海軍特種部隊抵達該地區,意味著印度三軍已經全部集結班公湖,儘管印度為此編造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但仍然引發多方關注。不過根據印媒近期報導消息來看,這些駐紮在邊境地區印軍的處境似乎並不樂觀,大批士兵在邊境挨凍。
  • 印在邊境修橋,8座位於我藏南地區
    據了解,這44座橋梁是印度邊境道路局修建的,長度在30米至484米之間,地處印度七個地區,其中位於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的有10座、所謂「拉達克地區」8座、喜馬偕爾邦2座、旁遮普邦和錫金邦各有
  • 「想要正常巡邏作戰都不容易」,印媒哀嘆「拉達克」印軍過冬艱難
    【環球時報記者 周嘉西】在持續的中印邊境對峙中,印度向該地區部署了數萬大軍以示強。但隨著冬季的來臨,印軍部隊正面臨著惡劣自然環境帶來的空前挑戰。《印度快報》網站29日詳細描述了位於所謂「拉達克」地區的印軍,當前是如何艱難地維繫生存、巡邏、作戰等基本任務。
  • 中印邊境信號頻頻,印軍陷入前所未有絕境,莫迪示弱指日可待
    據了解,印媒一貫擅長通過半真半假的消息對外展現印度「強硬態度」,從而挑動國內的民粹情緒。印度於11月14日將迎來印度教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排燈節。有分析人士認為,印媒此舉的目的是,通過對外向中國施壓給國內解壓。但這種做法顯然不利於中印雙方在前幾輪接觸上達成的先期共識,也不利於雙方繼續交涉,反而會誤導輿論,混淆視聽。
  • 數萬印軍蹲壕溝缺水缺糧:CH47直升機向印軍空投帳篷罐頭大餅
    據「今日印度」網站報導,印軍正面臨缺水、缺糧、缺醫少藥、缺乏防寒裝備的境況,隨著秋季漸深,高海拔的列城地區氣溫已跌至零下5度,印度軍方的防寒防凍物資最快還需要一月才能採購到位。因此,據《印度時報》報導,印度空軍的C-130,C-17運輸機和伊爾76運輸機,正在源源不斷的向列城運輸物資。
  • 印軍在拉達克「囤貨」 15萬噸 精心一算,大概夠印軍堅守37天
    印軍在拉達克"囤貨",真準備過冬嗎? 近日,印度軍方在網絡上"炫耀"稱,在3個月的時間裡,已經將15萬噸物資運抵拉達克地區,印軍還專門刊發了多張高級軍官在拉達克前天視察後勤補給站的照片,以顯示所謂的"15萬噸物資"絕非吹牛。大概是由於物資囤積多了,印軍心中感覺踏實,所以才會在邊境地區一直持強硬態度。而我們自己一些網友大概也覺得,15萬噸物資,這不是個小數目。
  • 印軍對拉達克態度發生180度大轉變
    新德裡態度反覆無常,印軍態度180度大轉變 6月18日,莫迪在電視臺公開喊話:「我向全國人民保證,我們的陣亡士兵絕不會白白犧牲」;19日,印度國防長辛格與國防參謀長在軍隊會議決定,提高印度三軍警戒水平,授予拉達克地區一線部隊決斷權;19日,印度外交發言人喊話:「中方試圖單方面改變該地區(中印拉達克地區)現狀導致暴力衝突。」
  • 印軍否認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
    英媒: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近日,英國《泰晤士報》炒作解放軍曾在中印邊界班公湖地區「使用微波武器逼退印軍,一槍不發奪回山頭」,這篇文章的標題是《中國將拉達克中印『戰場』變成『微波爐』》,並稱在今年的8月底,為奪回中印邊界西段班公湖南岸被印軍非法強佔的兩個山頭,解放軍使用了微波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