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達克地區較高海拔地氣溫已開始降至零下5攝氏度以下,印軍已...
【印媒渲染印軍困境】印度媒體《印刷報》(The Print)在10月1日的一篇報導中細數印軍今年冬季在拉達克地區即將面臨的挑戰。文章指出,拉達克地區較高海拔地氣溫已開始降至零下5攝氏度以下,印軍已開始採購大量帳篷、玻璃纖維小屋和特殊的冬衣,但大量的採購可能耗時一個月,也增加了印軍體溫過低和患上其他與寒冷相關傷病的風險。
-
天極寒,缺水糧,有雪崩…印媒渲染印軍在「拉達克地區」留守困境...
(原標題:天極寒,缺水糧,有雪崩…印媒渲染印軍在「拉達克地區」留守困境:今年挑戰大!)
-
拉達克地區下雪了,部署在邊境地區的20萬印軍,莫迪會不會撤走?
近段時間以來,中國和印度在邊境地區衝突不斷,雙方緊張局勢也日益加劇。兩國外長為緩解雙方邊境緊張局勢,在莫斯科展開會晤,達成五點共識。但是,通過各類媒體報導可以得知,印度並未撤出此前非法越線佔控的地區,仍然在部署兵力,恰有要跟中國對峙到底的態勢。
-
拉達克地區印軍少將訴苦:每天都在死人,10萬人不知道能回去多少
這原本是讓印度全年保持國內溫暖的暖溼氣流,卻給拉達克地區印度一側的印軍帶來了大麻煩。甚至駐紮在最前線的第14集團軍少將都出來向媒體訴苦。根據11月30日《印度快報》的消息,目前在海拔5400米左右的高原地區,印軍維持著大約10萬人規模的駐軍,但是環境因素和地形因素,導致車輛難以通行,加上如今印度一側的降雪量大增,這給後勤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尤其是最近開始出現的罕見暴雪天氣,讓印度士兵不得不24個小時維持清雪工作,防止大雪將帳篷壓塌和堵塞重要交通位置。
-
印軍在拉達克「囤貨」 15萬噸 精心一算,大概夠印軍堅守37天
印軍在拉達克"囤貨",真準備過冬嗎? 近日,印度軍方在網絡上"炫耀"稱,在3個月的時間裡,已經將15萬噸物資運抵拉達克地區,印軍還專門刊發了多張高級軍官在拉達克前天視察後勤補給站的照片,以顯示所謂的"15萬噸物資"絕非吹牛。大概是由於物資囤積多了,印軍心中感覺踏實,所以才會在邊境地區一直持強硬態度。而我們自己一些網友大概也覺得,15萬噸物資,這不是個小數目。
-
「想要正常巡邏作戰都不容易」,印媒哀嘆「拉達克」印軍過冬艱難
【環球時報記者 周嘉西】在持續的中印邊境對峙中,印度向該地區部署了數萬大軍以示強。但隨著冬季的來臨,印軍部隊正面臨著惡劣自然環境帶來的空前挑戰。《印度快報》網站29日詳細描述了位於所謂「拉達克」地區的印軍,當前是如何艱難地維繫生存、巡邏、作戰等基本任務。
-
...這表明印軍正全方位在邊境所謂的拉達克地區組織冬季後勤儲備...
文 / TIER2020-10-18 09:41:55來源:FX168 【印度從美國採購高海拔過冬裝備】據印度《商業標準》網站10月17日報導,印度已緊急從美國採購了高海拔戰備物資,這表明印軍正全方位在邊境所謂的拉達克地區組織冬季後勤儲備。
-
拉達克地區大雪封山!列城醫院凍死者激增,印軍開始從班公湖撤離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15日的報導稱,拉達克地區從14日開始大雪封山,印度氣象部門已經預測此後兩天該地區將會有惡劣天氣來襲。目前,斯利那加至列城的NH-1戰略公路已經因為降雪而關閉,何時能夠重新開啟還是一個未知數。據悉,拉達克寒冷的天氣已經對印軍一線士兵產生了影響,列城醫院凍死者人數激增,印軍即便是想要從班公湖地區撤離都已經失去了機會。
-
未來60天決定拉達克印軍冬季命運,莫迪:最後勝利必將屬於印度
但是從6.15加勒萬河谷衝突爆發至今,已經過去一個半月時間,印度國防部制定的上述戰略支援保障計劃中最關鍵的部分還沒有有效落實。分析指出,到九月底的未來60天關乎拉達克印軍的命運。如果不能在冬至到來前貫通補給線,修築好過冬營房,那麼8萬多印度山地作戰部隊和邊境警察部隊將面臨極其嚴峻的生存危機。
-
前印軍長揭露拉達克地區印軍困境:缺水少糧、醫藥不足、條件惡劣
近幾個月來,印度頻頻在邊境挑釁中國,數次出爾反爾無視此前中印雙方達成的共識非法越線,這導致中印邊境的局勢一度非常緊張,印度甚至還陸陸續續地不斷往「拉達克」地區增派士兵。然而,被不斷派往拉達克地區的印軍卻在日前曝出了其艱難的處境。
-
拉達克突降暴雪!印軍NH1戰略公路中斷,數萬士兵補給開始緊張
11月18日,根據印度Excrlsior新聞電視臺報導,印度西北部連續多天突降暴雪,導致部分地區交通中斷。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連接高原拉達克地區的道路也在中斷的交通之列。
-
拉達克大雪封路,印度氣象部門發出警告:關閉印軍徵用的NH1公路
自今年6月份以來,中印邊境問題持續升溫,印度往北方邊境地區投放了大量兵力,企圖藉此對中國施壓。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真正因為這些印度士兵感到著急的並非中國,而是印度軍方。因為冬季即將來臨,印軍的補給線愈發脆弱。
-
拉達克進入冬季對抗模式:解放軍住進溫暖營房,印軍只能住石頭房子?
給他們最好的冬季物資,不僅僅是從維護戰鬥力的角度出發,更是對他們赤膽忠心的回報。 令人倍感欣慰的是,今年的冬天,邊軍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 報導中還透露,在位於中印對峙二線地域(阿里地區)的綜合基地,營房設計更為堅固,保溫效果更好。
-
拉達克大雪封山,印軍糧水短缺,印媒:軍方正在趕製「超級食物」
印度媒體近日連篇累牘地報導拉達克東部地區的印軍部隊營地,這些文章和視頻向外界和國內暗示,印度軍方已經完全做好了在寒冷的拉達克冬季駐紮的所有準備。《印度時報》11月19日報導稱,印度陸軍已經為部署在拉達克東部的所有部隊建立了廣泛的冬季駐勤設施。
-
曾叫囂準備在「拉達克」過冬的印軍,現在如何了?印媒親自來打臉
有報導稱,印軍在高海拔地區的兵力部署一度達到超過34.5萬人部署在了海拔3600米以下的地方,有超過3.8萬人部署在了更高海拔的地區。如今這些人的情況如何了?隨著寒冬已然來臨,印軍部隊正面臨著惡劣自然環境所帶來的空前挑戰。《印度快報》網站29日詳細描述了位於所謂「拉達克」地區的印軍,當前是如何艱難地維繫生存、巡邏、作戰等基本任務的。惡劣的自然環境影響一場戰爭成敗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並不罕見!
-
拉達克零下30度,印軍靠喝酒抗寒,相比之下我軍待遇太「奢侈」
拉達克地區現在已經進入每年最冷的季節,印媒稱,由於中印未能就脫離接觸問題達成實質性協議,雙方軍隊不得不在嚴酷寒冷的環境下保持對峙狀態。報導稱,在拉達克東部的印軍部隊正在經受最嚴苛的環境考驗,而他們對面的中國軍隊也面臨同樣的遭遇。
-
10萬印軍在拉達克面臨生存考驗,印度師長說出了實話:已經晚了!
近期,印軍在拉達克地區不斷增兵,大約有10萬大軍被部署在了這個並不適合人類生存的「生命禁區」。拉達克一帶的冬天從11月要持續到3月份 ,大雪封山後會切斷該地區和其他地區的交通,被稱為「道路封閉」時期。由於當地氣溫寒冷,軍人過冬需要有保暖帳篷、棉服、燃料和食品,軍隊武器裝備也需要消耗燃料供給、故障維修和日常保養需要準備零配件等,演練還要消耗武器彈藥,一切物資全要在4月-10月份儲備好。兩個月來,印度軍隊的車隊正在源源不斷地把軍用物資拉到拉達克,看起來體現了印軍長期堅守的決心,實際上做的遠遠不夠。
-
印軍浪費兩個月黃金時間,旁遮普的交通剛恢復,拉達克卻已成孤島
印度旁遮普邦農民工會表示,他們將從11月23日開始,在15天限定時間內解除封鎖,條件是,在此期間印度中央政府應該主動舉行會談,如果新德裡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那麼旁遮普農民的抗議活動將重新開始。印媒稱,受國大黨支持的印度西北部旁遮普、哈裡亞納等多個邦的農民大規模抗議活動從9月底持續至今,起因是印度議會通過的兩項農業改革法案,損害了上述多個邦農民的利益。
-
天氣越冷,印軍就越老實!寒冬之下,高原上發生了什麼?
2020年的冬天已經來了,連華北地區都飄起了雪花。而當感到寒意的時候,筆者不禁想到了幾個月前談到的印度軍隊過冬難的問題。在夏天的時候,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很多印度軍隊在拉達克地區增兵的報導,有時候這樣的報導一天就能來好幾條。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所謂的拉達克印軍有20萬之眾的消息,其實這顯然是言過其實的。
-
12月23日,印軍司令親臨邊境,莫迪或左右為難
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隨著冬季到來,印度在所謂"拉達克地區"部署的20萬印軍,如何渡過漫長冬季,成了莫迪目前最棘手、最擔憂的難題。 要知道,全境位於"世界屋脊"之上的拉達克地區,平均海拔在4500米左右,一旦進入冬季,夜間最低氣溫可達零下35攝氏度。 伴隨嚴冬而來的,將是長達數月的"封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