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文創出新 聯名滿漢御品《龍藏經》獻福

2020-12-06 華夏經緯網藝術

華夏經緯網1月16日訊:據臺灣「旺報」報導,文創是門好生意,臺北故宮院長吳密察預估今年臺北故宮的文創商品收入可達到6.8億元(新臺幣),臺北故宮的文創授權也越趨多元、跨界,在農曆春節前夕,臺北故宮精品讓鎮館之寶《龍藏經》與滿漢御品跨界合作,將中華飲食文化代表之一的牛肉麵與文物結合,也將曾屬皇室的《龍藏經》中的祥瑞作為年節禮的祝福。

故宮文創營銷處授權科科長高登賢(左)展示《龍藏經》圖騰滿漢御品及紅包。(本報系記者劉宗龍攝)

《龍藏經》為清孝莊皇太后決策,由康熙帝全力支持下,為祈求國泰民安歷數年並耗費數萬兩黃金而製成,全部法典由泥金寫成,這套經典為世上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宮廷手抄本《大藏經》,其中包含有康熙帝對祖母的孝心,也有安定不同族群的用心,相傳見此典可獲七世福報。

七團龍紋暗藏300年

《龍藏經》在臺北故宮人員修復時,意外發現在經書的裝幀《黃緞織花袷經衣》夾層中,發現內裡還暗藏有龍紋紋飾,經歷4年的研究,才讓《龍藏經》暗藏300年的秘密圖樣「七團龍紋」公諸於世。今年滿漢御品的春節限量品,即結合了「黃地團龍如意雲紋織金妝花緞」為上蓋包裝,並以古代宮廷器冊的天圓地方為概念,與《龍乘雲》碗身相呼應。

圖騰限量組合開賣

15日故宮精品小編巧扮「隆哥」出場進行「封寶禮」,藉清朝皇帝年前宣告所有公署停止辦公的儀式,在尾牙的季節,宣告滿漢御品《龍藏經》圖騰限量組合正式宣告上架。

滿漢御品以一頭牛僅1%的特選腱肉為名,搭配四川燒與法式高湯雙重技法的湯頭。(主辦單位提供)

臺北故宮文創營銷授權處科長高登賢指出,文物圖騰的授權與使用都是由雙方再三討論,確認將文物的精神乃至色澤正確使用,且《龍藏經》正於臺北故宮南院展出,《龍藏經》圖騰滿漢御品的推出,也有帶動民眾赴南院觀展的相輔相成作用。

臺北故宮精品也延續「黃黃的團龍如意雲紋織金妝花緞」包覆與守護《龍藏經》的意涵,將此圖樣印製在紅包袋上,為民眾新的一年及壓歲錢再添祝福。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將出版全套《龍藏經》
    臺北故宮將出版全套《龍藏經》 2010-01-29 08:47     來源:新華網     編輯:張蕾 1月27日,臺北故宮展示《龍藏經》的部分出版品。  當日,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行記者會,展示《清康熙朝內府泥金藏文寫本龍藏經》(簡稱《龍藏經》)的第一階段出版成果,並從文物庫房中提出鮮少露面的《龍藏經》原件一函進行展示,供公眾了解《龍藏經》出版品的高仿真質量。《龍藏經》原藏紫禁城慈寧宮,為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清聖祖遵其祖母孝莊皇太后之命,派人於宮中製作完成。全經總共108函,以磁青紙泥金雙面寫成,總計十萬頁。
  • 《龍藏經》簡介
    《龍藏經》資料圖 圖/國立博物館《龍藏經》就是把一切佛教經典匯集儲存在一起的意思。《龍藏經》是中國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佛學大百科全書。它是清代唯一也是中國最後一次官刻漢文大藏經。因奉雍正皇帝御旨而雕刻,每卷首頁又均有雕龍萬歲牌,故又名龍藏。
  • 盤點臺北故宮文創產品
    而這也只是臺北故宮 2400多種文化創意產品的其中之一。對於文創產品的發展,臺北故宮不僅專設藝術基金,更親自為文創產品的出爐保駕護航。 臺北故宮與90餘家臺灣本土以及國際知名廠商合作,目前已推出了近2400種文創商品,包括「翠玉白菜傘」、「冰山一腳」潮襪、「富春山居圖」茶杯墊、為消暑飲品「三清茶」的乾隆御飲,臺北故宮從神壇走向民間,將歷史文物與社會民間巧妙結合,不僅創造富有情趣的文創產品,更將大眾拉近臺北故宮的殿堂。接下來一起去臺北故宮看看那些搶手正夯的文創產品吧!
  • 臺北故宮博物院首次免費釋出三寶翠玉白菜等圖像供商業使用
    新華社臺北7月11日電(記者 何自力 齊湘輝)臺北故宮博物院11日表示,將首次免費釋出典藏文物的圖像供商業使用。這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一大突破性舉措。  即日起臺北故宮Open Data專區「文物查詢下載」及「精選圖像下載」中的圖像,無需申請,不限用途,不需付費,大眾可直接下載使用。「文物查詢下載」中書畫類及器物類多達70000張圖檔可供下載;「精選圖像下載」中則有1640張圖檔可供下載,且每季將增加500張。
  • 脫銷的「膠帶」掀開臺北故宮文創商機
    文創開發的宗旨:自下而上貼近生活  臺北故宮博物院曾經「高高在上」,首重典藏功能,輕視文創產品開發,被臺灣民眾稱為「太廟」。臺北故宮早期文創產品比較簡單,基本是原尺寸複製典藏文物。2000年以後,臺北故宮更強調開發利用文物的價值,文創產業逐漸起步。
  • 臺北故宮文創40年 在傳統中創新
    (記者林至柔攝)臺北故宮在2015年曾達到年度接待人次高峰,創下614萬人次參觀的紀錄,成為當年全球第6位參訪人次的藝術博物館。相較往年,剛過的2019年臺北故宮參訪人數約500萬人次,臺北故宮博物院文創營銷處副處長王耀鋒表示。
  • 訪臺北故宮院長:向臺北故宮學習什麼?
    故宮珍寶:(清雍正)畫琺瑯蟠龍瓶周功鑫是個優雅、聰慧、幹練的女性,與臺北故宮有著不解之緣。1972年,自臺灣輔仁大學法語系畢業之後,她就開始了在臺北故宮漫長的工作旅程。從基層導覽解說員做起,歷任務蔣復璁、秦孝儀兩任院長秘書,展覽組組長等職。在16年的展覽組長任內,她籌展無數,並於1989年創立志工制度。個性積極、認真、語文能力強且勇於直言,是臺北故宮老同事對周功鑫的共同印象。因與當時臺北故宮發展理念不合,1999年周功鑫自臺北故宮退休。
  • 臺北故宮博物院攜文創衍生品首次亮相上海
    ,臺北故宮博物院每年僅翠玉白菜的文創衍生品就帶來幾千萬元的銷售額。近日,臺北故宮博物院攜2000多件文創商品亮相上海,讓上海民眾無需遠行就能買到創意十足的臺北故宮的文創商品。   臺北故宮博物院自4月5日至8日,帶領10家臺灣品牌授權廠商參加 「2012年上海臺灣名品博覽會」,以展現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數位推廣成果和文創藝術商品。
  • 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開班傳授「文創秘籍」
    原標題: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開班傳授「文創秘籍」  新華網臺北1月22日電(記者許雪毅 陳斌華)臺北故宮博物院22日宣布,將於3月至12月舉辦第六屆文創產業發展研習營,延續前五屆成功培植文創合作團隊經驗,秉持「為青年及產業找出路」的目標,邀集臺灣文創13個領域的頂尖師資,向學員傳授文創商品設計實務經驗和產業合作開發秘籍。
  • 臺北故宮院長: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原標題:臺北故宮院長: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臺北故宮博物院名列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有69萬件珍貴藏品。而它那精緻的文創商品,更令人驚豔陶醉,「富春山居圖」餐墊、印有《蘭亭序》的手機殼、「冰山一腳」潮襪、靈感源自戰國貴族玉龍佩的龍爪開瓶器……每每讓遊客錢包大失血。  1983年,時任院長秦孝儀提出「從傳統中創新,藝術與生活結合」的文創理念,30多年來,臺北故宮已經開創出自成一格的文創產業。
  • 臺北故宮南院下月嘉義開館
    圖:臺灣高鐵與臺北故宮博物院10日舉行高鐵彩繪列車記者會,現場展出「青花龍紋天球瓶」 / 中央社  【大公報訊】據中通社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將於2015年12月28日開館試運營,臺灣高鐵和臺北故宮首度合作,推出「遇見故宮南院」高鐵彩繪列車,並於11月10日在臺北站舉辦首發儀式。
  • 臺北故宮的文創之路:歷經50餘年三個階段
    與李玉華一樣,大部分來到臺北故宮觀展的遊客都對這些有獨特「臺北故宮」印記的文創商品流連忘返。然而他們未必清楚的是,就是這些充滿創意的紀念品,已經創造出巨大的商機。  來自臺北故宮的最新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其總體營收大約9億元新臺幣,其中文創產業收入高達8億餘元新臺幣,數字直逼門票收入,成為一大穩定利潤來源。
  • 當故宮博物院遇到臺北故宮博物院兩「掌門」暢談文創
    如果您對中國的博物館稍有了解,就會知道,這些創意是源自兩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 這些產品創意新穎,或形象呆萌,或美觀別致。但不知您有沒有注意,這些有趣的產品還有一個共同特點,都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提到這些創意,就不得不提到兩個人,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這兩位被認為是中國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的重要推動者,巧的是,二人昨天在浙江寧波相遇了。
  • 臺北故宮南院開館迎客
    南北故宮主題側重雖不同,但未來南北故宮文物會交流互展。 臺北珍寶助陣 鎮館之寶亮相 此番「兄弟」南院開門迎客,臺北故宮當然慷慨助陣。此前呼聲甚高的臺北故宮人氣王「翠玉白菜」,不負眾望地暫別本院,為南院連續「站臺」10個月。考慮到參觀人數眾多,近130平方米的展廳只展出「翠玉白菜」及其數碼影像。
  • 臺北故宮 文創開發未如預期引爭執
    華夏經緯網11月22日訊:據臺灣「旺報」報導,博物館文創是近年島內外博物館大力著墨處,除了推廣、教育功能,更是盤好生意,臺北故宮21日,在今年年度臺北故宮文物藝術發展基金附屬單位預算案報告,多名立委便質疑幾年來故宮文創商品設計競賽並未達到預期的成效,期許故宮在臺灣具文創設計扮演起領頭羊
  • 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還有不少人將之與臺北故宮的肉形石耳機、翠玉白菜傘、「朕知道了」膠帶紙一一對應,認為「萌是一樣的萌」。不過,說到文創,臺北故宮博物院絕對算得上是先行者。圖一:翠玉白菜摺疊傘 有關翠玉白菜的文創商品多達幾十種 臺北故宮博物院名列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有69萬件珍貴藏品。
  • 聊點臺灣腔:兩岸故宮,遠隔滄海卻同出一脈
    其中,「北漂」臺灣青年楊品驊與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的對話,尤其讓人動容。單霽翔講述故宮文創故事並寄語「臺青」,希望兩岸青年多多交流。楊品驊一來北京就為紫禁城所傾倒,而單霽翔的文創讓故宮在兩岸成為「網紅」。二人雖隔滄海之遠,猶成忘年之交,故宮是讓他們結識的引子。世人皆知,中國只有一個紫禁城,卻有兩個故宮博物院。
  • 臺北故宮文創產業生意:脫銷的「膠帶」商機
    「朕知道了」紙膠帶熱銷,僅僅是臺北故宮文化創意產業的冰山一角,臺北故宮僅依靠其文化創意商品,去年就獲得逾7億元新臺幣的收入。目前,臺北故宮的「文創」綜合能力,在世界博物館中高居第四位,前三名分別是法國羅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哎呀!就是這個,快買!」這裡是臺北故宮博物院附設的商店,店員剛從箱子裡把紙膠帶商品上架,立刻就被買走,遊客們都衝著膠帶上的「朕知道了」四個字而來。
  • 臺北故宮重視文創產品開發 成主要收入來源
    臺北故宮重視文創產品開發 成主要收入來源 2014-07-26 14:48:45早期臺北故宮的文創產品比較簡單,基本都是原尺寸複製典藏文物。但在2000年以後,他們開始強調對文物價值進行開發和利用,文創產業逐漸起步。目前,臺北故宮的文化創意綜合能力在世界博物館中已名列前茅。  在開發文化創意產品方面,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的觀念,對所有博物館從業者都很有啟發。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於嘉義開館
    原標題: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於嘉義開館  新華網臺北12月28日電(記者傅雙琪、姜克紅)臺北故宮博物院位於嘉義的南部院區28日開館試營運,該館耗資109.34億新臺幣,歷時11年完工。,以及臺北故宮博物院知名展品「翠玉白菜」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