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立冬,一股強大的寒流就來侵襲了。隨著氣溫的明顯下降,魚口也會變得越來越輕,也有越來越多的釣友反應大板鯽不好釣了。因為氣溫低,鯽魚為了減少能量損耗,都會成群的選擇在某個水溫適合,食物相對較多的地方棲息。就算覓食,食量也比平常小很多。那麼魚情變了,我們在這種情況下鯽魚要怎樣釣呢?我們的作釣策略也要跟著變才行。
1,要勤快,既然魚不想動了,那咱們釣魚人就要勤快,魚不來找餌,那我們就將餌送到魚嘴邊。也就是釣友們常說的「人找魚」,只要找到魚窩了,漁獲就不會差,而且要記住這個魚窩,幾乎整個冬天都可以圍繞這個魚窩周邊作釣。因為天氣冷的原因,鯽魚在冬季不會有大範圍的洄遊,就算連續幾天的晴天,或者溫度穩定,鯽魚出去覓食了,也還是會回到這個「魚窩」來栖息躲藏。
鯽魚洄遊的路線一般會經過哪些地方呢?深水處的凸出點,拐彎處,等等都是鯽魚洄遊的路線。如果在連續幾日的氣溫比較穩定的天氣裡,魚窩裡沒什麼魚,或者窩子被別人佔了,可以在這些地方打窩作釣,收穫絕不會比魚窩差。
2,釣位,很多釣友都糾結這一點,冬季到底釣深還是釣向陽?不過這也說明釣友們都認同冬季釣魚要找相對溫暖的地方。一般來說,在冬季水域比較寬廣的地方,深水區的溫度相對高一些,但是在太陽出來後,淺水區的溫度升溫也比較快。這時候選釣位就要看哪裡的水溫更暖和了,比如說釣池塘或者小水面,就應該選環境較為開闊,太陽很早就能照到的水面,如果水中風浪較大,就應該避開風浪區,釣背風灣,出釣的天氣要選溫暖的晴天或者多雲天氣。下雨下雪就不要出釣了,實在是太冷。
3,打窩,因為水溫低,魚的活躍度也低,自然發窩也比較慢。在北方有些地區,現在發窩都要個把小時了。所以建議大家,在立冬後釣魚,最好是提前打窩,多打幾個窩。當然也不是說要整條河打上幾十個窩,打上三五個窩就夠了。打窩完成後再每個窩子試釣一番,哪個窩子魚多,就將哪個窩子定為主要釣點。因為前面說了,冷天的鯽魚都是成群棲息在一個小範圍內的。既然這個魚窩出魚,釣這個窩肯定是沒問題的。當然,如果釣了幾次之後窩子裡沒魚了,也不要長期堅守在這裡,別忘了前面說的冬季作釣要「人找魚」。
4,餌料味型,現在雖然從季節上來講已經立冬了,但是實際溫度和冬天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的。這時候的餌料中可以適當添加腥味,拿我現在來說,釣鯽魚的餌料就是腥香(餌料的葷素配比,沒有固定標準,看地方以及水情和魚情來,我這裡說的是我這邊的標準)在葷素結合時,素餌中要突出腥和甜,因為這兩種物質能夠提供大量的能量,起到保暖的作用。在後期溫度比較冷時,可以適當加大腥味的比例。在冷天作釣,餌料的顏色也很重要,最好是選擇黃色和紅色這樣比較顯眼的顏色。
5,浮漂的調釣,天越冷魚的吃口就越輕,漂相比夏季差多了。建議大家以調靈釣靈,比如說掛空鉤半水調2-4目,根據魚情可以釣1-3目,當然也可以調幾釣幾。總之根據魚情隨時調整就好了,就是不建議將調目設定太高,因為調目越高,浮漂的剩餘浮力就越大,魚想要將餌料吞進嘴裡,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力氣。
在自然水域釣鯽魚,因為個體有大有小,浮漂的動作大小也不一樣,但是大多數鯽魚吃餌前,都會有徵兆,比如說浮漂一般都會出現輕微的一兩次點動,才會出現頂漂。一般來說,小鯽魚吃餌時浮漂動作比較快,大鯽魚吃餌動作比較穩。只不過,冷天釣鯽魚時釣的水都比較深,調釣也比較靈敏,如果有小魚鬧窩的話,還是要調比較遲鈍一些,過濾掉一些小雜魚鬧窩的信號。如果調靈釣靈有信號卻很難中魚,則可以及時調整浮漂,釣鈍一些,這樣中魚率反而會大大提高。
6,線組及釣具,釣鯽魚小鉤細線是公認的,這個沒什麼好說的,因為本來冬季魚口就輕,用比較軟的子線,能更準確的反映出魚口,而用軟竿更護線,即使用小線組遇到不是很大的鯉魚,也可以利用魚竿的彈性來控魚,減少斷線的機會。一般來說釣鯽魚0.8+0.4的搭配就夠了,如果在南方,或者大板鯽很多,則可以適當的增大線組比如說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