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慈禧太后是愚蠢還是壞,為何與全世界強國為敵?

2020-12-23 評史

慈禧太后,這個人就是一個權利迷,她能夠利用手上的權力將大清朝嗯,為大人物玩弄於鼓掌之間,可見他不是個蠢人。同時向11個國家宣戰,並不代表她有多剛,而是她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而已,這充分顯示了慈禧太后的壞。

慈禧太后對於光緒皇帝曾經還是比較放心的,這個老巫婆也曾經準備退居二線。可是光緒皇帝玩的實在不著調,他的戊戌變法,簡直就是小孩子過家家,胡搞一氣,這才使得老司機慈禧太后重新出山。

老佛爺重新上位之後,對光緒皇帝左看右看都不順眼,他甚至動了換皇帝的想法,連備胎大阿哥溥俊,都已經做好了接班的準備。

可是沒想到的是,當消息靈通人士對外透露了老佛爺的意思之後,西方列強居然不給老佛爺面子,紛紛通過外交手段向慈禧太后施加壓力,反對換皇帝,堅決要求保住光緒帝。

扎心了,太扎心了!這些洋人不靠譜,真是老虎不發喵,當她是HelloKitty!慈禧太后,在心裡的小黑帳上,默默的為西方列強添上了一筆。

就在這個時候,義和團風塵僕僕的從山東來到了直隸,這些義和團當時打出的氣候扶清滅洋,可以說正好撓到了慈禧太后的癢處,與老佛爺的心意暗合。

慈禧太后大喜,在一大群官員如同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決堤一發而不可收拾的景仰之情下,馬上收編了義和團,縱容義和團向洋鬼子發動進攻。慈禧太后此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利用義和團對洋人造成殺傷,迫使洋人做出讓步。

可是這些洋人偏偏頭鐵的很,一分一釐都不願意讓。慈禧太后非常的不爽,洋人的這個態度,分明就不把他這個大清朝的實際控制人放在眼裡。慈禧太后的信條做人最重要的並不是開心,而是要擁有權利。

洋人這樣豪橫的態度,不把太后當幹部,如果把洋人這樣慣下去,那豈不是要威脅到老佛爺的統治了?這叔能忍,嬸也不能忍,慈禧太后不斷地縱容義和團挑釁洋人,最終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勢,義和團超過了慈禧的控制範圍。

在慈禧的默許之下,大量的義和團人員從四面八方進入了北京城。不久,東交民巷的使館區內外通訊斷絕。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通過電報向西摩爾表示北京城的局勢正在迅速的惡化,要求西摩爾做好像北京進發的準備。

這個西摩爾的語文可能不怎麼樣,人家沒有叫他進京,只是讓他做好準備工作而已,這位老兄竟然頭腦一熱,帶著2000來名士兵就向北京進發,準備闖入東郊名巷保護使館區。

大清朝的諜報工作真的做的很爛,什麼時候讓燕雙鷹穿越過去,好好指導一下大清帝國的情報收集工作,同時把自己的拿手絕活也教給大清帝國的007們。

作為大清帝國最高統治者的慈禧太后竟然對于洋人的動向並不太清楚,他只知道洋人帶著人馬準備進北京,有多少人馬,壓根不知道。在老佛爺的印象裡,八個國家向中國宣戰,那怎麼說也得有五六萬四捨五入有十萬人馬吧!

慈禧太后決定以打促和,現在戰場上把敵人打疼,然後才慢慢的通過談判,實現和平。於是就有了日本使館書記被清軍殺死後砍成幾節,大量的教民被殺,德國公使被殺這些惡性事件。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戰爭變得不可避免,此時,慈禧太后以光緒皇帝的名義發布宣戰詔書,同時向東西方11大強國宣戰,老佛爺如此豪橫,連當代妄人薩達姆都自愧弗如。

慈禧太后的小算盤可謂是打得啪啪作響,利用義和團敲打洋人的計劃失敗,外國列強已經決定報復慈禧太后,這個時候慈禧太后的內心已經服輸。

但是她不願意就此屈膝投降,因為這樣一來,老佛爺以往的部署全部歸零,外國人可能會提出非常多讓慈禧難以接受的條款,比如讓光緒皇帝掌握實權。

這在嗜權如命的慈禧面前,被殺了,慈禧還要讓她難受。於是慈禧太后打算賭上一把,只要她的義和團和新軍能夠擋住聯軍一陣子,就有希望迫使在人數上不佔優勢的聯軍重回談判桌,屆時整個局勢對於慈禧太后來說就變得相對有利了。

只可惜這兩隻隊伍在八國聯軍面前,實在是不堪一擊,北京城被輕鬆地拿下,義和團的號稱刀槍不入的大師兄二師兄們,死的死,逃的逃,可能是他們所謂的刀槍不入只是針對冷兵器的,當碰到那些使用熱兵器的洋鬼子們,自然就失靈了。

義和團的諸位被打得落花流水,屁滾尿流,慈禧太后後見狀,連忙倉皇西狩,換人上了農婦的服裝,來了一把史上最貴的cosplay。

最終雙方籤訂辛丑條約,慈禧太后不得不接受巨額的賠款,使中國徹底淪為了半殖民地反封建社會,真是可悲可嘆。

相關焦點

  • 撞見慈禧偷歡,還是權力爭鬥的祭品?還原慈安太后暴斃的真相
    導語:一直好端端的慈安太后暴崩歸天,重病纏身的西太后卻神奇康復,隨後登上獨裁寶座。慈安太后到底是怎麼死的?是不是慈禧太后所害?我在上一篇《身體康健卻暴斃歸天,聰明過人的慈安太后,為何未能逃過死亡之劫?》
  • 喬家借給慈禧太后十萬兩,慈禧:要什麼賞賜?喬家:只要4個字
    如今在山西省很多地方,仍能夠看到當年晉商的影子,他們為後世留下了許多著名的建築遺產,如常家莊園、王家大院、喬家大院等。今天給大家講一講有關晉商喬家的故事。
  • 慈禧太后出殯時棺槨下為何滴血?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1月15日),不可一世的慈禧太后因為患了痢疾之症,引發心臟衰竭,病死於儀鸞殿。按照慈禧生前的遺願,葬於菩陀峪定東陵。慈禧貴為皇太后,甚至比皇帝的權力還大,她死後,喪事自然辦得很隆重,甚至比頭一天死去的光緒皇帝還要隆重得多。
  • 「兩宮垂簾」時,跋扈的慈禧是否壓制了正統太后慈安?
    顯然,這種局面絕非清代皇室愛新覺羅氏願意看到的,當年鹹豐病逝的時候,做出的安排是制衡式的,鹹豐給自己的兒子同治皇帝安排了以肅順為首的八位顧命大臣輔政,掌握軍政實權;然後賜給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兩人各一枚印章。賜給慈安太后的稱為「御賞」,慈禧太后的則稱為「同道堂」,所有的旨意先由顧命八大臣擬定後,再交由兩宮太后審查後蓋上鹹豐皇帝所賜的御印後,即可正式生效。
  • 慈禧太后身穿一件新做的壽袍,為什麼李鴻章評價是「有點大」?
    在此情況下,李鴻章一方面少量派兵增援朝鮮,一方面又寄希望於西方列強進行調停,同時也祈禱日本國會不會通過如此愚蠢的決定,唯獨沒有積極備戰。畢竟李鴻章的慈禧太后的人,當然要諮詢太后的意見,那麼在國際形勢如此嚴峻的情況下,他去見太后,為什麼卻扯上了一件壽袍呢?
  • 慈禧太后發燒,一老農民要她喝「洗腳水」,結局出乎意料
    慈禧太后發燒,一老農民要她喝「洗腳水」,結局出乎意料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臭名昭著的人物,對他的痛罵之處,一方面體現在她那句「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各國之歡心」,另一方面則體現在她當年阻止的戊戌變法。不過其實在歷史學界,對於慈禧還有很多翻案文章,她的身上隱藏著許多的歷史謎團。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許多人都對此充滿了興趣。那我們就來講一個八國聯軍侵華時慈禧遇到的一個烏龍事件,結局充滿著狗血性,讓人意料不及。這位慈禧太后光看她前半生,我們會覺得她是一個非常悽慘的女人。少年喪父,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晚年搞的大清國亡國。
  • 1900年,為什麼慈禧要向八國聯軍宣戰?是愚蠢還是瘋狂?
    慈禧一生所追求的東西只有一個,那就權勢。她從1861年鹹豐去世,到1908年去世,統治大清長達47年之久,遠遠超過歷史上大部分皇帝的在位時間。一個「愚蠢」的慈禧是無法做到的。她在1900年對八國聯軍宣戰,確切的說是對十一國宣戰,完全是慈禧為了保住個人權勢的瘋狂舉動。慈禧在鹹豐還在世時,就已經表現出了極強的權力欲。
  • 慈禧太后歸政記
    慈禧太后原本期待功成身退,為她的時代畫上一個完美句號,最終卻沒有成功。 (圖片採自張戎新著《慈禧傳》/圖)慈禧太后希望完全歸政的決心是堅定不可動搖的,其誠意也是不必懷疑的。根據《光緒朝東華錄》記載,當天會議之後發布的懿旨說,當年小皇帝即位時只有3歲,實在太小,無法親政,大清王朝一切用人行政,王大臣等不能無所秉承,所以那時不得已允準廷臣之請,垂簾聽政,並鄭重約定一旦小皇帝典學有成,即行親政。現在12年過去了,小皇帝德業日新,長大成人了,這當然是國家之福,所以慈禧太后在懿旨中表示,有意藉此機會卸任息肩,頤養天年。
  • 慈禧太后最喜歡什麼?權力!甚至在她死後,也要將其留在自己家族
    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為新帝,即日尊她為太皇太后,次日17點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然而,慈禧太后欽定溥儀繼位的消息傳到醇王府後,眾人的反應卻各不相同:有驚喜交加的,也有驚詫不安的,更多的是額手相慶,奔走相告。一時之間,整個醇王府就像是炸了鍋一般,亂作了一團。
  • 慈禧太后隨葬夜明珠為何物
    失落的珍寶慈禧太后死後葬於定東陵。她生前享盡榮華富貴,死後依然奢華無比,陪葬的奇珍異寶不計其數。傳說,慈禧臨終時,嘴裡被塞進了一顆夜明珠,據說可保屍骨不化。撥開層層迷霧謎題之一:傳說還是事實?清代正史並沒有慈禧太后隨葬夜明珠的記錄。由李蓮英的侄子李成武撰寫的《愛月軒筆記》中也沒有記載。這顆夜明珠是否是一個傳說呢?
  • 慈禧太后是怎麼逃到西安的?僱傭一神秘衛隊,黑白兩道無人敢惹
    慈禧太后可是一個貪戀權力的女人,一怒之下,居然向全世界宣戰,最後八國聯軍齊聚中國,一路勢如破竹,不久之後便攻陷了北京,為了活命,害怕聯軍會懲罰自己,居然放棄了首都和京城的子民,攜帶光緒帝一路西逃。而把北京的這個爛攤子交給了李鴻章,大家都知道,1860年慈禧太后也曾隨著鹹豐帝西逃,這一次西逃自然是駕輕就熟,跑的十分順利,而且還自掏腰包僱傭了一批人護送自己到西安。
  • 雍正皇帝認定宦官四品為限,慈禧為何讓李蓮英升為二品?
    雍正皇帝認定宦官以四品為限,慈禧為何讓李蓮英升為二品?慈禧太后從頭到尾一方面是把江山歸還給愛新覺羅,一方面私底下卻又不甘心放下一切。這樣明裡和暗裡都不願意放下的概念,慈禧成了很多大眾為之不能理解的歷史事件。慈禧太后重用宦官。慈禧太后在風華正茂時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後來又在意氣風發時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兒子。這樣雙重的壓力下,慈禧太后又不甘心於將自己的權力下放給光緒帝。
  • 慈禧太后
    十一年(1861年;二十六歲),鹹豐皇帝駕崩,懿貴妃成為寡婦,五歲的兒子載淳繼位,尊為懿皇貴太妃,之後又以皇帝生母的身份,被尊為聖母皇太后;御前太監安德海把遺詔密報慈禧太后,八月,慈禧太后在恭親王奕訢支持下發動辛酉政變,兩宮太后聯合恭親王,殺肅順等八大臣,成功奪權,垂簾聽政。同治元年(1862年;二十七歲),同治皇帝對聖母皇太后晉徽號「慈禧」。
  • 慈禧太后太無恥了,但遠遠比不過宋高宗趙構,當年他比慈禧更喪權辱國
    大家都知道,慈禧太后是晚清實際統治者。近代中國飽受列強入侵,慈禧太后需要為此負責,是以她為首的封建頑固守舊派不斷向列強妥協,讓中國一步步墜入無底的深淵。慈禧太后是有名的奢侈太后,這裡有一份關於每年消耗果品的清單: 16258斤葡萄,16625斤山楂,589斤沙果,1526斤李子,985斤酸桃,510個石榴,2425個文官果,2236個柿子,52855個棠梨,125898個秋梨,蘋果78526,桔子最恐怖,超過15萬個,此外還有不計其數的核桃,慄子,紅棗,黑棗,白果,榛子,曬山梨,英俄瓣等等。
  • 慈禧太后死後,為何房間密室藏滿珍寶
    呂雉、武則天、慈禧,這三個女人在歷史上可以說都畫下了濃重的一筆,而我覺得比較成功的就是武則天了,畢竟是真正走上皇帝寶座的人。呂后也算不錯,差點把劉邦打來的江山改了性別。而慈禧太后相比較就有點遜色了,雖然也曾獨掌大權,但是到了最後卻把大清江山攪了個七零八落的。
  • 八國聯軍侵華,慈禧為何調不動南方封疆大吏們?李鴻章:都不想去送死
    慈禧太后攜光緒等大臣西逃,此前她多次要求南方的封疆大吏們進京勤王,結果無一響應。那麼,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等人為何不聽慈禧太后的命令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換個思路來思考。那些聽從慈禧太后命令大臣們的下場,體仁閣大學士徐桐直接自殺,事後朝廷還將他罷官;山西巡撫毓賢直接革職發配到新疆;主戰派他塔拉·剛毅,在跟慈禧太后逃跑時腹瀉病死等。
  • 慈禧太后是怎麼死的?
    公元1908年11月15日未時(下午2時左右),中南海儀鸞殿內,剛吃完午飯的慈禧太后突然感覺全身乏力,呼吸逐漸困難,這一刻慈禧似乎知道自己大限將至,於是她立馬召集軍機諸大臣和攝政王準備安排後事。下午四點左右,遺詔起草完之後,奄奄一息的慈禧太后強打著精神坐了起來,對諸大臣和攝政王說了這樣一段肺腑之言:「垂簾聽政實乃無奈之舉,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 慈禧太后真實長相,年輕時漂亮,晚年慈禧不怒自威
    慈禧太后,是清朝最後一個實權最高領袖,她的死亡,基本宣告了清朝結束,而她治下的近半個世紀清朝,也褒貶不一,有人說如果她在1898年死了,那就名聲會很好。因為時代的發展,在慈禧晚年時候,照相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所以慈禧留下了不少照片,故宮保存的有數百張。
  • 慈禧太后美容養生秘笈大揭秘!
    慈禧御前女官裕德齡在《御香縹緲錄》一書中曾這樣形容:「皇太后的一生,可說是為」吃」而生存的……」慈禧究竟有多會吃呢?晚清與民初的易宗夔在《新世說》一書中寫道:「其用膳無定所,每飯約精饌一一百五十品,列成長式,大碗小碟,相間排列。別有二幾,置果盤,皆糖、蓮子、瓜子、核桃等乾鮮果品,為餐後掇食之用。米飯以玉田稻米為之一,長及五寸,有胭脂、碧粳之名。
  • 慈安太后怎麼死的?慈安太后是腦中風還是被慈禧毒害?
    慈安太后怎麼死的?慈安太后是腦中風還是被慈禧毒害?1861年鹹豐帝去世之後他的第一個兒子也就是年齡只有6歲的載淳繼承了他的後位,也就是非常有名的同治帝。同治帝受到後人們的印象深刻原因是因為在同治帝還年少時,先帝的皇后也就是他這一代的慈安太后和同治帝的生母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常年來的垂簾聽政被後人們所印象深刻。我們對於慈禧太后是比較熟悉了解的,但是對於慈安太后就不怎麼了解了,慈安太后的出身也是非常的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