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間以王二小命名的村小 孩子們唱著二小放牛郎懷念英雄

2020-12-13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王穎)「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上世紀四十年代,作曲家李劫夫和詩人方冰坐在臺階上用半截鉛筆只用一個小時創作出《歌唱二小放牛郎》時,或許不會想到,這首歌會被傳唱至今,流傳了七十多年,成為全國各個版本音樂課本裡,都繞不開的一課。而與這首歌相比,1997年在王二小家鄉河北淶源縣上莊村建設的「王二小希望小學」,則年輕得多。在英雄故土上,孩子們默默記錄著曾經那個小小少年的故事。

河北淶源的王二小希望小學。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國道207線西側,王二小希望小學的位置正位於上莊村西南邊,橫在校門上方的學校題字是外交部原部長黃華二十多年前所寫。據介紹,學校是在1997年由黃華聯合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出資建設的,校門一旁還掛有上莊鄉中心幼兒園的牌子。

孩子們正在課堂裡上課。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校園裡的英雄之路。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據學校申副校長介紹,2012年,學校本像其他小學一樣擁有六個年級劃分,而當年由於鄉內中學成立了小學部,合併了區域內不同小學的不同年級,因此目前學校只有一二年級共38名來自本村的適齡學生,另有幼兒園大中小班的60名兒童。

操場上仍保留英雄王二小的雕像。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學校操場上仍留有少年英雄王二小的的雕像,並有文字記錄著他在1941年日寇秋季大掃蕩中,為保護八路軍後方機關和群眾,將敵人帶入八路軍伏擊圈,但最終犧牲的事跡。

復刻的王二小故居。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因為學校以英雄名字而命名,許多年來,王二小希望小學也是紅色教育的實踐基地,學校西側還設有王二小人物相關的紀念展室,以及復刻的故居,老師們年復一年對孩子們講述著英雄的故事,與孩子們有著七十多年「時差」的王二小,也是這些懵懂學生心裡的閃光少年。

課間十分鐘,孩子們在操場上玩耍。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休息時間,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課間十分鐘,孩子們在操場上扔沙包、拍皮球、摺紙飛機。老師們都說,一二年級孩子們的專注力時間往往只有十幾分鐘,「熬過」45分鐘的一堂課,課間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

這些全部來自上莊村的小娃娃,以後定然會走向更廣闊的地方,而英雄的故事也會隨著他們,隨著那些印在課本上長短不一的故事和動人歌聲長流不息。

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影報導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盧茜

相關焦點

  • ...王二小」是千百個英雄的化身——《歌唱二小放牛郎》創作故事
    >時光荏苒,這首家喻戶曉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已在中華大地流傳了70餘年。藉助這首歌曲,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也被廣為傳頌。這首誕生於抗日戰爭中期的歌曲究竟是如何被創作出的,而「王二小」是否確有其人?為此,記者採訪了作曲家劫夫的女兒李丹丹,請她來講述歌曲背後的故事。
  • 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
    ,傳唱在老百姓間。歌謠中的主人公王二小,是一名少年抗日英雄,他將日寇引入我軍包圍圈而犧牲。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據記載,王二小,原名閻福華(排行老二,村裡人都叫他二小),平山縣南滾龍溝村人,是英雄王二小的原型之一。
  • 《歌唱二小放牛郎》誕生記
    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放牛的孩子王二小……」秋日,驅車前往西柏坡採訪。蒼茫的群山在車窗外飛過,同車的記者打開手機裡的微視頻作品,一位滄桑老人哽咽著在唱《歌唱二小放牛郎》。那是秋天,水流比這要大。二小的鮮血染紅了溪水。歌裡唱的是染紅了藍藍的天,不對!」當王二小的英雄事跡傳到兩界峰村,住在這裡的西北戰地服務團記者方冰和作曲家劫夫,眼含熱淚很快創作了《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曲,於1942年元旦刊登在《晉察冀日報》副刊《老百姓》上。
  • 紅色音符抗戰歌曲|「王二小」是千百個英雄的化身——《歌唱二小...
    >時光荏苒,這首家喻戶曉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已在中華大地流傳了70餘年。藉助這首歌曲,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也被廣為傳頌。這首誕生於抗日戰爭中期的歌曲究竟是如何被創作出的,而「王二小」是否確有其人?為此,記者採訪了作曲家劫夫的女兒李丹丹,請她來講述歌曲背後的故事。
  • 尋訪王二小——童謠背後的少年英雄
    《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詞曲作者方冰和劫夫當時在附近打遊擊,歌曲登在1942年元旦出版的《晉察冀日報》上,史林山說當年他們知道歌中唱的王二小就是閆二小,只不過在歌裡化了名。如今,村邊有二小的紀念碑和塑像。  如今的南滾龍溝村植被繁茂、山奇石秀,成了旅遊點,但這是片銘記著暴行和抗爭的土地。
  • 小學音樂說課稿:《歌唱二小放牛郎》
    《歌唱二小放牛郎》說課稿一、說教材《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人教版新課標音樂三年級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以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真實故事為題材而創作的敘事歌曲,歌曲濃鬱的民歌風格的旋律,像陣陣清風傳送著一個動人的故事,放牛娃王二小以自己的勇敢和機智,把日本侵略軍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使我們的老鄉和幹部得到了安全,敵人受到了懲罰,而我們的小英雄卻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 史林山:歌唱二小放牛郎
    原標題:史林山:歌唱二小放牛郎 「我是代表『二哥』接受檢閱」 史林山老人的胸前戴著一枚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老人說,這是至高無上的光榮。 此次去北京,老人不僅受中央電視臺邀請錄製開學第一課,也是石家莊市唯一受邀參加閱兵的抗戰老同志代表。
  •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犧牲時年僅13歲,兒時玩伴為其守墓59年
    1.王二小和敵人周旋,拖延敵人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繾綣了我們多少的思緒,每每提到王二小,大家的心裏面都分外感慨,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少年,卻向我們展現出了最熾熱的愛國情懷。在那個信息閉塞的年代裡面,想要傳遞消息只能夠依靠信件,大人們每天要為了生計奔波,沒有時間去傳播信件。
  • 小學課本中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犧牲的時間,答案在這首兒歌中
    小學課本中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犧牲的時間,答案在這首兒歌中全面抗戰爆發之後,全國人民紛紛投入到了抗戰之中,不論石老人、小孩、婦女全都參與其中全民抗戰,因為日本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怨恨,對於中國人民的手段異常殘暴,有很多的人民英雄死在了他們的手中
  • 那個放牛的「王二小」到底是誰
    王二小對於我們來說,永遠都是那個勇敢、機智、為了保護幹部和鄉親不怕犧牲的十三歲的放牛娃,如果真的有「王二小」這個人,到現在他應該有82歲的高齡了,而當時把「王二小的故事」寫成歌的詞曲作者方冰和劫夫,分別於1997年和1976年離開了我們。《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創作於1942年。
  • [紀念抗戰不能忘卻的那些人]「王二小」原型閆富華:活在歌裡的放牛郎
    動畫片《英雄王二小》劇照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道哪兒去了……」,這首創作於1942年秋的《歌唱二小放牛郎歌中小英雄「王二小」原型之一叫閻富華,是平山縣宅北鄉南滾龍溝村人,他兒時的小夥伴以及遇害時的見證者史林山多年來一直義務傳頌著「王二小」的故事。  9月3日,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史林山作為抗戰老同志乘車方隊的一員,接受檢閱。在史林山赴京前夕,記者到平山縣南滾龍溝村採訪了他。「我感覺特別榮幸,因為我是代表二哥來參加檢閱的,他也一定很高興。」史林山說。
  • 《二小放牛郎》該出現在孩子的童年中嗎?
    前段時間在陪寶寶聽兒歌的時候,我聽到了這首讓我非常熟悉的《二小放牛郎》。這首兒歌在我小的時候就開始聽了,而每一次我只記住了第一次句歌詞,就是那句「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道哪兒去了」。從前我一直覺得這首兒歌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牛郎唱的,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那個時候總是在比較好玩兒的時候,心血來潮才會哼起這首歌,直到有了寶寶之後我才開始第一次去認真的聽一下這首歌。如今的動漫自然是非常方便的,可是在聽這首兒歌的時候不知道每一次為什麼都可以聽出一種非常悲傷的感覺。
  • 調查:那個放牛的「王二小」到底是誰
    農村新報訊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這首歌真實生動地傳唱出王二小的英雄事跡,曾感動了無數青少年。然而,時隔多年,歌中的「王二小」卻被考證出許多原型。那麼,誰才是當年那個真正的抗日小英雄呢?
  • 抗日英雄王二小是什麼時候犧牲的,一首兒歌告訴我們答案
    在這些犧牲的革命先烈裡面,既有偉大的紅軍戰士,也有像王二小、劉胡蘭、小蘿蔔頭等普通的老百姓。正是這些革命先烈的犧牲,才帶來了我們現在這和諧安定的幸福生活。我們應該銘記這些革命先烈們,抱著感恩之心去緬懷他們,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抗日英雄王二小。
  • 當年兒童團員史林山揭秘「王二小」犧牲始末
    中新網石家莊八月十一日電(記者 牛琳)「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孩子卻不知道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放牛的孩子王二小……」今天,這首由時任西北戰地服務團記者方冰和作家劫夫共同創作,發表在一九四二年《晉察冀日報》(《人民日報》前身)元旦副刊上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六十多年後再次被河北省團省委組織的「共同成長在藍天下」——河北省少先隊夏令營的孩子們
  • 王二小墓地乾乾淨淨,兒時玩伴年過8旬仍為他守墓:怕他孤單
    還記得小時候學唱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嗎?那一句「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道哪兒去了……」至今讓人記憶猶新。在日軍發動侵華戰爭後,我國進行了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在這期間有無數中國人民英雄為保家衛國而流血犧牲。
  • 抗日英雄王二小墓地現狀:葬於犧牲處,兒時玩伴為其守墓59年
    同時也讓人民了解了「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面對敵人的侵襲,中國人不畏懼,不退縮,以血肉之軀守護一方土地,以積極的態度迎接中國改變。而在這場戰爭之中也湧現了很多的英雄兒女。比方說王二小。面對敵人的突襲,小小少年,用血的代價保衛了父老鄉親。哪怕去世多年,他的英雄事跡也深深的影響著一代兒女。
  • 「放牛娃」王二小:被葬於犧牲處,兒時玩伴自願為其守墓59年
    從歷史上看,平定四海之亂的英雄並不多見,但能平定一方局勢的將領卻不計其數。近現代抗日戰爭時期,湧現出許多愛國英雄,他們為保衛腳下的土地,英勇地衝鋒在戰場上。有一個年僅13歲的少年,他以機智和勇敢保衛家鄉,也為消滅敵人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就是著名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王二小,牛娃的故事,原名叫閆富華,生於河北保定。
  • 王二小13歲死於日本人手中,此人為他守墓整整58年,讓人感動!
    當然面對日軍的進宮,我們國人也奮起抵抗,在戰爭期間出現了很多英雄,所以今天小編要講的故事就是圍繞著一個抗日英雄展開的。相信大家都聽過一首叫做《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吧,這首歌在小編小學的時候就會學到,不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會學。
  • 王二小墓地乾乾淨淨,兒時玩伴年過8旬仍為他守墓:怕他孤單
    還記得小時候學唱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嗎?那一句「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道哪兒去了...」至今讓人記憶猶新。在日軍發動侵華戰爭後,我國進行了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在這期間有無數中國人民英雄為保家衛國而流血犧牲。他們上至老人,下至小孩,河北省淶源縣的王二小就是其中一位抗日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