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蘇尼特草原,跟著阿蘇走進真正的蒙古族文化

2020-12-11 騰訊網

《一百種生活》第014期

「蒙古包生活」

在這片原始而美麗的蘇尼特草原上

我和阿蘇的故事

2020.06.26

生 活 手 記

阿蘇是我拍攝的第一個少數民族房東。

她的全名叫阿拉騰·蘇布達,是從小生活在草原裡的純正蒙古族人。阿蘇家的蒙古包,坐落在近1000隻羊,100匹馬的2萬畝草原裡。按蒙古族的牛羊財產來算的話,阿蘇算是一個大戶人家。

然而今年的蘇尼特草原,有些不一樣。雨季還沒來,阿蘇的家鄉陷入了漫長的旱季,我甚至可以說是「荒漠」。但託阿蘇的福,我反而有一種,生活在「無人區」的曠野裡卻衣食富饒的慶幸。

從下飛機開始,眼睛經歷了城市的人群,到綠油油的草原,再到荒蕪筆直的沙路,最後看見了曠野裡的人煙。我就像一條流浪的小溪終於流入了大海的擁抱。阿蘇的家,是希望。

如果提到草原歌曲,你的腦海裡第一浮現的是《套馬杆》的節奏,那是非常錯誤的。阿蘇總是自責的告訴我,他們沒有做好民族的正確文化輸出,外界對蒙古族的文化誤會太深了。他們的音樂其實還有長調短調,大部分都是非常優美甚至柔和的。

他們的餐桌裡也幾乎沒有酒,都是喝奶茶,從不碰杯。但最令我很詫異的是,蒙古族人們無論男女,都非常靦腆內斂,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豪放不羈。

哪怕生活在草原深處,阿蘇一家人也只有在過節時才穿蒙古袍子,平時的穿著和我們沒有兩樣。我來之前,其實還很好奇蒙古包的廁所長什麼樣,結果非常驚喜,在蒙古包裡就有一個小房間拐進去有非常乾淨的浴室。我不敢想像這是在廣闊的草原裡會有的環境。現在牧民們的生活,真的越來越好了。

有一夜我們在蒙古包裡唱歌,那是我23歲的生日。滿桌的蒙古美食和祝福,心裡暖暖的。我和阿蘇說:這是我第一次在草原裡過生日呢。阿蘇笑吟吟的回道:「太高興了」。那麼溫暖的聲音。

還有一個午後,我們坐在烏伊汗家的蒙古包裡,大家也不很鬧騰。我就趁興鼓勵一起唱歌。他們推搡了好久,才派出烏伊汗的丈夫來領唱。悠悠的蒙古歌曲緩緩的浸入午後的陽光,有時蒙古包外的風吹進來,落在我的臉上。我的視野停留在唱歌的人們身後的草原裡。那一刻,我真的覺得大地的孩子好幸福。

或許是我生活在城市裡,一時間來到這裡,面對廣袤無垠的地平線,和觸手可及的天空,我仿佛忘卻了世間的一切煩惱。日出,日落和星空,每一天都完整的降臨在這片草原上。我每晚都看著那條銀河,像上帝睜開了他的眼睛。

我後來才知道,阿蘇的另一個潛藏身份,其實是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旅遊局前任局長。她覺得在那個位置上還不能更好的輸出自己民族的文化,不如辭職下基層,親自給每一個遠道而來的客人普及真正的蒙古族文化。於是留在這片草原裡的,不是旅遊局局長阿蘇,而是蒙古包的女主人阿蘇。

她的熱愛,融進這裡的每一棵草,每一滴水和每一粒沙裡。哪怕是荒漠,她也覺得美麗非常,這就是生活。

是的。我或許,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更美的草原,可我找不到第二個阿蘇了。

生活

花絮

滑動走進更多

特別感謝

本期合作攝影師,神秘的@阿龍

(常駐上海,拍攝找他)

如果你也想體驗

阿蘇家的蒙古包生活

全平臺官方原價880元/晚,淡旺季價格稍浮動

房東@阿蘇微信備註「小伊推薦」

獨家放送:無門檻100元民宿抵扣券

(劵後僅780元即可體驗原生態蒙古包)

- 下一站,你猜 -

—— 歡迎解鎖,100種生活 ——

【持續更新中,盡情期待】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

作者簡介:

公子伊 |一百種生活體驗家

從2018年開始,她帶著背包走過了世界上的62座城市,認識了73位房東,住進不同的當地人家裡,體驗了394天的「一百種生活」。她走進陝北的窯洞人家,松陽的茶園,和農場的動物們一起生活,在臺北學習半年,還住進一艘船裡,在海上漂泊五天四夜,一個人在沙漠中心搭帳篷,星夜為伴……她把每一段的生活體驗都拍攝剪輯成了一集旅行紀錄片《一百種生活》

「每體驗一種生活,就好像過了一次濃縮版的一生「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走進蘇尼特 了解草原深處的非遺 銘心「刻」骨的藝術——骨雕
    都日斯哈拉圖這是人們對北方草原和牧區最動人的書寫,在蘇尼特左旗的牧區有這樣一位熱愛骨雕藝術的牧民都日斯哈拉圖,是蒙古族傳統骨雕藝術項目旗級代表性傳承人。2020年2月4日到23日間,他為鼓勵防疫一線的所有醫護工作者及工作人員,拿起刻刀,耗時兩個星期,用精巧的手藝,獨特的創意創作完成了三件骨雕作品,分別為《美好的明天》、《白衣天使》和《疫情防控 人人有責》,骨雕作品栩栩如生,向一線的英雄致敬。
  • 情系草原北羊南下 蘇尼特羊肉「走進廈門」
    昨日,由內蒙古蘇尼特左旗人民政府主辦,內蒙古蘇尼特左旗功寬肉食品有限公司承辦,蘇尼特左旗工商業聯合會、蘇尼特左旗食藥工商質監局、蘇尼特左旗發改局等部門聯合協辦的」情系草原•北羊南下」-蘇尼特原產地羊肉品鑑會暨蘇尼特羊肉「走進廈門
  • 「皇家貢品」蘇尼特羊肉「下」揚州 詐馬宴刺激民眾味蕾
    中新網揚州3月8日電 題:「皇家貢品」蘇尼特羊肉「下」揚州 詐馬宴刺激澳門等地民眾味蕾  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  「真的是太震撼了,蒙古族文化博大精深,這是我之前根本沒有想到的……」3月8日晚間,在蒙古族歌舞的映襯下,以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羊肉為食材的蒙古族詐馬宴展現出的恢弘場面,讓澳門新竹苑迎賓館餐廳經理劉婷覺得「真的是一種享受。」
  • 草原旅行,大多人選擇呼倫貝爾,只有我選擇了毛日圖
    其實草原分很多種,蘇尼特右旗是屬於荒漠、半荒漠草原地貌,這裡的草原遼闊,舒展,暖壞,親切,更有著茫茫的戈壁灘,保存最好的蒙古族文化,還有一處有腔調的牧場——毛日圖(MORIT).出了二連浩特機場,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便來到了毛日圖,這是一家與眾不同的民宿,遊牧文化與民宿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在這裡可以體驗到草原原住民的生活方式
  • 內蒙古蘇尼特民俗文化
    印記文化:蒙古族的遊牧生活方式造就了獨特的印記文化。印記文化起源於祖先崇拜的日月神光。蒙古族自古以來有給牲畜烙印的習俗,打烙印是為使自己的畜群區別於其他畜群的標記。>羊毛就象白雲、堆積如山牧人祖祖輩輩制羊氈子鄰裡鄉親前來助力制氈時灑的是清澈的泉水用繩子拉的是馬群裡的駿馬制出的氈子的厚薄適宜、經緯適度我們生產的每個角落無處不用這美妙的氈子草原的氈子其色雪白草原的牧人其心潔白草原的奶食象白色海洋草原的畜群就象雲彩
  • 《草精靈》展濃鬱草原風情 讓孩子認識蒙古族文化
    《草精靈》這部片子的最大的亮點是濃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風格。草原文化的各種元素無論是在劇情、場景、服裝、稱謂、主題歌方面,還是在思想主旨表達、文化內涵開掘等方面,都有顯著的體現。  首先,《草精靈》在劇情方面具有明顯的草原背景特點。草精靈是草籽兒守護者,維繫著生態平衡。
  • 天作幕地為臺,上海藝術家走進草原體驗「烏蘭牧騎」精神
    從8月15日「草原之聲•廖昌永獨唱音樂會」開幕分會場活動以來,10天之中,上海的藝術家有了一次極為難忘的經歷。他們深入草原走進基層,來到「烏蘭牧騎」誕生地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牧區,向內蒙古第一支「烏蘭牧騎」的老隊員們學習交流,為牧民演出。體驗了什麼叫「烏蘭牧騎」精神,也嘗試真真切切地做了回「紅色文藝輕騎兵」。
  • 草原上世代相傳的馬烙印
    據了解,馬烙印由蒙古族工匠鍛制,印面一般為 8-10 釐米,採用起凸陽文、鏤空透雕。馬烙印柄長約60-80 釐米,柄端中空,以便裝木柄。「蒙古民族在千年的遷轉遊牧過程中,吸納各民族文化,牧馬業高度發展,打馬印文化也隨之發展,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打馬印風俗禮儀。」孛兒只斤·旺其格說。蘇尼特草原打馬印風俗儀式包含著豐富的民俗信息。
  • 「80後」蒙古族牧民:打造草原深處的民族文化傳承陣地
    邱春鳳 攝中新網呼倫貝爾9月11日電 題:「80後」蒙古族牧民:打造草原深處的民族文化傳承陣地作者 張瑋 邱春鳳「我要做一個由56根烏尼(椽子)構成的蒙古包,蒙古包的穩定性需要所有的烏尼同方向、齊用力,像極了56個民族如石榴籽一樣緊緊團結在一起。」
  • 蘇尼特左旗人民法院黨員走進草原深處 送上 「護身法寶」(蒙文)
    蘇尼特左旗人民法院黨員走進草原深處 送上 「護身法寶」(蒙文) 2020-09-02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內蒙古烏蘭牧騎紮根草原服務人民60年影記
    針對這一情況,內蒙古自治區決定組織建立一種裝備輕便、組織精悍、人員一專多能、便於流動的小型綜合文化工作隊,深入牧區開展文藝宣傳工作,豐富農牧民文化生活。1957年6月17日,第一支烏蘭牧騎在蘇尼特右旗成立。20世紀90年代,烏蘭牧騎隊員深入包頭市明安鎮莎如塔拉嘎查為牧民表演節目。
  • 呼倫貝爾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聚居著蒙古族最古老的一支部落
    這裡境內生活著蒙古、回、滿、朝鮮、達斡爾、俄羅斯、白、黎、錫伯、維吾爾、壯、鄂溫克、鄂倫春等32個少數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最多。在呼倫貝爾大草原,還聚居著蒙古族最古老的一支蒙古部落——巴爾虎。巴爾虎部落位於滿洲裡以東36公裡,301國道於滿洲裡至額爾古納公路交界處。
  • 黃毯悄然換綠坪-中國航空集團幫扶內蒙古蘇尼特右旗
    金秋時節的內蒙古蘇尼特右旗,塔木沁快驥大賽的賽場上駿馬嗒嗒,揚起陣陣沙塵,烏蘭牧騎的歌聲迴蕩在草原深處。天蒼蒼,野茫茫,漠北的朔風裹著絲絲涼意,草原上人們心裡卻是暖洋洋的:生活越來越富裕,今年底蘇尼特右旗有望摘掉戴了7年多的「貧困」帽子。「沒有中航集團的幫扶,蘇尼特右旗根本就不可能這麼快脫貧」,旗委書記佈仁由衷感慨,「中航集團幫扶我們,那是動了真格、用了真情、下了真功夫」。
  • 錫林郭勒西大門內蒙古小城蘇尼特右旗
    蘇尼特右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錫林郭勒盟西部,是錫林郭勒盟的西大門,東鄰蘇尼特左旗、鑲黃旗;南靠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後旗、商都縣;西接烏蘭察布市的四子王旗;東北與二連浩特市接壤;北與蒙古國交界,國境線長18.15㎞。
  • 走進內蒙古蘇尼特右旗917民兵哨所
    草原深處的守望者——走進內蒙古蘇尼特右旗917民兵哨所■張慶東 中國國防報記者 賀志國「01,01,915號界標右側2根水泥樁被洪水衝倒,牧民巴格那的羊群正往邊境線移動……」對內蒙古蘇尼特右旗917民兵哨所哨長黃勝利來說,處置這種情況駕輕就熟。
  • 內蒙古草原上的民間藝術家
    每年有無數人投入內蒙古大草原的懷抱,希望探索全世界最好的草原風光。跟著旅遊團遠道而來的客人都想在蒙古包裡吃頓羊肉,但往往離開時被喝的連草原白有多少度都記不住。只有在有機會深入牧民生活的時候,你才能觀摩到一些將實用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傳統技藝。
  • ...蘇尼特右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工作總結蘇尼特右旗宣傳部
    它燦爛的草原文化和民俗風情蘊藏著無窮的魅力,不僅是全國第一支烏蘭牧騎誕生地、中國駱駝文化之鄉、中國草原快驥之鄉,還先後被評為國家衛生縣城、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旗、自治區文明旗縣城、自治區雙擁模範旗、自治區文化先進旗。2018年12月掛牌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旗縣,2019年11月被列為全國試點旗縣。
  • 蒙古族音樂源於草原,歷經千年不衰,在於兼容並蓄
    就在疫情防控期間,內蒙古老一輩藝術家拉蘇榮、金花、德德瑪、那順等人和烏蘭牧騎隊員在家錄製來自草原的音樂,並通過抖音平臺發布,將蒙古族音樂送到武漢,送給疫情防控下的中國大地,為打贏疫情阻擊戰鼓舞士氣。(一)蒙古族音樂產生於北方草原,經歷千年不衰。
  • 烏蘭牧騎 坐著勒勒車行走在草原
    幾十年前,「草原文藝輕騎兵」在「那達慕」大會上表演蒙古族舞蹈留影。中新社 趙偉 攝  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麻斯塔拉草原,60歲的奧登其木格步履蹣跚,向烏蘭牧騎藝術節主會場進發。  坐著勒勒車走向草原  1957年6月的一天,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草原上,一支僅有12人、兩輛勒勒車、幾件樂器的小隊伍向草原深處縱深。這支演出隊伍,個個一專多能,吹、拉、彈、唱、舞無所不會,但樂器極其簡陋,全部家當為2輛膠輪車、4套服裝、5件樂器,因而被譽為「一輛馬車上的文化工作隊」。
  • 福利來了:好吃的蘇尼特羊肉空降鄭州
    鄭報融媒記者 唐善普追溯體系讓外地人吃到真正的蘇尼特羊肉蘇尼特羊之所以有著「羊中至尊,肉中人參」的美譽,與其稀缺性分不開,而這也是打造蘇尼特羊品牌的關鍵。據悉,錫林郭勒盟一年生產銷售的羊肉約為12萬噸,但市場上銷售的所謂「錫盟羊肉」的量卻遠不止這個數字。那麼,怎麼才能吃到安全的蘇尼特羊肉呢?很簡單,吃可追溯的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