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祭祀的地方,「寺」和「廟」有何不同?

2020-12-19 號外萌寶說歷史

都是祭祀的地方,「寺」和「廟」有何不同?

文/號外萌寶說歷史 圖/網絡

在中國歷史上,寺廟一直都是特殊的存在,一般都是用來祭祀和祭祀人員居住的地方,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地方,比如孔廟、白馬寺等,那麼都是用來祭祀的地方,寺和廟之間有何區別呢?

寺的來源和發展

最早的時候,寺是官員們用來辦公的地方,比如大理寺、鴻臚寺、太常寺等地區,其中大理寺是審判機構,太常寺是宗廟的禮儀部門等,到了西漢的時候,寺有了「侍」的解釋,於是就出現了「九寺」、「九卿」的說法,西漢時期建立的三公九卿,三公的官署是府,而「九卿」則是在寺中辦公的,掌管錢糧、刑獄、保衛、禮儀、珍寶等很多的方面。

到了東漢的時候,隨著佛教的傳入,於是寺就成為了佛教的寺院,漢明帝為天竺僧人建立了白馬寺等,之後這些僧人們居住的地方就叫做寺了,在梵語中,「寺」就是僧人們居住的地方,隋唐之後,「寺」基本上不會作為官員們辦公的地方了,成為了佛教建築的專有名詞了,不過大理寺卻一直在清朝才改為了大理院。

廟的發展和來源

廟的出現更加的早,一開始的時候,廟是帝王和貴族們祭祀先祖的地方,我們在說文》中可以看出「廟,尊祖先貌也。」意思就是他們覺得在廟裡面可以看到先祖的容貌,西周時期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禮記》 中說:「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無廟。」基本只做宗廟。

秦漢時期,廟祭祀的對象開始慢慢的變大, 一些功臣也可以進入廟,比如關帝廟、嶽飛廟、孔廟等等,其實這也代表著人類的進步,祭祀歷史上的功臣、偉人和烈士等,一是對於他們的肯定,另一種就是激勵自己向他們學習。

寺和廟供奉的對象不同

寺現在基本成為了佛教的場所,變成了專門祭祀佛的地方,比如如來、觀音等,而廟現在一般指的是廟宇,祭祀的是神或者一些去世的先賢。比如城隍廟、土地廟等,去廟裡祭祀人們一般表達的是一種忠孝、信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嚮往,承載強烈的精神寄託。

寺一般是官辦的,而廟有很多是民辦的,中國古代一直有著很高的等級制度,所以寺在古代屬於一種級別很高的建築,寺的配套設施是殿,如大雄寶殿,天王殿等等,而殿是什麼?殿是皇帝居住的宮殿,受過皇家官方認可的才可以建築。廟是民辦居多,廟裡面可以供奉神仙佛祖,可以供奉山神、土地、龍王這些等級比較低的神袛;也可以供奉孔子、孟子、關羽、嶽飛這樣的聖人;還可以供奉自己的祖先父母。例如宗族祠廟,只有先人的牌位畫像等。"

相關焦點

  • 寺為何稱寺,廟為何稱廟,寺和廟有何不同?作為炎黃子孫應當明白
    隨著時間的發展,流傳到現在的文化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些詞語,不像大家那樣理解的簡單。比如寺廟這個詞語,很多人會把寺和廟聯繫到一起。但是寺和廟是有區別的?作為炎黃子孫應當明白。本文參考的資料特別多,如果大家喜歡,建議收藏。佛教未傳入我國時,寺的釋義寺一般是指:佛教眾僧居住的地方。比如大家熟悉的河南的少林寺、杭州的靈隱寺,蘇州的寒山寺等。
  • 寺和廟原來都與佛教無關:寺是政府機構,廟是帝王祭祀祖先的場所
    有一首大家都再熟悉不過的兒歌這樣唱道:"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講故事……"我們的諺語也說"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不妨回想一下,在那些門口的牌匾上有"廟"字的地方,你真的見到過和尚嗎?
  • 寺為什麼叫寺,廟為什麼叫廟,他們有何區別?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佛教起源於中國,但事實並非如此,據考察,佛教最早源於印度,而我國的佛教也是從印度傳入的,正因如此,它的很多詞語的原意和現在的含義都有很多的不同之處。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寺」和「廟」這兩個字,「寺」為什麼叫「寺」?
  • 道教常識:寺和廟有什麼不同?關於道教宮觀的那些事兒你知道多少
    一、寺和廟有何不同?我們常常會把道教與佛教的宗教活動場所都稱為寺廟,其實「寺」和「廟」是不同的兩種建築。「寺」最開始指的是古代官署的名稱,漢代時御史大夫們辦公的地方都會稱作御史大夫寺,管禮儀的部門叫做太常寺。
  • 何為「寺」?何為「廟」?叫了千百年的「寺廟」分開後意卻不同
    提起「寺廟」,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佛教宣揚佛法的地方,是一座佛教建築,但你是否知道,在古代,「寺」與「廟」分開的話卻又有不同的含義!說起佛教在中國的傳播,恐怕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西遊記》,《西遊記》雖然講的是一部神話傳說故事,裡面也都是各種妖魔鬼怪,但其主線卻是唐僧去西天取經的經歷。
  • 陳帥佛解讀:「寺」供奉的是佛「廟」祭祀的是神,兩者有大的區別
    漢代以後,廟又擴展為祭祀鬼神的地方,河北易縣有個集各方神聖的奶奶廟,裡面有車神廟、學神廟、官神廟……反正你有所求,奶奶就能滿足!比較正統的有,土地廟、龍王廟、二郎廟、城隍廟,南方沿海有媽祖廟。陳帥佛解讀:後來,廟又用於追諡人間聖賢,比如山東曲阜有孔廟,南京有個夫子廟,各地都有的關帝廟。
  • 廟為何叫廟,寺為何叫寺,廟和寺其實是有區別的,別再搞混了!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許多漢字都有其專屬的含義,事實上「寺」和「廟」從場所功能性來說有很大的不同。現在漢語中「寺」 指的是佛教徒起居的地方或伊斯蘭教徒禮拜、講經之所,例如少林寺(佛教)、普陀寺(佛教)、清真寺(伊斯蘭教)等;而「廟」指的是祭祀鬼神、先祖的地方,例如太廟(供奉皇室先祖)、土地廟(祭祀土地神)、城隍廟(祭祀城隍神)、孔廟(祭祀孔子)等。
  • 寺和廟有何區別?大部分人不知道,不懂的人千萬不要亂說
    古語有云「見寺祈福,見廟燒香」,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將『寺廟』二字放在一起,在尋常人看來「寺」和「廟」並無什麼區別,反正都是些燒香拜佛的地方。實際上,兩者根本就不能混為一談。說起中國的寺廟,很多人脫口而出就是少林寺、靈隱寺、大理寺,土地廟、山神廟、孔子廟等等,單單是從這些名稱中我們就能發現寺和廟是兩個不同的地方。
  •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古代兩者可不是一種地方!
    廟在古代指的是祭祀祖先的地方,古體的「廟」中的「朝」也有朝廷的意思,因此古代的朝廷也被稱作為「廟堂」,這也從側面證明在等級森嚴的古代社會,廟與朝廷的地位相當,受到同等的尊重。「廟」的歷史相較於「寺」來說更為悠久,最早是指周天子用來祭祀先祖和神祗的場所,又稱「宗廟」。後來周天子分封天下,允許各諸侯也可建廟祭祀先祖,但要遵循嚴格的等級制度。
  •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難道它們不是一個地方嗎?看完漲知識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難道它們不是一個地方嗎?看完漲知識寺,就看字,上面是一個土字,這個與建築有關,下面一個寸字,這個跟法度有關,再來看廟,廟最開始是用來祭祀祖先的地方,比如太廟,或者一些家廟,後來廟主要用來祭祀各種人神鬼怪,比如關羽廟,孔子廟,山神廟,土地廟,城隍廟,財神廟,龍王廟,各種各樣的。其實在建築規模上寺比廟要大得多,根本不在一個級別。
  • 寺廟原本不是一家:在古代,「寺」和「廟」有什麼區別?
    和尚們住的地方?這麼說都對,但似乎也不全對,因為,如今成為一個詞彙的寺廟,在古代,其實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那麼古時候的「寺」和「廟」,究竟有什麼不同呢?帝王廟再來說一說「廟」,《禮記》中曾有記載:「天子至士,皆有宗廟」,因此「廟」就是古代人用來祭祀先祖,供奉天地鬼神之地。比如古代那些功勳卓著的大臣,有著配享太廟的資格。
  • 道教與佛教的宮、觀、寺、廟這幾種稱呼有什麼不同呢?
    隨著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在中國依然保留著許多道教和佛教的古老建築,僧人與道人在這些場所裡修行及居住,世人一般會把這些地方稱之為寺廟。嚴格來說佛教與道教對這些場所的稱呼是不同的,本期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宮、觀、寺、廟等這幾種稱呼有何不同。
  • 進了那麼多寺廟,寺是寺,廟是廟,你搞懂了嗎?
    我們或旅遊或敬香會走進「寺廟」,實際上「寺」和「廟」是不同概念、不同場所,而且「寺」和「廟」最早也並非宗教建築場所。寺,原意是官署。《說文解字》:「寺,廷也,有法度者也。」寺,是古代國家的中央機構,直屬皇帝管轄,寺的長官稱卿。
  •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進錯「寺廟」拜錯菩薩,容易鬧出笑話
    隔道不下雨,百裡不同風。俗話說到什麼山頭唱什麼歌,進什麼寺廟拜什麼佛。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經常聽過或外出的時候見過各種各樣的供奉神佛的地方,而對於這些地方,我們總是統稱為「寺廟」。但是在古代,「寺」和「廟」並不指同樣的地方,而是各有自己的內涵,如果進錯了「寺廟」拜錯了菩薩,那是要鬧笑話的。
  • 我們常說的「寺廟」,寺和廟到底指的是什麼?很多人都弄錯了
    我們在平常生活中,經常把寺和廟連在一起,統稱為寺廟。在很多人心中,寺和廟其實是一回事,只不過有兩種不同的叫法。但其實,寺和廟之間不僅有區別,而且區別非常大。那寺和廟到底指的是什麼呢早期的「寺」指的是官員辦公的地方,比如中央審判機關——大理寺,掌管宗廟禮儀的太常寺。這是因為,寺在古文中和「侍」同意,《經典釋文》中說道「寺,本亦作侍,寺人奄人也。」到了西漢,朝廷建立了三公九卿,三公的官署叫做府,高級行政長官「卿」就是在寺裡面辦公的。「卿」們掌管著錢糧、刑獄、禮儀、珍寶等多個事務。
  • 其實「寺」和「廟」是不一樣的,區別是何?其中緣法你可能猜不到
    今天我們要講的主題是寺廟,旁人都說寺廟,其實寺和廟是不一樣的,區別在哪裡呢?下面咱們了解一下。最近這兩年由於旅遊業非常繁盛,所以很多寺廟都深受大家歡迎,我們中國現存的寺廟景點非常多,因為信徒每年都會參拜,所以大部分的寺廟常年香火不斷,那麼為什麼說寺和廟其實不一樣呢?
  • 寺廟兩字的差距,沒想到「寺」和「廟」各指代不同的意思
    寺廟兩字的差距,沒想到「寺」和「廟」各指代不同的意思。在如今的社會中逢年過節,家裡遇到紅白事都會想要去寺廟裡拜一拜,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叫寺廟呢,而且最為奇怪的是「寺」和「廟」這兩個指代的卻是完全不一樣事物,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作為華夏子孫要明白
    很多時候我們把「寺廟」合在一起叫,認為佛教弟子的住處其實是和「寺廟」分開的。寺廟為什麼叫寺廟和寺廟?寺廟和寺廟有什麼區別?作為中國的後代,我們應該理解。了解古代史,很多人都聽過或讀過「大理寺」這個詞。古代大理寺相當於今天的最高法院,負責審理刑事案件。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兩者有什麼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弄清
    曾有有這樣的一句話:「獻鳥者佛其首,畜鳥者則勿佛也」意思就是,如果想要給別人送禮,根據你的財力不同,收禮者的身份不同,要奉獻不同等級的物品。其中有一個比較常見的禮物就是禽類,把鳥或者鴨子作為禮物,送給他人。
  • 住持與方丈,寺與廟,師傅與師父,意義不同,別再傻傻地分不清!
    住持與方丈,寺與廟,師傅與師父,意義不同,別再傻傻地分不清!中華漢語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同義詞,看似相同,但在不同環境下,意義卻相差甚遠,比如「住持」與「方丈」,「寺」與「廟」,「師傅」與「師父」等,就不能隨便亂用,然而現代人似乎早就傻傻地分不清,讓人貽笑大方還不自知,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它們之間的區別!一、「住持」與「方丈」住持,原為久住護持佛法之意,是掌管一個寺院的主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