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2月27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如果時光回到20年前的某個下午,有多少上海小囡是這樣度過的:放學回家父母不在,碗櫥角落裡的那個紅黃色的鐵罐仿佛是世界上唯一的美食,捧下來放在桌上,密封的蓋子用手是打不開的,非要用調羹的把手撬開,鐵罐裡的粉末閃著糖粒結晶的光芒,舀一小勺放進嘴裡,先含一含,嘬著甜味,再嚼幾口,聽聽脆響,懷著「再吃一勺就放回去」的念頭,把調羹一次又一次地伸進罐內,送回嘴裡。
這讓人摒不牢的麥乳精,很長一段時間裡,不打一聲招呼就消失了,前些年因為海派清口的一句「調一調」,才再次回到了生活中。這些年,麥乳精怎麼了,它過得好嗎?我們很想它。
有「沙沙」聲才是正宗的
在上海咖啡廠重新見到麥乳精,拿起來習慣性地搖了搖,好熟悉的「沙沙」聲,就是這個聲音,小時候一聽就讓人流口水。打開鐵罐,果然還是晶體狀的顆粒,忍不住舀一勺放進嘴裡,記憶全被喚醒。
「『老吃客』都知道,搖起來要有『沙沙』聲,這才是正宗的麥乳精。」在上海咖啡廠工作了30多年的老技術人員楊東偉坦言,隱退市場多年間,已有一些品牌的麥乳精逐漸問世,配方接近,但口感不同,「其他品牌的麥乳精全是粉末狀的,沒有那種顆粒狀的口感了」。
對於很多人來說,麥乳精是懷舊的美食,香味、顆粒、咬口、味道都不能變。為此,上世紀60年代就生產麥乳精的上海咖啡廠,如今再次推出麥乳精,沒有選擇先進的流水線,而是沿用了過去的小烘箱烘焙方法。把原料混合打漿後,一盤盤放入小烤箱真空烘焙。烘焙後,不採用機械性粉碎,而是採用傳統方式,慢慢磨碎至既有晶體狀、又能方便衝泡的顆粒大小。用這種傳統工藝和設備生產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麥乳精的營養和香氣,讓消費者吃到原汁原味的麥乳精。也因為這個原因在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至今在食品標籤上很突出「手工製作」字樣。
說是方便衝泡,其實還是要「調一調」的。如今的麥乳精仍然如此,僅僅放入熱水還不足以讓它溶解,必須用調羹攪拌幾下。同樣因為顆粒的關係,麥乳精還容易受潮結晶,一旦結塊,還要用調羹猛戳幾下,才能敲碎一點。對於麥乳精的粉絲來說,這些好玩的吃法,和好吃一樣重要。
麥乳精幾經沉浮再迎轉機
偷吃麥乳精的樂趣不知不覺地就找不到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麥乳精悄然消失。麥乳精怎麼了?「說來話長。」楊東偉一聲嘆息。
故事要從頭開始說。1923年,上海灘大亨黃楚九在上海創立了九福公司,「樂口福麥乳精」就是由九福公司在1937年推出的,在當時的報紙上曾鋪天蓋地地刊載過廣告,一時間風靡蘇浙滬一帶。然而,隨著時局動蕩、進口原料價格波動等,九福公司逐漸沒落,麥乳精也隨之銷聲匿跡。
再一次繁榮,已經是上世紀60年代的事了,上海咖啡廠就是從這時開始生產麥乳精的,在傳統配方基礎上重新研發口味後全面推向市場,並通過進出口公司對外出口,麥乳精很快又回到了千家萬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達到繁榮的頂峰。
然而,隨著改革開放、合資經營、品牌調整等一系列變化後,樂口福麥乳精的品牌生產經營權轉讓給了外資企業。由於沒有受到外資企業的重視,加上飲料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麥乳精再次消失於市場,並逐漸被消費者淡忘。
誰也不曾想到,海派清口一句「調一調」成了麥乳精的轉機。在消費者回憶起麥乳精並奔向超市購買之前,上海咖啡廠已重新把麥乳精推出了市場,並一度被懷舊的人們搶購至斷貨。
液體麥乳精受小朋友喜歡
這一次的復興,讓楊東偉很有感觸。老味道,老產品,並非沒有出路。「我們很快要有新產品了!」在辦公室裡,他高興地拿出兩盒利樂磚包裝的飲料遞給記者:「被搶光了,只有這兩盒了,喝喝看!」
還是熟悉的麥乳精味道,卻不那麼甜膩,淡悠悠的,似乎奶味更足。「這是什麼?」記者很好奇。「以前的麥乳精都要『調一調』的,對於現代生活就顯得不方便了。這個是調好的麥乳精,是以麥乳精配方為基礎根據現代人低糖營養的要求重新研製的。」楊東偉告訴記者,整個團隊動了很久腦筋,想到了這個主意,「除了利樂磚包裝,還考慮過瓶裝,反正我們都想嘗試一下。」
雖然還沒有正式上架,但這款調好的麥乳精已經提前送給幾家幼兒園了,從幼兒園得到的反饋是,小朋友很喜歡。作為和牛奶類似的營養飲料,送進幼兒園或者中小學,這也是上海咖啡廠新的考慮之一。或許,又有一代人可以從小喝到麥乳精了。
[新聞連結]
麥乳精究竟是什麼?
雖然叫得順口,但還是有很多人並不知道麥乳精究竟是什麼飲品。其實,麥乳精完全是根據配方中的原料命名的,所謂「麥」就是指麥芽,「乳」是指牛奶,「精」就是精華,專業來講,就是用麥芽、雞蛋、牛奶等為主要原料製造的含乳固體飲品。
樂口福和麥乳精究竟有什麼聯繫?其實,樂口福就是加入了可可粉的麥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