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在80年代,人們物質都很缺乏,所以沒什麼好東西,更別說是奢侈品了,大家的條件都是差不多的,不像現在貧富差距這麼大,只不過條件好一些的人吃得比較好,條件普通的人吃不上罷了!
大家還記得周立波嗎?2009年的時候,周立波講了一個段子,將人們的記憶拉回了從前,勾起了一波回憶殺,段子是這樣講的:去同學家做客,同學媽媽給衝了杯麥乳精,但拿起杯子一看,居然能透過杯子,看到對面。再一細看,杯底躺著五六粒麥乳精,同學媽媽還不斷勸說:調一調,調一調。在那個年代,就連麥乳精是要省著泡的,因為實在太貴了
但小孩子們卻不懂,覺得麥乳精必須要舀著吃才香,殊不知這種吃法只會引起父母的一頓打,大家想起當年偷吃麥乳精的情景了嗎?麥乳精究竟是什麼呢?答案都寫在了名字裡,麥就是麥精,以二碩大麥為主要生產原料,製作而成的;乳就是奶油,奶粉,煉乳等等;精就是葡萄糖,麥精等原料,這些原料中都有糊精含量
在80年代的中國,麥乳精是一種奢侈品,為什麼如今卻消失不見了呢?曾經的麥乳精在上海賣得很火,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局勢動蕩,所用的原料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生產變成了困難,樂口福的麥乳精就徹底停產了。
1961年,上海咖啡廠接管了這一產品,沿用「福」字商標,並取名為樂口福,而當時生產的產品也主要是出口國外。根據上海咖啡廠的記載,文革時,內銷樂口福的「福」字商標和名稱被視為「四舊」,被迫將樂口福改為「上海牌麥乳精」
到了上世界70年代,可可豆由於不能進口,嚴重影響力麥乳精的生產,於是就改良了配方,研究出了不含可可豆的麥乳精,從此「上海牌強化麥乳精」出世了!這就是很多70後和80後印象中的麥乳精!
除了麥乳精,那時候上海的國貨名特食品還有好些孩子們喜愛的零嘴,比如光明牌冷飲、大白兔奶糖、阿咪奶糖、益民太妃糖、花生牛軋糖,泰康的萬年青、金雞牌餅乾,天鵝牌、東海牌啤酒,梅林罐頭食品、梁豐麥麗素等等。
到了1990年的時候,物質稍微富裕了一些,麥乳精也沒那麼珍貴了,所以逐漸失去了往日的風採,取而代之的是來自於國外的高樂高,想必很多90後的小夥伴都印象深刻。雖然麥乳精已經不再流行了,但還是會有人念想,好像在買一罐,品嘗下當年的味道,彌補當年的遺憾,想喝又捨不得喝的遺憾!
網友:很多美食註定是過客!麥乳精對於80年代來說,那是營養的來源,可如今,人們已經不缺乏營養了,也有了更好的替代品,所以麥乳精在當代就顯得那麼的無力了!
最後小編想說:記憶中的味道,就像初戀,還是永遠不要再見面,讓她留在心裡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