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實在不大理解,一些國外兒童繪本的創作邏輯。書香節期間入手的一套《奇想萬物原理》,每一個主題都是朋克金屬畫風,包括《有趣的骨頭》和《神奇的動物》都是這樣。
尤其是《有趣的骨頭》,這本關於人體構造的書,封面赫然一個鋼鐵骷髏。雖然最近《復仇者聯盟4》正在熱映,我也不想被女兒這樣問,「媽咪,我們的骨頭和鋼鐵俠其實是一樣的,對不對?難怪每次你打我屁屁,自己的手都會痛呢!」「不不不,寶貝,你聽我解釋!其實我和託尼叔叔不熟!」
會入手這套繪本是因為這套兒童科普讀物在國外也算小有名氣,97年自英國首次出版後,就被美國、加拿大、德國、俄羅斯、西班牙、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出版社爭相出版。作者安妮塔·加納利是全球暢銷科普讀物《可怕的科學》系列童書的作者之一。我是《可怕的科學》的擁躉,沒生孩子以前就喜歡它。所以這次看到這套《奇想萬物原理》,就毫不猶豫地入了。
拿到書我就驚!呆!了!和普通的科普讀物相比,這個畫風就顯得很詭譎了。我看過至少不下五本關於人體的科普讀物,先上兩本正常的人體科普讀物。
這套英語的翻翻書,我講不動,她聽不懂,翻了兩下被擱置了
這套書,當時買的時候看它是異形,結果無論我怎麼努力,小孩都聽不進去
接下來是《有趣的骨頭》,看出區別了嗎?對,《有趣的骨頭》完全摒棄了正常的乳白色骨架,各個器官的畫法,心肝脾肺腎全部做了異化處理。可以說是相當誇張了。
誇張記憶法讓孩子記得更牢!
我大概摸到了一些門道,這個極端誇張的畫面,有利於孩子記憶。大腦喜歡追求誇張刺激的形象,越是誇張記憶就越深刻。還有什麼能比鋼鐵俠一樣的骨頭架子更誇張的呢?
當你第一眼看到這本書,封面就對你產生了極強的視覺衝擊力,吸引你不由自主地想要翻一翻,看一看。而當成年人還在暗自猶疑,「這畫的是啥」時,小孩子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裡面的內容了。這難道不是科普讀物的成功?
抱著這樣的想法,我發現了更多有趣的細節。
知識遷移讓枯燥的科普內容理解起來更容易
經過進一步觀察,我發現所有誇張的構圖都不是平白無故的。比如說,骨頭為何要畫成鋼鐵俠的模樣?仔細想一想,骨頭不就像一副鎧甲,保護著我們的身體嗎?所以畫成鋼鐵的好像也沒有什麼不對。
再比如,耳朵中的鼓膜被畫成了一面小鼓,連接大腦的神經被畫成了一部電話機,外耳被畫成了一個衛星信號接收器……雖然看起來這些物品和器官風馬牛不相及,實際上它們的功能就是這些物品。
這裡用到的就是典型的知識遷移。所謂知識知識遷移就是用已知的舊知識來學習未知的新知識。是一種非常有助於記憶、學習新事物的方法。
據傳《異形》劇本剛剛寫完的時候,編劇要給導演講劇本,但是當時從沒有人聽說過發生在太空中的恐怖片是個啥樣。編輯一拍大腿,告訴雷德利·斯科特導演,「您別糾結什麼太空恐怖片了,你就把這電影當成太空《大白鯊》就對了!」雷德利也一拍大腿,「嗨,兄弟,你早這麼說不就結了!」
知識遷移就是這麼回事,能把複雜的事物通過簡單的類比來講清楚。再適合用來講解科普知識不過了。當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我突然覺得,怎麼其他科普讀物不早這麼畫呢?
比方說這個肝,要用科普的語言給小朋友解釋清楚這個東西是幹嘛的,費了勁了,關鍵是還很難聽得懂,就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給孩子講清楚了,估計要不到半天他又還給你了。《有趣的骨頭》把肝畫成了一個垃圾桶,專門處理廢物的那種。就算這種類比不算十分嚴謹,但小孩立馬就理解了,肝是處理人體廢棄物的,而且還不會忘記!
牙齒被畫成了刀和叉,食物進入嘴裡要被默默地切割,沒毛病!
腎臟被畫成了一個篩子,專門篩掉血液中的廢棄物,多出來的廢液去哪兒了?一看圖就清清楚楚,去了膀胱。太形象,太直觀了!小孩的記憶成本幾乎為零,一目了然啊!
當然,如果你認為知識遷移的優點僅僅是好動,那麼你又錯了!這套書的知識遷移點實在是,多得數不清,幾乎每一頁都有!這就不僅僅是好記那麼簡單了,是整個思維模式都改變了!經過一套四本書的訓練,孩子會把知識遷移的思維方式內化為自然的學習方式,遇到新的事物,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去尋找和已知的事物有什麼相似之處。這個技能會伴隨孩子整個學習生涯,直至終身的。
什麼叫聰明?聰明就是能一下子抓住事物的本質。怎麼抓?用知識遷移做類比!無論是學習力特強的,還是做事很有章法的,哪怕是做段子手,都需要知識遷移的類比能力!
《有趣的骨頭》最後還有一頁——驚人的身體真相。這也是我非常喜歡的,和《可怕的科學》有點像。
比如這個長指甲的老兄,待君指甲及腰,離我遠點可好?
再比如,原來味蕾細胞只能活七天,所以要好好珍惜每一頓飯,舌頭是不知道上個禮拜吃的飯啥味道的。
不要把有趣的書搞無趣
最後,有趣的書要配有趣的解讀哦,這套書講的時候重點不要把它從頭念到尾,結束。像完成任務一樣。要知道,既然是用了「知識遷移」的原理,那每個孩子原本的知識儲備就不一樣。
比如拿給我4歲的小外甥看,他就只對車子裡面藏了馬,牛尾巴變成蒼蠅拍這種感興趣。因為馬、牛、汽車、蒼蠅拍都是他熟悉的東西。像《有趣的骨頭》裡用來解釋關節的門上的鉸鏈、球窩關節,他看過就完全無感。因為拿來做類比的東西他都還不知道是個啥呢!
所以這套書其實完全不用按照順序去讀,讓孩子自己找感興趣的部分,家長只要做到指哪打哪就行了。對於已經可以自主閱讀的小朋友,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解釋一下就可以了。不要把有趣的科普,講成枯燥的教材喲!
參考資料
《有趣的骨頭》——朝華出版社出版】
《小百科異形書——人體》——未來出版社出版
《Look inside Your Body》——published by Usborne
《神奇的動物》——朝華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