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登佛頂山,不算到普陀」,這裡有五大看點,很多人不知道

2020-09-12 鵝頸向天歌

2015年2月4日上午我們在遊覽普陀山寶陀講寺之後,乘坐纜車到達佛頂山。佛頂山又名白華頂、菩薩頂,為普陀山的最高峰。主峰海拔291.3米,從遠處眺望,諸峰若拱,峰頂壘壘如杯瓢,覆於積水之上。峰巔方圓平坦,寬廣約20餘畝。巔峰建塔,塔上置燈,曰「天燈臺」。這裡視野可望千裡,是觀日出的最好去處。

有人說「不上佛頂山,等於沒到過普陀山」。佛頂山上除了登高望遠,俯視普陀之外,主要還有五大看點:普陀三大寺、孫中山石刻、海天佛國崖、崖上雲扶石和普陀鵝耳櫪。這些看點都是普陀山的精華景色,錯過任何一個都是莫大遺憾。

登上佛頂山就會看到一個高大的石刻牌坊,石坊上「佛頂山」三個字為祖籍舟山的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題寫。一側為:補怛洛伽遍山清淨雲霧獨秀佛頂峰;另一側為:蓮花海洋全面碧波光明洞徹琉璃界。

在山頂平臺有一尊孫中山日記名《遊普陀志奇》石刻。石刻記敘了孫中山年50歲時(1916年)考察象山、舟山時遊普陀山的奇遇。文中大概的意思是:到了慧濟寺,突然在眼前出現了一幅奇觀:恍惚在寺前矗立著一個宏偉壯觀的牌樓,四周鮮花競相開放,繁花似錦,佛幡在風中飄揚,眼前竟有數千名僧人。在他們中間有一個大的圓盤,在飛快地旋轉,眼前的一切突然全都消失了,而我已走過了他們剛才所在的地方。真是神奇,這難道是我心和神明心靈感應嗎?

史學界對此文頗有爭議,認為其真實性及內容存疑。佛教界則引為經典記載,釋為佛光顯示。

沿著這條嵌有蓮花石板的道路繼續前行,就會看到「入三摩地」石刻。「入三摩地」石刻在普陀山共有兩處。一處在妙莊嚴路口,系明代董其昌書刻;此地為第二處,為1882年慶華法師臨摹董其昌手跡所刻。 「三摩地」乃梵語音譯,意指人腦中「消除一切雜念歸心如一」的精神境界。董其昌在普陀山長達三月,書寫的碑銘、橋名、路名和庵名多達十餘處。只可惜後人保護不善,至今只有「入三摩地」、「磐陀庵」和「金繩開覺路,寶筏渡迷津」石刻對聯三處存世,所以彌足珍貴。

甬道的盡頭題刻「佛頂頂佛」。傳說當年郭沫若在此處曾以此句出了個上聯「佛頂山頂佛」,徵集下聯,普陀人以「雲扶石扶雲」相應對,堪稱完美,傳為笑談。「佛頂頂佛」的原意是:觀音菩薩早就成佛了,他的名字叫正法明如來。由於正法明如來現的菩薩,頭頂頂了一尊阿彌陀佛,這就是「佛頂頂佛」的由來。

慧濟禪寺,又稱佛頂山寺。原為一石亭,供佛其中,明代僧慧圓創慧濟庵,至清乾隆五十八年始建圓通殿、玉泉殿、大悲樓等,擴庵為寺。光緒三十三年請得大藏經,由文正和尚鳩工增廣,遂成巨剎,與普濟寺,法雨寺鼎立,稱為「普陀山三大寺」。

進入慧濟禪寺迎面見到「同登彼岸」石碑。大概意思可能是:眾佛家信徒成群結隊,行舟跨海到普陀山。從普濟寺,法雨寺至佛頂山慧濟寺。一路艱辛萬難虔誠祈禱,虔誠之心佛可渡信徒心願。故而「同登彼岸」。

朝拜佛頂山是普陀山佛教的傳統和習俗,每逢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三個觀音香會期,來自各地的佛弟子們三步一拜朝禮佛頂山,禮敬觀世音菩薩。

慧濟寺的大雄寶殿令人眼前為之驚豔,特別亮麗的黃瓦呈現出佛光普照的絢爛光芒,陽光下金光閃閃,為普陀山寺院獨一無二的壯觀景象,與其對面的天王殿銀白色頂瓦形成黃金白銀的強烈反差。在大雄寶殿,不少信眾持各種佛錦絹、佛袋在由僧人蓋上三枚大銅印,分別是明萬曆、清康熙、清嘉慶所賜的御印,乃慧濟寺鎮寺之寶。

在慧濟寺後門西側,可以看到世界唯一僅存的寶貴植物,它的名字叫普陀鵝耳櫪樹,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眼前這株樹已有200多年歷史,樹高13.5米,主幹胸徑64釐米。樹冠呈幅狀,雙叉駢生,雌雄同體,故又稱為夫妻樹、鴛鴦樹。經專家鑑定,野生母樹世界上僅存此一株,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樹種。被稱作「普陀三寶」之一,現在經過人工培育,目前共有79株種植於佛頂山上。

我們離開慧濟寺從佛頂山下山,行至法雨寺的石路被稱香雲路香道,全長約1公裡,共有1087級石階。普陀山上共有3條這樣的香道,尤以香雲路香客最多。很多香客信奉登頂拜佛,三步一叩首地往上膜拜,身上背著香菸貢品,口中還念念有詞。早在清朝光緒年間,慧濟寺住持就開始募化修成石階道路,後經不斷拓寬修繕,已經成為香客拜山的首選和必由之路。路旁有石欄杆,為遊人攀扶歇息提供方便。香雲路途中有香雲亭、雲扶石、海天佛國崖等景點,四周秀峰險石,回首眺望、山海奇觀盡收眼底,大有「身登青雲梯,平碧見海日」的意境。

在香雲路中段的拐彎處,有方形巨巖矗立路側,巖面「海天佛國」四個大字出自明代抗倭名將候繼高手筆。每個字約一米見方,它十分貼切地概括了普陀風光的特點,現在已經成為普陀山的代稱。

在海天佛國崖上又疊一石,高插雲海,險而且玄,石上刻著「雲扶石」三字。這塊「雲扶石」,正是慧濟寺中郭沫若所出「佛頂山頂佛」上聯的應對「雲扶石扶雲」的出處。石上有一小潭,如碗若缽,承受天露,日積月累,清冽不腐。這兩塊名石都是普陀山的經典標誌。

再走一段就到香雲蓬,香雲篷是一座菩薩殿,正處於佛頂山半山腰,從山頂上下來,或從山腳走上去,到了這裡,剛好可以喝點水,歇歇腳,進殿禮拜菩薩,再繼續行程。這座香雲亭即可遮風擋雨,又可休閒觀景,亭前的眼鏡湖小巧精緻,很有趣味。

.人們常說上山容易下山難,我的感覺不一樣,總是覺得還是下山容易一些。從慧濟寺下來,走走停停,不知不覺就到達山下。觸景生情,忽然想起不知是誰作的一首詩,《贊普陀山》普陀勝跡豈尋常?四海行人遠敬香;佛頂山高雲託月,梵音洞古霧成祥。 松風慧解如來意,法雨禪修大道場。 暮鼓晨鐘化愚頑,觀音苦海作慈航。

山腳之下就是大名鼎鼎的法雨寺,在「普陀三大寺」中排名第二,開始進入觀賞遊覽。歡迎大家繼續關注。

相關焦點

  • 不上佛頂山,等於沒到過普陀山
    佛頂山景區又名白華頂、菩薩頂,為普陀山之主山。山分支脈,分別向南、北、東伸延,主峰海拔291.3米,從遠處眺望,諸峰若拱,峰頂壘壘如杯瓢,覆於積水之上。可登佛頂山高踞峰頂,那裡視野可望千裡,是觀日出的最好去處。佛頂山是普陀山的主山,慧濟寺建在山上。有索道(寶陀講寺)上下佛頂山。
  • 普陀山有座寺廟金碧輝煌,牌坊是乾隆御筆,很多人都不知道
    由於我們到的比較早,沈家門半升洞碼頭的遊客還不太多,據說前往普陀山有兩個碼頭,沈家門半升洞碼頭這個碼頭距離我們的住地比較近,交通非常方便,碼頭以快艇為主,大約10分鐘就一班發往普陀山踏上普陀山的那一剎那,渾身都有一種瞬間升華的感覺。據史料記載,普陀山原名梅岑山,因西漢末年梅福在此修道而得名。
  • 同登彼岸 佛頂頂佛 求觀世音菩薩最高境界普陀山「慧濟禪寺」
    我對同登彼岸的理解;眾佛家信徒成群結隊,行舟跨海到普陀山。從普濟寺,法雨寺至佛頂山慧濟寺。一路艱辛萬難虔誠祈禱到達佛頂山慧濟寺禮佛。虔誠之心佛可渡信徒心願。相傳1962年,郭沫若遊山,至佛頂山,信口而出「佛頂山頂佛」,並向同行者徵下聯。   郭的秘書出「天一閣一天」頂對,郭不以為佳,一姓郭的當地社隊幹部出「雲扶石扶雲」以對,郭沫若頗為讚賞,傳為佳話。
  • 各地寺院都有供奉觀音,為何普陀山是觀音的道場?很多人都不知道
    其實說到宗教信仰,很多人都能說出好幾種,大家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當地的風俗,所信仰的宗教也各不相同。在中國很多人了解觀音菩薩都是從四大名著《西遊記》開始的,它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形象在國人心中早已深入人心,所以很多遊客或是信眾到寺院以後,都會去朝拜觀音菩薩以求國泰民安,家人康健。很多人說,雖然國內幾乎所有的寺院都會供奉觀音菩薩,但是最靈的要數浙江舟山的普陀山,因為那裡是觀音菩薩的道場,那麼什麼叫道場呢?
  • 去普陀山旅遊很貴?不存在的,給大家做一個普陀山旅遊的省錢攻略
    很多人說來舟山普陀山旅遊很貴,來不起,我想說沒那麼離譜吧?或許是說那些話的朋友來普陀山之前要麼沒有提前做攻略,要麼運氣不好或者說自己不夠謹慎掉坑裡了。其實現在很多朋友出去都會做一下攻略,這樣既玩到了自己想玩的,又可以儘量省錢,避免掉坑。現在我給大家按照實惠遊的標準給大家算一下去普陀山旅遊的費用。等於說是給大家做個來普陀山旅遊的省錢攻略。
  • 普陀山「朝聖之路」,1088級臺階連接兩大寺,巨石成著名景觀
    旅途路上,總是會被一些事一些人感動,最常看到的畫面便是大昭寺前磕長頭的藏民,八廓街上吸著菸斗的老人。「朝聖」這條路在很多人看來充滿艱辛險阻,但信仰之力有時就是那麼神奇,能克服一切困難。此路佛頂山 原為羊腸小道,道光緒三十年慧濟寺主持文正和尚同監院慶祥募化砌石而成。它連接了普陀山的兩大寺廟,法雨寺和慧濟寺,在索道貫通之前是唯一通道,時至今日,仍有許多朝拜者和遊客選擇從這裡步行上山。這一段路還作為中國普陀山國際馬拉松賽道的一部分,被譽為「世上最清淨馬拉松賽道」。
  • 可以說東天目山讓人變成了佛,普陀山讓佛變成了人
    在這裡,有一種風景叫潛修。禪寺有幾座念佛堂,裡面有許多俗家弟子在此念佛參學修行。我們過來時,就見山道中有幾人背著食油、麵食上得山來。起初我們還感到訝異,現在方知那些也是前來修行之人。在這裡我學會了兩個詞。一是背山,就是把東西從山下背到山上來。
  • 釋迦牟尼佛涅槃後留下的佛頂骨舍利就在這裡……
    這裡是南京牛首山文化旅遊區,它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牛首山又名天闕山,是金陵四大名勝之一,因山頂東西雙峰形似牛頭雙角而得名。在南京有句老話說的好:一座牛首山,半部南京史。整個文化旅遊區涵蓋佛頂聖境、寶相獻花、隱龍禪谷、謐境禪林、天闕小鎮五大功能區,致力於打造融佛禪文化、金陵文化、生態景觀為一體的生態勝景、文化聖境、休閒勝地。
  • 如果你是有善緣的人,此生一定要去趟普陀山……
    一路上的艱辛讓內心更加的珍惜來到這裡。普陀山是個能讓人的心靜下來的地方,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有著靈性。從登上島的那一瞬間內心異常的靜,我想這應該是有善緣的人身上的氣場和這裡的氣場相合才會讓內心如此之靜,沒有絲毫雜念的那種靜。
  • 不一樣的海島,不一樣的普陀山
    導語:不一樣的海島,不一樣的普陀山普陀山這個地方大概很多人都沒有去過,包括我都不知道這是在浙江的這個小島之上,不過自從我去過了之後便被那裡的海島風景給吸引住了,知道現在我還能清楚的回憶起在島上的任何一處美景,是在是令人印象深刻。
  • 女人一輩子一定要去一趟普陀山
    成人後,母親常常跟我絮叨:女人一輩子一定要去一次普陀山,不求大富大貴只許平安順遂,觀音菩薩什麼都看的到。不肯去觀音院頂佛需登佛頂山在普陀登佛頂山的路上,你經常能看到那些有心誠的善男善女們,他們帶著護膝沿著山路拾級而上、向著佛祖的方向三步九叩
  • 799普陀山開元觀堂暖冬朝拜祈福之旅,星巴克+朝拜佛墊+接送一價全包!
    還享普陀山碼頭接送(提前預約)、星巴克咖啡、大堂吧養生茶、觀音佛墊~~距離普陀山較近的朋友旅途不算特別累,可以把下午的時間利用起來,去幾個距離酒店比較近的景點逛逛~雙泉禪院位於普陀山象王峰東北麓。南天門孤懸入海,處於普陀山最南端,與本島一水相隔,架有石橋,橋身似龍,名環龍橋。南天門內群巖聳秀,門前碧波浩渺,門側有清康熙年間武將藍理所題「山海大觀」四字,蒼勁有力,引人注目。
  • 佛教名山之一的普陀山旅遊攻略來了,愛佛之人快快收下
    相信愛佛之人都聽說過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其中普陀山就是其中一個。在每年的八九月份是取普陀山旅遊的最好的時間了,今天我就來講一下關於普陀山的旅遊攻略,愛旅遊愛佛之人可要點收藏了。說普陀山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在說南海聖境可能大家就覺得有點耳熟了,是不是都想起了《西遊記》中的南海觀音。是的,普陀山就是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位於舟山群島的一個小島上。普陀山上一共有大大小小九個景區,共有32個寺廟,如果全部要仔細遊玩一邊的話,可能要花費兩天的時間,所以很多人都選擇先去幾個經典的寺廟拜佛,然後再有選擇的去其它的寺廟拜拜。
  • 普陀山:不僅可以到「前寺、後寺」觀景參佛,還可以千步沙看海景
    在這裡可以看到虔誠的信徒,可以看到人們虔誠的禮拜佛祖,還會看到違背佛理的無知的人,整個小島是由幾大寺廟和南海觀音像組成的景區,了解漢傳佛教的絕佳地點,也是對於心中信仰不二之選的秘境。如果條件可以,可以參加每天早上的早讀,體會僧人不平凡的生活。普陀山全山都是茂密的古樹,樹大而粗,其高聳入雲,樹木的保護也比較好。就這點而言,在普陀山閒庭信步,已是實足的享受了。
  • 普陀山風景區一日遊,這裡是海天佛國的象徵,有你所不知道的美!
    這次是專門去普陀山拜一拜,上一上香,不有句話說,香由心生心有香達嘛!普陀山佛門聖地一年四季遊人如織,90%都是來祈求平安幸福的信徒,但是有一點要做好準備那就是此行你需要用50%的時間來排隊。登上普陀山碼頭,我的腳步好像沾了靈氣,顯得特別輕快。出了客運大廳,抬眼望去,一叢叢綠樹覆蓋著一片群山,顯得特別美麗。
  • 普陀山日記|外賣屬於城市,在這裡要過新的生活
    背山,面海,紅塵,佛燈,僧尼,俗人,光鮮,清寂,沒有一個地方能像普陀山,同時容得下這些截然相反的意境。也因為這個遷居的大計劃,新年伊始,我也終於有了對下一年的計劃和夢想,很多年都不曾有過。好事多磨。一個特殊的不能再特殊的春節,讓前往普陀山定居這件事無限期的往後拖。除夕當天,普陀山封島,寺廟關閉。之前網上傳,這是明朝以來,普陀山首次關閉寺院。
  • 心有蓮花與佛結緣,普陀山靜心禮佛地推薦
    普陀山,與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這裡四面環海,風光旖旎,幽幻獨特,被譽為「第一人間清淨地」。清晨雞鳴,誦頌、坐禪、偈樂,聲聲入耳,在普陀山,你感受到的不僅僅是佛教的虔誠偉大,還有前所未有的平靜和祥和。
  • 普陀山日記
    普陀山的好,就是不抱任何目地地走,總會有新發現。島上人車分離,行人可以很安全地走在自己的領界裡。這個季節,日照越來越充沛,植物攢了一整個冬春的力氣,仿佛一夜之間長開。前一刻還是早春的凋敝,太陽一到,就是滿眼的植物聳入藍天,這是自然的奧秘。
  • 佛系的普陀山,靈驗的雙泉禪院,祈福好去處
    這次我要去一個非常迷人的風景名勝區,這就是我國非常著名的普陀山風景區,普陀山是舟山最為著名的景點了。這個普陀山風景區我在去之前查了查。原來這個普陀山風景區非常的大,有非常多的寺廟,有山有水,還有大海,在這裡還可以吹吹海風,享受一下沁人心脾的感覺。
  • 上普陀山,登朱家尖,哪一種方法最好玩?
    普陀山是舟山的一個島,一個比本島小很多卻名氣大很多的島。普陀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觀音菩薩的道場。每年到普陀山拜謁觀音的人,難以計數。相比其它三大佛教聖地,普陀山是唯一個在水中央的道場。從舟山本島到普陀山遊玩,不管是走朱家尖還是沈家門半升洞,都需要渡船過去。在朱家尖觀音大橋修建以前,去普陀山只有沈家門半升洞乘坐擺渡船一條路。乘船時間大約一個小時左右。渡船按時按點發班。每天上普陀山旅遊的客人太多,要排很長的隊伍。從定海本島早上五點多鐘出發,登上普陀山,小中午了。後來,從半升洞到普陀山有了快艇,節約了一半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