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解讀「三峽工程」爭議焦點

2021-01-12 浙江環保新聞網

  從論證階段到運行10年,三峽工程始終是輿論的焦點。

  地質災害因水起?蓄水誘發大地震?……興建20年、樞紐成功運行10周年,暨連續4年成功實現175米蓄水之際,記者走進國務院三峽辦、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中國工程院、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等單位,向權威專家請教,並走訪了三峽壩區、庫區及下遊多個地方,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試圖梳理解讀籠罩在「三峽工程」上的是是非非的焦點問題。

  焦點一:地質災害因水起?

  庫岸趨於穩定,地質災害漸趨平緩

  三峽地區歷史上就是地質災害多發區,記載的大型崩塌滑坡就有10餘處之多。三峽蓄水以後,庫區地質災害情況如何?

  據三峽集團副總經理張誠介紹,自2003年開始初期蓄水以來,近壩段幹、支流的天然庫岸和已防護好的人工堆積庫岸均未發現較大規模的滑塌等變形現象,岸坡整體穩定性較好;局部出現了小範圍變形與調整等正常的庫岸再造現象。總體情況符合初步設計結論。

  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9月175米試驗性蓄水以來至2012年8月31日,三峽工程庫區共發生新生地質災害險情401起,其中湖北庫區112起,重慶庫區289起。在這401起地質災害險情中,絕大部分發生在試驗性蓄水第一年(2008年),佔總數的83%。此後,隨著庫岸逐步趨於穩定,地質災害發生率銳減,並漸趨平緩。

  焦點二:蓄水誘發大地震?

  專家給出否定的答案

  近年來,一旦我國西部地區發生強震,就有人把矛頭指向三峽工程。這種說法是否符合客觀事實?

  對於汶川地震、蘆山地震等西南強震是否由三峽水庫誘發,專家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2008年「5·12」汶川地震發生在青藏高原北部邊緣的龍門山地震帶,屬地下深層次板塊碰撞的結果。而三峽大壩所在的黃陵背斜屬於揚子準地臺中部的上揚子臺褶帶,兩者所處的區域構造條件截然不同,完全沒有區域構造上的聯繫。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董事長曹廣晶說:「三峽水庫蓄水是不可能觸發汶川地震的。」

  焦點三:兩湖喊渴伏危機?

  三峽水庫調度產生一定影響

  近年來,洞庭湖、鄱陽湖等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了數次嚴重旱情,一些觀點認為這與三峽蓄水有很大關係。而在湖南、江西省內,希望在洞庭湖和鄱陽湖湖口設閘攔水的呼聲也日益高漲。三峽蓄水到底對洞庭、鄱陽兩湖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中國工程院的評估報告對此做了更詳細的分析:「三峽水庫調度對洞庭、鄱陽兩湖水資源利用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汛後蓄水期間,長江幹流水位下降,經荊南三口進入洞庭湖的水量減少,兩湖出湖水量增加,枯水期提前,枯水位降低,對灌溉、供水及生態環境用水產生一定影響。」

  焦點四:護岸工程會「崩岸」?

  可以保證堤防安全

  三峽工程運用後,因清水下洩,水流挾沙能力增大,長江中下遊的河勢是否穩定,護岸工程的「崩岸」問題是否可控,廣受社會關注。

  實測資料表明,三峽水庫自2003年蓄水以來,壩下遊河道衝刷主要發生在宜昌至城陵磯河段,全程衝刷已發展到湖口以下,衝刷的速度和範圍大於論證階段的預計,但河勢總體上尚未發生巨大變化。今後通過加強河道監測,實施荊江河段河勢控制應急工程,可以保證堤防安全。據新華社

相關焦點

  • 三峽工程開工20年 專家回應八大爭議
    12月14日,是三峽工程開工20年紀念日。    20年以來,三峽樞紐成功運行10年,連續4年成功實現175米蓄水,蓄水改善了庫區航道條件,收到了防洪效益,對發電、航運也有很大貢獻。    但三峽工程從論證階段到運行10年,始終是輿論的焦點。泥沙淤積情況怎樣?西南大旱和三峽工程真有關係嗎?
  • 三峽工程在爭議中平穩運行10年
    新華網北京12月14日電(記者劉紫凌 林暉 高亢)14日,三峽工程開工19周年。雖然從動議到建成,這一世界最大水利樞紐工程引發的爭議始終不息,但專家高度認可其運行10年帶來的防洪、發電、航運效益。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夕,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的調研組在長江流域多省市調研,計劃編制長江經濟帶規劃,依託長江建設中國經濟新支撐。
  • 新聞背景:數字解讀三峽工程
    中新網三峽壩區10月25日電 題: 數字解讀三峽工程   隨著三峽蓄水臨近175米最終蓄水位,全世界的目光將再次聚焦世界第一大的水電工程——三峽大壩,中新網記者將通過一組數據再現一個更加立體、直觀的三峽工程。
  • 海內外關注三峽大壩防洪能力 水利部專家回應質疑
    中國最大的水利工程——長江三峽工程,也再次成為海內外關注的焦點。 有了三峽工程為何長江防汛還是緊張?北京央視新聞報導,針對近日關於三峽工程防洪能力的質疑,中國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副總工程師陳桂亞進行了回應。 陳桂亞解釋,三峽工程是長江防汛體系中的骨幹工程,地位重要、效益巨大,但並不能「包打天下」。今年長江防汛緊張主要是長江流域,尤其是中下遊降水多導致的。
  • 普通百姓對新華社三峽二次截流報導寄予厚望
    新華網宜昌11月4日電 (記者 杜華舉 肖進安)今天下午4時許,專程來宜昌觀看三峽工程二次截流的鹹寧下崗工人肖漢青
  • 有了三峽工程,為何長江防汛還這麼緊張?水利部專家釋疑
    「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持續發展,18日8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達6.1萬立方米/秒。這是今年入汛以來抵達三峽的最大洪水,本就緊張的長江防汛形勢更加嚴峻。目前長江汛情到底怎麼樣?為什麼有了三峽工程,今年的長江防汛還這麼緊張?未來長江面臨什麼樣的防汛形勢?記者專訪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副總工程師陳桂亞,就長江防汛的焦點問題進行解析。
  • 國資委:三峽集團有責任告訴公眾三峽工程的真實狀況
    2010年,三峽集團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90億元,合併利潤總額141億元,在央企中按利潤排名第15位。  對於公眾關心的氣候變化和移民問題,陳飛說,三峽集團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益,緩解了長江中下遊的抗旱用水緊張。  今春以來,長江中下遊地區遭遇罕見大旱。有評論認為,是三峽工程導致了氣候的異常。
  • 有了三峽工程,為何今年長江防汛還這麼緊張?
    「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持續發展,18日18時,長江三峽水庫入庫流量維持在61000立方米每秒,水位漲至161.69米,接近長江宜昌站1998年最大洪峰流量。目前長江汛情到底怎麼樣?為什麼有了三峽工程,今年的長江防汛還這麼緊張?未來長江面臨什麼樣的防汛形勢?
  • 三峽工程為何還要截流?
    新華社宜昌
  • 陸佑楣:為什麼要妖魔化三峽工程 反對沒道理
    「我幹過這麼多的大壩,最睡得著覺的就是三峽大壩,沒問題。」這就是三峽,從工程動議第一天開始,爭議與質疑,從未間斷。這還是三峽,哪怕成功蓄水至175米,哪怕全面實現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目標,仍無法消解公眾對其誘發地震,改變庫區氣候,引發乾旱等諸多疑惑。
  • 李先念與三峽工程——李氏名人故事
    緊接不久又在一份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上作了長篇批示,尤其是針對工地領導同志因為工程快而驕傲自滿,聽不得設計人員和施工技術人員批評工程質量的問題寫道:「事情往往不以某些人的意志為轉移,總有一天人家要講話就是了,不講則已,一講可能有的人就下不了臺,可能要受到嚴厲的批評甚至可能有發展到繩之以黨紀國法,話可能說重了,到時勿謂言之不預也。」
  • 解讀三峽大壩的萬年一遇 不要讓三峽工程背鍋了
    不少人也發表了質疑,為何曾經號稱萬年一遇的三峽大壩,卻無法讓中下遊免除洪災的侵襲呢?大家對百年一遇、千年一遇、萬年一遇來形容水利工程的說法都比較熟悉,那對於三峽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呢?三峽大壩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洪和發電。所謂N年一遇,是一個特定區域目標時段的發生概率計算的,體現一個平均概率,並不意味著今年出現過百年一遇,明年就沒有了。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有了三峽工程為什麼今年長江防汛還這麼緊張?
    這是今年入汛以來抵達三峽的最大洪水,本就緊張的長江防汛形勢更加嚴峻。  目前長江汛情到底怎麼樣?為什麼有了三峽工程,今年的長江防汛還這麼緊張?未來長江面臨什麼樣的防汛形勢?記者專訪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副總工程師陳桂亞,就長江防汛的焦點問題進行解析。  目前汛情如何?  接下來的水雨情又會怎麼樣?
  • 解讀:三峽大壩為何是世界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壩
    新華社三峽工地5月20日電(記者沈翀)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樞紐部主任馮正鵬20日介紹說,位於湖北省宜昌三鬥坪的三峽大壩長2309米,高185米,混凝土澆築總量超過1600萬立方米,刷新了巴西伊泰普水電站1257萬立方米的記錄。    與三峽大壩具有可比性的世界另外兩個著名大壩混凝土澆築量也遠不如三峽大壩。
  • 中國氣象局局長:極端天氣氣候與三峽工程無關
    新華社北京3月14日電 「把一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歸結為三峽工程影響,缺乏科學依據,也不會得到科學界認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三峽工程僅對周邊地區氣候有些許影響,但微不足道。
  • 追憶三峽工程序曲
    高維真 近日讀報,偶見一則消息,水利部、國家發改委正式宣布三峽工程已完成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序,瞬間,欣喜之情湧上心頭。 作為全球最大規模的水電站,三峽工程宛如一場千萬人參與、氣勢磅礴、跌宕起伏的交響大合唱,而工程前期的謀劃、勘測、論證堪為序曲。我有幸被聘為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專題論證專家組專家,參加了三峽工程開工前的論證部分,倍感榮幸。 我記得很清楚,1988年元旦剛過五天,我從廈門飛抵首都機場。
  • 三峽水利樞紐二期工程檔案資料正式通過國家驗收
    新華社宜昌11月3日電(記者 江時強、李志暉)三峽水利樞紐二期工程檔案資料日前正式通過國家檔案局驗收。驗收組認為,三峽二期主體工程檔案基本齊全,可以反映工程建設管理過程。財務檔案管理規範,照片檔案整編質量很高,竣工圖基本符合要求。全部二期工程檔案基本符合驗收大綱要求,同意通過專項驗收。
  • 三峽大壩旅遊景點明起門票免費 多年爭議終有定論
    郭曉瑩 攝   中新社宜昌9月24日電 (記者 劉良偉 郭曉瑩)9月24日下午,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三峽集團」)副總經理沙先華正式對外宣布:自2014年9月25日起,三峽大壩旅遊景點對中國遊客(含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施行門票免費。至此,圍繞著三峽大壩旅遊景點收費的爭議,終於畫上了圓滿句號。
  • 三峽工程改變了什麼?
    □在應對能源危機和防洪上將發揮重要作用   □將推進長江流域經濟一體化和文化的良性變遷   □將成為自然環境生物資源保護基地   □為東西部的全方位融合大開「方便之門」  三峽工程是在長江幹流上修建的巨型水利樞紐工程,由大壩、水電站
  • 紀念│鄧小平與三峽工程
    1984年2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召開會議,研究建設三峽工程問題。會議討論了水電部所提的《關於建議立即著手興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報告》,決定三峽工程採用正常蓄水位150米、壩頂高程175米的方案,並立即開始施工準備,爭取1986年正式開工。會議還決定成立三峽工程建設領導小組,籌組三峽特別行政區和三峽工程開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