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局長:極端天氣氣候與三峽工程無關

2021-01-17 騰訊網

新華社北京3月14日電 「把一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歸結為三峽工程影響,缺乏科學依據,也不會得到科學界認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三峽工程僅對周邊地區氣候有些許影響,但微不足道。

三峽使局地降水量增加

但影響範圍有限

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烈榮告訴記者,三峽水庫給當地帶來的變化,就是湖北、重慶部分地區的水面增加了1500平方公裡左右,水面蒸發範圍大了,局部地區降水量增加了,但範圍極其有限。三峽周邊區域比三峽水庫面積大幾千、幾萬倍,其降水水汽主要來自印度洋和太平洋。

原國家環保總局審查通過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環境影響報告書》中,對三峽水庫形成後的氣候問題作了科學分析,基本結論是:三峽建庫後,對庫區及鄰近區域溫度、溼度、風和霧的影響範圍一般不超過10公裡。

三峽增加了水分的內循環

但無法影響大範圍的氣候

專家介紹,就自然降雨而言,大氣中的水分循環包括外循環和內循環,外循環即按地球自轉規律水汽隨大氣環流進行輸送的循環,內循環即局部區域內大氣局地環流中的水分循環。

鄭國光告訴記者,從氣象學的角度看,三峽工程建成增加了水分的內循環,而大區域範圍的水分外循環並不會因為局部地區的地表改變而改變。外循環對降水的影響佔95%,內循環對降水的影響僅佔5%左右。

他指出,把這種微調作用和大氣環流異常引起的大範圍高溫熱浪、極端乾旱、區域暴雨洪澇聯繫起來,沒有科學依據。

長期從事水利問題研究的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表示:「三峽大壩形成的是狹長的條形湖,少量的水汽只能影響到局部地區氣候。就如同某個城市的小湖,周圍可能涼快一點,水汽高一點,晝夜溫差小一點,但無法影響大範圍的氣候。」

三峽使冬季增溫不足0.5℃

夏季降溫不足0.3℃

而在氣溫方面,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重點實驗室的王國慶教授表示,大面積水體替代陸地,確實將對區域氣溫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其作用總體表現在對氣溫的「緩衝」和「調節」上,通過升高最低氣溫、降低最高氣溫,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弱氣溫的日差以及年內變差和年際差異。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根據三峽蓄水前後的氣候監測資料分析表明,三峽水庫對氣溫的影響是冬季增溫不足0.5℃,夏季有降溫不足0.3℃。

「就地質危害而言,經過強化治理,十年來三峽庫區地質災害大幅減少,該治理的治理了,有隱患的消除了,實現了十年地質災害人員『零傷亡』。」李烈榮說。

遊客行走在小三峽「仿古棧道」上。巫山小三峽由龍門峽、巴霧峽和滴翠峽構成,是三峽旅遊線路的主要景區之一。三峽工程蓄水156米後,小三峽原有的古棧道沒於水下。 新華社發

相關焦點

  • 專家:別把極端天氣氣候歸罪於三峽大壩
    有關專家指出:極端天氣氣候與三峽大壩無關,三峽大壩對周邊地區氣候影響微不足道。  近幾年來,全球變暖,極端天氣氣候、地質災害增加,中國西南地區也出現了一些影響較大的此類事件,如2007年7月川渝特大暴雨、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西南特大乾旱等。不時有個別人把這些災害事件與三峽工程聯繫起來。
  • 氣象局與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召開戰略合作座談會
    11月28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與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三峽集團公司)在京召開的戰略合作座談會上獲悉,未來三年,雙方將加強長江流域氣象中心能力建設,開展三峽水資源調度氣象服務,並針對三峽工程運行需要開展專題研究。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與三峽集團公司總經理陳飛出席座談會。    鄭國光指出,中國氣象局高度重視與三峽集團公司的合作。
  • 國家氣候中心否認川渝高溫伏旱與三峽工程有關
    面對持續的嚴重高溫伏旱天氣,人們禁不住要問:「高溫伏旱的原因是什麼」?甚至有人懷疑,這種嚴重的高溫伏旱天氣與三峽大壩蓄水有關。     帶著這個問題,記者日前採訪了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主任、世界氣象組織氣候委員會氣候應用與服務工作組主席董文杰博士。
  • 極端天氣與三峽工程建設並無直接聯繫
    眾所周知,三峽工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電樞紐工程,在防洪、發電、航運、供水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綜合效益。科學地講,嚴重的乾旱與三峽工程的建設沒有直接關係。     記者:有一種說法認為,三峽工程截留了中下遊的江水,造成當地河湖枯竭,這種說法是否有科學依據?     蔡其華:這種說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 川渝高溫伏旱與三峽大壩蓄水無關
    今年夏季重慶、川東高溫伏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氣候變異和氣候變化的結果,既與全球變暖背景下極端氣候事件發生頻率增加有關,也與今年大氣環流、下墊面熱狀況的異常有關。三峽水庫蓄水僅對局部地區的氣候產生很小的影響,影響範圍最大不超過10公裡。像重慶、四川的嚴重高溫伏旱這類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完全是氣候變異和氣候變化的結果,將其與三峽水庫建設聯繫在一起沒有科學依據。
  • 訪氣象局局長鄭國光:重視地球觀測 保護全球氣候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22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年初我國南方地區發生的低溫雨雪冰凍極端氣象災害,暴露出人類社會在自然災害面前十分脆弱,對自然災害的觀測、預報、預警和防禦還有很多不足,研究地球系統,把握自然規律,還需要進行長期不懈的科學探索。    美麗的地球需要精心保護,美好的未來需要努力創造。人類美好的未來必然是建立在更加適宜生存、生活和生產的自然環境基礎之上。
  • 氣象局局長:中國變暖幅度幾乎是全球的兩倍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於2014年發布第五次氣候變化科學評估報告,並指出,近百年全球氣候顯著變暖,高溫和強降水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強,未來氣候災害風險更趨嚴重,並將深刻地影響全球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國際社會積極採取措施,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 中國氣象局發布會介紹7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等情況
    [餘勇]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前來參加中國氣象局2011年8月新聞發布會,首先我介紹一下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領導和專家,他們是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陳振林先生,國家氣象中心天氣預報室正研高工王秀文女士,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與氣候變化評估室首席姜彤先生,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
  • 氣象局回顧11月天氣氣候特徵並展望未來10天天氣
    中國氣象局於11月30日召開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就11月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回顧及未來10天天氣展望、2012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備選事件活動等進行了介紹。    11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    11月,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多;全國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
  • 中國氣象局與三峽集團籤署創新發展合作協議 為打造世界一流清潔...
    中國氣象報記者李一鵬報導9月1日,中國氣象局與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峽集團)籤署創新發展合作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氣象科技在三峽集團建成世界一流清潔能源集團戰略發展中的支撐保障作用,通過部企合作促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一帶一路」倡議、防災減災公共事業發展。
  • 中國氣象局局長:今年全球平均氣溫或將創歷史新高
    摘要:11月8日,《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6)》發布會暨落實巴黎協定高峰論壇在京舉行。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現場指出,今年全球平均氣溫將超過去年,成為自1880年有現代氣象觀測以來最高的一年。
  • 鄭國光介紹今年國內國際出現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2007年9月20日15時,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科學應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與網民在線交流。   [網友 新疆喀什劉濤]今年以來,全國都出現了哪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有哪些典型的事例?
  • 瞭望專訪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極端天氣頻發,我們...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未來十年全球最大風險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餘勇:面對極端天氣 我們怎麼辦截至7月11日,連續40天——6月2日至7月11日,中央氣象臺連續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
  • 中國氣象局局長: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場騙局?
    極端的意見甚至認為,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場鬧劇和騙局。這些情況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困惑。氣候變化科學問題爭論和質疑的焦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近百年來以變暖為主要特徵的全球氣候變化是否真實?二是這一變暖現象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地表平均氣溫呈波動式變化、總體升溫的特徵。全球地表年平均氣溫的變化是一種自然現象,也是地球大氣運動的客觀規律。
  • 守望風雲-"兩會"前夕與氣象局局長鄭國光面對面
    新華社北京2月26日電(記者 於文靜)全國「兩會」召開前夕,新華社記者專訪了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在氣象局大樓8層的會議室裡,這位平和、儒雅的博士局長坦率地和我們聊起了對年初旱情預報的努力、我國天氣預報整體水平、如何幫助公眾更好防禦氣象災害、政府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等一個個政府關注、百姓關心的話題……    乾旱是持續過程氣象部門目前只能滾動預報    問:去年年初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後,您曾坦承對冰雪災害的到來估計不足
  • 專家:三峽工程對氣候影響需長期觀測
    爭論焦點專家稱這種影響是一個複雜、長期的氣候調節過程三峽對長江流域氣候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在三峽蓄水約8年後,這一問題依然沒有明確的答案。氣候專家認為,三峽工程對氣候的影響,尚有待更長時間的觀測分析、更多的研究方法。與水利水電部門的高調不同,氣象部門在三峽建設中的缺位卻不容忽視。擁有26個成員單位的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中,竟然沒有中國氣象局和國家氣候中心,也沒有中國地震局。
  • 氣象局介紹2月份全國天氣氣候特徵和兩會天氣情況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陳振林(來源:氣象局網站)氣象局:2月份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    據介紹,2月份全國天氣氣候特徵有以下兩點: (一)2月份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
  • 氣候變化致極端天氣 今年北半球春季會更早
    解讀過去這個冬天北半球多個地區出現極端天氣,氣象專家認為,與氣候變化不無關聯。專家進一步預測,今年北半球春季會比往年更早到來,一些地區可能出現春季洪水等自然災害。因暖而寒「關注全球問題科學家聯盟」1日舉行電視電話會商,總結北半球這個冬天出現的一系列「瘋狂天氣」。
  • 百度輸入法合作中國氣象局中國天氣網,鍵盤皮膚可預報預警極端天氣...
    百度輸入法合作中國氣象局中國天氣網,鍵盤皮膚可預報預警極端天氣輔助防災減災 2020年05月18日 14:37作者:網絡編輯:王動
  • 中國氣象局公布2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
    中國氣象報記者欒菲報導 3月3日,中國氣象局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2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2月,全國平均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全國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  2月,全國平均氣溫-1.6℃,接近常年同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