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片
東南網12月23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吳臻 曾會文/文肖春道/圖)「
扒手」,江湖黑稱老榮,又名三隻手,有些地方亦稱「小呂」,多指車上、商場、鬧市等人流擁擠場所的小偷。按手法不同,扒手們自覺站隊,又分成五類:刀片賊、剪刀賊、
鑷子賊、徒手賊、拎包賊。
不少人都曾在不知不覺間,著了扒手的道。其實他們也就三板斧,福州市公安局倉山分局反扒中隊的吳明文,從2007年開始便和這些扒手打交道,如今親自演示,教大家逐個識破各類招數。
(註:本版
實景圖為民警與海都記者聯手演示)
工具:鋒利的刀片 人數:至少兩人 地點:短途客車,擁擠的街道「傳統的男士用剃鬚刀片,在網上買一盒不到5元,刀口鋒利,且易攜帶。」吳明文說,這是刀片賊常用的工具。
行竊時,扒手用食指和中指夾住刀片,輕輕地划過乘客的衣袋,不傷及皮膚和內衣,就能將口袋中的錢包順走。「熟練的扒手,只會在口袋留下一條整齊的切痕。」吳明文說,再名貴的皮包,也擋不住這快、準、狠的一刀。
吳明文說,因割開衣物或包具,需要一定的施展空間,扒手會選擇乘客相對靜態的環境,比如短途的大巴上,發現哪個乘客打瞌睡,扒手就會偷偷靠近,劃破乘客外衣口袋、褲子口袋或攜帶的箱包,偷竊財物。
應對:出門時不要輕易露財,在短途大巴上,要保持清醒,注意周邊可疑人物。剪刀
工具:小頭剪刀 人數:四個人以上的 配合地點:公交車上下車門「使用剪刀扒竊,一般需要四五個人配合,多選擇乘客擠公交時,戴貴重項鍊和手鍊的候車人易成目標。」吳明文說,扒手在乘客上車「搶門」時,多人一起擠在乘客身邊,一人在一側以拍肩膀等方法轉移乘客注意力,第二個人趁機用手將乘客的項鍊拎起,第三個人用小頭剪刀迅速剪斷項鍊,並由同夥快速扯走項鍊。
吳明文說,扒竊過程非常快,一般注意力分散的乘客很難發現,等發現項鍊不見了,扒手們早已離開。「這種方式的扒竊多發生在夏季,乘客穿的衣物較少,項鍊容易露出。」
應對:戴有項鍊的女性,在人員密集場所要提高警惕,注意身邊的可疑人員,做好自我保護措施。
徒手
工具:手、包 人數:不定 地點:車上或擁擠的人群「這類扒手多在人群擁擠的地方作案,比如公交車站或車內。」吳明文說,這類扒手一般會事先在公交站上觀察,鎖定目標後,會跟在目標身邊,等待上車時,趁人多將手伸進目標人的口袋和包裡扒竊。「戴耳塞用手機聽歌的人警惕性低,且暴露了手機等財物放置的位置,容易成為扒竊目標。」
吳明文說,在公交車或短途車上,扒手會趁乘客睡著時,幾個人配合,一名扒手與目標乘客同坐,另一名扒手坐在其後,後座扒手趁機從後面偷走前面乘客的財物。一旦得手,扒手會立刻下車;萬一失手被發現,前座同夥會假裝堵住出口,協助後座扒手逃離。有的扒手會挎著大包,用大包作掩飾,擋在目標人的包後,從包下面伸手偷走財物。
應對:許多女性喜歡攜帶開口較大,只有拉鏈的手提包,這很容易被扒手盯上。建議使用那種拉鏈上有翻蓋的提包,這樣扒手必須先打開翻蓋,再拉開拉鏈實施盜竊,不僅增加了盜竊的難度,也給受害人更多的時間反應。
短途車上,黑衣男子徒手扒竊前座乘客口袋中的財物(監控截圖)
拎包
工具:電動車 人數:至少兩人 地點:街邊道路「還有一種簡單甚至粗暴的碰瓷拎包法,多是年紀比較大的扒手參與。」吳明文說,一般發生在街邊道路等地方。
「把包和財物放在電動車前面籃子中的人,容易成為扒手的獵物。」吳明文說,扒手找到目標後,會騎著電動車故意和目標電動車發生刮擦,並轉移目標人的注意力,另一名扒手在同夥與目標人爭執過程中,迅速將目標人籃子裡的包和財物拎走。
吳明文說,今年8月警方接到三四起此類報警,有兩名扒手都50多歲,「女性更容易成為這類扒竊的目標」。
應對:市民最好不要將皮包等財物放在電動車前面的籃子裡或後座,應儘量背在身上。鑷子
工具:鐵質長鑷子 人數:不定 地點:公交車上「使用鑷子扒竊多發生在冬季,因為冬季穿的衣物多,容易掩藏鑷子。」吳明文說,扒手使用的鑷子一般長20釐米至30釐米,前端有齒,夾起手機、錢包等物時不容易掉落。但也有新手習慣在前端纏繞一些雙面膠,方便夾物時粘住手機、錢包等。
警方曾抓獲一名使用鑷子扒竊的男子,身上藏有兩把鑷子。但在審理時,扒手卻否認使用鑷子扒竊,抵賴稱鑷子是買來玩的。警方搬出一箱從扒手那繳獲的鑷子,扒手發現同行都用同一牌子的鑷子,才承認扒竊行為。
應對:上下車人流擁擠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財物安全,特別是皮包以及項鍊、手鍊等。 警方提示不管是高技術含量的刀片賊、剪刀賊、鑷子賊,還是簡單直接的徒手賊和拎包賊,扒竊作案時間一般都集中在上下班的高峰期,此時人的心理顯得較急,戒備心最弱。扒竊違法人員選擇的作案對象主要是注意力分散、麻痺大意的市民。因此,我們要有防範扒竊的意識,並妥善放置好隨身財物,留意周邊情況,就能很好地防止財物被扒、被盜。
作者:吳臻 曾會文肖春道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