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Gravel全地形公路車市場的興起,反應最快的Shimano已經將Gravel專用套件投放到市場上了,它就是我們這次測試的主角——Shimano GRX。在我們策劃Gravel全地形公路車雜誌專題的時候,我們也從很多車店了解多,越來越多的旅行愛好者開始轉向Gravel全地形公路車。同時,在上海等一些城市也出現了一些消費者選擇Gravel全地形公路車作為城市通勤車,畢竟更寬的輪胎帶來了更好的騎行舒適性,同時Gravel全地形公路車的幾何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也更加友好。Shimano GRX套件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青睞,畢竟它所涵蓋的類型包含了Di2電變,單盤、雙盤11速系統,甚至是10速系統。
Shimano公司對於GRX的設計思路可謂「事無巨細」。多種不同齒盤組合,以及搭配前後撥鏈器、直裝式碟剎卡鉗,還有一體式STI油壓碟剎手變頭,機械變速與電子變速均有,以上這些任君自由搭配組合。
在我們測試的四臺車種,其中有兩臺全地形公路車搭配的就是GRX Di2 1×11系統和GRX 2×11油壓剎車機械變速系統,讓我們對這套套件有了更深的理解。
筆者所測試的Argon 18 Dark Matter搭配的套件正好是GRX Di2 1×11單盤系統。GRX Di2這個新鮮事物對我來說充滿著好奇與欣喜,一方面Shimano品質一向精美,另一方面是對於Gravel旅程體驗的期待。測試這套GRX Di2整個測試體驗過程足足有一個星期左右,從上海騎行至徽行古道的Gravel之旅。
Shimano GRX Di2 1X11速套件,牙盤選擇了40t,飛輪用了11-40t。筆者騎公路車開始至少是2X9速開始的雙盤系統,對於1×11速始終心裡有些沒底。害怕單盤在遇到陡坡或者突然情況下齒比不夠用的情況發生。此外,Gravel的定義非常寬泛,你既可以Bag Packing,也可以在砂石路面飛沙走石,甚至可以來一個輕度越野。如果你覺得單盤系統掉鏈是一個隱患,可以加裝一個K-edge的Gravel專用穩鏈器。
由於我們所體驗的Gravel並沒有刻意追求速度,因此單盤系統完全夠用。單盤系統沒有那種齒比細膩變化感覺,但對於休閒體驗式騎行來說,完全沒有壓力。即使郊區的鋪裝路面路況,單盤系統騎行過程中也帶來非常不錯的踩踏節奏。速度加快之後,你可以控制踏頻的節奏可以輕鬆駕馭飛輪齒比的跨度問題。如果實在想要追求速度,可以選擇雙盤,車手完全可以選擇接近普通公路齒比的飛輪、牙盤組合。
在我們Gravel最後一段旅程中,幾乎一天都處於爬坡狀態,最陡峭的坡度大約在13%左右,整體平均處於6-8%之間。我所用的牙盤飛輪達到了1:1的齒比,即使是在車上負載了一定行李的情況下也完全夠用。在長樂林場碎石路裡撒歡的時候,後撥穩鏈技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單盤系統沒掉鏈或鏈條打後下叉的情況發生。
Shimano在GRX系列套件的設計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對於Gravel的多用途顯然是有所顧慮的。市場上許多Gravel車架都可以裝非常寬的外胎,42C外胎是家常便飯,最誇張的甚至可以用到50C。為此,在選擇方面消費者也需要有所考量,比如你要裝寬胎越野,那麼可能你不能選擇雙盤系統,而是單盤系統。因為在你Gravel越野的時候,車架輪組產生形變會蹭到前撥鏈器。儘管在設計時Shimano已經額外增加了2.5mm外部間隙,但還是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後撥方面由於Gravel車型用途廣泛,因此GRX Di2的後撥也有長短腿兩款。在崎嶇路面飛馳當然少不了Shadow RD+後撥穩定系統,最大限度減少後撥導臂不必要的震動,保持變速準確性。在變速方面,GRX Di2與DA Di2可以說幾乎沒有差別,Di2保持一貫的穩定快速的應變能力。GRX考慮到輕度越野的需求,因此在手變制動撥杆的槓桿結構產生的制動力更大。乍一看是不是DA Di2與GRX Di2毫無差別了呢?其實不然,GRX Di2在手變頭的耐用度方面略強於DA Di2,但DA Di2的手變頭頂部Function按鈕在GRX上並沒有出現。
Gravel全地形公路車可以用於輕度越野,越野的時候則對彎把抓握力有要求,因此我們組車的時候用了Pro Discover系列把組(外撇30°)。裝上手變之後,外觀看起來有些野給人感覺無法直視,我甚至略覺得鄙夷。不過「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不美觀不一定不好用。在測試騎行的第一天之後,外撇30°的GRX Di2手變給我感覺非常舒適。舒適的感覺不光是源自於握把手變橡膠套更厚,還因為這個角度其實真的很舒服。從外觀和握把角度上來看,雖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這種奇特的握把角度卻能讓我更好的對車頭進行操控,握把和捏剎車都沒有絲毫不便之處。
GRX Di2套件在Bikepacking旅行的時候並不會覺得它與公路Di2有什麼區別。早些年用於古典賽賽場上的Ultegra RX後撥上同樣有Shadow RD+後撥穩定技術,如今也用在GRX Di2後撥上看到了。這個項技術並不是將後撥完全鎖死,而是控制後撥導板彈性,讓自行車在砂石路面上行駛時不會發生跳鏈或掉鏈等情況發生。同時鎖緊的後撥也有助於後撥在亂石路面上工作的穩定性。這個功能其實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用不到的,不過測試套件的過程中我們在路過一段非常陡峭坡度且坑窪嚴重的非鋪裝路面時,由於提前鎖緊了後撥,這讓我在騎行的過程中可以專注於踩踏和控制車身,路面的坑窪對此時的GRX套件沒什麼太大影響。同時車輛在坑窪路面的跳動也沒有讓我聽到鏈條打後下叉的聲音。
Shimano套件及輪組永遠給人一種低調沉穩的感覺,在複雜的Gravel路況中GRX Di2的表現,與我們平日裡對Shimano產品印象一致。測試套件雖然不是雙盤,不過筆者也非常想體驗雙盤GRX Di2的快樂。單盤系統下,左手的變速按鈕有些浪費,假若Shimano旗下的配件品牌PRO研發出了電子升降座管,也許左手邊的兩個按鈕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在GRX系列整套體系裡,你幾乎找不出任何有浪費的設計點。
| GRX油壓碟剎也是目前主流的平裝規格,它的制動力表現毋庸置疑
有了GRX Di2,相信今後可能會有更多Di2「大亂鬥」組合出現,畢竟Di2系列是可以通用的。舉個例子,如果Ultegra Di2 8070用戶覺得手勁不足,希望增加制動力,那麼你可以將手變換成GRX Di2的,因為GRX系列手變有著更大的槓桿力臂。此建議僅代表個人觀點,因為官方並不建議這麼做。
說完了GRX Di2單盤系統,那就再來說說主編所騎的搭配著GRX 2×11速的Merida Silex。油壓剎車機械變速,這是非常具有性價比的一套GRX碟剎套件。48-31T的牙盤齒片,搭配11-34T的飛輪,這是非常適合於Gravel全地形公路車騎行於各種路況的齒比搭配。主編的騎行風格比較野,這跟他平時騎山地車有關係,因此他在騎Gravel全地形公路車的時候也少不了在碎石路下坡嗨皮一下。他最喜歡的就是GRX的變速手柄設計,雖然機械變速的存在使得手變頭顯得很碩大,但絲毫不影響細膩的變速手感,尤其是手柄的設計非常符合人體工程學,即便在土路下坡,寬大的手柄表面帶來了很好的操控以及剎車控制。
總體而言,GRX系列套件是一款很適合撒歡的工具,無論是公路、CX越野還是Gravel,它都可以輕鬆勝任,對於平時比較喜歡Campagnolo的我來說又很氣,因為你很難找到這款套件的缺點。
文:Alex Wang
圖:張懿/黃仁斌/袁瓏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