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絕倫!太原小井峪小學操場下,挖出唐代壁畫墓

2020-12-19 山西公共頻道

迄今為止

考古發現的唐代壁畫墓

主要分布在陝西、山西地區

相較於中國其他省份 我大山西的文物價值

何止是優勢 簡直有「碾壓之勢」

這不 剛剛在太原小井峪小學又發現了一組壁畫 還是唐朝的呢先看下方圖片一睹為快!

在太原市小井峪附近發現的唐代墓葬

壁畫上仕女前方的墓誌形制顯示墓主身份不簡單

太原發現唐朝墓室

8月16日一早

在太原市萬柏林區小井峪附近的

建築施工地發現一座唐代墓葬

墓葬內發現了壁畫 陶瓷器等文物

目測來看保存尚且完好

接到群眾報告後

太原市文物及考古部門

已第一時間進駐現場

墓葬發現現場

據知情人士介紹

墓葬發現的地點曾經是小井峪小學的操場

現在正在進行改建

16日上午8時左右 施工人員在修理圍牆鏟土時

突然剷出了墓頂 墓葬部分暴露了出來

墓葬內的壁畫

據工作人員介紹:「這裡以前就是學校操場,改建時我們將地面下沉了一些,所以施工人員才能發現這座古墓。古墓被發現後,我們看到墓葬裡面有壁畫,有一些罐子,還看到有一塊正方形的石頭,應該是墓志銘之類的。」

墓葬內的壁陶瓷器

此外 不少現場工作人員表示

通過墓葬暴露的一角看

好像在墓室一側 還有一間墓室

目測來看 規模比較大

據文物部門工作人員介紹

從現場目擊者拍攝的壁畫圖案上看

該古墓應該是唐代時期的墓葬

相關考古人員會第一時間進駐墓室

進行接下來的考古發掘

墓葬一側壁畫上有仕女圖

領路的仕女腳部前方位置放置一方墓誌

從墓誌蓋顯露的信息、墓葬的規格

壁畫的規模看

墓主的身份非同尋常

墓葬內的壁畫

大唐時期的太原府

眾所周知

太原是李唐王朝的發跡地、龍興地與來源地

所以 李唐皇室很重視太原府晉陽城

並把太原定為北都、北京

《晉祠之銘並序》碑

在太原晉祠的貞觀寶翰亭內,有唐太宗李世民御製御書——《晉祠之銘並序》碑,是貞觀二十年正月二十六日,李世民親徵高麗返回途中在太原撰寫。這篇銘文,通過歌頌宗周政治和唐叔建國的政策,著力宣揚李唐王朝文治武功,祈求得到鞏固的政治。《晉祠之銘並序》碑,是熔史學、文學、書法於一爐的豐碑巨碣,是價值連城、非常珍貴的國之瑰寶

太原市晉源區的太山龍泉寺

就因為寺內保存了唐武周時期的碑刻

佛塔地宮及其出土五重棺槨

與佛骨舍利子而名聲大振

太山龍泉寺

太原市小店區的狄村

為唐朝名相狄仁傑的故鄉

雖說 現在狄村已經找不到狄仁傑故居的痕跡了

只剩下一棵相傳

是狄仁傑的母親所植的古槐

唐槐公園內的古槐

但如今這棵歷經1300多年的古槐

就位於太原市狄村街的唐槐公園內

每逢春、夏、秋 古槐新枝婆娑

葉繁枝茂 頗為壯觀!

山西壁畫不勝枚舉

山西古代壁畫

從南到北綿延千裡

現存的數量居全國之冠

更彌足珍貴的是涵蓋了從漢代、北魏、北齊

隋唐、五代、宋遼金元直到明清各個朝代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風格

漢代

漢代壁畫以墓室壁畫為主

代表作有平陸壁畫

山西平陸棗村墓壁畫

北齊

北齊墓葬壁畫近年來成為

古代東方藝術世界最吸引人的藝術品種

太原城郊王家峰北齊名將徐顯秀墓葬壁畫

有很強的時代特徵和地域文化特徵

山西太原王家峰徐顯秀墓壁畫

唐代

唐代以後

佛教和道教發展漸趨鼎盛

山西由於擁有豐富的古代建築資源

因而保存了許多珍貴的寺觀壁畫遺蹟

山西太原市趙澄墓壁畫

山西平順大雲院壁畫

宋代

山西高平開化寺壁畫是宋代壁畫的精品

開化寺壁畫以經文本生故事為主

通過這些故事來宣揚因果報應等佛都倫理

均寓有懲惡揚善的勸世意義

山西開化寺西壁全圖

元代

元代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廣大的一個朝代

宋遼金長期動蕩和分割的局面至此一統

被稱作元朝「腹裡」的山西

寺觀壁畫面積1800多平方米

數量之巨 藝術之精 亦冠於全國

山西壁畫藝術價值也就尤為凸現

山西芮城永樂宮壁畫

山西稷山青龍寺壁畫

山西洪洞廣勝寺壁畫

山西芮城永樂宮壁畫

山西芮城永樂宮壁畫

明代

山西明代的壁畫有2300平方米

有的仍保留著金、元壁畫的風韻

繼續向清秀、俊逸方面發展

其中不乏優秀之作

山西繁峙公主寺壁畫

清代

清代時期的山西寺觀壁畫保存有近3000平方米

大同華嚴寺大雄寶殿四壁繪畫

高達6.3米 長約141.1米總面積889平方米

一座殿堂裡能有如此鴻篇巨製

在中國明清壁畫中也是僅見的一例

山西大同華嚴寺壁畫

山西不愧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華夏文明的搖籃」

快來為山西打call吧!

編輯 | 蘇醫蜜

監審 | 梁 豔

資料 | 山西晚報

綜合整理 | 山西公共頻道

相關焦點

  • 太原一小學改建時發現唐朝墓穴,專家稱:墓主人非富即貴!
    這兩日,山西太原萬柏林區的小井峪小學在改建操場的時候,發現了一座唐代「貴族」墓穴,目前來看該墓穴內發現的壁畫和陶瓷器等文物保存得相當完好。專家通過解讀墓碑信息、墓穴的規模以及壁畫的精美程度判定它為唐盛時期的墓穴。
  • 中華藝術探源|太原北齊徐顯秀壁畫墓的發掘與保護
    其中,太原迎澤區王家峰村梨園內所發掘的北齊徐顯秀墓就是最好的例證。徐顯秀墓的價值不僅體現在繪畫方面,而且表現在對當時現實社會生活的描繪上。徐顯秀墓壁畫布局代表著墓室壁畫一種新的格局的產生。它直接影響到唐代墓葬壁畫的布置,開唐墓壁畫繪畫布局之先河,如永泰公主墓壁畫就繼續了徐顯秀墓壁畫布局,長卷式一氣呵成。
  • 陝西發現大量罕見唐代壁畫,墓主為唐代「弼馬溫」
    2020年12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鹹新區空港新城底張街道布裡村北發掘了兩座唐代紀年墓葬。這兩座墓葬形制完整,紀年明確,壁畫精美,具有重要的藝術和考古價值。 ▲唐康善達墓墓室壁畫 壁畫以墓道東西兩壁的胡人馴馬圖和胡人牽駝圖最為生動。胡人深目高鼻,身體後傾,左手牽韁,右手揮鞭,正在馴服一匹低頭掙扎的白馬。
  • 從昭陵唐墓壁畫中的胡瓶看唐代胡漢文化交融
    尤其是到了唐代,在「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的盛況下,在大唐國力強盛,政治、經濟、文化空前開放的背景下,大唐帝國通過絲綢之路與西方各國及北方各少數民族的各種文化交流及融合,使得外來文化已悄然滲入到了中原文化的各個角落。正是這種各民族的團結交流與融合,使唐代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宗教等方面的發展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而這些繁盛的歷史見證,通過唐代的歷史文化遺存,毫無保留地展示在後人面前。
  • 古壁丹青尚有文:唐代壁畫的動人魅力
    《東方早報·藝術評論》「中國藝術尋根」欄目本期將走進陝西,尋訪從距今4000年前的夏代壁畫、2000多年前的秦漢壁畫直到大唐王朝那些絢煥燦爛的古壁丹青。「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唐代陳子昂的此詩直承楚辭餘脈,具漢魏風骨,一直喜歡。
  • 陝西發現罕見唐墓壁畫
    這是唐代康善達墓的墓室壁畫(2020年12月15日攝)。  2020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西鹹新區空港新城底張街道布裡村北發現了這兩座唐代墓葬。據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李明介紹,其中一座墓葬為5天井單室磚券墓,壁面通繪壁畫,保存情況較佳。其中以墓道東西兩壁的胡人馴馬圖和胡人牽駝圖最為生動:胡人深目高鼻,身體後傾,左手牽韁,右手揮鞭,正在馴服一匹低頭掙扎的白馬。
  • 「盜墓世家」挖出國寶級壁畫(圖)
    得知現場還有另外3名嫌疑人,多名警察趕來增援,在對現場實施包圍之後,幾名民警進入古墓,正搬運一塊壁畫的3個嫌疑人發現民警立刻逃竄,兩名被當場制服,另一名老年男子趁亂逃脫,竟跑出七八公裡遠,但最終還是被緊緊追趕的警察抓獲。   「盜墓世家」挖出珍貴古墓   據犯罪嫌疑人交代,他們為祖孫三代,都是葫蘆島市沙鍋屯鄉人,「我們這是第三次來沈家臺盜墓。」
  • 博物館的對視|陝西歷史博物館:探秘唐代壁畫珍品
    博物館的對視|陝西歷史博物館探秘唐代壁畫珍品有色攝影|記錄發現迎面而來巨大的唐朝石獅子氣吞山河,給遊客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地下深處有一座唐代壁畫珍品館從乾縣到富平,從興平到臨潼從涇陽到長安這裡陳列著在關中出土的唐代珍品壁畫粉紅色的唐美麗,你見過麼?
  • 墓主或為唐代北京最大官兒
    房山長溝唐代大墓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現場。 本報記者 吳鏑攝 本報記者 劉冕 本周六,位於房山長溝的大型唐代墓葬將開啟墓誌,露出志石。此舉將解密墓主人的「身份證」,讀取其真實身份和生平等信息。此前,文物專家推測墓主人為唐代幽州節度使劉濟和夫人。這個官職,相當於現在的省部級幹部。昨日,記者率先探秘面積約500平方米的「豪華」古墓,除了保存較為完整的墓誌外,多彩壁畫也是古墓的亮點之一。雙人墓內殘留了多次被盜痕跡,考古人員僅找到一具男性屍骨,發現地點在棺床旁邊;女性屍骨尚未發現。
  • 16幅珍品唐墓壁畫陝西歷史博物館首展
    遊客欣賞陝西歷史博物館新入藏壁畫 首席記者 張宇明 攝流失海外的唐武惠妃墓壁畫,整體搬遷回來的唐韓休墓壁畫,唐章懷太子墓壁畫,這些名震海內外但從未公開展出過的珍品壁畫,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此次展覽的重量級壁畫,是號稱目前最完整的唐韓休墓出土的大幅《樂舞圖》和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獨屏《山水圖》。《樂舞圖》原位於韓休墓的墓室東壁,高227釐米,寬395釐米。畫面由男女舞者、男女樂隊、說唱和指揮4部分共16人組成,畫面中間,男女舞伎分別立於花色的圓毯子上作舞蹈狀,左右兩側男女樂手組成的樂隊在一旁指揮的提示下吹拉彈唱。
  • 河北挖出一遼墓,墓主卻以「美酒佳餚」招待,留下10個字讓人無語
    在考古過程中的確是會出現許多奇葩的事件,比如當年揚州那座古墓中,盜墓賊就留下了「燕趙人氏,來此一遊」的挑釁話語,的確是非常讓考古隊氣憤,還有李靜訓墓中棺墓刻著的「開棺即死」4個字,那真的是一度嚇壞了考古隊,真的是好半天不敢開啟。
  • 關於反映小井峪垃圾中轉站違反《生活垃圾轉運站技術規範》的問題
    關於反映小井峪垃圾中轉站違反《生活垃圾轉運站技術規範》的問題
  • 陝西歷史博物館那些精美絕倫的鎮館之寶
    這座極具文化歷史價值的博物館館藏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畫舉世無雙。可謂是古都明珠,華夏寶庫。 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陝西歷史博物館十八件精美絕倫的鎮館之寶!
  • 唐代公主墓是啥個樣?
    計有王墓三、太子墓二、公主墓四、大臣墓八,1960~1971年已先後發掘了5座陪葬墓,永泰公主墓便是其中之一。2.5公裡處,墓主人李仙惠(684-701),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孫女,公元700年被封為「永泰郡主」,15歲下嫁給武則天娘家侄孫魏王武承嗣之子武延基。
  • 山東沂南發現一座漢墓,大量壁畫出土,專家:墓主曾是宰相
    壁畫,這種凝固在牆壁上的古老藝術,曾經是人類最早的繪畫形式之一。不少古籍和後來考古發現中,漢代的壁畫尤為著名。隨著絲綢之路的發展,敦煌莫高窟逐漸成為了古代壁畫的最高典範。然而就在64年前,考古人員曾在一座古墓內發現了最大規模的漢代壁畫,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首部曲」巡展活動第二站開幕
    央廣網西安11月19日消息(記者雷愷)記者今天(19日)從陝西省文物交流協會獲悉,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陝西省文物交流協會等共同主辦的「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首部曲」巡展活動第二站日前在臺灣中興大學開幕。
  • 唐墓壁畫裡走出的粉黛佳人,燕瘦環肥,個個美的不可方物
    唐代醉酒妝墓室壁畫是中國傳統壁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考古勘探發展,越來越多的墓室壁畫呈現在世人面前。其題材一般為,天象神獸、歷史故事、花草樹木、鳥獸魚蟲、生活場景、日常娛樂等。五代後唐秦王李茂貞墓壁畫小壁畫,大視角,單從表面欣賞一下唐墓壁畫裡的美人,誰會你眼中的國色天香?
  • 特別篇 | 灣漳北朝壁畫墓鴟尾圖像
    在今天磁縣城南和西南,漳河與滏河之間的一片區域共發現墓葬123餘座,其中編號106(即灣漳大墓,推斷北齊開國皇帝高洋墓)的墓葬曾遭到嚴重破壞,需搶救發掘。圖-1 灣漳大墓位置圖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於1987年開始對此墓進行發掘。主要發掘對象為墓室、甬道和部分墓道。在1989年對墓道的發掘中,發現墓道壁畫保存較好。經照相、臨摹和其他記錄後,壁畫被全部揭取。
  • 國寶| 唐永泰公主墓壁畫宮女圖
    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唐永泰公主墓壁畫宮女圖 【現狀】陝西歷史博物館 【簡介】《永泰公主墓宮女圖》是陝西省乾縣唐永泰公主李仙蕙墓前室東壁南側出土的畫,現藏陝西歷史博物館。 李仙蕙是唐中宗第七女,初封永泰郡主,後贈永泰公主。此圖場面宏大,保存較好,畫中人物為九位風姿綽約的宮女,頭梳高髻,肩披紗巾,長裙曳地,個個體態豐盈,婀娜多姿。
  • 太原這個千年古村將打造成山西的「潘家園」!
    在這上千家攤點背後,是小井峪冀借「城中村」改造契機,發展古玩、藏品及現代文化創意產品等文化產業,並依託文玩市場打造文化產業園,形成集文創、非遺、旅遊等為一體的文化產業綜合體。小井峪村地處太原市萬柏林區西南部,其歷史可追溯至1300多年前唐代永徽(唐高宗李治年號)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