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女孩問我為什麼高三時的愛情那麼不可靠?她說,高三時她和一個男孩彼此喜歡,能考上一個大學,就是那時候支撐他們刻苦讀書的最大動力。可為什麼讀大學後,男孩變了,自己也變了,那段曾以為不會變的感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這其實是一個和相愛相依有關的話題。在感情世界裡,到底是先相愛再相依,還是先相依後相愛呢?其實愛情沒什麼道理,只要發生了,就有它獨特的魅力,所以沒有什麼一定之規。可是在我看來,我更願意欣賞先相愛,後相依的愛情。記得很早以前讀過一本書穆斯林的葬禮。書裡就有這樣的故事:因為逃難男人和妻子的妹妹,一起在國外生活了很多年。陌生的環境,思念親人的苦楚,讓他們在相依相伴中有了感情,周圍的人也以為他們就是一對夫妻,他們甚至還生了一個女兒。
但回國後,產生感情的環境消失了,沒有相依,也就談不上相愛了。男人選擇了回歸家庭,而妹妹選擇了遠走他鄉,只留下被姐姐帶大的女兒,覺得自己是一個不被媽媽疼愛的人。因為相依,而產生的相愛,有的時候並不真的是愛情。它更像是因為經歷了某種只有對方才能體會的共同遭遇時,對彼此產生的情感共鳴。這種愛情,更像是站在河邊的人愛上了水中自己的倒影。
因為相愛所以相依,相愛是相依的基礎。有愛,才能讓你甘願忍受生活的平淡和瑣碎,才能抵擋住外界的紛擾和誘惑,才能讓你在喜歡她年輕時漂亮容顏或帥氣的臉,但也同樣能安守於有一天他/她老了,打著呼嚕,睡思昏沉的模樣。如果調換了順序,相依成了相愛的基礎,那就要有一個能夠保證我們永遠相依的條件。
可你知道,人是活的,誰也不能被綁起來。所以誰又能保證,沒有愛卻能和誰相依一輩子呢。但世間的有趣也常常在於,我們以為事情大抵是這樣的,卻總會生出個不同來。也許就會有個人,因為相依而產生了真正的愛情,因為相愛,又決定一生相依。於是初始的相依變成了一個機會,讓你遇到一個人,並去感受能否相愛、相依。如果你幸運的遇到了那個因為相愛而相依的人,請好好珍惜;如果你因為不能相依,就想離開那個相愛的人,我想那只是愛的還沒那麼深。
如果愛情還沒有到來,也沒有必要著急,屬於你的那一份愛遲早都會到來,或早或晚,只是時間的問題罷了,好好的拾掇自己,做好準備,隨時迎接美好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