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線進入西藏境內,第一個鎮為鹽井鎮,瀾滄江兩岸的村莊及鹽田

2020-08-11 高黎貢下的背影

滇藏線進入西藏境內,第一個鎮為鹽井鎮,可見到瀾滄江兩岸巨大山峰之下的村莊,以及瀾滄江邊的古鹽田,這些鹽田至今仍舊以最古老原始的方式產鹽,這也是鹽井鎮名字的由來。

滇藏線進入西藏境內,第一個鎮為鹽井鎮,可見到瀾滄江兩岸巨大山峰之下的村莊,以及瀾滄江邊的古鹽田,這些鹽田至今仍舊以最古老原始的方式產鹽,這也是鹽井鎮名字的由來。

滇藏線進入西藏境內,第一個鎮為鹽井鎮,可見到瀾滄江兩岸巨大山峰之下的村莊,以及瀾滄江邊的古鹽田,這些鹽田至今仍舊以最古老原始的方式產鹽,這也是鹽井鎮名字的由來。

滇藏線進入西藏境內,第一個鎮為鹽井鎮,可見到瀾滄江兩岸巨大山峰之下的村莊,以及瀾滄江邊的古鹽田,這些鹽田至今仍舊以最古老原始的方式產鹽,這也是鹽井鎮名字的由來。

滇藏線進入西藏境內,第一個鎮為鹽井鎮,可見到瀾滄江兩岸巨大山峰之下的村莊,以及瀾滄江邊的古鹽田,這些鹽田至今仍舊以最古老原始的方式產鹽,這也是鹽井鎮名字的由來。

滇藏線進入西藏境內,第一個鎮為鹽井鎮,可見到瀾滄江兩岸巨大山峰之下的村莊,以及瀾滄江邊的古鹽田,這些鹽田至今仍舊以最古老原始的方式產鹽,這也是鹽井鎮名字的由來。

滇藏線進入西藏境內,第一個鎮為鹽井鎮,可見到瀾滄江兩岸巨大山峰之下的村莊,以及瀾滄江邊的古鹽田,這些鹽田至今仍舊以最古老原始的方式產鹽,這也是鹽井鎮名字的由來。

滇藏線進入西藏境內,第一個鎮為鹽井鎮,可見到瀾滄江兩岸巨大山峰之下的村莊,以及瀾滄江邊的古鹽田,這些鹽田至今仍舊以最古老原始的方式產鹽,這也是鹽井鎮名字的由來。

滇藏線進入西藏境內,第一個鎮為鹽井鎮,可見到瀾滄江兩岸巨大山峰之下的村莊,以及瀾滄江邊的古鹽田,這些鹽田至今仍舊以最古老原始的方式產鹽,這也是鹽井鎮名字的由來。

相關焦點

  • 滇藏線上:瀾滄江畔有個千年古鹽田,住藏民家中體驗原味民風民俗
    去年夏天,河南省滑縣登山協會的CEO「霞姐」帶領小夥伴去西藏,走滇藏線經過這裡時,給我傳回一組照片,這裡就成了我一年來一直掛牽著的地方。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跟隨霞姐來到了這裡。圖為無人機航拍的「瀾滄江畔千年古鹽田」。
  • 滇藏線上:瀾滄江畔有個千年古鹽田,住藏民家中體驗原味民風民俗
    去年夏天,河南省滑縣登山協會的CEO「霞姐」帶領小夥伴去西藏,走滇藏線經過這裡時,給我傳回一組照片,這裡就成了我一年來一直掛牽著的地方。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跟隨霞姐來到了這裡。東北與四川巴塘相鄰,南與雲南德欽接壤,西與西藏左貢縣扎玉、碧土、門孔等相連,是滇藏公路上從雲南進入西藏的第一站。這裡海拔2400米,是西藏海撥最低的地區之一。圖為無人機航拍的「瀾滄江畔千年古鹽田」。
  • 桃花鹽——走進西藏千年古鹽田!
    梅裡沿274國道北上,我原發現在橫斷的深谷中在接處還隱藏著滇藏茶馬古道活都請跡就是色康鹽判鎖的古鹽田。得益於瀾滄江邊自然冒出的鹽滷水,鹽井鹽田從唐代到今天一直保持著從不間斷的產鹽歷史,江邊巖壁上密密麻麻的木質曬鹽臺和傳統原始的人工曬鹽工藝,是我此行不可多得的一道人文風景線。芒康藏語意為「善妙地域」,是川藏線上入藏後的第一個縣城,海拔3780米。
  • 西藏必打卡52|瀾滄江大峽谷,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波瀾壯闊
    白馬雪山為瀾滄江、金沙江的分水嶺,滇藏線從香格裡拉到德欽最驚險的路段就是翻越白馬雪山,當然老國道埡口附近風景絕美。從德欽飛來寺沿214國道盤山下行,走進瀾滄江大峽谷,沿江逆水盤山上行,經千年古鹽田鹽井鎮到芒康。古道的風險在許多人心裡成了生計的一大難題。
  • 川藏線最新夏季攻略:第六天-梅裡雪山—瀾滄江峽谷—鹽井—芒康
    今天一定要早起,因為要欣賞我認為是滇藏線最震撼的風景,那就是難得的梅裡雪山日照金山,要想拍出梅裡雪山的震撼相片,三角架是必備的。這個大門是滇藏線上雲南與西藏的分界點,從這裡就正式進入西藏的昌都地區,如果是包車走滇藏線,大部分司機會裝的不知道,如果你問起來,他們也會說下面的路不好走,在公路邊看看就好,其實這是司機不願意多跑路,公路離鹽田還有很遠,根本看不到什麼,切記一定要下到瀾滄江邊,雖然門票90元,但個人覺得還是非常值得的,到了鹽田會有另一條路可以再回到滇藏線,不必再原路返回。
  • 鹽井——千年鹽田和西藏唯一的教堂
    芒康鹽井古鹽田位於214國道西藏芒康縣鹽井鎮瀾滄江東西兩岸,已有1300年歷史,是我國唯一保持完整原始手工曬鹽方式的地方。從我們入住的雲曲莊園酒店出來,沿江邊小路很快就到了鹽田附近,而且無意中竟然避過了景點售票處。
  • 滇藏線德欽至芒康,進入西藏境內遇各種檢查,翻越4400米紅拉山
    今天的目的地是芒康縣城,從德欽縣城過去大概220公裡,今天將會進入西藏境內並且有很長的一段與瀾滄江伴行的路比較危險,說危險其實並不是路面不好,而是因為從懸崖峭壁上開鑿出來的路,其邊上的崖壁很多都很疏鬆,時常有小型的垮塌、落石、滾土,而且彎道很多,路面不寬,所以在進入到西藏鹽井前的這一段路是需要格外謹慎駕駛的。
  • 滇藏線德欽至芒康,進入西藏境內遇各種檢查,翻越4400米紅拉山
    今天的目的地是芒康縣城,從德欽縣城過去大概220公裡,今天將會進入西藏境內。進入西藏會遇到哪些檢查?會不會在這特殊時期遇到麻煩?心裡其實還是有些忐忑的。開車慢慢出發。德欽縣城坐落在一個山谷的斜坡上,所以你會發現整個縣城幾乎沒有平的地方,街道、馬路、三岔路口都是斜坡,有的地方坡度還挺大。
  • 掛在瀾滄江峽谷的千年鹽田,是西藏神秘景觀之一,春天美出新高度
    第一次聽說「鹽井」是在介紹西藏風物的雜誌上,本以為是鹽礦的另種稱謂,哪想是位於西藏與雲南交界處康芒縣的一個古老鄉村,這個有趣的名字引起了我極大興趣。鹽井地處瀾滄江大峽谷中,距離雲南德欽縣僅數十公裡,鹽井一帶大大小小的鹽田約3700多塊,生活在這裡的祖祖輩輩用古老的土法曬鹽,以此為生。而且還是西藏唯一的納西族聚居的地方。然而,關於古鹽井的發現和納西族如何遷徙到此的歷史,無從知曉。只是據當地老人說,鹽井已存在上千年了。
  • 我在瀾滄江大峽谷,遠遠望見了沿襲千年製鹽文明的古村落和鹽田!
    在雲南和西藏的交界處,有一個西藏往東最遠的鄉村——鹽井。從雲南德欽縣出發到這裡只要3個小時的車程,過了當地人熟稱的「界界河」(隔界河)之後,就算是來到了西藏地界。它坐落在瀾滄江大峽谷的深處,與外界連接的唯一通道就是那條被稱作滇藏公路的G214國道。我們駕車到達瀾滄江峽谷,那時瀾滄江江水渾濁、充滿了野性。
  • 滇藏線|從彩雲之南到天上西藏,這條中國景觀畫廊,值得去嗎?
    滇藏線盤繞在橫斷山脈的深切河谷之中1976年建成通車的滇藏公路,橫跨金沙江、瀾滄江也是民族與宗教文化的融合線滇藏線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少數民族分布多約56千米西藏芒康境內約64千米是滇藏線重要的景觀畫廊芒康紅土地上的歌舞之鄉滇藏線進入
  • 中國唯一保持著1300多年的手工製鹽方式-西藏芒康縣鹽井古鹽田
    西藏昌都芒康縣鹽井有著1300多年的歷史,坐落在瀾滄江的東西兩岸邊上,是我國唯一保持完整最原始的手工曬鹽方式的地方。鹽井古鹽田在214國道邊,距芒康縣城約110公裡,海拔2300米。鹽井是由產鹽而得名,瀾滄江西岸所產鹽為淡紅色,又稱紅鹽,而瀾滄江東岸產的鹽卻是純白色稱為白鹽。紅色和白色鹽是根據兩岸不同土質有關。納西族鄉鹽井鎮的古鹽田現已打造成旅遊景區供遊客參觀。俯拍瀾滄江邊的紅色古鹽田曬好的鹽全靠鹽民背運到家。鹽田風光鹽田風光
  • 行遊隨筆(茶馬古道 納西鹽田)
    瀾滄江湧峰巒險,陡塹環連黛壑孤。夢繞魂牽滇藏線,天祥意境歷心讀。我們從芒康出發,沿G214滇藏線開始了本次出遊的雲南之行。昔日,「一趟滇藏茶馬古道線,一段天險路」,「地獄般的滇藏公路,卻穿越著天堂般的美景」;而今,這條絢麗的民族文化長廊,悠久的高原文明古道,在秀麗的山川環抱中,貫有油路,通有隧道,架有大橋,「天塹變通途」;她以遺世獨立的千古神韻,吸引著眾多遊客,讓人魂牽夢繞!
  • 千年古鹽田前往梅裡雪山觀景區(上海人自駕床車行攝遊記-35)
    昌都邦達鎮位於318國道與214國道的交匯處,海拔4150米,前晚就在邦達鎮露營,昨天上午8點離開邦達前往芒康縣千年古鹽田。從邦達鎮驅車前往芒康縣千年古鹽田景區走318國道、214國道,途經左貢縣、翻越東達山(海拔5108米)、翻越東黨拉山〈海拔4910米)、芒康縣、翻越紅拉山等,全程368公裡,全程盤山公路。途中航拍東覺拉山盤山公路風光。下午2點進入芒康縣境內。在芒康縣前往鹽井途中翻越紅拉山時航拍風光。航拍紅拉山風景。
  • 千年古鹽田,滇藏路上一條活著的茶馬古道
    滇藏線上,從迪慶州出界,剛入西藏芒康境內時,有一個叫鹽井的地方。與西南許多偏僻小村鎮一樣,這裡並不出眾,也許你的車就這麼疾馳而過。實際上,這裡曾經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是滇茶入西藏的必經之地。鹽井古鹽田已有1300年歷史,當地村民至今仍在這片「田地」裡耕作。看瀾滄江兩岸的緩坡上,搭建了層層土木曬鹽平臺,千百年如一日,形成了獨特的人工曬鹽風景線。那一塊塊寬窄不一的鹽田,被稱為陽光與風的作品,浸滿了瀾滄江之水,映著天光雲影,光彩奪目。
  • 滇藏線的夢幻,一半都在這座雪山
    在怒江、瀾滄江和金沙江三條大江之間,是一列列南北走向的高聳的山脈,隔阻東西,造就了滇藏線沿途目不暇給的壯觀景色。公路沿著深切的山勢蜿蜒,沿途不斷有急彎和落石區域,這是滇藏線上最為險要的一段路程。汽車最終跨過瀾滄江,在佛山鄉路段下探到瀾滄江邊。瀾滄江在高聳的群山之間奔騰,出雲南,進入緬甸後稱為湄公河,河流穿過中南半島,在越南流入南中國海。這是這次行程跨越的三江併流區域的第二條大江。
  • 從雲南大理到西藏拉薩的滇藏線,沿途景點比川藏線更震撼
    「因茶而生,為馬而生」的滇藏茶馬古道,橫貫中國最為神奇的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這條活著的茶馬古道,沿著高黎貢山和碧羅雪山之間的怒江大峽谷蜿蜒前行,穿越橫斷山脈到達西藏境內的林芝察隅。by:雲遊網看完月亮灣,繼續沿著滇藏線前行,開始翻越本次行程的第一個雪山埡口---白馬雪山(4300米)。傳說她是梅裡的女兒,在前往奔子欄與情人相會的途中化身為雪山。
  • 滇藏線的夢幻,一半的美景都在這座雪山裡
    △橫斷山脈上的滇藏線在尼西鄉,沿著國道路邊有十幾家土鍋雞店。尼西鄉的土鍋雞太有名氣了。土鍋雞的原料是當地的藏雞和老臘肉,還有些松茸之類的野山菌,用當地出產的厚厚的黑土鍋熬製,湯底濃稠,雞肉鮮美。△一大碗米飯配上尼西鄉的土鍋雞從迪慶去德欽梅裡雪山,全程走滇藏線。東西走向的滇藏線橫穿整個橫斷山脈的三江匯流區域。在怒江、瀾滄江和金沙江三條大江之間,是一列列南北走向的高聳的山脈,隔阻東西,造就了滇藏線沿途目不暇給的壯觀景色。△橫斷山脈上s形彎道的滇藏線從尼西鄉出來,海拔一路下降,再走55公裡,就是金沙江邊的奔子欄。這裡的海拔是2100米。
  • 雲南和西藏四川交界,有個7萬人口小縣城,存活著千年的人文景觀
    芒果旅行日記:在雲南和西藏、四川交界,有個7萬人口的小縣城,存活著千年的人文景觀,被稱為「善妙地域」。它既位於318國道川藏線上,也位於214國道滇藏線上,是西藏的東南大門,是茶馬古道進入西藏的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