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在瀾滄江峽谷的千年鹽田,是西藏神秘景觀之一,春天美出新高度

2020-12-18 資訊8點半

第一次聽說「鹽井」是在介紹西藏風物的雜誌上,本以為是鹽礦的另種稱謂,哪想是位於西藏與雲南交界處康芒縣的一個古老鄉村,這個有趣的名字引起了我極大興趣。

鹽井地處瀾滄江大峽谷中,距離雲南德欽縣僅數十公裡,鹽井一帶大大小小的鹽田約3700多塊,生活在這裡的祖祖輩輩用古老的土法曬鹽,以此為生。而且還是西藏唯一的納西族聚居的地方。然而,關於古鹽井的發現和納西族如何遷徙到此的歷史,無從知曉。只是據當地老人說,鹽井已存在上千年了。

帶上對古鹽井的迷惑,我坐上了開往這片土地的汽車。離開藏東首府昌都,一路向南,穿過邦達草原經左貢就來到了著名的川藏公路與滇藏公路交匯點的鹽井。透過車窗,瀾滄江在峽谷底部湍流而過,渾濁的紅色江水像一條巨龍在翻騰,對岸山壁上布滿了密密麻麻木頭支起的吊腳樓。司機向好奇的遊客解釋,這就是鹽田,因為峽谷少平地,都是土木結構的架空鹽田。

初次站在山壁之上俯瞰,總有一種錯覺,大片的鹽田都在平地。可是仔細觀察會發現,木樁上的小平頂屋,雖是一塊接一塊,但一層比一層高,間或分布著崎嶇小道,甚為原始古樸。垂直距離只有500多米的山壁小路我走了快半個小時才到山底,不但感受到了江風的強勁,也聞到了空氣中鹹濕的味道。

由於年代久遠,粗壯的木架下,不少鹽田已滲水,底部都掛滿了細細的白色鹽錐,遠遠望去如同冬日裡凝結的冰稜。

每年的3-5月是鹽田的高產季節,日照和峽谷充足的風力,保證了鹽田產量。這段時間又恰逢桃花盛開,美妙的山景與鹽田潔白的晶體相映襯,人們把此季產的鹽叫「桃花鹽」,多麼有詩意的名字。幽深的大峽谷蜿蜒纏綿,峽谷內桃紅柳綠,綠色的田園和一座座小村寨給蒼涼的大峽谷增添了無限活力。

如今的鹽井鄉全名叫做鹽井納西民族鄉,千年古鹽田主要分布在瀾滄江兩岸的加達村、上鹽井村和下鹽井村,大多數來這裡的遊人都是去加達村,論路況和鹽田規模都相對完好。鹽井一帶是拍攝瀾滄江峽谷風光較好的地段。站在加達村鹽田上面的公路,便可以看到全景,每天下午5點左右畫面最美,這時的太陽被西面的達美擁雪山半遮,鹽田光影呈現出不同的色彩,讓人恍惚穿越千年。

有趣的是,同一條瀾滄江竟可以產出紅白兩色的鹽巴,西岸地勢較緩,底部墊紅色泥土,產出的為「紅鹽」;江東岸地勢陡峭,多為木樁託起的鹽池,產出品質高且售價也高的「白鹽」。

我正趕上了一場曬鹽的開始,十來個婦女背著近1米高的木桶爬上爬下,還有說有笑。遊人的到來並未讓她們顯得拘謹,一個年齡看起來約摸十六、七歲的女孩驕傲地說,鹽井自古以來背水的都是女人,這是傳統,每人每天少則60、70桶,多則近百桶,納西族女人從來就是很能幹的。而男人則趕著馬幫將鹽馱走運出。就這樣女人背水曬鹽,男人負責販鹽,古鹽井的人們不但靠勤勞養活自己,也開創了茶馬古道。

相關焦點

  • 我在瀾滄江大峽谷,遠遠望見了沿襲千年製鹽文明的古村落和鹽田!
    在雲南和西藏的交界處,有一個西藏往東最遠的鄉村——鹽井。從雲南德欽縣出發到這裡只要3個小時的車程,過了當地人熟稱的「界界河」(隔界河)之後,就算是來到了西藏地界。它坐落在瀾滄江大峽谷的深處,與外界連接的唯一通道就是那條被稱作滇藏公路的G214國道。我們駕車到達瀾滄江峽谷,那時瀾滄江江水渾濁、充滿了野性。
  • 桃花鹽——走進西藏千年古鹽田!
    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在這幾百公裡的範圍內,平行著百裡競流,構成所謂「兩山夾一江,兩江夾一山」的三江地區。芒康境內層巒疊嶂,峽谷眾多,地形複雜,國道G318(川藏南線)和國道G214滇藏線)便在芒康會合,然後一起蜿蜒著伸向左貢縣境。今天我將要面臨海拔5008米的東達山埡口考驗。5000米是人類生命的禁區,稀薄的空氣會讓天空更藍,也會讓生命更短暫。
  • 西藏必打卡52|瀾滄江大峽谷,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波瀾壯闊
    瀾滄江大峽谷,是我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她不僅以谷深及長聞名,且以江流湍急而著稱。瀾滄江由西藏入梅裡峽谷後,江面束窄,水流湍急,無以為渡,歷史上全靠竹篾溜索過江。冬日清澈而流急,夏季混濁而澎湃,狹窄江面狂濤擊岸,水聲如雷,十分壯觀。
  • 雲南和西藏四川交界,有個7萬人口小縣城,存活著千年的人文景觀
    芒果旅行日記:在雲南和西藏、四川交界,有個7萬人口的小縣城,存活著千年的人文景觀,被稱為「善妙地域」。它既位於318國道川藏線上,也位於214國道滇藏線上,是西藏的東南大門,是茶馬古道進入西藏的第一站。
  • 西藏芒康縣納西民族鄉:千年古鹽田煥發新生機
    西藏芒康縣納西民族鄉千年古鹽田國際在線消息(記者秦瑛蓮 蔡寶峰 蔡軍):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位於瀾滄江畔,受河谷氣候影響,這裡氣候宜人、風景獨特、資源豐富。納西民族鄉境內,北起拉久西,南至木許的瀾滄江兩岸,共有鹽田4155塊,鹽池300多個,大小鹽井60餘口。這些就是西藏唯一的千年古鹽田,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食鹽生產歷史。鹽田由多根木柱搭架,架上用泥土鋪成平面夯實,並在四周築以泥埂圍欄,以便曬鹽之用。鹽井鹽田依山而建,錯落有致。
  • 西藏芒康縣納西民族鄉:千年古鹽田煥發新生機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趙妍西藏芒康縣納西民族鄉千年古鹽田納西民族鄉境內,北起拉久西,南至木許的瀾滄江兩岸,共有鹽田4155塊,鹽池300多個,大小鹽井60餘口。這些就是西藏唯一的千年古鹽田,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食鹽生產歷史。鹽田由多根木柱搭架,架上用泥土鋪成平面夯實,並在四周築以泥埂圍欄,以便曬鹽之用。鹽井鹽田依山而建,錯落有致。
  • 風與陽光的故事:藏在瀾滄江大峽谷超1300年的神秘工藝
    華龍網4月9日20時訊(首席記者 張雅萍)從滇藏公路進藏,第一站就是芒康,而在芒康境內的瀾滄江大峽谷內,奔流的瀾滄江兩岸,一種古老的製鹽工藝已經傳承了1300多年,這裡是芒康鹽井,是我國唯一保持完整最原始手工曬鹽方式的地方。
  • 鹽井——千年鹽田和西藏唯一的教堂
    芒康鹽井古鹽田位於214國道西藏芒康縣鹽井鎮瀾滄江東西兩岸,已有1300年歷史,是我國唯一保持完整原始手工曬鹽方式的地方。從我們入住的雲曲莊園酒店出來,沿江邊小路很快就到了鹽田附近,而且無意中竟然避過了景點售票處。
  • 滇藏線進入西藏境內,第一個鎮為鹽井鎮,瀾滄江兩岸的村莊及鹽田
    滇藏線進入西藏境內,第一個鎮為鹽井鎮,可見到瀾滄江兩岸巨大山峰之下的村莊,以及瀾滄江邊的古鹽田,這些鹽田至今仍舊以最古老原始的方式產鹽,這也是鹽井鎮名字的由來。滇藏線進入西藏境內,第一個鎮為鹽井鎮,可見到瀾滄江兩岸巨大山峰之下的村莊,以及瀾滄江邊的古鹽田,這些鹽田至今仍舊以最古老原始的方式產鹽,這也是鹽井鎮名字的由來。
  • 瀾滄江邊崎嶇險峻的峭壁峽谷,獨一無二的鹽田村莊,有1300年歷史
    觀賞完洶湧澎湃的日照金山異景,我們沿著瀾滄江傍朝著西藏的偏向一起向西,藍天、雪山、白雲、峽谷一起伴有著我們,我們的車一起順暢,心機也是無比的好。芒康,汗青上是吐蕃通往南詔的要道,也是茶馬舊道入藏的第一站。
  • 滇藏線上:瀾滄江畔有個千年古鹽田,住藏民家中體驗原味民風民俗
    去年夏天,河南省滑縣登山協會的CEO「霞姐」帶領小夥伴去西藏,走滇藏線經過這裡時,給我傳回一組照片,這裡就成了我一年來一直掛牽著的地方。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跟隨霞姐來到了這裡。圖為無人機航拍的「瀾滄江畔千年古鹽田」。
  • 滇藏線上:瀾滄江畔有個千年古鹽田,住藏民家中體驗原味民風民俗
    去年夏天,河南省滑縣登山協會的CEO「霞姐」帶領小夥伴去西藏,走滇藏線經過這裡時,給我傳回一組照片,這裡就成了我一年來一直掛牽著的地方。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跟隨霞姐來到了這裡。東北與四川巴塘相鄰,南與雲南德欽接壤,西與西藏左貢縣扎玉、碧土、門孔等相連,是滇藏公路上從雲南進入西藏的第一站。這裡海拔2400米,是西藏海撥最低的地區之一。圖為無人機航拍的「瀾滄江畔千年古鹽田」。
  • 西藏芒康:「耕種」千年古鹽田
    這是位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境內的鹽井古鹽田。納西民族鄉現存鹽田近10萬平方米,鹽戶300多戶。每年3月至5月是最適合曬鹽的時節,面積大的鹽田一塊能產50多斤,在市面上可以賣到兩元一斤。斯朗曲措家的29塊鹽田位於瀾滄江西岸的加達村。
  • 歷經千年的西藏昌都茶馬古道探險自駕遊路書攻略
    這裡依山傍水,自然風光奇秀,景觀雄偉,氣候宜人,到處桃李芬芳,有世外桃源之感。周邊民居多為明清時期建築風格,2007年碩多清代漢墓群被列為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它地處怒江峽谷斷層下陷帶,海拔均在4100米以上,地形複雜,氣候多變。
  • 瀾滄江邊,一個個小格子就組成了壯觀的鹽田景觀
    芒康千年古鹽田古鹽田是茶馬古道在西藏的第一站平整的鹽田像鏡子一樣有種神秘的美感,瀾滄江邊一個個小格子就組成了壯觀的鹽田景觀帶你玩轉古鹽田大家都想在太陽還未升起前,能多往自家的鹽池多背出幾桶鹽水,等暴烈的陽光和峽谷裡的風將水分蒸發掉之後,就可以收鹽巴了。
  • 千年古鹽田前往梅裡雪山觀景區(上海人自駕床車行攝遊記-35)
    昌都邦達鎮位於318國道與214國道的交匯處,海拔4150米,前晚就在邦達鎮露營,昨天上午8點離開邦達前往芒康縣千年古鹽田。從邦達鎮驅車前往芒康縣千年古鹽田景區走318國道、214國道,途經左貢縣、翻越東達山(海拔5108米)、翻越東黨拉山〈海拔4910米)、芒康縣、翻越紅拉山等,全程368公裡,全程盤山公路。途中航拍東覺拉山盤山公路風光。下午2點進入芒康縣境內。在芒康縣前往鹽井途中翻越紅拉山時航拍風光。航拍紅拉山風景。
  • 群峰疊嶂,情陷芒康鹽井,千年鹽田續寫華夏文明(西藏行攝2)
    因為,沿著318國道,那裡有一個神秘的所在——中國唯一保留的最原始的千年鹽田。於是,為了要去探訪位於西藏昌都芒康那座已經存在了千年,而至今仍還在生產的鹽田,我們不惜一路舟車勞頓,從林芝出發,經波密、到然烏、往左貢,翻越了數座海拔高度均在4500米以上的雪峰,終於來到了這座千年鹽田,把中華民族的遠古眺望。
  • 億年冰川千年鹽田康巴風情 西藏昌都邀你冬遊雪域高原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0日22時訊(記者 王慶煉)神秘原始的千年古鹽田、壯觀大氣的然烏湖來古冰川、聖潔巍峨的達美擁雪山……西藏昌都的高原美景,令人神往!今(10)日,「冬遊西藏·共享美麗藏東」昌都旅遊推介會在重慶市群眾藝術館群星劇場舉行,西藏昌都攜6大旅遊品牌邀山城市民冬遊西藏。
  • 影像記憶·芒康燕京,西藏的另類景觀
    2014,西藏昌都城市芒康縣。廣袤的藏區有許多值得遊覽的地方,最令人興奮的是雪山、湖泊、江河等自然景觀。藏區還有很多人文景觀,卻有點單調,除了與寺廟有關的廟宇,比如長時間在山上、湖邊走走,我覺得差不多更常見。
  • 川藏線最新夏季攻略:第六天-梅裡雪山—瀾滄江峽谷—鹽井—芒康
    大峽谷傍的公路一直到芒康,瀾滄江畔都種植了大量的葡萄,鬱鬱蔥蔥葡萄園讓荒涼的峽谷充滿勃勃生機。瀾滄江邊美麗的藏族村落雪山下的瀾滄江大峽谷,所以這裡也被譽為西藏的東大門,大部分人都會在這裡拍照留念,一隻腳在雲南,一隻腳在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