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是吳越小豬陪伴大家的第 2524 天
非常時期的「蛤蜊燉蛋」
來源:食品與生活
作者:楊忠明
滬語改寫、朗讀:鄔淵敏
指導、推薦:丁迪蒙
點擊下方收聽音頻,時長9分59秒。
非常時期消息頻,夜闌雨聲難入靜。庚子伊始,冠狀病毒疫情席捲全國,上海市民勒屋裡自覺隔離,等待疫病高峰過去。微信朋友圈有人曬出蛤蜊燉蛋圖片,巧用上海閒話諧音「隔離等待」,邪氣應景呀。
年前備個菜不多,老快就吃光了,大菜場勿敢去。正月初五,我戴好口罩、眼鏡,「全副武裝」出去探菜,小區裡菜店還有點年前個剩菜,買了白蘿蔔、青菜、茨菰、大白菜、土豆。
宅勒屋裡抗疫情,吃個小菜也有講究,養生食療可以增加抵抗力,防備病毒侵襲,可以多吃些清熱解毒個菜蔬。記得過去冬天辰光,崑山人歡喜吃白蘿蔔,清熱、潤肺、和胃、消食,上海人歡喜吃蘿蔔鹹肉湯 、蘿蔔羊肉湯、蘿蔔絲拌海蜇皮。小辰光,外婆買來野生小魚,加白蘿蔔粗絲紅燒,一夜天過去,亮晶晶個一大碗蘿蔔小魚凍,邪氣鮮。茨菰入口微苦,性味甘平,生津潤肺,補中益氣,用伊炒肉片、燒雞塊、炒臘肉,冬天吃邪氣適宜個。香芹有清香藥味,明目通鼻,醒腦健胃,潤肺止咳。香芹炒香乾、香芹炒百合儕是我喜歡吃個菜。野菜蘆蒿,分柳葉蒿、雞爪蒿兩種,有一股草藥清香,莖杆鮮嫩,香脆爽口,可鎮咳、化痰,用來清炒豆乾絲,是冬春季清熱解毒之妙品。白果斂肺平喘,冬夜,取10粒白果敲破果殼,擺到微波爐裡去轉3分鐘,捂勒手裡滾滾燙,剝開,果仁青綠似翡翠,入口香糯微苦。
深更半夜爬格子,突然覺著肚皮餓了,屋裡囥了幾袋熟泡麵,填肚皮正正好。今年秋天介買了40隻小個河蟹,豬油1.5公斤,拆了眼蟹粉,篤了一鑊子豬油蟹粉,擺勒冰箱裡,搿辰光正好拆一包泡麵,再擺眼豬油蟹粉燒一碗。白衣戰士,為了老百姓個安危,迭個辰光儕衝勒武漢前線戰鬥,我伲迓勒後方,夜宵還有蟹粉面吃,應該知足長樂唻!
面對疫情,有人提出吃飯採用分食制,我伲中國人最歡喜圓臺面聚餐,旅行社包桌頭吃飯更危險。酒席臺浪,互相勿認得個人一邊窮吃八吃,一邊哇啦哇啦講閒話,筷子上上下下像雨點,饞吐水亂噴,像煞灑勒勿少「調味料」,邪氣容易傳染疾病。高檔酒家勒圓臺面浪擺公筷,形同虛設,大多數食客直接用自家個筷子撈湯裡向個菜,一鑊子鮮美個湯成位了汏筷子水。
有趟,勒酒席臺浪,我看到一位老兄拿勒小調羹直接勒砂鍋裡盛了湯往嘴巴裡送,一勺抄又一抄,忒勿講衛生唻!我注意到同桌個音樂家L先生,每趟菜端上來,伊只用公勺挖一眼裝勒小碟子裡向,人家動過筷子以後個小菜,伊堅決勿碰了。現代人要改變勿良習慣,文明用餐,分食,安靜用餐,輕輕叫個交流。
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上海個食品衛生工作做得相當到位,小個麵館裡個碗盞、筷子汏清爽以後要擺勒一隻老大鋼鍾桶裡向,開水裡燒15分鐘,踏踏滾拿出來,再撥食客使用,就像崑山奧灶館裡個「三熱面」——熱面、熱湯、熱碗。我想,疫情過後,假使有阿里一家麵館能夠學學老上海餐飲業消毒個土辦法,勒門口頭擺只大鑊子,當勒大家個面,開水燒碗筷、進行高溫消毒,肯定會受到食客個歡迎。
有日仔半夜裡,啟東「葛家大院」海鮮酒家掌門人勒微信朋友圈曬出剛剛捉到個一條750克重個野生大黃魚,黃澄澄、金燦燦,眼睛大、嘴巴紅,亮晶晶個。一眼老饕看得眼紅了,儕勒討論哪能介燒法:雪菜黃魚湯、糖醋大黃魚……我估計,搿條魚平常勒飯店開價起碼3000塊,現在行情低迷,葛老闆講:「我個野生大黃魚價已經跌停板,啥人要,2000塊!」沒人應答,是個呀,疫情緊張個辰光,大家儕盯牢武漢個戰況,啥人還有心思品嘗大黃魚呢?有人提出,搿條大黃魚是野生動物勿好吃,我回應,勿要搞錯哦,海裡向個帶魚、目魚、小黃魚、鰻魚多數儕是野生個,搭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根本是兩個概念。葛老闆講,伊準備拿海鮮直接打包,或者做成功半成品,網浪銷售,冰鮮快遞到上海,讓老百姓勒屋裡就能品嘗到最新鮮個美食。我問,蛤蜊有嗎,幫我弄幾斤來,我要弄碗蛤蜊燉蛋吃吃……
有抗病毒個超級食品伐?嘸沒。只有多種食物組成個平衡膳食模式,增強免疫力,再能夠最大程度維護我伲個身體健康。豆製品、雞蛋、魚、瘦肉、牛奶、綠豆、大蒜、香菇、獼猴桃、白蘿蔔、花椰菜、生薑、苦瓜、梨、蘋果等等,儕是冬天介相當好個食品。
上海中醫名家陳百先醫生講:「嘸沒能夠殺脫新型冠狀病毒個中藥,中藥只對新型肺炎個症狀起到緩解作用,用藥以清熱解毒、扶正健脾為主。」伊告訴我一隻伊自創個冬天預防感冒個小訣竅:新鮮大蒜適量,斬碎,裝勒只塑料小瓶子裡,瓶底鑿幾隻洞,對牢瓶口拿大蒜氣味吸到鼻頭裡向去,一日天吸個幾趟,或者每天用一瓣生大蒜搗碎衝服,對口腔、喉嚨儕有殺菌作用,對預防各種病毒有相幫作用,具體啥個道理,還要等科學研究個結果出來。
註:本文改編自「食品與生活」,原文可點擊文末左下方「閱讀原文」。
(朗讀者近照)
聲明:
本公眾號發布內容著作權(包括音頻及改編後的文字)皆為本平臺及相應改編、朗讀、推薦者所有,未經授權允許,不得擅自轉載。請保護創作者版權,多謝大家的支持!
註:為了細化公眾號的內容,特開闢新欄目「海上疊夢」,內容為由上海大學語言學副教授、上海書法家協會會員丁迪蒙老師撰寫、改編、指導、推薦及親自朗讀的作品。作品內容涵蓋各方面,並不代表本平臺觀點。本平臺另有「優囡蹦蹦跳」、「海派活動」、「海上訪談」等欄目,敬請關注。
↑↑↑↑↑
想學習上海話的規範寫法?請查閱《上海方言詞語使用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