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經裡的植物|卷耳,應賦予它的植語為不離不棄的愛,你同意嗎?
而《詩經》中寫的卷耳又是什麼?與蒼耳又有什麼關係?其實,蒼耳應該是卷耳成熟的果實,詩中那位美女採集的應該是蒼耳的嫩苗,但蒼耳子也是卷耳的一種,這樣說吧,蒼耳子是已婚的卷耳,卷耳是幼年的蒼耳子,網上也有的直接說蒼耳子就是卷耳,不管它們有無關係,暫且不說了,因為今天的主角是詩經中的卷耳。卷耳,蒼耳子,真是扯不斷,理還亂。
-
卷耳又名蒼耳,來看看《詩經》裡《卷耳》的小故事吧!
春回大地,春光明媚,生機勃勃的春日裡,我外出採集卷耳,採來採去,總是填不滿斜口筐。我將裝置卷耳的斜口筐放在一旁,又開始了對你深深的思念。我想像著你騎著馬去登高山,馬兒累得腿發軟,我姑且先將酒斟滿青銅杯,以安慰我的離思與憂傷。
-
詩經·周南·卷耳_注音、朗讀、翻譯及賞析
詩經·卷耳詩經·國風·周南·卷耳原文採採[1]卷耳[2],不盈頃筐[3]。卷耳朗讀卷耳注釋及注音[1]採採:採了又採。[2]卷耳:又名蒼耳,一年生草本,菊科植物,可入藥。[3]頃筐:亦作「頃匡」,斜口的竹筐。[4]懷人:心中懷想之人。
-
|《詩經·卷耳|芣苢》
今天把兩首詩合在一起講,分別是《卷耳》和《芣苢》。為什麼合在一起呢?因為這兩首詩都是以植物命名的詩歌,且情懷恰恰相反,可以在兩相對比中感受藉助風物比興和單純利用植物作為行文主題的差別……其實是芣苢太簡單了,單寫芣苢到不了1000字。
-
世間有多少心心相印,就有多少默默思念——品讀詩經《卷耳》
世間有多少心心相印,就有多少默默思念――讓我們走進《詩經·國風·周南》,一起品讀《卷耳》中的思念之情。採採卷耳,不盈頃筐。嗟(jiē)我懷人,寘(zhì)彼周行(háng)。陟彼崔(cuī)嵬(wéi),我馬虺(huī)隤(t uí)。我姑酌彼金罍(léi),維以不永懷。陟(zhì)彼高岡(gāng),我馬玄黃。
-
《卷耳》採採卷耳,不盈頃筐,只因跨越千山萬水的思念
採採卷耳,不盈頃筐。嗟[jiē]我懷人,寘[zhì]彼周行[háng]。陟[zhì]彼崔嵬[wéi],我馬虺隤[huītuí]。我姑酌彼金罍[léi],維以不永懷。陟[zhì]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sìgōng],維以不永傷。陟[zhì]彼砠[jū]矣,我馬瘏[tú]矣!我僕痡[pū]矣,云何籲[xū]矣!卷耳,今名蒼耳,俗稱羊帶來,一年生草本。
-
詩經周南卷耳
注釋:1 卷耳:一種植物,又名蒼耳,可食用,也可藥用。2 頃筐:形如簸箕的淺筐。3 嗟(jiē):語助詞。4 懷人:想念的人。5 寘:同「置」,放置。6 彼:指頃筐。全篇通過採卷耳婦女的種種想像,表達對丈夫的深切思念。她想像丈夫旅途勞累,人困馬乏,憂思愁苦,以酒解憂。又想像馬兒累倒,僕人累病,丈夫唏噓長嘆。想像的情節越豐富,表達的感情越深切,越具有感人的力量。此詩對後世影響很大,清人方玉潤說:「下三章皆從對面著筆,歷想其勞苦之狀,強自寬而愈不能寬。末乃極意摹寫,有急管繁弦之意。後世杜甫『今夜鄜(fū)州月』一首,脫胎於此。」
-
福州常見野花野草(二)
這不,中午去烏山,幾個依姆見我甚是蹲在草坪裡老半天,便好奇地圍過來看看我在找什麼寶貝。野花野草當然是我的寶貝咯!看,那是七星蓮,這是長萼堇菜,這是鼠麴草、天胡荽,還有筋骨草…每一種植物都有它的名字,只是我們不懂罷了。原來如此!一起來看看今天的收穫吧。
-
卷耳?(二)--2020.9.11
如果從蒼耳屬植物1米左右的高度、詩作背景的黑夜環境來推測,極有可能等同於這首詩裡的蒼耳。 卷耳,Cerastium arvense L.,嫩苗食用,種子入藥。被譽為一月女孩的幸運花。 卷耳是中央種子目石竹科繁縷亞科繁縷族卷耳屬的多年生疏叢草本。
-
《詩經》——聽植物在說話
《詩經名物圖》細井徇(日)1.一直以來,非常喜歡三毛說過的一句話:「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中學裡背《詩經》是因為語文老師把它作為課外教材,隔幾天就要背一首,功課繁重,對詩經裡的植物沒有太多時間去考究。 再次親近植物,甚至願意花時間翻閱那些知名,不知名植物的圖譜,都是長大後讀《詩經》和《論語》的時候。《論語》裡,孔夫子說:「不讀《詩》,無以言。」他還說:「 邇則事父, 遠則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
大地·風物 劉學剛:採採卷耳
有一女子,背了一隻斜口筐,在路邊採摘蒼耳,「採採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周南·卷耳》),採呀採呀,淺淺的小筐忽然被她丟棄在大路旁,她一個人就那麼久久地站著,痴痴眺望遠方的風煙,眼睛裡蓄滿深深的思念:那遠在天之涯的心上人,是否也被離思和憂傷所困擾,攀上那高高的山岡,回望他漸行漸遠的故園和等在季節裡的容顏?那一時刻,她的思念一如蒼耳,沾著他布滿徵塵與酒痕的衣襟,天涯海角,如影隨形。
-
東風動百物,草木盡欲言——序《草色遙看 · 詩經裡的植物》|...
▲《草色遙看 · 詩經裡的植物》,王張應、王永聖、郭揚華等著,河南大學出版社《詩經》是中國詩歌的輝煌開端,其對後世詩歌乃至整個中國文學史的發展一直有著巨大的影響。而由此發軔的風雅精神,更是影響至今。關於《詩經》的論著以及由《詩經》而生發的著作,不可計也。要再做出新鮮文章,可謂難矣。
-
注音版《詩經》|國風·周南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現存305篇(此外有目無詩的6篇,共311篇),分《風》《雅》《頌》三部分。由於年代久遠,大部分讀者對古音古字缺乏了解,讀起來都很費勁,更別說去理解了。為了解決大家的閱讀障礙,我們決定為《詩經》注音並簡單解釋其含義,以便大家更方便地去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風》,也成「國風」,是《詩經》的第一部分,包括15個地方(多為黃河流域)的民歌,共165篇。我們今天先來看其中的《周南》。
-
詩經:思念,是人間最真的情!
今日詩詞賞析:《詩經·國風·周南·葛覃》、《詩經·國風·周南·卷耳》《葛覃》這首詩,描寫出嫁女子在採葛治葛時,看見黃雀鳴叫,引發了回家看望父母的願望。得到公婆、丈夫許可後跟保姆說的話。詩經·國風·周南·葛覃——(周代)佚名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黃鳥於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莫莫。是刈是濩,為絺為綌,服之無斁。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汙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歸寧父母。
-
《詩經》中的植物——狼尾草,可供觀賞、藥用,具開發價值的野草
《詩經》中的植物——「狼尾草」,可供觀賞、藥用,具開發價值的野草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首小學課文裡就有的詩,國人都耳熟能詳,它描述的是野草秋枯春榮,生生不已的規律,但只要殘存一點根須,不管烈火無情的焚燒,一旦春風化雨,來年又能重新發芽,並迅速蔓延原野,表現出野草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
尋找《詩經》裡走出來的韓城!
、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也是《詩經》的發祥地。 《詩經》是中國文學的第一部著作,它也是中國文化的一部經典,可以說《詩經》包括文學的內容,也包括很多文化的內涵。《詩經》產生的時代,最早的詩篇應該是在西周開始時期,結束於春秋中期較早這一段。
-
《詩經》中最浪漫唯美的10大名句,句句讓人心動不已!
這一觀點,對後來的《詩經》解讀,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以至於我們今天看來非常純粹的愛情詩,如:《關雎》、《卷耳》等,在《毛詩序》中卻成了「后妃之德」、「后妃之志」。這種超文本的解讀,直到南宋時期才有所改觀。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詩集傳》,基本回到了詩歌文本,但是他的立場還是道學家的。
-
詩歌的魅力之源,在古老的藏書中,一起領略《詩經》意蘊
原創聲明:歡迎來到百家號(幽默的政一)我們今天講述:詩歌的魅力之源,在古老的藏書中,一起領略《詩經》意蘊詩歌是雅俗共賞的一種文化,文人沉浸在它的美好意境與想像中,百姓們則更喜歡它的故事性和寫實性,字裡行間打動了那顆忙碌疲憊的心
-
《詩經》起名全集:清水出芙蓉的女寶名字,個個都富有韻味!
盈採出自《詩經》:採採卷耳,不盈頃筐。意思是採那繁盛的卷耳,半天不滿一小筐。2. 爾純出自《詩經》:錫爾純嘏,子孫其湛。解釋:這句話的寓意非常美,講的是:上神傳旨賜你們純潔祝福,子子孫孫永遠幸福又安康。
-
視角互換 | 回味《詩經》,透過詩人的眼睛看春天
草長鶯飛時節,捧一本《詩經》,細細品讀,陽光從枝葉間投下細碎的光影,時光仿佛就此停滯不前,《詩經》裡的春天穿越數千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