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周南·卷耳_注音、朗讀、翻譯及賞析

2020-12-18 95國學
詩經·卷耳

詩經·國風·周南·卷耳原文

採採[1]卷耳[2],不盈頃筐[3]。

嗟我懷人[4],置彼周行[5]。

陟[6]彼崔嵬[7],我馬虺隤[8]。

我姑[9]酌[10]彼金罍[11],維[12]以不永懷[13]。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14]。

我姑酌彼兕觥[15],維以不永傷[16]。

陟彼砠[17]矣,我馬瘏[18]矣,

我僕痡[19]矣,云何[20]籲[21]矣!

卷耳朗讀

卷耳注釋及注音

[1]採採:採了又採。

[2]卷耳:又名蒼耳,一年生草本,菊科植物,可入藥。

[3]頃筐:亦作「頃匡」,斜口的竹筐。

[4]懷人:心中懷想之人。

[5]周行〔háng〕:周朝官員的行列,泛指朝廷官員的行列,一說指大道。

[6]陟:升,登。

[7]崔嵬〔wéi〕:本指有石的土山,後泛指險要的高山。

[8]虺隤〔huī tuí〕:疲極致病貌。

[9]姑:姑且。

[10]酌:斟酒。

[11]金罍〔léi〕:用以盛酒或水的青銅製容器。

[12]維:句首發語詞,無實義。

[13]永懷:長久思念。

[14]玄黃:謂馬因疲病而顯出黑黃相間的毛色。

[15]兕觥〔sì gōng〕:盛行於商代和西周前期的酒器,腹橢圓形或方形,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蓋一般成帶角獸頭形。

[16]永傷:長久憂思、哀傷。

[17]砠〔jū〕:上面有石的土山,一說上面有土的石山,指山中有石阻礙之處。

[18]瘏〔tú〕:指馬因疲勞致病,無法前行。

[19]痡〔pū〕:指人因疲勞致病,無法走路。

[20]云何:奈何。雲,語氣助詞,無實義。

[21]籲:嘆息。

卷耳翻譯

連續不斷地採摘卷耳,斜口竹筐卻還沒裝滿。

我心中所懷想的人啊,我想把他安置在朝官的行列。

攀登那怪石嶙峋的高山,我的馬兒神色已頹靡不振。

我姑且先斟滿青銅製成的酒器,以慰藉我心中綿綿不絕的思念。

攀登那高峻峭拔的山岡,我的馬兒毛色已黑黃斑駁。

我姑且先斟滿鑄有獸頭的酒器,以免除我心中長久不散的傷懷。

攀登那亂石林立的山丘,我的馬兒已疲乏不堪無法前進,

我的僕人也精疲力盡不能行路,奈何我長籲短嘆又能如何!

卷耳賞析

《卷耳》是一首抒發「懷人」之情的經典名作。「懷人」是這個世間永恆的情感主題,因為它可以跨越具體的人、事、境,甚至可以跨越時空而將其情傳遞給千百年之後的人們。後世歌詠「懷人」的名篇,如張九齡《望月懷遠》、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昌齡《閨怨》等,或多或少體現出與《卷耳》一脈相承的詠志抒情之風。

關於《卷耳》一詩的主題,歷來眾說紛紜。古人有「后妃懷文王」「文王懷賢」「妻子懷念徵夫」「徵夫懷念妻子」諸說,今人朱淵清等認為第一章以思念徵夫的婦女口吻來寫,後三章則以思家念歸的男子口吻來寫,認為本詩「猶如一場表演著的戲劇,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內心獨白在同一場景同一時段中展開。」這些觀點都有其合理之處,此處暫取「求賢」之意予以註譯。

此外,本詩中第二章和第三章用到了「復沓」的章法結構,這種略帶變動的「復沓」結構在《詩經》中俯拾皆是,如同一種吟詠重唱,有力地渲染了詩作的抒情意境,再現了音樂的主題旋律。第四章結構與前兩章相差較大,這種手法被稱作「單行章斷」,同樣在《詩經》中層出不窮。幾個連續的語氣詞「矣」進一步烘託出人困馬乏、求賢不得的憂思和哀傷,讀來盪氣迴腸,令人亦如主人公一樣扼腕不已。

更多國學內容請關注95國學

相關焦點

  • 詩經·周南·芣苢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芣苢詩經·國風·周南·芣苢原文採採[1]芣苢[2],薄言[3]採之。採採芣苢,薄言有[4]之。採採芣苢,薄言掇[5]之。採採芣苢,薄言捋[6]之。芣苢朗讀芣苢注釋及注音[1]採採:採而又採。[2]芣苢〔fú yǐ〕:即車前草,多年生草本,嫩葉可食,全草和種子可入藥。[3]薄言:補充音節的語助詞,無實義。另說急急忙忙、將欲等。[4]有:取得。[5]掇〔duō〕:拾取,摘取。[6]捋〔luō〕:順著莖葉輕輕摘取。
  • 詩經·周南·汝墳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汝墳詩經·國風·周南·汝墳原文遵[1]彼汝墳[2],伐其條枚[3]。汝墳朗讀汝墳注釋及注音[1]遵:順著,沿著。[2]汝墳:指古汝水堤岸。墳,水邊,沿河的高地。[3]條枚:枝幹。枝曰條,幹曰枚。汝墳翻譯沿著那汝水堤岸,採伐樹木的枝幹。還沒見到我的夫君,憂思不絕如同清晨忍飢。沿著那汝水堤岸,採伐新抽的樹枝。已經見到我的夫君,萬望你不要再離我遠去。
  • 詩經·召南·殷其雷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殷其雷詩經·國風·召南·殷其雷原文殷[1]其雷,在南山之陽[2]。殷其雷朗讀殷其雷注釋及注音[1]殷〔yǐn〕:雷聲。[2]陽:山之南或水之北為陽。[3]斯:此時,一說此人。[4]違斯:離開這裡。違,去,離開。斯,此地。
  • 詩經·召南·何彼襛矣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何彼襛矣詩經·國風·召南·何彼襛矣原文何彼襛[1]矣,唐棣[2]之華。何彼襛矣朗讀何彼襛矣注釋及注音[1]襛〔nóng〕:花木繁盛貌。[2]唐棣〔dì〕:又作棠棣、常棣,薔薇科落葉小喬木,栽培供觀賞。一說為鬱李,薔薇科櫻屬灌木,花朵桃紅色,繁密如雲。
  • 詩經·邶風·凱風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凱風詩經·國風·邶風·凱風原文凱風[1]自南,吹彼棘心[2]。凱風朗讀凱風注釋及注音[1]凱風:和風。一說南風,夏天的風。[2]棘心:棘木之心,一說棘木的纖小尖刺。棘,即酸棗,落葉灌木,枝上多刺,果實小而味酸。[3]夭夭:樹木柔嫩貌。
  • 詩經新臺 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 邶風 新臺詩經·國風·邶風·新臺原文新臺[1]有泚[2],河[3]水瀰瀰[4]。詩經·新臺朗讀詩經·新臺注釋及注音[1]新臺:衛宣公為納宣姜所築臺名,故址在今山東甄城黃河北岸。[2]有泚〔cǐ〕:鮮明貌。有,語氣助詞,無實義。[3]河:黃河。
  • 詩經柏舟 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鄘風·柏舟詩經·國風·鄘風·柏舟原文泛彼柏舟,在彼中河[1]。詩經·柏舟朗讀詩經·柏舟注釋及注音[1]中河:河水中央。[2]髧〔dàn〕:頭髮下垂狀。[3]髦〔máo〕:指男子行冠禮前,頭髮齊眉,分向兩邊。
  • 詩經·邶風·北門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北門詩經·國風·邶風·北門原文出自北門,憂心殷殷[1]。終窶[2]且貧,莫知我艱。北門朗讀北門注釋及注音[1]殷殷:憂愁深切貌。[2]終窶〔jù〕:終,始終。窶,貧窮。[3]已焉哉:感嘆詞,表達失落無奈之意。
  • 詩經·召南·採蘋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採蘋詩經·國風·召南·採蘋原文於以採蘋[1],南澗之濱。採蘋朗讀採蘋注釋及注音[1]蘋:亦稱大萍、田字草,多年生水生蕨類植物,莖橫臥在淺水泥中,全草可入藥。[2]藻:水藻,隱花植物的一大類,沒有根、莖、葉等部分的區別,海水和淡水裡都有。
  • 詩經·邶風·雄雉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雄雉詩經·國風·邶風·雄雉原文雄雉[1]於飛,洩洩[2]其羽。雄雉朗讀雄雉注釋及注音[1]雉〔zhì〕:俗稱野雞,雄的尾長而羽毛豔麗,雌的尾短而羽毛黃褐,善走而不能久飛。[2]洩洩〔yì yì〕:鼓翼貌,一說緩飛貌。[3]懷:思念。
  • 詩經牆有茨 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鄘風·牆有茨詩經·國風·鄘風·牆有茨原文牆有茨[1],不可掃也。詩經·牆有茨朗讀詩經·牆有茨注釋及注音[1]茨〔cí〕: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莖橫生於地面,果實有刺,可入藥。[2]中冓〔gòu〕:內室,此指衛國宮室。[3]道:說。
  • 詩經·召南·採蘩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國風·召南·採蘩原文於以[1]採蘩[2],於沼[3]於沚[4]。於以用之,公侯之事[5]。於以採蘩,於澗[6]之中。採蘩朗讀採蘩注釋及注音[1]於以:於何,在何處。一說為語氣助詞。[2]蘩〔fán〕:白蒿,二年生草本,莖、枝被類白色微柔毛,可入藥,嫩葉可食。[3]沼:水池。
  • 詩經·邶風·終風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終風詩經·國風·邶風·終風原文終風[1]且暴[2],顧[3]我則笑。終風朗讀終風注釋及注音[1]終風:狂風,暴風,一說終日颳風,一說西風。[2]暴:急驟,猛烈。[3]顧:觀看,瞧。[4]謔〔xuè〕浪笑敖:形容戲謔笑鬧。謔,戲謔。浪,放縱。敖,喧譁,叫喊,一說遊玩。
  • 詩經·邶風·泉水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泉水詩經·國風·邶風·泉水原文毖[1]彼泉水,亦流於淇[2]。有懷於衛[3],靡[4]日不思。孌[5]彼諸姬[6],聊[7]與之謀。泉水朗讀泉水注釋及注音[1]毖〔bì〕:「泌」的假借字,泉水湧流貌。[2]淇〔qí〕:春秋時衛國水名,發源於今河南淇山,流入衛河。[3]衛:衛國。[4]靡〔mǐ〕:無。[5]孌〔luán〕:美好。[6]諸姬:指衛國的同姓之女,衛君姓姬。[7]聊:姑且,暫且。一說願。
  • 詩經氓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衛風氓詩經衛風氓賞析《氓》這首詩描述了一位被丈夫拋棄的女子哀傷悽楚的心境,是一首典型的「怨婦詩」。全詩共有六章,每章十句,在《詩經》中應屬較長的篇幅,主要應用賦法鋪陳,兼用比興。第一、二章記述了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確定婚期中的波折,以及結婚前的準備。從「匪我愆期,子無良媒」一句,可看出女主人公還抱持著需要「媒妁之言」的傳統婚姻觀。
  • 詩經鄘風載馳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載馳詩經鄘風載馳賞析及題解清代魏源考證,《詩經》中除此篇外,尚有《泉水》《竹竿》兩篇亦為她的作品。她的詩作往往帶有濃厚的懷鄉愛國的情懷,對後世同類題材的詩文影響極其深遠。詩經載馳原文載馳載驅[1],歸唁[2]衛侯[3]。驅馬悠悠,言[4]至於漕[5]。
  • 詩經·邶風·谷風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谷風詩經·國風·邶風·谷風原文習習[1]谷風[2],以陰以雨。黽勉[3]同心,不宜有怒。谷風朗讀谷風注釋及注音[1]習習:微風和煦貌。[2]谷風:東風,生長之風。[3]黽〔mǐn〕勉:勉勵,盡力。
  • 注音版《詩經》|國風·周南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現存305篇(此外有目無詩的6篇,共311篇),分《風》《雅》《頌》三部分。由於年代久遠,大部分讀者對古音古字缺乏了解,讀起來都很費勁,更別說去理解了。為了解決大家的閱讀障礙,我們決定為《詩經》注音並簡單解釋其含義,以便大家更方便地去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風》,也成「國風」,是《詩經》的第一部分,包括15個地方(多為黃河流域)的民歌,共165篇。我們今天先來看其中的《周南》。
  • 詩經周南卷耳
    注釋:1 卷耳:一種植物,又名蒼耳,可食用,也可藥用。2 頃筐:形如簸箕的淺筐。3 嗟(jiē):語助詞。4 懷人:想念的人。5 寘:同「置」,放置。6 彼:指頃筐。賞析:這是一首妻子懷念遠行丈夫的詩。全篇通過採卷耳婦女的種種想像,表達對丈夫的深切思念。她想像丈夫旅途勞累,人困馬乏,憂思愁苦,以酒解憂。又想像馬兒累倒,僕人累病,丈夫唏噓長嘆。想像的情節越豐富,表達的感情越深切,越具有感人的力量。此詩對後世影響很大,清人方玉潤說:「下三章皆從對面著筆,歷想其勞苦之狀,強自寬而愈不能寬。末乃極意摹寫,有急管繁弦之意。
  • 每天一首詩經—《國風·周南·樛木》
    《國風·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樛(jiū)木:彎曲的樹枝。葛藟(lěi):葛類蔓生植物,野葡萄之類,莖繞樹。累(léi):攀緣,纏繞。綏,降臨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荒:遮掩,覆蓋將:扶助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