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寒假去了新加坡;我的寒假去老家;我的寒假在騎行;我的寒假在做研究……很快,快樂又短暫的寒假即將結束了,這時候你是在奮筆疾書趕寒假作業還是胸有成竹準備揭開新篇章?快樂的日子總是那麼短暫,這些天來,孩子們究竟在做些什麼,本報隨機挑選了幾名孩子的家庭進行了訪問,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寒假他們是怎麼過的吧。
「美漂」:因為下雪一直在家
軒軒 美國費城 學前班
半年前,剛滿6周歲的軒軒在國內上完4年幼兒園後,就跟著大學教授爸爸去了美國費城,計劃讀兩年小學,把語言關過了之後,再回國繼續讀小學。
「因為在小學低段,又是孩子爸爸陪在身邊,我不怎麼擔心孩子遠行。這兩年除了想讓孩子先把英語關給過了,也想讓孩子深度感受下美國教育,美國教育跟國內教育究竟有哪些區別,回來後也有個直觀的感受。」軒軒媽媽說,「因為軒軒爸爸工作關係,軒軒在美國享受免費的公立教育。」2013年的聖誕節,2014年的春節,軒軒媽媽分別奔赴美國,與家人團聚一起過節,而春節期間,恰逢美國大面積降雪冰凍天氣,幾乎所有學校都停課,「嚴格意義上說,聖誕節才是軒軒的美國寒假,但春節期間我去的這10來天時間,軒軒大概只上了兩天課,這好像又多了一個寒假。」
學校喜歡組織家長活動
美國公立教育的一個獨特之處在於沒有聯邦政府統一制定的體制,教育事務主要由各州及地方教育局自主經管。因此,各州及各教育局之間在學業標準及要求等方面有著顯著的差異。
費城是一所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位於紐約和華盛頓之間。費城教育局為所有居住在費城之內的學齡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免費的從幼兒園至高中的公立教育,與國內一樣小學均「社區就近入學」。所有學生入學前需要去教育局進行註冊,辦理註冊手續。教育局會把相關名單通知對應的學校,學生在報到日憑教育局的通知前去報到即可。「去之前,一直擔心入學難,但實際上我們很快就辦理了入學手續。」
學校的學前班和小學各年級均提供免費早餐,免費午餐(低收入家庭),並提供免費的校車接送,每天的上課時間為8:30-15:20,課程安排的比較緊湊,中午也不休息。「學前班是為適齡兒童讀小學過渡的,因此,從時間安排到課程設置上都類似於小學一年級。」
美國的公立教育的另一個特點是家長對子女教育的高度參與和介入。「家長的影響力」不僅被教育部門所認可,而且是受到歡迎和鼓勵。「教育部門鼓勵家長參加各種學校會議,以表現出對子女就讀學校以及對子女教育的關心。學校組織各種家長活動和家長會。家長可以通過這些活動與老師商討有關子女教育的各項事宜。」軒軒媽媽說。美國孩子喜歡閱讀
費城跟國內一樣,將小學新生年齡嚴格限定在9月1日生日前,而軒軒生日時間是9月21日,所以只能上學前班。學前班的課程設置跟小學一年級差不多,每天要上的主要有課程有語言、數學、音樂、體育、藝術、閱讀、計算機、社會行為規範等。
「語言是所有課程中的重點,基本上類似於國內的語文課程,重點是認字,發音,造句,每周一老師會發放給每個學生一套列印好的作業。作業量很小,抓緊點,基本上當天回家即可完成。」軒軒媽媽說,作業內容重點也是圍繞語文的要求來布置的,每套作業有一些重點要求掌握的詞彙,通過小兒歌,小句子使學生理解這些詞的意思和用法,整個學期下來要求對總共150個「sight words(常見單詞)」做到會看、會讀、會用、會寫。
數學是讓中國學生來看是非常簡單的一部分,學前班會學個位數的加減法,並不要求熟練掌握,有基本的概念即可,比國內幼兒園的要求要低很多。「軒軒早已會兩位數以內的加減乘除,而在美國學了半年,學校還在教1+1,這門課簡單得讓孩子很不屑。」
閱讀課則非常強調閱讀能力,每個學校都有圖書館,也會在每周發給小朋友一本書帶回來,要求父母和子女一起閱讀。「除此以外,圖書館定期開放借閱,每個小朋友都去圖書館借書,到期後歸還。老師每天都有專門的時間讀故事給小朋友聽。美國人的讀書習慣也較好,大街上,公車上,地鐵上經常可以看到捧書而讀的人。」
美國小學的假期太多了
「感覺一會就放假了,一會兒就放假了,小學的假期特別多。除了暑假、寒假、春假,美國的公眾假期也比較多,各種紀念日不勝枚舉,每到紀念日就會放假一天。而似乎,學校對停課也比較隨意,平時學校全體老師要開會議、進行培訓等,都會突然放假。每到假期,軒軒爸爸就喜歡帶孩子四處走,行走的時候儘量讓孩子做一些買票、問路找地方等一些簡單的事情。對於極端天氣出現,出於安全原因,學校也會放假。這次下雪,就一直在放假。」軒軒媽媽說,「所有假期,學校都不會布置什麼假期作業。在時間比較長的暑假,孩子可以去參加夏令營或者一些社區舉行的能力訓練項目。不過,我們也聽說老美這邊也學中國開始『培優』了。」
不睡懶覺 起床先背首詩
周張凱 杭州文三街小學 二年級
張央林是小學數學老師,與女兒周張凱就在同一個學校,但女兒不在自己班上。因為職業關係,張老師幾乎都能跟女兒保持同樣的節奏,開學啦,放假啦總是一起。這個寒假一放假,張老師就帶上女兒飛去了哈爾濱玩了6天。
「平時我會給女兒設定一些任務和目標,有學業方面的,有習慣方面的,有情緒管理的,只要孩子表現好,達到要求,我就會給她獎勵一顆星,一年下來,集到多少顆星以上,會給她獎勵。女兒很乖巧,一年下來,收集了不少星,哈爾濱是她一直想去的,我就帶她去走一趟,算是一種獎勵。」
因為爸爸工作太忙,這次哈爾濱之行是母女倆自己去的。張老師在瀋陽的姐姐也帶著孩子一起參加了這個旅行。「出門旅行,總是能讓孩子很興奮,一路走一路學習,孩子很開心,也見識了不少。」張老師說。
「春節,還是要闔家團圓才有過年的氣氛,孩子也能更多地感受到長輩的愛。」一共旅行了6天,張老師帶女兒回老家溫州過年。
但是,即便是在過年期間,張老師也給女兒安排了一張計劃表,「我們不睡懶覺的,早上8點起床,首先會背一首古詩,然後是看書,寫字,聽故事等活動。」小學一年級要求學生會背70首古詩,現在張老師陪女兒已完成了22首。
「孩子的識字量不多,在上小學之前,沒認過字,是零起點,所以現在進度有點慢。《小豬唏哩呼嚕》、《獵那狐》這兩本書已讀了很久了,女兒都是在『啃』,不是很順,但只要每天堅持,我想識字量馬上就會好起來的。」
不過,女兒天生對數學卻特別敏感,也許是跟媽媽是數學老師有關係。女兒早早地就把一年級思維訓練上冊完成了,寒假一開始就催著媽媽給她買下冊,沒幾天時間,下冊也做得差不多了。「書是我陪女兒一起去買的,我不急,倒是孩子拼命催我早點去買。」
「現在的孩子真的很累,我自己是老師,我卻對孩子下不了狠心。我不會逼著孩子學習,我只想讓她學得快樂,成長得快樂!」張老師說。
寒假,和「橋」成了朋友
陸璽迅 杭州崇文實驗學校 五(8)班
橋就是那麼一根長長窄窄的,卻能承載成百上千輛車在上面走過,真的很神奇,是什麼讓橋具有這樣超強的穩定性?這個寒假,陸璽迅覺得最有意思的事,就是和橋成了朋友。
寒假前,杭州崇文實驗學校給孩子們布置了一個寒假作業,研究橋。生活在杭州,周圍的橋尤其多,而不少孩子也對它們倍感興趣。錢塘江上,有跨江大橋的雄偉,西湖水畔,有古橋文化和傳說。老師希望在這個寒假,讓孩子們走到橋的身邊,去聽懂、看懂、讀懂它們,與它們親密接觸,「相信橋會告訴我們很多知識和故事」。
「老師說從什麼角度研究橋都可以,比如相關的詩歌、歷史等等,但我對橋的穩定性特別感興趣。」陸璽迅說。而且,她就住在錢江三橋附近,對這座承載城市重要運輸職責的大橋本來就一直很關注。
「最近,三橋在修,我看到橋下面有很深的溝壑,媽媽說這是在打橋基,用鋼筋、水泥加固,基本功好了,這樣的橋才穩定。」她對「打好基本功」深有感觸,「其實學習也是這樣」。
在網絡上查資料,了解橋的設計建造方式、橋的穩定結構後,陸璽迅製作了一份小報來梳理研究成果。她在自己的小報上繪製了著名的泰順廊橋的結構示意圖,重點是分析橋的結構,她發現基本上重心位置越低,平衡後的穩定度就越高,而且要儘可能設計對稱且支柱較多的構造。她還繪製了「橋之寶典」——有最穩定的弧度250度的橋、最長的橋、跨度最大、跨徑最大、跨距最大的橋等等。
「收穫很大啊!」陸璽迅說,媽媽老家有座橋,建了一年就塌了,就是因為結構的問題,「這與我探究到橋的穩定性和結構關係最大的結論吻合,能得到印證,還是很開心的!」陸璽迅說,她本來對杭州的橋印象就很深,比如那些「不斷」的斷橋和「不長」的長橋,這次的探究,讓她對橋有了更多的了解。這次研究還讓她還聯繫起了之前科學課上用瓶子和木塊做的研究穩定性的實驗。
陸璽迅的媽媽說,剛開始和孩子探討時,她建議「做橋的歷史研究應該蠻有意思」,但女兒顯然對橋的穩定性更感興趣,陸媽媽決定,尊重孩子的興趣,「支持她自己去嘗試,可能這個研究方向,一個小學生並不能探究到太多的結論,但結果不重要,關鍵是她在過程中遇到問題如何解決,探索和了解的過程更重要。」
感受6小時春運
焦勃睿 杭州拱墅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學校 六(3)班
這個春節,對焦勃睿來說非常特別。在春運動車裡,他體驗的是切切實實的成長。
1月29日清晨5點多,焦勃睿就被爸媽叫醒,要趕火車了。他渾身上下都帶著瞌睡,夾雜其中的,是難免的興奮:「搶不到票,兩年沒回老家見爺爺奶奶了。」焦勃睿爸媽的老家在河南開封,他記得小時候,跟著爸媽坐慢車一站站地晃回家。「上次,買到的是臥鋪。」焦勃睿說,今年,動車杭州到開封,只要六個小時,但很遺憾,沒有搶到坐票,只買到了3張站票。
「六個小時,沒座位,會很辛苦,但孩子大了,我想鍛鍊一下,站一站也未嘗不可。」焦爸爸說。7點25分,火車啟動。「人好多啊,摩肩接踵的,感覺比前幾年的春運人更多。過道裡都是人。」焦勃睿回憶,剛開始,他們站在廁所旁邊,隨身帶了兩個小板凳,三個人輪流坐了一下,「到臨時站有人下車,就在座位旁邊稍微靠一下」,為了讓旅途稍微輕鬆一些,他和爸媽聊起了家常和小升初的打算。
「慢慢學會了堅持,還是覺得這趟車坐下來,挺不錯的。就是最後一個多小時比較崩潰,因為實在太餓了。」他笑,快下午兩點了,還沒吃上午飯,「雖然帶了點吃的,但不多,火車上快餐車來來回回在走,但媽媽覺得火車上的快餐不夠衛生,讓我到家裡再吃,我忍住了。」到了爺爺奶奶家,吃上團圓飯,他感受到了春節家人團聚對於中國人的特別意義。
回家的途中還有一個小插曲。焦勃睿剛滿12歲,訂的是兒童票,「但因為個子已經快1米7了,就讓我們補票」。「我們票是補了,但覺得超過1米5就要買全票這個規定不太合理。本來這個兒童票就是給兒童的一個優惠,剛開始跟列車長解釋時候,我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後來和爸爸討論,覺得應該理直氣壯地辯駁,把自己的觀點大聲說出來,這樣才能讓他們了解到我們的心聲,未來才可能有一些改變。」
「有一個細節,讓我們很感動,覺得兒子真是長大了。」焦爸爸說,初六回來,行李很多,行李架都滿了,一個很重的大箱子就放在座位中間。「中途有人下車,行李架空出來了,我想行李太沉,搬搬很吃力,想放在地上算了。兒子卻搶著說,爸爸,沒關係,我來幫你,這樣媽媽可以坐得舒服一些。」
在開封,焦勃睿體驗和杭州不一樣的風俗。和爺爺奶奶一起貼對聯,「和杭州不一樣,開封家家戶戶都會貼」,一起包餃子,吃小籠包、童子雞,都是美好回憶。
騎行20公裡
賴凌軒 杭州文瀾中學 初三
賴凌軒的這個寒假,充滿了運動風。
「假期裡更多的家長會重視孩子的學業,往往會忽略體育運動。」賴爸爸是文三街小學體育老師,很注重鍛鍊孩子的身體素質。
賴爸爸說,平時和家長會聊起孩子的運動情況。「像我們自己小的時候,跑跑步、運動運動的機會很多,但現在的孩子,因為學習、生活環境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運動也變得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有些家長也會忽略孩子的體育鍛鍊。」
賴凌軒個子很高,很喜歡打籃球,也很喜歡運動。雖然這個初三的寒假學習任務很重,他和爸爸還是一起見縫插針,井井有條地安排起了「寒假運動作業」。
春節這幾天天氣很好,正是是爬山和越野騎行的好時機。賴凌軒的外婆家在松陽,這裡的大木山騎行茶園,是中國最大的騎行茶園,是浙江省優秀休閒運動旅遊基地,還沒正式開業,卻引來了很多騎行愛好者。景區茶園面積8萬餘畝,區內丘陵連綿,水庫密布,茶香四溢,景色宜人,專業的騎行車道貫穿其中。賴凌軒之前已跟隨爸爸在杭州做了幾次騎行,但路程都比較短。來到專業的騎行場地,似乎激起了父子倆的所有運動細胞,爺倆竟然一騎就超過了20公裡。「這對孩子的耐力和體力都是一種考驗,但我們做到了。」對於這個記錄,賴爸爸相當滿意。
爺倆還安排了幾次爬山。賴爸爸說,自己的老家在青田,每個假期必須要做的一項運動就是走進大自然,爬爬山,石門洞、太和山都是他們愛去的。「在這些爬山活動中,也能很好地了解當地的民俗文化。」
賴爸爸說,兒子學業成績不錯,學習也比較主動,不用自己太多的操心,對初三學生來說,面臨中考,體育也是一塊很重要的內容,在假期裡定時定量多運動,對中考體育也是一個很好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