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紅色印跡|西舍——溧高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群

2020-12-19 江蘇頻道

西舍——溧高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群,位於高淳區椏溪鎮躍進村西舍自然村。現存狀況完好,免費開放。

1943 年11 月下旬,新四軍十六旅取得溧高戰役勝利後,中共蘇皖區委決定在高淳、溧水、溧陽三縣結合區建立溧高抗日民主政府,擴大茅山抗日根據地。新四軍和溧高縣委縣政府廣泛發動群眾,建黨、建政、建軍、建廠、建校,鞏固擴大根據地,支援前線,消滅日寇,為奪取抗戰最後勝利寫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西舍村也成了蘇南抗戰後期一個名副其實的紅色堡壘。江渭清、王必成、葉飛、鍾國楚等曾在此活動,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紅色資源史料豐厚。

2015 年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 周年之際,當地政府充分挖掘新四軍和溧高縣抗日民主政府的寶貴史料,修復革命舊址,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西舍修葺溧高縣抗日民主政府大會堂、貨管局、財稅局、紡織廠、兵工廠、國華中學附屬小學,在原址復建溧高縣抗日民主政府、安興區區公所、溧高縣國華初級中學、警衛營和縣總隊,並修建抗日烈士

紀念碑、村史館、非遺館和戲樓。每處革命遺址都遵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修葺、復建。同時徵集了大量抗戰文物,設立了圖文並茂、文物豐富、直觀性強的11 個展廳。南京軍區原副司令員、中國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徐承雲將軍欣然題詞「新四軍西舍抗日紅色堡壘」。

該舊址群2016 年被中共南京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命名為南京黨史教育基地。

溧高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

位於西舍村。1943 年11 月,蘇南區行政公署在安興張家祠堂召開地方士紳會議,宣布成立高淳縣行政辦事處,辦事處設軍事科。1944 年1 月,撤銷高淳縣行政辦事處,成立高淳縣抗日民主政府,方克強任縣長。縣政府設公安局,邢浩任局長;民運科,縣委書記張光兼任科長;稅務處,張軒任主任。2 月,蘇南區劃為4 個行政分區,高淳縣抗日民主政府歸蘇南第三行政分區領導。隨後,相繼建立3 個區抗日民主政權機構。區級政權機構建立後,各區即分別召開原鄉長、地方紳士聯席會議,宣布民主政府施政綱領。6 月,溧水、高淳兩縣合併成立溧高縣抗日民主政府,蘇南第三行政分區專員朱春苑兼任縣長,周林任溧高縣副縣長。11 月,周林任溧高縣縣長。溧高縣抗日民主政府的成立對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克服困難,團結抗戰,起了重大作用。2016 年椏溪鎮躍進村在西舍復建溧高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並布展。

溧高縣抗日民主政府紡織廠舊址

位於西舍村原孝義堂內。孝義堂,村民俗稱「小祠堂」。1943 年底開始,溧高、宣當地區發動群眾開展大生產運動。在大生產運動中,高淳縣抗日民主政府通過積極籌備,與蘇南第三軍分區合作,先後開辦了5 個工廠。1944 年初,在椏溪鎮西舍村「孝義堂」開辦了紡織廠。初辦時紡織廠只有8 名工人,後逐步發展到40 餘人,有織布機2 臺,織巾機5 臺,日產毛巾100 多條、棉布100 多尺。1945 年3 月蘇南一分區在溧高縣召開紡織會議,確定以發展民間紡織合作事業為主、公營為輔的方針,提出制定植棉計劃和創辦合作社、工廠等任務,要求溧高、宜常等縣大力發展紡織業。會上,推廣了高淳各區家庭紡織和地方與軍隊聯合辦廠的經驗。紡織廠舊址建築坐東朝西,前後兩進,面寬三間。現

僅存後進。2016 年修葺,恢復原貌。

溧高縣國華初級中學舊址

位於西舍村西南原芮家祠堂內。為適應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和滿足人民群眾的迫切願望,溧高縣抗日民主政府利用停辦的私立國華初級中學的教學設備於1945 年初開辦國華初級中學。校舍設在西舍村芮氏祠堂內,約有房舍四五十間,招收學生160 多人,其中寄宿生30 人左右,編為初一、初二、初三3 個班級,溧高縣縣長周林親任校長,地方進步士紳芮良珍任副校長。國華初級中學非常注重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道德修養的教育,除將其貫穿於各科教學之中外,每天都有一節政治課,教材以新編《中國史話》為主,結合國際國內形勢、黨的中心工作等內容進行教學。由于堅持貫徹「抗日民主立場,學用一致精神」兩大原則,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把抗戰、生產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列為重點,開設相應的軍事訓練、政治常識和生產勞動等課程,為革命事業培養了一批人才,不少學生由此踏上革命的徵程,為革命做出了貢獻。國華中學還組織宣傳隊,曾先後到椏溪鎮、顧隴廟、上沛埠、社渚等地,表演《兄妹開荒》《送郎參軍》《二流子回頭記》《向勞動英雄學習》等歌舞劇目,深受群眾歡迎。溧高縣國華初級中學遺址原有建築五進,面寬三間。2016 年躍進村在原址上復建國華初級中學,建教室5 間。

相關焦點

  • 南京紅色故事之三|「紅色堡壘」——西舍
    這座全民皆兵的村子名叫西舍,是溧高縣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抗戰時期,它像一座堅不可摧的「紅色堡壘」,屹立在敵後根據地。軍民魚水情深紅色堡壘——西舍1943年11月下旬,新四軍十六旅取得溧高戰役勝利後,中共蘇皖區委決定在位於高淳、溧水、溧陽三縣結合區的西舍村建立溧高縣抗日民主政府,擴大茅山抗日根據地。
  • 寧波:抗戰印跡遍布浙東大地 暑假帶孩子追尋紅色印跡
    四明山的褶皺裡,鐫刻著保家衛國、浴血奮戰的抗戰故事;奔湧的浪花裡,流淌著軍民情深、戰天鬥地的紅色傳奇。一幅幅生動的圖片、一份份珍貴的文件、一件件斑駁的兵器、一座座安靜的院落,崢嶸歲月給寧波留下了珍貴印跡,市委黨史研究室普查結果顯示,寧波共有抗戰遺址165個,超過了全市革命遺址總數的三分之一。  「這些紅色印跡值得一看。」
  • 南京通過線下探訪、VR實景、視頻直播等追憶烽火歲月
    從抗日烽火中一路走來,這裡的每一座山、每一條河,都記載著新四軍和南京人民光輝的抗戰印跡。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前夕,由市委宣傳部、市委黨史辦主辦,南京市新四軍研究會等協辦,龍虎網等承辦的南京紅色文化資源點尋訪閱讀行動,以「紀念偉大勝利,弘揚抗戰精神」為主題,開展三站系列尋訪活動,通過線下探訪、VR實景、視頻直播等形式,追尋新四軍足跡,追憶抗戰烽火歲月。
  • 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將重新開放
    人民網寧波12月30日電 (陳怡)記者從浙江省餘姚市政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經過近一年時間的改造提升,將於2016年1月1日重新對外開放。 據介紹,餘姚市政府於今年1月份啟動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景區改造提升工程,涉及浙東行政公署與浙東抗日軍政幹校舊址、中共浙東區委舊址、浙東銀行與《新浙東報》社舊址等展陳場景改造提升,新增新四軍浙東遊擊隊軍史陳列館展陳布展,布展面積達2485平方米。
  • 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改造完成 元旦開放
    央廣網寧波12月30日消息(記者杜金明)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景區改造提升工程近期完工,將於2016年元旦重新對外開放。浙江餘姚市文廣新聞出版局和旅遊局今天對外發布了這個消息。  餘姚市文廣局和旅遊局副局長何建軍介紹說,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景區改造提升工程於2015年1月啟動,主要涉及浙東行政公署和浙東抗日軍政幹校舊址、中共浙東區委舊址、浙東銀行與《新浙東報》社舊址等。同時新增新四軍浙東遊擊隊軍史陳列館,布展總面積2485平方米。目前,整個工程已經結束,將於2016年元旦正式重新對外開放。
  • 首批省級青少年紅色基因傳承基地公布~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
    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景區   成為首批省級青少年紅色基因傳承基地   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完整保留了根據地黨、政、軍、經、文、衛、工等各類元素,是全國為數不多的系統保留各類遺址遺蹟的抗日根據地。
  • 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
    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位於寧波市餘姚梁弄鎮,是全國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其中,新四軍浙東縱隊司令部舊址位於梁弄鎮曉嶺街103號,原系清代四合院民居。1991年,餘姚市人民政府對司令部舊址作了修葺,設立了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司令部紀念館和史料陳列室,由譚啟龍同志題寫館名。
  • 南京紅色印跡|國民大會堂舊址
    國民大會堂舊址人民大會堂國民大會堂舊址——人民解放軍與南京地下黨會師大會地,位於玄武區長江路264號,建築面積5100 平方米。現存狀況完好,免費開放。國民大會堂原名國立戲劇音樂院,現為南京人民大會堂。1935 年9 月,國民黨要員孔祥熙等5 人提議,在首都建國民大會堂,供國立戲劇音樂院和美術陳列館共用,既可作劇場,又可作會場。該提案獲得國民政府的批准。1936 年5 月5 日,國民大會堂正式竣工,是民國時期全國規模最大、設施最為先進的大會堂。
  • 65條全國抗戰主題紅色旅遊精品線路
    邯鄲—渭南—晉中—陽泉—邢臺—邯鄲線    主要紅色旅遊景點有:邯鄲市涉縣八路軍129師紀念館、渭南市芝川鎮八路軍東渡黃河出師抗日紀念碑、晉中市和順縣八路軍石拐會議紀念館、陽泉市獅腦山百團大戰紀念館(碑)、邢臺南宮市129師東進抗日遊擊縱隊司令部舊址、邯鄲涉縣晉冀魯豫邊區政府舊址、左權將軍墓舊址、太行行署舊址、響堂鋪伏擊戰紀念碑
  • ​吳店鎮,烙在記憶深處的紅色印跡
    因為吳店鎮群山環抱、環境優雅、山清水秀,因此,這裡既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地方,如西周王子山遺址,春秋時大塊的古墓群、黑洞壪古墓群,明代玉皇閣、無門寨等古蹟。,是一個典型的紅色教育和旅遊基地。,這些紅色遺址以尹家灣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舊址為中心,向周圍的新四軍第五師15旅旅部、新四軍第五師政治部、被服廠、軍工廠、醫院、位於塘畈村尹家灣以東500米的新四軍第五師13旅旅部舊址、位於漿溪店東上土門和下土門的桐柏區黨委和軍區成立舊址等,並輻射到漿溪店片的革命舊址,如鄂豫遊擊支隊舊址、位於漿溪店老街南的新四軍野戰縱隊成立舊址、位於漿溪店北的中原局和中原區革命舊址,以及位於漿溪店北1000米韋陀廟的中共信
  • ...奮進新時代】感受紅色文化 探訪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
    【重走解放路 奮進新時代】感受紅色文化 探訪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 中安在線   2019-06-27 00:00:43   來源:中安在線   作者:徐慧冬 王佳  編輯:楊楊
  • 全國紅辦公布65條全國抗戰主題紅色旅遊精品線路
    邯鄲—渭南—晉中—陽泉—邢臺—邯鄲線主要紅色旅遊景點有:邯鄲市涉縣八路軍129師紀念館、渭南市芝川鎮八路軍東渡黃河出師抗日紀念碑、晉中市和順縣八路軍石拐會議紀念館、陽泉市獅腦山百團大戰紀念館(碑)、邢臺南宮市129師東進抗日遊擊縱隊司令部舊址、邯鄲涉縣晉冀魯豫邊區政府舊址、左權將軍墓舊址、太行行署舊址、響堂鋪伏擊戰紀念碑、新華廣播電臺舊址、抗大太行六分校舊址等。
  • 探訪中原「紅色地圖」|豫西抗日多鏖戰 革命霞光映中原——探訪...
    豫西抗日先遣支隊司令部舊址本報記者何可攝□河南日報記者 何可 通訊員 孫新宇東傍五指嶺、西對伏牛山、北倚盤龍山、南靠中嶽嵩山,革命老區鞏義市涉村鎮上莊村坐落在這片秀麗美景中。位於該村西北部相鄰而建的丁、李、田三姓祠堂,就是豫西抗日先遣支隊司令部舊址。近日,記者來到這裡實地探訪。從省道237拐入上莊村,村頭標牌上的標語「紅色記憶美麗新村」格外引人注目。再往村裡行進,街道兩旁的宣傳欄和照片牆等,展示皮定均將軍和八路軍在上莊村的抗戰故事,充滿了紅色文化的印記,把人的思緒帶入那段崢嶸歲月。
  • 南京紅色印跡|總統府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標誌地
    總統府建築群始建於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它經歷了明朝漢王府,清代江南總署、兩江總督署,太平天國天王府,以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國民政府等600 多年的歷史,見證了風雲變幻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1931 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從10 月起,上海、山東等地的學生紛紛來到南京,向國民政府請願,要求出兵抗日。
  • 中共浙東區委舊址 古色宅邸的紅色氣息
    中共浙東區委舊址位於梁弄鎮橫坎頭村,屬於餘姚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走入舊址,輕叩紅色之門  中共浙東區黨委舊址為清末木結構民居,正樓
  • 東莞紅色之旅,走進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歷史的見證
    東莞紅色之旅,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讓我們一起去目睹那些敵後抗戰歷史的無言見證者。大嶺山抗日根據地,1940年10月,由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創建,以大王嶺村為機關所在地,開展敵後遊擊戰爭。至今這裡還保留著抗戰時期的歷史風貌。
  • 中國紅色旅遊景區名錄,國慶出遊必備!
    ,涉縣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4.保定市紅色旅遊系列景區(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阜平縣城南莊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易縣狼牙山風景區,安新縣白洋澱景區,清苑縣冉莊地道戰遺址,唐縣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淶水縣野三坡平西抗日根據地,高陽縣布裡留法工藝學校舊址、高蠡暴動烈士陵園及紀念館,淶源縣雁宿崖黃土嶺戰鬥遺址,順平縣冀中軍區抗戰後方基地)5.唐山市紅色旅遊系列景區(樂亭縣李大釗故居和紀念館
  • 紅色熱土 英雄河北
    西柏坡、白洋澱、野三坡(平西抗日根據地)作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已成為河北省紅色旅遊的重要名片。李大釗故居和紀念館、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地享譽全國。線路走向:秦皇島市山海關景區→唐山市豐潤區潘家峪慘案紀念館→唐山市遷西縣喜峰口長城抗戰遺址→承德市寬城縣王廠溝冀東抗戰遺址→承德市灤平縣金山嶺長城→張家口市察哈爾省民主政府舊址(宣化博物館
  • 紅色熱土 英雄河北河北省紅色旅遊抗戰主題精品線路推介
    30家全國知名紅色旅遊經典景區、20家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涵蓋了1840年至今四個歷史階段不同種類的紅色旅遊資源。西柏坡、白洋澱、野三坡(平西抗日根據地)作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已成為河北省紅色旅遊的重要名片。李大釗故居和紀念館、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地享譽全國。
  • 今天,南京這些地方值得去
    南報融媒體記者 丁劼 攝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是世界首座也是唯一集「公墓」「紀念碑」「紀念館」為一體的國際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入選首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江蘇省社科普及示範基地。地址:南京市玄武區蔣王廟街289號開放時間:9:00——16:30,周一閉館竹鎮市抗日民主政府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