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殿四大天王,四位天神手中的東西代表風調雨順

2020-12-23 建安視角

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石城鎮龍門寺,天王殿四大天王,四位天神手中的東西代表風調雨順。(王建安 攝影)

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天王或稱四大金剛,是佛教著名護法神,二十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於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根據佛教經典,須彌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羅山,山有四山頭,各住一山各護一天下,故又稱護世四天王 。

他們的神像通常分列在淨土宗禪宗佛寺的第一重殿兩側,因此又稱天王殿。四大天王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持國」意為慈悲為懷,保護眾生,護持國土,故名持國天王。

持國天王:住須彌山黃金埵,身為白色,穿甲冑,手持琵琶 ,是主樂神,表明他要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他負責守護東勝神州。

南方增長天王:「增長」意為能傳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故名增長天王。住須彌山琉璃埵,身為青色,穿甲冑,手握寶劍。為的是保護佛法不受侵犯,他負責守護南瞻部洲。

西方廣目天王:「廣目」意為能以淨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人民,古名廣目天王。住須彌山白銀埵,身為紅色,穿甲冑,為群龍領袖 ,故手纏一赤龍(或作赤索),看到有人敵對佛教,即用繩索捉來,使其皈依佛教。

北方多聞天王:又名毗沙門,「多聞」意為頗精通佛法,以福、德聞於四方。住須彌山水晶埵,身為綠色,穿甲冑,右持寶傘(或作寶幡)。用以制服魔眾,護持人民財富。又名施財天,是古印度的財神。

中國佛教徒認為南方增長天王持劍,代表「風」;東方持國天王拿琵琶,代表「調」;北方多聞天王執傘,代表「雨」;西方廣目天王持蛇,代表「順」。組合起來便成了「風調雨順」,而四大天王,以北方多聞天王最尊。

在《封神演義》裡,四大天王變成了聞太師手下鎮守佳夢關的「魔家四將」,即魔禮青、魔禮紅、魔禮海、魔禮壽四兄弟,魔禮紅的傘把哪吒的乾坤圈、金吒的遁龍樁收去,把姜子牙的打神鞭也收去。西歧派了楊戩去偷了混元珍珠傘,僥倖取勝。姜子牙歸國封神時,四兄弟被封作四大天王,對應「風調雨順」四個字,如多文天王魔禮海掌管混元珍珠傘,職雨。中國文化具有獨到的包容性,單獨說四天王是道家、佛家的都有問題。

相關焦點

  • 天王殿中的四大天王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來給講講四大天王,一提到四大天王,很多年輕朋友腦海裡第一印象,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劉德華這四位,這是如今娛樂界的四位天王。而我們今天給你講的是神話界裡的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是哪四位?打開廟門,第一層殿天王殿,就是供著四大天王(我們今天的主角),也叫護法殿。二層殿大雄寶殿,也叫正殿,供奉釋迦牟尼。然後是西方三聖阿彌陀佛大勢至觀音殿等,再往後是藏經閣。你一走進寺廟,必經天王殿,這個時候就會看到四大天王。這是哪四位呢?這四大天王,準確說的,他是佛教的護法天王,是佛教的守護者。他們是東方持國天王,就是拿琵琶的。南方增長天王,拿寶劍。
  • 四大天王,他們手中的兵器,隱藏著什麼奧秘
    「四大天王」是佛門中的四位護法天神,又稱「四大護法」,或者「四大金剛」,自兩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以來,「四大天王」的知名度不但沒有下降,反而還提升了不少;提起這「四大天王」,相信有不少的朋友也都知道,他們就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
  • 四大天王(佛教中四位護法天神)
    四大天王(梵文:चतुर्महाराज,Caturmahārājakayikas),又稱護世四天王,是佛教的護法天神,俗稱「四大金剛
  • 佛教四大天王是誰?分別是哪四位?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護法神,為帝釋之外將,與四大金剛(五臺山秘魔巖神通廣大潑法金剛,峨眉山清涼洞法力無量勝至金剛,須彌山摩耳崖毗盧沙門大力金剛,崑崙山金雫嶺不壞尊王永住金剛)不同,又稱護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於娑婆欲界第一重天。  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位於須彌山山腰的四座山峰上。
  • 因果報應,天王殿中鎮守四方的「四大天王」,分別代表著什麼含義
    此文字數「一千四百餘字」閱讀時長預計需要5分鐘!因疫情在家不能出門,剛好前段時間出去採購物資,在經過寺院門口之時,看到寺院大門緊閉。不由想起,第一次去寺院之時,見到天王殿中所供養的菩薩和護法神,連認都不認識,只是更風禮拜而已。未曾想,這一入佛門,眨眼之間已過多年。
  • 四大天王手中的法器都代表什麼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四大護法神——四大天王。佛門寺院裡,一進門便可以看到彌勒菩薩,笑嘻嘻的歡迎大家,兩邊分別是威嚴的四大王天。別怕,他們看起來有點毛骨悚然,可都是正義的,如果你對他們了解的話,就不會那麼恐懼了。好巧,理一心今天把他們一一介紹。
  • 延伸閱讀: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護法神,與四大金剛(五臺山秘魔巖神通廣大潑法金剛,峨眉山清涼洞法力無量勝至金剛,須彌山摩耳崖毗盧沙門大力金剛,崑崙山金雫嶺不壞尊王永住金剛)不同,又稱護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於娑婆欲界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位於須彌山山腰的四座山峰上。
  • 佛教中的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護法神,與四大金剛(五臺山秘魔巖神通廣大潑法金剛,峨眉山清涼洞法力無量勝至金剛,須彌山摩耳崖毗盧沙門大力金剛,崑崙山金雫嶺不壞尊王永住金剛)不同,又稱護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於娑婆欲界第一重天
  • 佛教天王殿中的四大天王,知道都代表著什麼,都有什麼意義?
    正如我們一走進禪宗寺院的山門,首先見到就是天王殿,裡面供養著四大護法天王,當中供著彌勒菩薩。看到彌勒菩薩慈眉善目,笑口大張,歡喜之餘,我們想到的就是寬容大度。那麼佛教寺院天王殿中有東、南、西、北四大天王,除了表示風調雨順外,你知道都代表著什麼,都有什麼意義嗎?第一:東方天王。
  • 平遙古城·雙林寺:天王殿記
             雙林寺天王殿其氣勢不凡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簷下掛一豎匾,書「天竺勝境」四字,筆力遒勁。前簷置五鋪作鬥拱,如意頭假昂。明間置板門,次、稍間置窗。屋頂懸山式,屋脊正中琉璃寶頂上有明「弘治十二年八月二十六日」題記,乃明代重修時所置。此殿為明代重修時遺存。  此殿廊簷下塑四大金剛,每尊約高三米,一字排開。
  • 認識下佛教中的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天王,是佛教的護法天神,俗稱"四大金剛"。 四大天王為二十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於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根據佛教經典,須彌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羅山,山有四山頭,各住一山各護一天下(四大部洲,即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故又稱護世四天王 ,是六欲天之第一。他們的神像通常分列在淨土宗禪宗佛寺的第一重殿兩側,因此又稱天王殿。
  • 我們常說的風調雨順,原來是四位神仙
    「風調雨順」其實就是我們民間稱之為「四大金剛」「四大天王」的四位神仙。據印度佛教傳說,須彌山腰有一山名犍陀羅山,山有四峰,每一峰為天下一室。東面黃金,西面白銀,南面琉璃,北面水晶。四大天王各據一峰,各管東西南北一方原為印度佛教掌管四天王天的四位天王。
  • 佛教四大天王的含義你知道嗎?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護法,俗稱「四大金剛」是錯誤的。應該叫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於娑婆欲界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位於須彌山腰,四大天王塑像通常分列在佛寺的第一重殿的兩側,天王殿因此得名。相傳四大天王住在須彌山山腰的四座山峰上。
  • 畫中有話|威震三界鎮窟護法之第427窟四大天王塑像賞析
    佛教中的四大天王是護佑佛法保護眾生的四位天神,他們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人們一般稱他們為「護世四天王」或者「四大金剛」。根據佛教經典記述,四大天王護持在須彌山山腰上的四座山峰上,威震三界護持四方。現實生活中佛教寺院也將他們的神像分列在專門的佛殿中,一般將供奉四大天王的殿宇稱之為天王殿。莫高窟作為現存最大規模的佛教石窟寺,現存的2400餘身塑像中保存有80餘身天王彩塑,這其中隋朝第427窟保存了十分珍貴的隋朝塑造宋代重繪的四大天王塑像。
  • 終南樵夫學佛(10),四大天王的前世今生!
    但在這一粒微塵裡,有一日一月,有九山八海,有地、金、水、風四輪,有欲界「六重天」,還有四大部洲的億萬眾生。四大洲位於小世界的中心、須彌山的外圍,分別由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和多聞天王佑護。持國天王名多羅吒,身白色,護持東勝神洲。
  • 佛道兩教的四大天王什麼區別
    只要去旅遊,佛寺一定是必不可少的景點,但是在進入佛寺之前,一定會先經過天王殿,而這就是佛教中有名的四大天王,但是在道觀中,卻很少有看到四大天王,難道說道教中沒有四大天王?那麼魔家四將又是什麼呢?四大天王為佛教四大護法神在佛經中記載,須彌山中有一座山,名為犍陀羅山,而這座山有四個山頭,每座山頭分別居住一位天王,並各護一洲(佛教將天下分為四大部洲,為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而四大護法神則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
  • 大家都去過寺廟,那麼四大天王都是誰,分別代表著什麼意思呢?
    四大天王:佛教中四位護法天神,又稱護世四天王,是佛教的護法天神,俗稱「四大金剛」。四大天王為二十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於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根據佛教經典,須彌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羅山,山有四山頭,各住一山各護一天下(四大部洲,即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故又稱護世四天王 ,是六欲天之第一。他們的神像通常分列在淨土宗禪宗佛寺的第一重殿兩側,因此又稱天王殿。四天王出自婆羅門教即印度教神話的二十諸天,分別是: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多聞天王。
  • 四大天王與魔家四將,長相相同,法寶相同,來歷卻完全不同
    魔家四將的形象、法寶與寺院中的四大天王頗為相似,他們有怎樣的關係呢?四大天王源自古印度佛教,又稱護世四天王,是佛教中非常著名的護法天神,又被老百姓稱為「四大金剛」。漢地佛教寺院常在第一重殿的中間供上彌勒佛(布袋和尚)的塑像,彌勒佛的背後立著韋陀菩薩,兩側則塑有四大天王的雕像。所以佛寺的第一重殿一般被稱為天王殿。四大天王的名稱、形象如下:東方持國天王,「持國」意為護持國土。
  • 佛教人物系列之十八:四大天王
    在佛教中,欲界的六欲天是指超於人鬼以上的天界,天神所居。六欲分為六重,第一重便為「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各護天下。四大天王為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四大天王傳到中國後,逐漸演變成中國羅漢堂中的「四大金剛」,稱為「風調雨順」的化身。此外,四大天王手上所拿的法器各有其含義。東方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意思是凡事要有個度。南方天王手上拿的是寶劍,此劍叫慧劍,意思是能斷除一切煩惱。
  • 佛教的四大天王和《封神演義》中的魔家四將有何區別,如何區分
    四大天王俗稱四大金剛,是佛教四位護法天神,在佛教的教義中,須彌山為世界中心,須彌山周邊圍繞著四大部洲,如東土大唐就在南贍部洲,這四大天王每人護一部洲。魔家四將則是《封神演義》中的神話人物,這四人在封神大戰死後,才被天庭封為了四大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