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航空持續盈利揭秘:兩單兩高兩低策略

2020-12-19 和訊

  2008年,由於金融危機衝擊帶來市場突變,國內各家航空公司動輒虧損數十億元甚至上百億元。而作為廉價航空代表的春秋航空,卻可能迎來連續第三個盈利年度。據了解,在收到2000萬元民航建設基金退還後,2008年春秋航空將實現盈利2000萬元。是什麼讓春秋航空的業績表現遠優於其他航空公司呢?

  兩單、兩高、兩低

  2003年,長期耕耘旅遊市場的春秋國旅董事長王正華正式決定設立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這就是春秋航空,初期投資8000萬元。此前一年,均瑤集團參股東航武漢分公司,正式拉開了民營資本進入航空業的序幕。

  實際上,早在1997年,王正華便動起了廉價航空的腦子,當時,他曾想開展「旅遊包機」,並整合旗下旅遊、酒店及交通資源。2005年7月18日,春秋航空成功首飛,成為繼奧凱航空之後第二家起飛的民營航空企業。

  王正華成立春秋航空擁有先天優勢,因為其旗下的春秋國旅是當時國內旅遊市場翹楚。正是由於可借力春秋國旅的包機業務,春秋航空一開航便擁有高客座率。從第一架飛機起飛到2005年年底,春秋航空共安全飛行1069個航班,輸送旅客18.07萬人,平均客座率達94.8%。

  中國民航幹部管理學院鄒建軍教授認為,王正華在旅遊業基礎上發現了航空業,產業鏈上遊資源的確使其在機票和乘客銷售渠道上擁有了別人沒有的優勢。

  春秋航空盈利的秘密在於其採用的「兩單、兩高、兩低」策略,以及在此基礎上通過佔據國內支線市場,運用自主營銷渠道,對旅客差異服務,進而獲得知名度和實現盈利。

  「兩高」是指高客座率和高飛機利用率。通過改裝,春秋航空飛機的座位數量增加到180座,比國內一般客機多26個,而目前春秋航空的平均客座率達到95%,居全行業之首;高飛機利用率是指春秋航空規劃點對點的航線結構、高密度地編排航班。目前,廈門、瀋陽、哈爾濱、青島、廣州、海口、三亞等航線上已開闢每天2-4個航班。

  「兩單」則指單一機型和單一艙位。春秋航空所引進機型統一為空客320機型,只有經濟艙,而國內客機一般分商務、經濟兩艙制。單一機型單一艙位降低人員執照培訓、航材儲備、飛行維修管理等成本。

  「兩低」則是指低營銷費用和低管理費用,包括簡化地面和客艙服務、減少免費行李重量、依賴春秋國旅眾多的網點訂票、採用電話呼叫中心或網上直銷而不依賴代理銷售等。

  此外,春秋航空最重要的殺手鐧是低票價,先後推出了1元、99元、199元、299元的特價機票。2006年,春秋航空平均票價比市場平均價格低約36%,網上銷售量從開航初的20%增長到60%,廈門、廣州航線甚至突破80%。在去年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春秋航空甚至在每條航線設定99元系列的特價票,折扣最低只有1折。

  在國內13億多人口中,目前真正坐得起飛機的不超過1億人,足見航空市場潛力仍然巨大。但對春秋航空來說,引入小飛機開拓支線航線是主要戰略方向;實際上,國際低成本航空通常也是以二類機場或低成本航站樓為基地運營。 考究管理能力

  無論兩高模式、兩單模式還是兩低模式,之所以春秋航空能夠成功實行而國有大型航空公司卻只能望洋興嘆,除了背靠春秋國旅之外,還因為前者的管理更加精細到位,成本控制也更加嚴格。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從2005年開航至今,春秋航空旅遊客源佔到總客源數量的百分比一直在下降。從2005年至2006年,該數據在70%以上,2007年,該數字下降至50%左右,而2008年則降為35%,更多的客源則是商務和散客。

  春秋航空在成本控制上的管理之嚴格,可由一件事上窺見。據稱,當初曾因一瓶礦泉水是否免費,春秋航空召開過專門研討會。目前,春秋航空的低成本運營使得其成本低於其他同業25%以上。

  當然,相比於國有大型航空公司,春秋航空的規模還太小,在某些規模效益明顯的地方,其不足之處也很明顯。比如,通常情況下,民營航空有約80%的成本較為剛性,難以改變,這包括飛機租賃費用、航材、車輛和設備等,剩下20%成本中,人力成本亦不可改變。而在政策、機場等方面,國營航空更遠遠優越於民營。例如,大多數情況下,民營航空無法享受到國有大型航空公司的機場服務費折扣。

  儘管同為廉價航空,除春秋航空外,2008年,包括奧凱、東星和鷹聯等多家頗具規模的民營航空均相繼陷入危機。雖然外部環境相似,但境遇卻有較大差別,不能不說是各自的管理精細程度大不相同。 持續三年盈利

  迄今,春秋航空經營已有3年半,已開通的航線有上海至哈爾濱、烏魯木齊、三亞、溫州、青島等20多條,預計在今年3月底前,其飛機數量將增加到12架。若2008年春秋航空順利實現2000萬元盈利,則將連續3年盈利。

  春秋航空企劃部經理張磊介紹說,由於初期投入較大,春秋航空2005年開航半年內曾出現虧損,但到2006年7月,即開航第一個完整年時,便以3架飛機的規模實現盈利超2000萬元,2006年全年盈利同樣超過2000萬元。

  2007年,春秋航空經營業績突飛猛進,總營業收入達12.3億元,實現盈利7000多萬元。然而,由於市場環境陡然惡化,2008年,雖然春秋航空營業收入增加到16.2億元,但盈利卻只有2000萬元,同比下降71.4%。在國內各大小航空公司普遍出現數十億元甚至百億元的虧損面前,春秋航空依然能夠實現盈利,足以讓人驚異。

  面對遠超同行的業績表現,有人質疑春秋航空盈利的真實性,認為有可能是其母公司春秋國旅將部分盈利計入了春秋航空。2008年12月,王正華曾稱,春秋航空目前辦完手續的機長、副駕駛共有100餘人,約需支出3億餘元,按照張磊提供的航空公司薪酬比13%計算,這意味著春秋航空的總成本在20億元以上,而其去年總計收入不過16.2億元,顯然無利潤可言。

  然而,張磊堅稱:「春秋航空作為擬上市獨立經營的公司,財務統計嚴格按照了中國會計法則獨立核算。」

  儘管有一個頗具實力的母公司,但春秋航空目前正為擴大機隊規模購買飛機,預計下一步加速擴大航線等投入需要幾十億元。據了解,目前春秋航空正忙於與德國北方銀行、花旗銀行、民生銀行(600016,股吧)及建行等國內外金融投資機構和銀行接洽籌集資金。

相關焦點

  • 春秋航空:兩單兩高兩低模式領跑低成本航空
    本期成分股重大事項及評論:  春秋航空(601021):近期春秋航空公布了11月份主要運營數據,目前公司共運營81架空客A320飛機,其中自購飛機40架,融資性租賃飛機2008年我國航空業曾出現嚴重虧損,2009年在經濟刺激下,行業回暖,行業實現利潤74億元,近幾年行業保持穩定增長,2015-2017年,我國航空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4364億元、4695億元和5334億元,淨利潤則分別為320億元、365億元和408億元。  春秋航空採用「兩單」「兩高」「兩低」的經營模式,是我國低成本航空的先行者和領跑者。
  • 手把手認識春秋航空—開倉買入的大邏輯
    3.春秋航空的低成本戰略保持不變,即兩單、兩高、兩低戰略得到徹底堅決執行。兩單:單一機型、單一艙位;兩高:高客座率、高日利用率;兩低:低銷售費率、低管理費率。這三大前提缺一不可。如果不認可這三大前提,則不能買入。
  • 低成本的生存之道 春秋航空攪局海南市場(圖)
    幸運的是,他們買到了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上海春秋航空的機票,往返機票都是五折的,並且那天正好是西安———三亞的首航。  這是國內第一家由旅行社開辦的民營航空公司。就在一天前,春秋航空三亞第二基地才正式啟用。這家以低票價攪局出名的航空公司,立即引起各界的廣泛關注。  票價低廉實惠多  春秋航空隸屬於上海春秋國旅。
  • 春秋航空全年盈利較難
    半年報顯示,春秋航空成本控制得當。隨著下半年航線全面復甦,以及航線補貼到位,全年本應有望實現盈利。但受春秋航空日本的拖累,全年盈利較難。本刊特約作者 錢宇鋒/文春秋航空(601021.SH)二季度單季虧損1.82億元,環比一季度單季虧損的2.28億元,似乎改善不明顯。
  • 春秋航空 ​運力投入提升 客座率驚人 或已盈利
    8月份,春秋航空客運運力(ASK)投入38億座公裡,同比僅下滑1.11%。考慮到今年國際疫情的影響,國際航線幾乎陷入停滯狀態,因此這個投入還是比較厲害。更為恐怖的是,春秋在國內市場的運力投入可謂一路狂飆。8月份,春秋航空國內航線客運運力投入37.7億座公裡,同比增長50.32%,是去年同期的1.5倍。估計放眼全行業,除了春秋航空沒有誰有這個投入速度。
  • 美國西南航空持續盈利45年 是什麼成就了它的神話?
    總之,在不影響正常出行的基礎上,從文化、運營、營銷等各個方面都將成本控制做到了極致,最有力地實踐了戰略大師麥可·波特的「低成本戰略」, 實現了獨特的「兩高兩低」(高客座率、高飛機利用率、低銷售費用、低管理費用)經營結果。
  • 春秋航空為什麼比南航等公司貴很多?
    尤其是到春秋官網按會員價買票,不用說比其他航空公司,甚至能比高鐵還要便宜。北京到成都的春秋機票和高鐵數據來源:春秋航空官網、123061票價低為什麼還能賺錢春秋航空價格這麼便宜,能否盈利呢?春秋低票價,卻能維持高淨利率,春秋的運營成本、費用一定很低。那麼春秋通過哪些方式來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率呢?春秋將其概況為 「兩單」、「兩高」和「兩低」,即單一機型和單一艙位、高客座率與高飛機日利用率、低銷售費用與低管理費用。單一機型是指春秋全部採用空客A320,統一配備 CFM56發動機。
  • 春秋航空迎來第100架飛機 推進大眾化航空建設
    回顧過往,2005年,春秋航空僅有3架租賃的空客A320飛機;十年後的2015年,公司機隊規模達到50架;今年,春秋航空已經迎來了第100架飛機,成為我國民營航空中機隊規模領先的航空公司。機隊規模迅速增長的背後反映了春秋航空業務版圖的不斷擴張和盈利能力的持續增強。
  • 東方證券研報:春秋航空領先商業模式植根於基因
    CFIC導讀 ◆1月7日東方證券發布研報稱,看好春秋航空長期具備低成本競爭優勢,給予春秋航空增持評級。研報指出,春秋航空的低成本競爭優勢來自其植根於基因的領先商業模式和精細運營能力。
  • 數據看春秋航空:植根於基因的領先商業模式和精細運營能力
    民航資源網2021年1月8日消息:1月7日東方證券發布研報稱,看好春秋航空長期具備低成本競爭優勢,給予春秋航空增持評級。研報指出,春秋航空的低成本競爭優勢來自其植根於基因的領先商業模式和精細運營能力。
  • 春秋航空:將低成本進行到底
    2006年11月30日,對於一直倡導「讓普通大眾都坐得起飛機」的春秋航空董事長王正華是個爭議頗多的日子。這天,王正華的春秋航空推出濟南往返上海的航班推出了一元機票,一時間業界震驚並引起關注和爭議。隨後,濟南市物價局也以不執行政府價格指導的價格違法行為開出了處罰15萬元的通知單。
  • 春秋航空超低特價機票 降低服務標準換機票降價
    坐飛機時想打個盹兒,機上工作人員卻不停地在你耳邊推銷商品,乘坐過春秋航空飛機的旅客都曾有這種感受。但作為國內唯一的廉價航空公司,春秋航空在票價上給出的實惠也是「獨一無二」的。    低價運營依託「兩高」「兩低」    據了解,春秋航空自開航以來,平均折扣票價為3折左右。低價營利從何而來?據了解,主要來源是「兩高」、「兩低」,即85%以上的高客座率、11小時左右的高飛機日利用率;低銷售費用、低管理費用。自開航以來,春秋航空實際客座率達95%,行業平均客座率為70%左右,平均飛機日用率9小時。
  • 航空運輸行業深度研究報告:春秋Vs華夏——不同的頂層設計,相同的...
    Q3 民營航空均實現盈利,三大航扣除匯兌仍虧損,華夏航空更是連續兩個季度盈利。春秋與華夏:不同的頂層設計。1)市場環境不同:春秋在幹線市場參與競爭,競爭相對激烈,華夏在支線市場運營,競爭相對較小;航線網絡不同:春秋基地基本為幹線機場,上海市場起降佔公司約一半;華夏航空基本不涉及一線市場,獨飛航線佔比約 9 成。
  • 逆天,春秋航空!
    實際上,自2月份民航創下冰點以來,春秋航空就開始一路狂飆,生產情況持續向好。 春秋航空剛公布了5月份生產數據,翼哥對比了各家公司的生產數據,對比春秋航空的表現可用「逆天」二字來形容。
  • 廉價航空中國落地難 春秋航空盈利靠節省成本
    編者按:票價超低、服務簡化、成本低、盈利能力強的「廉價航空」模式上世紀80年代起風靡全球,它改變了人們對「坐飛機」的觀念:飛行變得更像普通出行方式,而不是奢華和享受的代名詞。
  • 「友戶會」CFO分會走進廈航,探尋廈航持續盈利背後的財務推手
    2020年10月15日,用友公司友戶會」CFO分會「走進廈門航空&遇見商業創新的力量」為主題的活動圓滿舉行。 一、廈航持續盈利背後的財務推手與財務轉型本次活動的東道主,廈門航空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火灶先生發表了《廈航持續盈利背後的財務推手與財務轉型》主題演講,從持續盈利的三重解讀、兩高兩低財務推手
  • 廉價策略帶來高上座率 春秋07年盈利7000萬
    儘管油價持續走高,國內第一家以低成本為特色的民營航空——春秋航空昨(11)日公布2007年淨利潤達7000萬元,而其全年票價平均折扣比市場平均票價約低34%,主營業成本水平比行業平均低18%。  根據春秋航空的最新統計,公司2007年1-12月份,安全、正常執行14206個航班,輸送旅客235萬人次。
  • 春秋PK吉祥 誰會成為中國民營航空的領頭羊?
    2013年,吉祥航空的飛機日利用率為11.64 小時、客座率和載運率分別為83.71%和66.83%。近年來,公司在精確市場定位和差異化競爭策略的指引下,持續擴大由單一機型構成的機隊規模,並打造了擁有較高營運效率和產能利用率的經營體系,使得公司航空運輸業務具有高效益的特點。
  • 中美低成本航空對比研究:為什麼顧客在遠離春秋航空?
    近年來公司持續推進精細化管理與收益管理,預計未來運營效率將持續提升,客公裡收益水平大幅改善,提升ROE。 以春秋航空當前座位數為衡量標準,對比春秋航空當前與西南航空相應歷史時期的運營指標,春秋航空效率指標優勢明顯,單位成本略高。
  • 航空運輸業專題報告:從美國西南航空看春秋航空的成長空間
    西南航空的單位座英裡維修成本比美國航空低,反映其單一機隊策略降低運維成本的優勢。 春秋航空堅持其自成立以來所採用的「兩單、兩高、兩低」策略,強大的成本管控構築產業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