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芥子園不在南京,不在杭州,而是在浙江蘭溪,位於美麗的蘭蔭山麓、三江之畔。這裡是目前全國唯一的李漁紀念地,是李漁國際研究中心,也是美術寫生創作基地,更是中華曲文化教育基地。
芥子園原為李漁在金陵(今南京)從事戲劇、編印《芥子園畫譜》的私家園林。蘭溪是李漁的故鄉,蘭溪為紀念這世震名才,於1986年修建蘭溪芥子園。
(從正門而入,照壁上的「世震名才」四個石刻大字格外醒目。)
芥子園系仿古園林建築,園中套園,曲徑通幽,主要由照壁、廊碑、須彌園、燕又堂等組成。
從大門的左手邊入園,經過廊道,最先來到須彌園。
從須彌園的月洞門中穿過,芥子園的布局方顯露地無餘。
眾所周知,李漁是位戲劇家。故園中搭有一方戲臺,臺前為一池水塘。
與戲臺隔岸的是燕又堂,堂前是看臺,堂內是李漁展廳。李漁早年在老家建築自己的第一座家園伊山別業時,特意建了一座燕又堂,希望燕子年年在此安居,這座燕又堂起意於此。
展廳以圖片、史料相結合的形式,展示了李漁生平事跡和活動軌跡。
園內還飾有李漁像、亭臺、假山、水塘、小橋、小徑及花草樹木等。
在園子的一處角落,設有一處雅室,兩間玻璃景房,一間作畫,一間茗茶。
李漁說:「地只一丘,故名『芥子』,狀其微也。往來諸公,見其稍具丘壑,謂取『芥子納須彌』之義。」芥子園雖小,卻有"壺中天地"的意境。
在芥子園裡,李漁組了戲班、開了書鋪、完成了《無聲戲》《一家言》《閒情偶寄》等著作,度過了一生最愜意的日子、一生中最輝煌的時期。
在芥子園的南側,還建有一個李漁文化公園,是蘭谿市為紀念李漁誕辰四百周年而造。
這裡風景美如畫,但比風景更美的是承載著厚厚的歷史文化,它靜靜地等你來掀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