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地只一丘,卻有壺中天地的意境,其名曰芥子園

2020-12-17 小豆學長

這個芥子園不在南京,不在杭州,而是在浙江蘭溪,位於美麗的蘭蔭山麓、三江之畔。這裡是目前全國唯一的李漁紀念地,是李漁國際研究中心,也是美術寫生創作基地,更是中華曲文化教育基地。

芥子園原為李漁在金陵(今南京)從事戲劇、編印《芥子園畫譜》的私家園林。蘭溪是李漁的故鄉,蘭溪為紀念這世震名才,於1986年修建蘭溪芥子園。

(從正門而入,照壁上的「世震名才」四個石刻大字格外醒目。)

芥子園系仿古園林建築,園中套園,曲徑通幽,主要由照壁、廊碑、須彌園、燕又堂等組成。

從大門的左手邊入園,經過廊道,最先來到須彌園。

從須彌園的月洞門中穿過,芥子園的布局方顯露地無餘。

眾所周知,李漁是位戲劇家。故園中搭有一方戲臺,臺前為一池水塘。

與戲臺隔岸的是燕又堂,堂前是看臺,堂內是李漁展廳。李漁早年在老家建築自己的第一座家園伊山別業時,特意建了一座燕又堂,希望燕子年年在此安居,這座燕又堂起意於此。

展廳以圖片、史料相結合的形式,展示了李漁生平事跡和活動軌跡。

園內還飾有李漁像、亭臺、假山、水塘、小橋、小徑及花草樹木等。

在園子的一處角落,設有一處雅室,兩間玻璃景房,一間作畫,一間茗茶。

李漁說:「地只一丘,故名『芥子』,狀其微也。往來諸公,見其稍具丘壑,謂取『芥子納須彌』之義。」芥子園雖小,卻有"壺中天地"的意境。

在芥子園裡,李漁組了戲班、開了書鋪、完成了《無聲戲》《一家言》《閒情偶寄》等著作,度過了一生最愜意的日子、一生中最輝煌的時期。

在芥子園的南側,還建有一個李漁文化公園,是蘭谿市為紀念李漁誕辰四百周年而造。

這裡風景美如畫,但比風景更美的是承載著厚厚的歷史文化,它靜靜地等你來掀開。

相關焦點

  • 南京老門東芥子園掠影
    走進芥子園,園如其名。南京老門東景區的芥子園,是明末清初江浙才子李漁的私家花園。李漁被後人稱之為文學家、戲曲家、園林建築設計師,是休閒文化的先驅者。芥子園因佔地不足三畝,遂被李漁戲以「芥子」冠名,在其精雕細琢之下,成為園林史上最為經典園林之一。
  • 南京老門東芥子園(上)
    南京老門東內藏著一個小巧精緻的園子——「芥子園」。芥子園是清初名士李漁的居宅別墅。李漁被後人稱之為文學家、戲曲家、園林建築設計師,是休閒文化的先驅者,有《憐香伴》《風箏誤》等傳世著作。芥子園因佔地不足三畝,形狀微小,如同「芥子」,遂以「芥子」冠名,經主人精心設計和安排下,達到「壺中天地」的意境,成為中國經典園林之一。李漁(1611-1680),號笠翁,漢族,浙江金華府蘭溪縣夏李村人,生於江蘇如皋。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入清後,無意仕進,從事著述和指導戲劇演出。
  • 2020秦淮最美賞月地③ | 老門東芥子園
    南京老門東有一座「寶藏園林」芥子園。歷經滄桑,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美學家李漁的家宅式園林芥子園雖早已不復存在,但芥子園在中國園林史上的重要地位卻沒有動搖。如今在老門東街區,這一處「汲取」李漁芥子園精華的園林,每天都吸引了全國各地遊客前來參觀。中秋月圓,在芥子園賞月,別有一番風情。
  • 芥子園:萬物皆可入畫
    』,狀其微也。往來諸公見其稍具丘壑,謂取『芥子納須彌』之意。」尤物足以移人「芥子園」本是明末清初文人李漁(1611-1680)在南京的普通住所,因他支持女婿沈心友刻印了一部學畫入門書,名之為《芥子園畫譜》,從此「芥子園」就成為學畫入門典籍的代名詞,流傳至今。很多人很難想像晚年時期的李漁為何能對這樣一部略顯清淡的畫譜產生濃烈的興趣。
  • 南京老門東芥子園(下)
    南京老門東芥子園是清初名士李漁的居宅別墅,位於老門東街區東北角,三條營巷裡蔣壽山故居西側。芥子園「地止一丘」,佔地僅3畝,形狀微小,如同「芥子」,故名芥子園。園雖小,但經李漁精心設計和安排「可納須彌」,移步換景,別有情趣。曾是南京的居宅別墅一絕,有「園中之王」的美稱。
  • 薛冰:從周處臺到芥子園
    康熙初年,笠翁芥子園建成前夕,餘淡心的兒子餘賓碩作《金陵覽古》,曾極力鋪陳那一帶的自然景觀周處臺「高接城巔,下俯赤石磯,左帶芳園,高林秀木翹楚競茂,右憑南崗,丹巖霞駁有若績焉!城中萬戶千門,連甍鱗次,眉睫相承,覽悉盡。」赤石磯下「長河東來,繞城而過,有石枕流,可坐十許人;磯上人家種石榴花數千株,每盛夏花放,憑流回瞰,有若錦焉!都人鼓楫熙遊,歡情自接」。
  • 《芥子園》,李漁唱著歌劇「反盜版」
    事實上,反盜版這事兒要回溯到三四百年前,文化奇人李漁因為有人盜版他的《閒情偶寄》而憤然赴蘇州打官司,雖因官場黑暗官司失敗,但卻成了歷史上反盜版鬥士的先驅。最近,以李漁這段歷史被寫成了歌劇搬上了京城的舞臺,這就是前幾天在天橋劇場連續上演數場的大型民族抒情歌劇《芥子園》。整晚,觀眾被主人公李漁堅韌執著剛強不屈的精神所感染,同時也被他與女主純真的愛所打動。
  • 重識《芥子園畫傳》(藝壇走筆)
    傳統經典中國畫教科書《芥子園畫傳》,以獨特的「畫學—畫法—畫技—畫譜」結構,使對書自習成為可能。問世以來,《芥子園畫傳》被重印、重刻、增補多次,助益畫壇300餘年。近年來,隨著對《芥子園畫傳》多種傳世版本以及受其影響名家作品的不斷展示,追求還原初貌的四色印刷本逐漸增多,新編本不斷出版,美術界再掀「芥子園」熱。
  • 黃玉海意境隨筆:意境中人
    經行於天地之間也,天地萬千氣象,雖一葉落之而天下可聞,鑑乎天地之勢也。一片落葉雖輕,然天地之勢成,萬千氣象盡在其中也。一條河流雖小,然歲月之交替,一滴水中可聚汪洋之勢,天地陰陽之力,亦演化於其中矣。文以載道,一文雖言簡,一字之力亦十分單薄,然感悟天地之勢,天地萬千氣象亦在其中也。
  • 《芥子園》裡「李漁」唱著歌劇「反盜版」
    《芥子園》劇照。劇組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9日電 說起中國的「反盜版」,在大家印象中是近些年來的事情。事實上,這事兒可以回溯到三四百年前,明末清初的江南才子李漁因為有人盜版他的《閒情偶寄》而憤然赴蘇州打官司,雖因官場黑暗官司失敗,卻成了中國歷史上反盜版鬥士的先驅。
  • 大美秦淮 | 芥子園半日,許你一個「舊時江南」
    其在金陵所造芥子園,曾是世人讚嘆的江南小園林的典範。今人似乎已無從尋找這樣的精緻人生。如今,老門東內重建芥子園,南京頤和以傳承李漁精緻生活理念為宗旨,運營宜居宜遊的「頤和芥子園」。李漁在其《閒情偶寄》中對自己所造芥子園亦有評說:「見其物小而蘊大
  • 靈活化用古樂古詩詞 原創歌劇《芥子園》盡顯中國古典韻味
    《芥子園》劇組供圖中新網北京11月26日電 (記者 應妮)在江南才子李漁起伏顛沛的一生中,住在南京芥子園的幾年可謂他最熱鬧也是最幸福的時光。在芥子園內,李漁經常以家班演出的方式以戲交友、以戲會友;其經營的芥子園書鋪,刊刻包括自己作品在內的熱銷名作,並注重裝幀設計,在與偽書、劣書的競爭中終於脫穎而出。極富中國古典韻味的四幕原創歌劇《芥子園》將李漁這段人生經歷在舞臺上呈現。
  • 天地有大美——《最美山水畫100幅》自序
    天地有大美——《最美山水畫100幅》自序範美俊《莊子·知北遊》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天地的大美、四時的序列、自然的偉力、宇宙之大道,皆是那樣宏偉和神秘,天地萬物亙古恆今順天而行,消長嬗替,生生不息。雖不能言,天地之美也無需贅言,郭熙《林泉高致》云:「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欲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澹而如睡。」關於山水畫的審美標準,他說:「謂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遊者,有可居者。畫凡至此,皆入妙品。」
  • 大隱隱於市——李漁和他的芥子園
    隱藏在南京老門東歷史文化街區中的芥子園 (視覺中國/圖)餘於包郵區諸城,獨愛「大藍鯨」(南京),蓋以其有煙火氣。端午時節去老門東閒遊。因我多年未來老門東,實在不記得此地當年曾有這麼一座小園,便信步尋找其介紹,終於在南側找到一座紀念館,進門一瞧,豁然開朗,原來這裡是明末清初戲曲大家李漁營建的芥子園,史載其佔地不足三畝,難怪如此精巧。
  • 古風對聯,意境對聯,對聯欣賞與解析,精美評聯。
    酒鄉即醉鄉,昔人曾云:一身天地窄,祗是酒鄉寬。酒在人類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它已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而是一種文化象徵和精神寄託,追求絕對自由、忘卻生死利祿及榮辱,是其精髓所在。對句就很好的詮釋了這點,由於住所太偏僻,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很久很久已經沒有外人來過了,察覺到了鳥兒的異狀,心裡已經明白是有外界的客人來了。 好的意境聯就是這樣,各種的懸念和答案就隱藏在不經意的字眼之中,需要用心去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