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圖:走進莒南縣板泉鎮東高榆村,探訪木梳第一村的傳說

2020-12-13 沂蒙人文志

早就莒南縣有個村莊以製作木梳而出名,不過一直沒能去探訪。前段時間,友人從臨沂市區去莒南縣板泉鎮辦事,提前聯繫我說:「你想看的那個村莊就在沿途,想不想去看看?」於是,筆者欣然前往。

板泉鎮距離臨沂市區很近,從河東區跨過沭河,進入莒南縣的地界之後,就是板泉鎮。而我們要探訪的村莊,就臨近沭河,它的名字叫做「東高榆」。

東高榆是莒南縣的美麗鄉村之一,在公路上就能看到它的標牌,進村之後,街道整潔,窗明几淨,果然名不虛傳。

這個村莊有四百多戶人家,以丁姓、陳姓居多。根據村志記載,丁氏原籍海州,明初先到日照,明末由日照遷來。因為丁姓立村時,附近有一棵又高又粗的大榆樹,故名高榆,後來分為東西兩村,東高榆村規模較大。

從地圖上看,東高榆村位於沭河和雞龍河交匯處的地帶。而說起來的話,村裡的木梳手藝還與這個地理位置有很大的淵源。

東高榆村的旁邊,有一座嵐濟古官道,自古就是交通要道。相傳,清初康熙年間,有一位宮廷手工藝人告老還鄉,行至東高榆村附近,遇到河裡發水,一時之間難以過河。恰在此時,這位宮廷手工藝人又不幸染病。多虧了東高榆村一位陳姓人的照料,他才身體康復。

為了報答東高榆村人的恩情,這位宮廷手工藝人將自己拿手的制梳技術傳授給了這位陳姓人,方才離開。木梳製作,自此在東高榆村成為傳統。

不過,一開始的時候。這門手藝屬於祖傳秘訣,傳男不傳女,流傳範圍比較窄。到了後來才逐漸在東高榆村流傳開來,湧現出不少木梳傳統工藝大師。如今,村裡已經建起了村史館和木梳合作社展館,詳細介紹這段歷史。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東高榆村木梳產業也逐漸做大。根據村志記載,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前期,村裡的木梳就開始銷往山東省內外,年收入接近40萬元。那個時候的40萬元,跟現在可不一樣。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村裡的木梳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如今這個村莊年產木梳3500萬把,據估算佔全國木梳產量的70%,成為名副其實的「木梳第一村」。不僅在臨沂當地,即便在全國的小商品行業圈裡,莒南縣板泉鎮的東高榆村,也是一個響噹噹的名字。

如今,「木梳」不僅是村裡的致富產業,也逐漸融入到村莊的文化圖騰當中。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東高榆村也凸顯產業特色,「木梳」的標誌隨處可見。下面的圖片,就是我們探訪東高榆村拍到的實景,幫助沒有去過這裡的朋友,感受一下這個「木梳第一村」的魅力。

相關焦點

  • 看圖:走進莒南縣板泉鎮東高榆村,探訪木梳第一村的傳說
    早就莒南縣有個村莊以製作木梳而出名,不過一直沒能去探訪。前段時間,友人從臨沂市區去莒南縣板泉鎮辦事,提前聯繫我說:「你想看的那個村莊就在沿途,想不想去看看?」於是,筆者欣然前往。,就是板泉鎮。因為丁姓立村時,附近有一棵又高又粗的大榆樹,故名高榆,後來分為東西兩村,東高榆村規模較大。從地圖上看,東高榆村位於沭河和雞龍河交匯處的地帶。而說起來的話,村裡的木梳手藝還與這個地理位置有很大的淵源。東高榆村的旁邊,有一座嵐濟古官道,自古就是交通要道。
  • 山東莒南東高榆村:傳統技藝帶富一方百姓
    擇木而器,千迴百轉木梳香。在有「中國木梳第一村」之稱的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板泉鎮東高榆村木梳文化廣場上,每天都有老鄉們敲起鏗鏘有力的鑼鼓,用喜慶的文化活動表達對幸福生活的讚美。2007年,高榆木梳入選莒南縣第一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此同時,隨著全國非遺保護工作進一步開展,該縣政府部門也相應加大相關門類技藝的保護開發力度,這無疑給東高榆村木梳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 看圖:探訪莒南縣板泉鎮淵子崖,全國有名的「抗日模範村」
    前段時間,筆者到莒南縣的板泉鎮拜訪友人。寒暄之後,筆者向友人詢問:「板泉鎮有沒有值得一看的村莊?」「建議你去趟淵子崖」。友人不假思索,告訴筆者一個地方。此前,筆者曾多少聽聞過淵子崖村的事跡,知道這裡是一處「抗日模範村」。但村莊是什麼樣子?這段歷史的詳細情況如何?沒有太深的了解。因此,友人提議之後,筆者馬上同意。
  • 莒南縣:市文化和旅遊局調研莒南文化和旅遊工作
    莒南縣:市文化和旅遊局調研莒南文化和旅遊工作 2021-01-061月5日上午,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曹首娟一行到莒南縣調研文化和旅遊工作,縣政協主席張俊春陪同實地調研。曹首娟一行首先來到莒南縣金勝花生文化博物館,實地查看了花生小鎮、花生文化館、花生工藝館、金勝文化館和金勝產品體驗中心,現場聽取了企業負責人情況介紹。金勝花生文化博物館以花生在全球的起源發展和加工利用、對人類文明的影響、對企業文化和民生的成就等為主要脈絡,藉助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營造出不同類別的陳列氛圍,全方位呈現了花生文化。
  • 莒南縣板泉鎮大白常村有位歷史名人叫王璟,官至太子太保
    前段時間,筆者從臨沂市區到莒南縣板泉鎮拜訪朋友。寒暄一陣之後,筆者提議到周邊走一走,參觀一下相關的人文古蹟。朋友一開始提議去淵子崖,不過筆者之前已經去過。這個地方,筆者聽說過但未曾實地探訪,因此朋友提議之後,就欣然成行。說起來,王璟故裡距離淵子崖也不算太遠。從板泉鎮駐地,沿著向劉莊方向的道路行駛,過了淵子崖之後向西轉,就可以來到大白常村(現在叫白常社區)。而從大白常村再往西,就是沭河了。
  • 莒南縣嶺泉鎮後左山村,一個因恐龍遺蹟而聞名的地方
    從臨沂市區出發,沿著518國道向東行駛,跨過沭河之後,就來到莒南縣板泉鎮境內。從板泉鎮駐地向北,轉入225省道走約二十裡路,快到嶺泉鎮駐地的時候,就可以看見一個叫做「後左山」的村莊。就名字和外觀來說,後左山只是一個普通的村莊,但它在莒南縣確實一個很有名氣的地方,因為在這個村莊的山坡上,有一處恐龍遺蹟。
  • 看圖:走進莒南縣大鐵牛廟村,參觀一座抗倭英雄的紀念館
    在臨沂市莒南縣境內,坪上鎮的大鐵牛廟是一個很有名的村莊。這個村莊之所以有名,主要在於兩點,一方面是當地的孫姓人丁興旺、分支眾多,莒南縣有不少孫姓村莊都是從這裡遷出,比如老古窩、孫家釣魚臺等;另一方面是因為大鐵牛廟村在歷史上出過名人,曾得到明朝皇帝的敕封。
  • 看圖:走進莒南縣許家黃莊村,參觀一座清代的古祠堂
    在臨沂市莒南縣十字路街道的西邊,有一個叫做「許家黃莊」的村子。從莒南縣城出發,沿著十泉路向西,走到西環路再往南,轉到去劉莊方向的道路,不遠處就能到達許家黃莊村。此前,筆者曾聽當地的朋友說過,在許家黃莊村有一處清代的古祠堂,是臨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臨沂市家電行業協會走進莒南縣嶺泉鎮舉行送溫暖獻愛心活動
    春節將至,為了讓革命老區生活困難群眾,過上一個溫暖祥和的新年,臨沂市家電行業協會劉玉果會長帶領家電行業協會劉濤副會長、王浩法副會長、吳金石副會長、李廣來副會長、王鈞慶副會長、鄭沂家秘書長等一行走進莒南縣嶺泉鎮,弘揚中華民族團結互助、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
  • 看圖:走進臨沂市河東區白塔街村,探訪有名的「雹神廟」
    筆者很早就聽聞白塔街雹神廟的大名,但一直沒有前去探訪。前幾天與友人乘車走205國道,自西向東跨過沂河特大橋之後,在導航地圖上忽然看到了白塔街的名字。緣分所致,我們見狀就調整方向,轉向大橋南面的濱河東路,來到了白塔街村。雹神廟的位置很好找,進村之後不遠就能看到一處莊嚴的古建築,想必就是雹神廟的位置。走到跟前一看,果然如此。
  • 「板泉鎮」多措並舉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提檔升級
    今年以來,板泉鎮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關於美麗鄉村建設的總體目標要求,以「五大振興」為軸心,不斷開拓思路,強化工作措施,著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提檔升級。規劃引領,方案先行。板泉鎮堅持「規劃是建設的先導」這一理念,一直把美麗鄉村建設規劃作為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的內生動力。
  • 網友走進竹園村 探訪火鍋的現代化生產模式
    「健康農產品陝西行」探訪團走進陝西竹園村 8月22日,由省內主流媒體記者、網絡達人、市民代表30多人組成的「健康農產品陝西行」探訪團走進陝西竹園村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楊凌果蔬種植種植基地、農產品深加工工廠,
  • 「板泉鎮」黨支部領辦服務隊 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板泉鎮為了給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提供支願服務,成立黨支部領辦志願服務隊,板泉鎮交通便利,很多年輕人選擇去青島、濟南等地工作就業,農村裡出現了很多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生活不便給他們製造了很多麻煩。正是這樣一次次的志願服務,感動了人心,人們紛紛加入進來,加強村集體的凝聚力。正是這些小小的舉動,發揮了黨支部領辦志願服務隊的服務作用,拉近了群眾關係,彰顯了組織關懷,更好的發揮了基層黨組織力量。平凡的行動,用心注入溫暖。
  • 莒南縣澇坡鎮有好幾個「雞山」村,因一座大山而得名
    澇坡鎮位於臨沂市莒南縣的北部,與日照市嵐山區中樓鎮(原屬於莒縣)相接壤。如果從澇坡鎮駐地到中樓鎮的話,快到莒南縣和嵐山區的界牌時,會陸續經過好幾個「雞山」村。要麼是前綴,要麼是後綴,總之這幾個村莊的名字當中都帶有「雞山」字樣。
  • 莒南縣氣象局
    1968年5月,更名為山東省莒南縣農場氣象站、革命委員會。1971年4月,更名為山東省莒南縣革命委員會氣象站。1976年1月1日,遷至十字路鎮城西南「紅旗嶺」。1978年10月,以氣象站為基礎,設立莒南縣氣象局。1984年8月,更名為莒南縣氣象站。1985年9月,由原址向南擴40米。1987年,更名為莒南縣氣象局。
  • 探訪閩東畲族第一村——半月裡
    探訪閩東畲族第一村張斌 攝 發布時間:2017-06-16 10:46:52 【編輯:楊彥宇】 探訪閩東畲族第一村——半月裡
  • 本村收割機不讓外村的機器進村幹活,莒南縣坊前派出所:拘留
    【本村收割機不讓外村的機器進村幹活,莒南縣坊前派出所:拘留】俗話說,「麥熟不等人。」前段時間,地裡的小麥都已熟透,而本村收割機卻遲遲排不上號,於是一些心急如焚的村民便去鄰村請來收割機。可是令村民想不到的是,本村的一些收割機主竟攔住不讓外村的機器進村!
  • 巫溪雙曬 先睹為快 | 「廢柴」變「龍鳳」 龍鳳木梳的前世今生
    今天的《巫溪雙曬·先睹為快》系列報導,讓我們走近文創產品龍鳳木梳,去了解它的前世今生。龍鳳木梳出自於「高級工藝美術師」吳純清之手。據吳純清介紹,龍鳳木梳的取材大多是山野老化的果樹,經過工匠們一刀一鑿,精雕細琢而來。
  • 新春走基層 莒南縣坪上鎮鄉村振興服務隊走訪慰問困難群眾
    雪後,莒南縣坪上鎮鄉村振興服務隊手提米、面、油等走進困難群眾家中大眾網·海報新聞臨沂1月15日訊(記者 王巧)15日上午,莒南縣坪上鎮鄉村振興服務隊在隊長鄭剛、副隊長安源的帶領下,聯合鎮、村兩委以及相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