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以上圖片,get酒館鋪子分享好物)
這個1960年開業至今,原名「雙葉拉麵」的老鋪子,從自始至終所想的,都是如何能讓客人在店內更好的享受一碗拉麵。
今天的酒館,和大家一起放眼世界,看一看這一個火遍全球的拉麵故事。
一蘭:拉麵店裡那個最騷的就是我
首先不得不說,比起日本其他的傳統拉麵店,一蘭門店的視覺效果就先勝了一籌。這大紅大綠的門店風範是如此的熟悉又親切,紅底綠字的看板上要不是寫著日文的「ラーメン」,完全不熟悉拉麵風情的中國叔叔阿姨第一次見到可能還會以為是我們哪個地方的蘭州拉麵,火熱登陸日本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們再來看看另一家日本的世界級拉麵名店「一風堂」,他家對比一蘭,真的是低調的不能再低調了。都是同行,大家見面當然是分外眼紅啊。發覺到一蘭的雞賊,感覺苗頭不對的一風堂之後就把自家的門店設計趕緊改了一波。大字招牌大燈籠,不管怎麼說,比之前還是有辨識度多了,以後有機會日站君再給大家講一風堂的設計。再反觀日本平常隱藏在街巷的拉麵店,一般都長這個「蒼蠅館子」的樣子,有的甚至連招牌都沒,這真是不是地頭蛇根本就找不到,就算好吃,也藏的真的太深太隱蔽。所以雖然一直有人詬病一蘭不好吃,但是也擋不住它在遊客中的「火」!畢竟不管在黑夜還是白天都那麼騷瞎眼的視覺,吸引力等同於大阪心齋橋的那個螃蟹,遊客們第一次都多多少少會被它鎖住眼神。成批成批的遊覽觀光大隊在這裡落腳,要的就是這種聚集的感覺。更何況一蘭還有一些獨特搞笑有趣又貼心的小設計,你根本無法拒絕。相信對一蘭熟悉或者不熟悉的人們,都在網上見過這張照片,也算是一蘭第一次「火出了圈」。最初為了避免來店的客人沒紙用,而搞出的這種「暴力美學設計」,結果慢慢還被一蘭玩出了花樣,每家店的廁紙滾筒上都貼著不同的內容,有的是一蘭拉麵的歷史沿革,有的是人生格言,還有的居然是按照星座分類的佔卜測試!沒事跑到廁所裡打個卡,居然也成了一蘭粉絲的玩法之一!帶有圖案的賣票機相比於傳統的賣票機讓人更直觀的了解自己點的是什麼,而且也免去了和店員交流的障礙,對於外國人尤其是歐美人來說,簡直是方便到極致。
也無怪一蘭在最開始會受到那麼多海外遊客的歡迎了。(像下邊這種傳統貨色,老外一般都是當場懵逼。)而「帶有食物的賣票機」的設計,也漸漸通過一蘭,普及到了其他日本餐飲店鋪中去。再說到勾選菜單的設計,對於不懂日語的遊客來說也非常親切,尤其拯救了社恐患者,自己想吃什麼樣的直接勾一下遞過去就行。而且一蘭也是最早提供多語言點單的拉麵店。這種最具一蘭特色的單獨隔間設計,就更不用多介紹了吧,本身以「希望客人專注於品嘗面」為目標的設計,成為了一人食拉麵,社恐食拉麵的最大保護傘!
避免尷尬,獨享美食,一蘭真正的是把「體察用戶心理」這點設計到了極限。碗底的那一行字,也成為了食麵一族的最好回味,不知道別人怎麼樣,日站君去的時候都會抱著看到這行字的目的,每次都能把麵湯喝光,是不是側面上避免了浪費?60歲的一蘭,不斷在做創新
即便到了自己的六十歲,一蘭也不斷的在給自己增加新花樣,比如在開發速食麵的速度上,它的腿腳就跑的很快很靈活,堪稱日本第一。除了最開始的經典款的博多細面之外,一蘭還搞出了「捲曲面」(其實不就是我們方便麵嗎——by康師傅&統一),沾面和不含豬骨湯的面。尾聲:一蘭,最受歡迎是有道理的
就這樣,一蘭一步一步把自己做成了世界最受歡迎的日本拉麵店。有的人非常不喜歡一蘭式的營銷,有的人吐槽一蘭的面並不好吃都是「智商稅」,但是這並不能阻礙一蘭一步一步的被世界的遊客所接受,門店也享譽海內外。因為潛藏在一蘭背後的,依然是它「日式服務精神」的哲學,以及傳播出的濃厚的日式文化。這個1960年開業,原名「雙葉拉麵」的老鋪子,從自始至終所想的,都是如何能讓客人在店內更好的享受一碗拉麵。作者:日站君;來源: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轉載已獲得授權。每日正午十二點,和日站站長說一句:「設計說」三個字,站長會為您推送一條設計物語,365天,365句經典,我們相約每日正午時分,不見不散。
↑ 點擊上圖立即get超高顏值小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