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大阪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從過關到住宿一路折騰下來,肚子早就餓得咕咕直叫。到日本的第一餐,一定要帶有濃厚的日本特色,但由於天色已晚所以不能是大魚大肉,而且要隨時能夠walk-in,需要是一個親民的選擇。以上所有的條件匯總在一起,選擇就定位到了一蘭拉麵。
一蘭拉麵可以說是日本豚骨拉麵的典型代表,起源地是九州福岡,但在大阪心齋橋的分店,已經是某點評上大阪地區人氣最高的店鋪之一。雖然一蘭早已走向全世界, 在紐約、臺灣、香港都有分店,但是在日本正兒八經地體驗一把一蘭拉麵的味道,是一件儀式感十足的事情。
其實所謂的豚骨拉麵中的「豚骨」指的是豬骨頭,「豚」在文言文和日語裡是豬的意思,日本豚骨拉麵的湯頭,就是豬大骨和多種蔬菜經過長時間熬製出來的,這碗湯頭就是一蘭拉麵的生面,據說只有4人知道這個湯頭的醬汁配方。
當天來吃飯的時候已經過了飯點,但還是有長長的隊伍,在吃完出來的時候下起了雨,隊伍的長度絲毫沒有剪短,大家都撐著雨傘在排隊,可見吃貨們對一蘭有多麼的趨之若鶩。
在一蘭點餐,不用擔心不懂日文,作為國際化的拉麵連鎖,一蘭為海外遊客準備了英語、漢語、韓語三種語言的菜單。點餐的過程也非常簡單,因為一蘭只有豚骨湯拉麵一款,顧客只需要在此基礎上選擇口味濃淡、油濃鬱度、蒜泥、蔥、叉燒、赤紅秘制醬汁(辣度)、面的硬度。一般來說,跟著店家的推薦選是最保險的,當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殊喜好選擇。
進店之後就可以看到一蘭獨特的格局,每個客人都並排坐,每個座位之間用一個板子隔著,如果是同行的客人,會把板子取開,送餐的時候就打開位子前面的帘子,拉麵就從裡面從出來。據說這種設計是為解決當年少女學生不喜歡在他人面前吃拉麵的問題,從1993年開始就採用這種空間設計,也叫做「味集中」,讓食客和美食「共處一室」,不受外界打擾。但我認為,這種設計並不適用於想要增進感情的飯局,更適用於「吃完走人」的場合。
一蘭還遵循一個15秒原則,即面煮好得在15秒內送到顧客面前,不然軟掉了會影響口感,這也是為什麼一般一蘭的店面都不大的原因,但對於我這樣要拍照的食客來說,只能犧牲掉麵條了。
剛從小窗口送出來的一蘭拉麵像是涇渭分明的河流,一側是青蔥,一側是叉燒,中間是頂著辣醬的拉麵。
立刻把半熟鹽味蛋和配菜加進去,就是喜歡這種裡面還是溏心、但蛋黃又不會流出來的口感。
接著大口吃麵,豬骨的油脂輕微的附著在拉面上,舌尖先接觸到豬骨湯的濃香,齒間再感受拉麵的硬度,這硬度比平時自家煮的硬度偏硬一些,但彈勁讓口感的回音充滿口腔的空間,嘴裡面還沒有嚼完的時候再補上一口叉燒,讓豬油的肥膩感刺激大腦神經,對於長期低碳低脂肪飲食的人來說,簡直是天堂級別的享受。
一蘭拉麵(道頓堀店)
日本大阪中央區宗右衛門町7-18
關注「GC食探」,帶你嘗遍人間美味
人生唯有美食不可辜負
閱讀原文,查看GourmetCarte全球美食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