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有兩個「不殺之人」, 70年後,蔣家後人說三個字

2020-12-13 史家霸唱

蔣介石是軍閥出身,同時也是一個心狠手辣之人,他這一生得罪過許多人,都被手下秘密暗殺,但唯獨兩個人例外,不僅不殺,還被他下令不殺,這兩人眾人也熟悉的很,一個是小六子張學良,一個是周恩來總理。

先說說張學良,張學良是張作霖的兒子,張作霖死後,順利登基成為東北軍統帥,但不久之後,張學良宣布易幟,東北軍歸國民政府管轄,張學良也成了國民政府大員,不再是軍閥。

但此後蔣介石所做的一些事,引起了張學良的不滿,這事便是蔣介石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內」當時國內存在兩個政黨,一個共產黨,另外一個則是國民黨,蔣介石為了把紅軍扼殺在萌芽中,為此不惜動用百萬軍隊進行圍剿。

張學良曾多次勸阻蔣介石,現在應該把槍口一致對外,而不是所謂的「攘外必先安內」蔣介石不聽,張學良就跑去延安,同周恩來商議此事,並說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張學良晚年接受日本記者採訪時說:「周恩來這個人我很熟悉,我同他講了我要做的事情後(兵諫),他對我分析了其中的利害關係,講的很詳細,並勸我要三思,很受感動。」

西安事變發生後,張學良沒有被蔣介石殺害,蔣介石反而成了張學良的保護傘,蔣介石不殺張學良,主要基於以下三點,第一個,張學良發動兵諫是擁蔣抗日,而這一點是順應潮流的,民間是十分支持的。

第二個,兵諫發生過後,張學良主動送蔣介石回了南京,據傳送蔣介石回南京之前,張學良對孫銘九說:「我抓了他,現在送他回去,是一抓一送,送他到了南京,他在送我回來,也是一抓一送,這樣就成了千古美談!」可見張學良把此事想的很簡單。

另外一個不殺,也是最重要的,張學良同當時國民政府諸多大員交好,且張學良手握30萬精兵,如果蔣介石敢動手,這30萬人要麼倒日本人要麼是加入紅軍聲討國民政府了,這兩點,是蔣介石都不敢得罪的,於是張學良活了下來,即使日子苦點,但好歹是活了下來。

蔣介石雖然不殺,但不代表戴笠此人會聽話,西安事變對戴笠來說,是一個奇恥大辱,負責保守上級安全,結果被張學良的人繳了械,基於此,戴笠時刻都想著殺張學良,但蔣介石為了防止張學良被暗殺,背上罵名,不得不下令說張學良不可殺。

蔣介石另外一個指定不殺之人,是周恩來總理,周恩來原來是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在蔣介石北伐之時,也為他立下赫赫功勞,後來周恩來加入了紅軍,對蔣介石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但蔣介石一直都沒有對周恩來起殺心,而是希望他能夠回來。

後來隨著戰事的發展,蔣介石不得不慎重考慮其中的利弊,周恩來當時主要負責的是中央科特工作,在國民政府裡面,相當於是軍統局情報處,專門打聽國民政府情報的。

就在蔣介石模稜兩可之時,周恩來做的一件事,讓蔣介石感動的五體投地,原來是周恩來在宋美齡生日那一天,把在蘇聯失蹤許久的兒子蔣經國給找到了,這個天大的驚喜,原本對周恩來有不滿的蔣介石,頓時改變了看法。

後來蔣介石親自發電報稱:「恩來,你是中共最有理智,最有人情味的同志。」同時蔣介石作為回報,釋放了一大批原先在上海逮捕的中共地下情報員,以此表示對周恩來的感謝。

時隔70年,當有人提起此事,蔣家後人回應說:「做的對。」解釋道:「現在中國在世界有巨大的影響力,我們為此感到驕傲。」

相關焦點

  • 蔣家第四代從政記:蔣萬安被贊有蔣介石後人架勢
    蔣萬安說。 (蔣萬安圖/圖)  作為年輕一代的政治人物,蔣萬安不光利用最新的社交媒體,時刻與民眾積極互動,還全天候更新自己的每日行程。  「蔣萬安雖然擁有蔣家血統,但他憑藉很平民的作風和很專業的努力被選民認可,這是非常不簡單的。蔣萬安的從政代表了蔣家在臺灣的另一個興起。」  迷倒無數少女的蔣介石曾孫蔣友柏,前不久出席了一場活動。
  • 蔣介石浮棺移靈大陸,會在哪一年實現?聽聽蔣家後代的預言
    蔣介石1975年4月逝世後,蔣經國宋美齡根據其遺願,將其棺材暫厝於臺灣桃園縣慈湖寢陵,四腳墊起來,棺材不落土,稱為浮棺。根據蔣介石1973年的遺囑,將來有一天回大陸安葬。不知道蔣公為何給後代出這個難題。
  • 蔣家決定明年為蔣介石蔣經國移靈臺北五指山公墓
    蔣家決定明年為蔣介石蔣經國移靈臺北五指山公墓
  • 蔣介石去世43年,何時回葬大陸?其孫預言了時間
    許多人紛紛回到家鄉祭祖,以示不忘故土先輩,然而並非每個人都能葉落歸根,死後葬在自己的家鄉故土,比如蔣介石,今天是清明節,也是他去世43周年的忌日。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去世,根據他生氣的遺願,蔣介石的棺槨並沒有下葬,而是選擇停放在臺灣桃園縣大溪鎮慈湖附近,取名為慈湖蔣陵。
  • 他是蔣介石的曾孫,他說有他在,蔣家就要再起來!
    他想找份工作好好幹,但沒人真心想僱他。換了七、八個工作,他始終感到是人家再給「蔣家」的面子。他受不了因為「面子」而得到的位子。  2001年年底,已對找工作失望的蔣友柏嘗試自己創業,接管了母親開的安親班(相當於大陸的託兒所),也把希望寄託到帶好孩子之上。
  • 誰會是蔣家在臺灣的另一個崛起嗎?
    就在10月1日蔣萬安成功中選國民黨中常委前後,有人說:他違反了祖父的「遺願」。傳聞中的「遺願」是,「蔣家的後人不會從政。」小編發現,其實蔣萬安的祖父其時針對的是,他死後「是否有蔣家人或武士主政」的問題,對此答覆是,「既不能,也不會。」當今其死後已近30年。那灣淺淺的海峽對面,旗號綠了又藍,藍了又綠。
  • 短短二十年 「蔣家王朝」慢慢淡出臺灣民眾記憶
    中新社發 宗金柱 攝    臺灣百姓很少會專門紀念與蔣介石有關的兩大節日,現在年輕人甚至連具體日期都不知道    臺灣當局「去蔣化」再度出招,8月29日,臺灣「行政院」決定,自即日起廢除蔣介石逝世及誕辰紀念日兩個節日。相比較之前中正紀念堂正名為「臺灣民主紀念館」時所引發的民眾抗議,這次,許多臺灣民眾卻態度淡然。
  • 慈湖陵寢潑漆事件延燒 蔣家後人:暫不對外開放陵寢
    華夏經緯網3月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針對大溪慈湖陵寢潑漆事件,臺灣當局防務部門邀集「憲兵」205指揮部、桃園市大溪分局、桃園市府風管理處、蔣家後人等相關單位及人士,進行 「慈湖觀光發展與陵寢整理管理精進會議」研商,尊重兩位蔣家後人的意見,暫不對外開放兩蔣陵寢及前慈湖營區供民眾參觀,復原工作順利近期將恢復原貌。
  • 蔣家王朝在臺灣是因為什麼被終結的?
    蔣介石說起這個就不得不提蔣家到了臺灣後,從蔣介石到蔣經國再到蔣家第三代的演變。蔣經國蔣介石培養自己的兒子蔣經國繼任了所謂的總統位置,蔣經國算是不負蔣介石所望,蔣經國在位期間,臺灣實現了經濟騰飛,可以說蔣經國對臺灣的貢獻甚大,不過到了蔣家的第三代,蔣家卻一蹶不振
  • 「蔣家王朝」淡出臺民眾記憶
    自即日起廢除蔣介石逝世及誕辰紀念日兩個節日。  慈湖謁靈曾是「必做功課」  在臺灣,一周休兩天的制度產生是最近10年的事,之前周六還得上學或上班半天,亦即只有周日才是真正休息日。因此那時放假節日較多,4月5日蔣公逝世紀念日,10月31日蔣介石誕辰紀念日都放假。一周休兩天制度施行之後,這兩個節日就只進行象徵性質的紀念,但不放假了。
  • 蔣介石故居來了五個人,導遊見蔣家合影照片認出他們不是普通遊客
    我們都知道,蔣介石的是浙江省寧波市奉化溪口人,蔣家幾輩人都是在這裡生活,蔣介石也是在這裡出生、長大、娶妻、生子,雖然之後也因為自己的政治事業在全國各地奔波,但心中也還是一直眷戀著自己的家鄉,蔣介石在大陸的時候也會經常回到自己的老家,後來也常帶著宋美齡回去。
  • 他是蔣家的第四代,中俄混血兒,雖身價過億,卻遵循父訓不碰政治
    意思是說父輩有才能,子孫也身手不凡。也指後生子弟不辱門庭。今天小編和大家說的這個人他的曾祖父是著名的政治家蔣介石,但是他聽從了父親的教導不碰政治,獨自在商界闖出了一番天地,他就是蔣介石的曾孫子——蔣友柏。
  • 此人為蔣介石同父異母的哥哥,獨自霸佔蔣家家產,最後結局如何?
    一說到蔣介石,很多人對他的評價可謂是褒貶不一,今天小編在這裡也不做太多的評價 ,主要是來聊一聊他的家族往事。此人為蔣介石同父異母的哥哥,獨自霸佔蔣家家產,最後結局如何?可能很多人對於蔣介石的後代了解比較多,但他的家族史卻很少有人知道,今天小編要說的這個人就是蔣介石的哥哥蔣介卿,此人生於1875,名瑞生,字介卿,號錫侯,別號前安,譜名周康,是蔣介石的同父異母兄長,比蔣介石整整大了12歲。
  • 民國時期四大家族之首蔣家,名下的財產有多少?宋美齡留下了這些
    民國時期,有四大家族,分別是蔣、宋、陳、孔,蔣家有天下,宋家有宋氏三姐妹,陳家有黨,孔家有財!,1920年的時候,蔣介石查帳後發現自己在一年裡就花了將近八千塊錢,根據當時與現在錢的價值估算,當時的八千相當於現在的20多萬,其實在現代,有一些富家子弟,一年的花銷或許會比這更高,所以當時蔣介石作為一個富家子弟花費那個數目也沒有什麼奇怪。
  • 蔣介石六個孫子,只剩一個系臺灣高官,半輩子沒能踏進蔣家大門
    其實當時蔣介石得到此事的時候非常開心並給孩子起名:孝嚴、孝慈。奇怪的是孩子出生幾個月後,章亞若身亡,百姓也是議論紛紛,此事也無息於此。而當時的蔣經國,為了自己的大好前途只能聽從父親的指令,此事再也沒有提及過;為了父親的名聲孩子只能跟隨外婆一起生活,姓也只能跟隨母親。
  • 蔣介石曾孫蔣萬安贏得"立委"選戰 延續蔣家政治香火
    據臺媒分析,只有兩位新秀蔣萬安、李彥秀殺出重圍後勢看好。蔣萬安履歷算好,在「立法院」有所歷練後,或有機會成為國民黨領頭羊。蔣萬安來頭不小,是蔣介石曾孫,蔣經國庶子、前外長蔣孝嚴之子。昨晚(16日)「立委」結果揭曉,蔣萬安宣布贏得臺北市第三選區「立委」,保住家族政治勢力。
  • 蔣介石給自己選了三處墓地,為何至今仍然沒有下葬?
    1923年,蔣介石又在這裡修建了規模較大的墳莊,並建了新式的洋樓名為「慈庵」,他準備把自己埋在母親身旁,可以常伴母靈,以便日後仍能盡孝。蔣介石選定的第二處墓址,是在奉化城北的響鈴岡,這裡地勢高爽,景色優美,周圍有九座小山,中間有一個小湖,形若「九龜戲水」地名「仁湖」,風水極佳。選定墓址後,蔣介石立即派人修築了一條公路,以防別人佔用。
  • 四大家族之首的蔣家財產巨大,而宋美齡去世後只留下12萬美金存款
    ,而因為蔣介石去了宋美齡,宋子文有了蔣介石的庇護,更是瘋狂的斂財,成為了四五十年代的「世界首富」,畢竟據統計而言,當時宋子文的財產將近30億美元,我們都知道宋子文是靠著蔣介石的,那麼作為權力的核心,蔣介石當政這麼多年又有多少財產呢?
  • 打開蔣介石的棺材需要兩把鑰匙,一把在蔣家手裡,另一把在哪
    在內戰失敗之後,蔣介石退居臺灣,雖然他人在臺灣,但是一直心繫大陸,蔣介石是在1975年4月5日與世長辭,當時舉行了中外轟動的葬禮,但是其實他的遺體是沒有下葬的,而是安放在臺灣桃園縣的慈谿陵墓。而蔣介石的棺材和我們平常見到的不一樣,不可以直接打開,在棺材的兩邊,有兩個鑰匙孔,想打開的話,必須同時拿到兩把鑰匙。其中一把在蔣介石的後代手中,至於另一把鑰匙在陵寢管理的地方。但是蔣介石後代手中的那把鑰匙一直沒有消息,在他去世的四十多年中,棺材也從來沒有打開過,所以理論上是沒有人知道裡面是什麼樣的狀態的。
  • 幾個臺灣黑社會大佬幹了一件大案轟動了世界 直接埋葬了蔣家王朝
    雖然二戰後日本向中國歸還了臺灣,可是這五十年的統治,卻對臺灣造成了深遠的影響,至今存在。而在這些影響中,日本的黑社會半公開化也傳到了臺灣,臺灣的「黑金政治」一直是研究臺灣歷史繞不過去的話題。「江南案」的起因很簡單,那就是這個筆名江南的劉宜良在美國寫了本書,叫《蔣經國傳》,這書裡面有很多讓蔣經國政府非常不滿意的地方,而劉宜良又打算繼續寫《龍雲傳》(民國雲南大軍閥)和《吳國楨傳》(1945年後的民國宣傳部長),就更要犯蔣家的忌諱,於是在蔣家掌握的臺灣特務機構的指示下,既是臺灣竹聯幫老大又是臺灣特務機構情報人員的陳啟禮,下令心腹手下吳敦和董桂森到美國將劉宜良給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