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在廣東湛江,是一個多語言混合的地方。從人數來說,以雷州話為母語的最多,雷州話民間俗稱「黎話」,疑是「來話」的誤傳,即「外來人口講的話」,因為我們祖先大多是南宋末年的福建移民,黎話屬於閩南語系,是祖先傳下來的。
從發展趨勢看,九十年代白話勢頭猛。由於香港電視臺的普及和官方的推廣,我們母語講雷州話的,現在中青年都是一口流利白話,但帶有黎音,能聽出來。而現在普通話比白話更猛,從學校開始普及、考試,很多湛江家長從孩子小時候起,乾脆就教普通話。
那麼,我的母語雷州話土不土?其實在湛江本地,在白話人群眼中,講雷州話的人群是有那麼一點「洗腳上田」的感覺。雷州話發音本來沒什麼,但人們講話時,說著說著就很容易講大聲了,顯得腳爆爆的樣子。在體檢中心工作的一位朋友說,只要聽到大廳喧譁,就知道是遂溪雷州的人來體檢了,每次都沒錯。不過,大哥別說二哥,當講湛江土白話或吳川話的人去到廣州時,也被人家笑話土。比如《外地媳婦本地郎》中,化州口音的阿嬌就是被取笑的對象。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一種方言土不土,主要是看講話的人。比如在香港電視連續劇中,講的是廣東白話,說起來也是一種方言,但由於講話的人代表了先進的生活方式,中西結合,有時還加點英文,所以聽起來很洋氣。然而在一口劍橋腔或牛津腔的英美人眼中,夾雜英文的香港話也是土裡土氣的。
由此看來,我們的雷州話本來無所謂土不土,只是一種方言而已。但由於流行於粵西海南廣西沿海等經濟不發達地區,加上我們又有一點閉關自守的心態,與現代化國際化接軌不夠,語言和生活習俗顯得比較古老。比如,每年的年例,穿令箭、滾刺床、上刀山、唱戲、飄色……種種儀式,在城裡人看來,確實鄉土氣息濃厚。
加上有一些講雷州話的年輕仔去到大城市打工,表現得不太好,說話行事有些粗魯,不太注意與周圍環境協調,連帶著珠三角的人對雷州話人群帶上了有色眼鏡來看,覺得雷州半島落後,覺得民風彪悍什麼的。
而事實上,雷州話是一種古老的漢語言,比現代普通話的漢語含金量高多了,起源於河南(河洛),盛行於南宋閩浙一帶,是當時最流行最時髦的語言!我們心中不必要糾結自己方言土不土的問題,也無需自卑,在什麼環境說什麼話就行。講雷州話的人有不少做到了省廳級的大官,沒有人笑話他們土。再說了,誰沒有家鄉話口音呢?開創國家的偉人都是帶著方言的普通話,絲毫不會影響他們的偉大。
也許是一種自卑心態,有些年輕的雷州人到外面,只講白話或普通話,偽裝成不會雷州話的樣子。我認為不必如此,我平時都是「雷州普通白」三種語言混用。跟家裡人村裡人都講雷州話,跟公司的同事講白話多,跟老婆和外家(吳川人)也講白話,如果有普通話的人在場,也會講普通話。有點遺憾,因為孩子一直是外家在帶,從小講白話,可能雷州話傳不下去了,但也不必強求,順其自然吧!
關於雷州話,你是怎樣看的呢?會覺得土氣嗎?在外面願意講嗎?歡迎參加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