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日料一條街都是一個老闆開的? 這麼多食材到底哪裡進貨的?

2021-01-08 杭州日報

毛迪 攝

如何加入我們:這是我們快報美食狗仔隊的微信公眾號,關注後,有什麼好吃的,都可在後臺留言給我們。

因為本報一篇吐槽

杭州幾位日料大咖開了一個「圓桌會議」

不僅回應各種槽點,還說了好多內幕

上周,本報刊發了一篇資深日料吃貨「哈蒙」的吐槽帖(詳見本報3月10日B03《人均300多,你們就給我吃這些?》)。「哈蒙」力指杭州日料店三宗罪——味道差,每家的烤鰻魚烤秋刀魚烤銀鱈魚都像集體經過了ISO9000認證;瞎走冷淡風,甚至拿綠色塑料葉代替紫蘇;動不動裝匠心,說好的大神級主廚幾乎沒見著。

沒想到這篇吐槽引起廣大吃貨共鳴,大家紛紛在我們「快報美食狗仔隊」和「都市快報」微信公眾號下留言,講述自己的被坑史。

這下,杭州日料店的老闆們也坐不住了,他們也有話說!

三天前,杭州日料圈4位「大咖級」的老闆,約著本報美食版記者何晨、美少女日料吃貨小魚,以及吐槽者哈蒙,舉行了一場有關杭州日料的「圓桌會議」,全方面回應各種槽點。記者 何晨 文/攝

吃日料就看刺身好不好? 呵呵,一看就不是吃貨

答疑解惑者:陳偉

陳偉,紫櫻花合伙人,紫櫻花浙江大酒店分店主事人。

1970年出生,1987年進入友好飯店富士屋學習日本料理。

這幾年,日料在杭州發展很快。2007年開紫櫻花的時候,中山路、平海路一帶,日本人多,日料店也大多是日本客人在關注。2012年,微信普及,越來越多杭州年輕人關注。早先的日料店,更講究原汁原味、有家的感覺,現在,更注重整體氛圍。

日料店相對於中餐店,可能投資相對較小、用工相對較少,所以近幾年發展得特別迅速。杭州日料的水準,說是低於上海,我承認,但絕不會輸於其他城市!上海的確日本人多,需求太大。據我所知,在上海的日本學校就有兩所,但在日本以外的其他國家的城市,哪怕紐約,我知道也只有一家日本學校。

我看到,吐槽中說到的用塑料葉做裝飾,可能只會是快餐、輕食,正兒八經日料用的話,那絕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現在,吃貨們吃日料,有一個很大的「誤區」,不僅杭州,哪怕上海也如此,就是一說起日料,就是刺身。

其實,日料五法:生、煮、烤、炸、蒸,其中「生」,吃的只是食材本身,並沒有涉及太多的烹飪技術。要是僅僅吃食材,那去水產市場買點好食材,自己回家煮煮就行了!

日料中,煮才是最高「境界」,勇日料主打的就是煮,起初紫櫻花中山店也主推煮物,可惜中國客人很少會點。其實,我覺得,不管去什麼餐廳吃美食,絕對是應該去吃「功夫菜」,吃考驗烹飪手藝的菜。煮物,不僅要求原料好,還要看調味和火候,一般去一家日料店,這家店的水準,大半要看煮物的味道。

食材都是日本空運的? 那是不可能的 舟山海鮮其實很不錯

答疑解惑者:張佩勇

張佩勇,勇日料、勇壽司、勇烏龍麵老闆。

1975年出生,1993年進入日料行業至今,24年堅持只做「日廚」這一行。

我不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只是一個比較認真的廚師,一個有自己想法的日料廚師。勇有幾道包含自己情感的「自己的菜」:梅子秋刀魚、秋刀魚火鍋、筍蒸飯等。杭州並不靠海,但筍是杭州特色,杭州是產筍的地方,於是,我結合杭州特色的筍和日本料理手段,推出筍系列料理,讓杭州常見的食材,有新的感覺。

日料店食材直接從日本空運,那是不可能的,一般從「××世家」進的貨。說實話,世家東西好,但性價比並不高。勇的日料,一般是××世家、在大連的專門海鮮買手和浙江舟山三個渠道。其實,舟山許多海鮮都可以媲美日本長崎,但可能我們的保存和處理手段不如日本,。

我個人覺得,日本京都的美食是最經典的,大阪的關西風烹飪不錯;北海道食材好,但不太講究烹飪;其他地方的日料,就不覺得多驚豔了。其實,杭州的純日系日料很多還是不錯的,但那些改良式的日料,個人不敢恭維。

自助、單點、專門店,各種模式,現在的客人需求更多元化,也要求店家定位更精準。以後,我覺得肯定是個更細分的市場,製作手段、地域性、產品品類等等,都要細分,都是專門店為主。做鰻魚飯就是鰻魚飯,不要去做什麼刺身;烤串就是烤串,拉麵就是拉麵……

日料連鎖店為什麼質量參差不齊? 品質管理的確是難題

答疑解惑者:範兆雙

範兆雙,大江戶老闆。1980年出生,從事日料廚師20年的「年輕的老廚師」。現在大江戶在寧波有6家店、杭州1家店。

2005年,第一家大江戶,90個平方,日營業額3萬多元。

說實話,現在7家店的菜品,質量還沒有達到原來我管一兩家店的50%!去年下半年到今年,我一直在考慮,怎樣建立一個有效的體系,做出高品質的連鎖日料。估計,在今年4月,可以實施這個體系。

現在,全國200元以上的日料,開到20家以上盈利的幾乎沒有,我想依靠自己的體系,實現這個「神話」!

今年,我會在寧波開一個「日料街」,把各種形式、適合不同時段、高低價位不同(人均價格可能從30元到幾百元)的日料,融合在一條街上,不但每家店有每家店的裝修風格,整條街還有統一的「日式街景」。

至於食材,像扇貝這些,我們是從大連進的,一次十幾噸,自己有專門場地儲存。而一些活鮮,都是從××世家進貨的。

傳說中山路日料店是一個人開的? 假的!隱形霸主大聲喊冤

答疑解惑者:徐暉

徐暉,千串屋、牛勝、鰻遊記、盧阿娜咖喱的老闆,富美家合伙人。傳說中,中山路日料一條街的「隱形霸主」。1969年出生,2006年在中山路上開出當時第一家日料店「千串屋」。

有人說我是中山路(中山中路到中山北路這一帶有好多日料店,這裡簡稱為中山路)日料的「隱形霸主」,冤枉啊!現在,千串屋、牛勝,加上我與人合夥的富家美,我在中山路上總共也不過3家日料店而已,加上嘉裡中心的盧阿娜咖喱和河坊街的鰻遊記,滿打滿算也就5家,何來霸主?!

其實,在座的幾位日料老闆,我是唯一一個不是廚師出身的。我就是個吃貨,世界所謂排名前10的餐廳,我大概吃過了7家。但我這裡,有關杭州日料的八卦的確很多,他們叫我「杭州日料八卦中心」。

說起杭州的日料水平,我去過這麼多地方,絕對算高的。跟上海相比,我們的食材大多從上海過來的,新鮮度、價格等方面輸於上海,那也是正常的。

要說杭州日料水平參差不齊,倒是現實。比如,大家都知道,拿拉麵來說,北海道主打味噌,福岡九州是豚骨,東京是醬油,但就有店打著「正宗北海道豚骨拉麵」的旗子,我覺得就跟「正宗杭州味道麻婆豆腐」一樣不靠譜。

我覺得,隨著技術發展,以後,可能日料餐廳的競爭對手並不是餐廳同行,而是便利店。現在,日本的那些便利店,動輒集合幾百上千個大廚,來研發產品和技術,這哪是一個餐廳、幾個大廚比得了的?!早些年,你在日本便利店,買個東西回去吃,還要按照他給你的製作流程做一番,現在的日本便利店,買來那些食物,只要熱一下,就是很好的美味。研發技術方面已經達到這個層面了。

相關焦點

  • 中山路日料一條街都是一個老闆開的? 這麼多食材到底哪裡進貨的...
    這幾年,日料在杭州發展很快。2007年開紫櫻花的時候,中山路、平海路一帶,日本人多,日料店也大多是日本客人在關注。2012年,微信普及,越來越多杭州年輕人關注。早先的日料店,更講究原汁原味、有家的感覺,現在,更注重整體氛圍。 日料店相對於中餐店,可能投資相對較小、用工相對較少,所以近幾年發展得特別迅速。杭州日料的水準,說是低於上海,我承認,但絕不會輸於其他城市!
  • 中山路日料一條街背後有隱形霸主?杭州日料圈大咖甩出一串內幕…
    這幾年,日料在杭州發展很快。2007年開紫櫻花的時候,中山路、平海路一帶,日本人多,日料店也大多是日本客人在關注。2012年,微信普及,越來越多杭州年輕人關注。早先的日料店,更講究原汁原味、有家的感覺,現在,更注重整體氛圍。日料店相對於中餐店,可能投資相對較小、用工相對較少,所以近幾年發展得特別迅速。
  • 想開一個童裝店應該在哪裡進貨?
    想開一個童裝店應該在哪裡進貨?這幾天又有幾位像開童裝店的老闆問我,應該在哪裡進貨?要很好的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先要反問他們,1、你們想要在哪裡開童裝店?位置或者說區域。鄉鎮?市區?城鄉結合部?2、開什麼樣的童裝店?潮童?大眾?尾貨?品牌尾單?3、你們的消費群體是什麼?或者說通俗點,你要把貨賣給什麼樣的人?
  • 杭州瘋開日料店 從日本請來的師傅月薪高達3萬
    後來,他帶著老人給的秘方回到杭州開店,一時間火爆朋友圈,每到晚上8點,200碗限量的拉麵都能全部賣完。今年以來,杭州開出了好多日本料理店,光中山路上就有21家日料店,既有經營炸豬排、壽司、拉麵的專門店,也有人氣爆棚的居酒屋。大批日料店的興起引人側目,而業內人士則認為,目前跟風做日本料理的人太多,未來一兩年內日料店洗牌在所難免。
  • 想擺地攤賣小吃,食材和設備應該去哪裡進貨?
    哈哈,作為一個曾經擺地攤賣過各種小吃的我來說,這簡直太容易了,好嗎,你們現在好歹還有網絡,可以搜得到,有人幫你們解決,我當時是到處亂跑跟無頭蒼蠅一樣,到處找買食材、買各種設備配件等等。估計你見過的路邊小吃,我差不多都嘗試過了吧,無論裡面那種小吃,有些是不是都需要進貨啊,買設備啊等等,對吧,那麼我來說說一般的地攤採購都是哪裡買。一般的食材和設備都有哪些?食材嘛:各種各樣的,如:米、面、油、輔料,比如烤麵筋需要:麵筋粉,比如:泡椒雞爪需要泡椒、雞爪等等。
  • 年賺百萬的老闆揭秘:批發市場進貨的砍價技巧!
    同時要堅持到底,畢竟做服裝生意是一個過程,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見到結果的。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會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從2018年開始,服裝人普遍反映生意難做。每年都這麼說:「今年是最難做的一年,比去年、前年難做。」
  • 杭州瘋開日料店一條路上有21家 一位日本師傅月薪3萬
    中山路成日料一條街市中心多為中低端小店   「選址在中山路,有一點原因很重要——在這裡開店比在商場裡開,每天每平方米租金便宜兩三元。」二將坊拉麵館創始人王忠良說。   在中山中路至中山北路這一段長2.8公裡的道路上,這樣的日料店共有21家,也因此有了「日料一條街」之稱。
  • 燒烤攤的水有多深?老闆告訴你這幾種食材不要點,實在太「暴利」
    不管什麼時候,大家都離不開吃。不過,對於很多小商家來說,想要經營一家餐飲店還是比較難的,因此很多人也都會選擇一些不用開店就可以做的小買賣,比如夏天的標配美食,燒烤。相信不管哪一個地方的小夥伴,大家都非常喜歡吃燒烤,可見燒烤的市場還是非常好的。我們都知道,想要開一家燒烤攤,並不需要投資很多的資金。
  • 快驢進貨供應鏈服務助力日料餐廳穿越低谷
    疫情鬆動,餐飲業迎著陽光的方向奮起直追,有的日料餐廳正在跟上行業復甦的腳步,有的餐廳卻還在「原地煎熬」,差距到底在哪裡?其負責人林女士稱,疫情期間因為受到很大衝擊,相對來說餐廳對於食材採購類需求發生了變化。數量和品類都不及以往。因此他們也及時調整了食材採購方式,鎖定了線上化採購方式,美團快驢進貨成為藤幸燒肉的食材採購平臺之一。 「一方面送貨上門在現階段對於餐廳來說確實比較方便,也幫我們減少了採購方面如人員、車輛等不必要的支出,同時對食材價格比較滿意,廚師對品質很滿意,這些就已經足夠了。」
  • 自助餐廳每天爆滿,剛開一個多星期就關門,老闆:食客在給我上課
    自助餐廳每天爆滿,剛開一個多星期就關門,老闆:食客在給我上課翻開二十四史你會發現史書裡面出現最多的一個漢字就是「飢」這個字,古時候每十年至少有一年是荒年,飢餓是刻在我們基因裡的,也就是這十來年我們打招呼才不再是問「你吃了麼
  • 這些日料餐廳靠美團快驢進貨解決供應鏈難題
    疫情鬆動,餐飲業迎著陽光的方向奮起直追,有的日料餐廳正在跟上行業復甦的腳步,有的餐廳卻還在「原地煎熬」,差距到底在哪裡?其負責人林女士稱,疫情期間因為受到很大衝擊,相對來說餐廳對於食材採購類需求發生了變化。數量和品類都不及以往。因此他們也及時調整了食材採購方式,鎖定了線上化採購方式,美團快驢進貨成為藤幸燒肉的食材採購平臺之一。 「一方面送貨上門在現階段對於餐廳來說確實比較方便,也幫我們減少了採購方面如人員、車輛等不必要的支出,同時對食材價格比較滿意,廚師對品質很滿意,這些就已經足夠了。」
  • 開了21年的日料老店,來的人都在心疼老闆!
    開了21年的日料老店,來的只有0次跟N次看到價格跟出品後:「老闆,這樣你真的賺錢嗎」 21年老店,只想讓大眾都消費得起日料 它可以說是日料界裡的龍頭了,秉著只想讓大眾都消費得起日料的宗旨,所以回頭客越來越多。
  • 日料憑什麼賺這麼多?餐飲人能學到些什麼?
    日本料理在中國的總營收額已經達到8000億了,為什麼日料能在中國大行其道、深受歡迎呢?只是因為日料是種美食嗎?中國餐飲人能從中學到什麼?日料能給中國的餐飲行業帶來哪些啟示?作為餐飲行業的創業者的你能從日料中學到什麼?
  • 2020開零食店不加盟在哪進貨
    現在開零食店的加盟品牌很多,手續的費用和購買指定設備的差價在5-10萬不等。開個零食店總投資實際也就10來萬,加盟費和差價都要5-10萬了。很多人無法接受,所以小編採訪了20多個資深開零食店的老闆都是5年以上零食店讓他們來告訴小編們開零食店不加盟哪裡進貨,總結出以下幾個進貨渠道:  1.專業的零食批發市場為什麼首先推薦大家這裡呢,因為其他渠道不容易湊足300-400樣零食,採購比較方便,貨源比較穩定這是其中比較主要的。
  • 街邊的水果店越開越多,老闆到底靠什麼盈利?很多人感到疑惑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之前在網上有一個調查,問當今的大學生還能吃得起什麼水果?當時這條微博底下的評論五花八門,有說飯都吃不起了,還想吃水果,怕是富二代吧;還有人說到只能食堂裡面買一份西紅柿雞蛋,把西紅柿當水果吃罷了,另外買是不可能的。沒錯,現在不僅大學生吃不起,就連很多工作多年的哥哥姐姐也都不敢買水果,畢竟現在物價太貴,而水果的價格屢增不減,只能去超市裡看看摸摸,看一下價錢再偷偷放回去。那麼現如今街邊的水果店越開越多,老闆到底靠什麼盈利呢?
  • 日料也成購物中心標配 「高不成」的現實難免產品同質化
    而整個貴陽市場上的日料品牌不下30個,隨之而來的,是產品的同質化。   日料市場看好 貴陽迎來快速發展期   2016年9月15日,川幕居酒屋第一家店在小河萬科廣場開業,時隔半年之後,投資人穆科已經計劃在未來方舟開出第二家店。「貴陽市場上對日料的接受度還是比較高的,而現在空白的市場還比較多。」
  • 廈門咖啡一條街隔壁巷子居然藏著這麼一家本土味串燙
    串串 麻辣燙 關東煮其實都一樣食材,只是區別於做法不一樣。前幾天跟朋友去咖啡一條街喝咖啡的時候,在咖啡店裡糾結晚餐吃什麼時候,店長就介紹這家名為「一枝燙」給我們。剛好就在隔壁巷子官任路2號上,我們就欣然前往。
  • 聽說一掃光零食店進貨的渠道都在義烏?
    在很多行業已經處於低谷的時候,零食這個行業卻一直處在藍海市場的高速發展時期,通常情況下,零食批發在目前可以分成線下與線上兩個渠道,絕大多數的人在開店的時候都是通過加盟的方式,那麼,對於那些自主開店的人來說開零食不加盟哪裡進貨 呢?如何找到一掃光零食店進貨的渠道呢?如何進貨才能獲得更大的利潤呢?
  • 日賠5000,空養員工的日子終於熬過去了,日料餐廳艱難穿越低谷
    疫情鬆動,餐飲業迎著陽光的方向奮起直追,有的日料餐廳正在跟上行業復甦的腳步,有的餐廳卻還在「原地煎熬」,差距到底在哪裡?從下面幾個小編採訪的幾個案例,或能窺探一二。其負責人林女士稱,疫情期間因為受到很大衝擊,相對來說餐廳對於食材採購類需求發生了變化。數量和品類都不及以往。 因此他們也及時調整了食材採購方式,鎖定了線上化採購方式,美團快驢進貨成為藤幸燒肉的食材採購平臺之一。
  • 火鍋食材進貨渠道如何找?宵餚派
    如何尋找火鍋食材廠家?如今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個人開店也不在是什麼難事了,隨著火鍋受到全國各地人民的喜愛,不少平朋友選擇了開火鍋店,開店勢必就會進貨,一些地區並沒有專業的火鍋食材批發市場,因此進貨就成了很多朋友頭痛的問題。那麼火鍋食材進貨渠道怎麼尋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