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安:高質發展謀跨越

2020-12-16 金臺資訊

南安市緊抓實體經濟不放鬆,致力打造高質量產業體系。圖為西河衛浴的全自動生產線。

南安市堅持共建共治共享,補齊民生短板。圖為貧困戶實現脫貧後搬入新家。

南安立好「特色牌」,推進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全域生態環境更秀美。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近年,負重奮進的南安,大力推動經濟、社會和城市發展轉型升級,開啟跨越發展新格局。

南安市古稱「武榮」,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也是國內知名僑鄉。

2019年來,南安市現代化新南安建設邁出新步伐:一年來,該市綜合實力居全國中小城市百強第29位、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第11位、綜合經濟競爭力百強第40位、工業百強第24位、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第16位……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實施趕超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決勝之年。南安市委書記林榮忠表示,新的一年裡,該市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圍繞系統構建現代城市、實體經濟、幸福民生、綠色生態、社會治理和黨建保障「六大體系」,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努力創造南安高質量發展新業績。

堅持創新賦能 積蓄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自主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動能轉換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撐。」南安市藉由創新賦能,推動石材、水暖、機械等傳統產業積極打造產業升級版,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新舊動能轉換提速,積蓄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南安市委書記林榮忠介紹道,近年來,該市立足高質量趕超發展大局,以系統性思維整體謀劃推進城市、產業、生態、民生和服務保障等方面發展建設,逐步建構起了高質量趕超發展的脈絡支撐體系,經濟運行保持穩中有進態勢,趕超發展步伐堅實有力。

近日,位於南安市羅東鎮的福建童昌醫院項目建設現場,項目建設人員奮戰在各自的崗位上,緊張忙碌的工作場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該醫院建成後,將按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規劃,通過引進臺灣先進的服務模式和學科技術,建設成集醫療、預防、康復、科研、教學、保健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醫院。

高質量重點項目的引進、落地、建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近年來,南安市圍繞「項目攻堅年」活動精準發力,從優化前期服務、強化項目攻堅、加大招商對接等多個方面入手,創新項目「六個一」管理機制、「七張單」交辦管理制度,深入推行模擬審批方式,為該市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積蓄更強勁動力。值得一提的是,該市還創新推行大督導工作機制,推動由具體專項事項督導向重大決策部署督導轉變,由事後結果督導向事中過程協調督導轉變,由督事察人分離向督事察人協調推進轉變,徹底打通「最後一公裡」。

重點項目緊鑼密鼓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實構強:三安半導體研發與產業化項目、泛科軸承生產擴建項目、陽光中科太陽能電池智能生產線項目部分實現投產,宏圖海西公共物流港、綠色泛家居建材展貿項目、美的智慧家居科創項目等多個項目建設有序推進……

項目引領,初步奠定起傳統、高新、現代服務業「三足鼎立」新格局。截至2019年底,該市已有規模工業企業843家,超億元企業481家,超10億元企業52家,泛家居、芯谷、智谷成為南安產業的新名片,「石博天下、水暖萬家,芯動全球、智領未來,海絲源頭、成功故裡」的城市品牌也越來越響亮。

放眼望去,當前的南安,石材陶瓷、水暖廚衛、機械裝備、鞋服輕紡等主導產業穩健發展,「泛家居」產業年產值突破1000億元,成為南安響亮的區域品牌,傳統產業在「泛家居」產業聯盟和智能製造引領下「老樹開新芽」;在「智谷」和「芯谷」雙輪驅動下,該市已對接落地美的、綠色泛家居和三安高端半導體等龍頭項目,高新產業新動能蓄勢發力;以平臺經濟、服務型製造和文化旅遊為突破口,扶持培育了天地匯、泛家居線上平臺等一批流量型平臺,策劃推動了海絲國際文化旅遊綜合體、溫泉童話小鎮等一批重大文旅項目建設,三次產業結構更趨優化。

全面補齊短板 織牢民生事業「保障網」

每天,一到下課時間,南安市侖蒼鎮輝煌村的百姓書房總會迎來很多前來閱讀的學生。書房已經成為村莊中文化傳播的陣地,目前已獲得南安市五星級「百姓書房」稱號。

基層文化的發展,與輝煌村堅持把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息息相關。據了解,自該村兩委換屆以來,村裡通過整合統管盤活全村山林農耕地,由村集體打包出租給經營單位或個人獲取收益。僅2019年,該村就實現村集體收入近70萬元。

2019年,南安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補齊民生短板,持續推進精準扶貧,為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打下堅實基礎。

南安市人民政府市長張桂森表示:「我市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積極探索社會治理新機制,抓緊補齊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短板,構建更具親和力的幸福民生體系。」

一年多來,南安市全面開展「強基促穩」三年行動,大調解、和諧村(社區)創建、「進企入戶」大走訪等創新舉措,開展「網格 N」工作,推行精細化的社會治理網格化模式,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大格局,基層堡壘構建堅實;已規劃建設至第十三小學,新(改、擴)建幼兒園6所、中小學14所,新增幼兒園學位1800個、中小學學位5130個,教育資源布局更趨合理;成功醫院新院區啟動建設,基層衛生機構「空白村」全面消除,醫療衛生資源更加優質。

快速發展的輝煌村,在南安並非孤例。近年來,南安市創新探索符合實際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推出引導村集體購買優質國企股權、國有企業與村集體實現資產合作、村集體多元化投資、導入產業增收項目、吸引鄉賢回鄉創業等「五種模式」。目前,該市已全面消除「空殼」村,村集體收入10萬元以上村比例達83.1%。

村集體力量不斷加強,高質量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也更有的放矢。

在南安市向陽鄉馬跡村的萌芽生態綠茶合作社,方義芳老人熱情地端來綠茶。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他,去年一年光種茶就實現增收3000多元,再加上年底合作社的分紅,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方義芳的脫貧,與深圳市南安企業協會的悉心幫扶分不開。深圳市南安企業協會會長盧四海介紹,2016年以來,協會主動與馬跡村開展結對幫扶,推行「專業合作社 基地 貧困戶」模式,流轉土地建起萌芽生態綠茶合作社。

越來越多方義芳這樣的貧困戶過上好日子,與南安市近年來立足自身實際,更精準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的舉措密不可分。

作為全國首個實現各省區市異地南安商會全覆蓋的縣級市,南安市異地商會數量居全國縣級市首位,海內外南安鄉賢數量眾多。近年來,該市充分發揮優勢,創新實施「百會幫百村」、「萬賢扶千戶」、「造血式」慈善扶貧活動等精準舉措,最大限度地把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發揮出來,把社會賢達的人才智力凝聚起來,對貧困戶進行精準幫扶,實現社會力量對貧困戶幫扶全覆蓋。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南安全市國省定建檔立卡脫貧戶人均收入達13369元/年,脫貧成效得到鞏固提升。

踐行綠色理念 推動城市能級大躍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南安用實踐生動形象地闡明了城市發展和生態文明之間的辯證關係。先後獲得「國家生態市」、全國首批創建新能源示範城市、全國第六批(福建省首批)生態文明建設試點、中國宜居宜業典範市、「省級森林城市」等稱號,2019年位居中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第81位。

「一直以來,我市堅持生態優先,產城高端融合,構建更具生命力的綠色生態體系和更具吸引力的現代城市體系,打造屬於南安的城市『天際線』。」南安市人民政府市長張桂森表示,為打造城市「天際線」,該市在對自然環境認識的基礎上,著重梳理城市肌理,注重提升城市風貌、風情、風採,做好城市文化傳承,提升城市辨識度。

在南安市霞美鎮,去年底剛剛完工的「兩溪一灣」一期工程霞美陳塘示範段,不少群眾在透水混凝土、鵝卵石鋪就的堤上散步休閒。一路上,多種觀賞植物構成的景觀高低錯落,不遠處延伸向水面的觀景臺上,處處可見波光粼粼……霞美陳塘示範段的完成,極大改善周邊兩溪流域的生態環境。

「打造『兩溪一灣』生態,創新『城市雙修』模式,是南安立好『特色牌』,推進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打造的示範樣板,雛形初現。」南安市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兩溪一灣」工程建設,是南安把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土地整理、產業導入和鄉村振興結合起來,打造從水治理、水修復、水生態到水經濟的治水「4.0」升級版,目前已累計投入6.4億元,整治生態流域19公裡。

據了解,2019年,南安市立足自身環境優勢,深入開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全面實施生態市戰略,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域生態環境更秀美。在全省率先推行「灣長制」,嚴格落實河(湖)長制,流域劣Ⅴ類水質全部消劣提級,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9.4%。植樹造林1.76萬畝,水土流失治理8.76萬畝,全市行政區域內森林面積10.5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52.7%,實現了市民出行平均500米有休閒綠地。

持續提升城市綠色品質,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旨在做優城市空間布局,推動城市能級躍升。

近日,記者走進南安市中心城區規劃建設指揮部,翻開剛剛編制的工作簡報,各個片區項目進展持續加快:舊城片區柳湖水系連通工程(一期工程)完成總投資的86%,柳湖公園二期完成總投資的85%,建成一區木棧道、親水平臺、人行道、入口廣場等;市民中心防洪排水、福溪路等工程加快建設;商務中心美亭城市綜合體安置房完成竣工驗收;科教中心推進霞東霞西住宅小區和雙霞市場回遷工作。

為實現城市能級大躍升,南安實行大指揮部體制,由主要領導掛帥指揮,統籌推進舊城改造、新區建設,以產城高端融合理念,科學確立「雙城、雙軸、三帶」市域空間格局,明確城市各功能板塊發展定位,著力強功能、補短板、優環境,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位。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以來,南安持續優化城市空間布局,致力精建細管,城市承載功能更完善,市民生活環境更宜居,城鄉融合發展更協調,城鄉發展顯現新面貌。2019年,該市等級公路裡程超4000公裡,高速公路密度超過沿海省份平均水平,達到發達國家先進水平,城鎮化率61.2%,其中67個城建項目完成投資近68億元,市區建成區面積拓展至46.4平方公裡,新建城鎮汙水管網9.6公裡,高壓拆違82萬平方米,新(改)建市政道路19.5公裡,新增公共停車位440個、充電樁160個;投入30.2億元推進交通建設,新增公路裡程67.6公裡,水頭、石井、侖蒼、官橋再次入圍全國千強鎮,羅東成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新典範。

相關焦點

  • 航拍:空中看泉州獻禮亞藝節 大美南安歡迎您
    航拍:空中看泉州獻禮亞藝節 大美南安歡迎您 2015年11月08日 17:08作者:泉州晚報編輯:牛曉彤 78方摩崖石刻忠實記錄,「東方第一大港」的潮漲潮落裡,刺桐城父母官們曾在南安祈求賜風、敬祭海神,目送接天際的商舶,沿著飽含友誼、和平和福祉的海絲之路,從泉州走向世界,從世界駛回中國。
  • 興泉鐵路寧化至泉州段穿行南安6鄉鎮 將在省新建站
    昨日,記者從市發改局了解到,興泉鐵路(興國至泉州)寧化至泉州段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經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覆,項目總投資273.4億元,建設工期4.5年。其中,將在南安省新新設南安北站車站。建成後,南安至安溪、德化、大田、永安等地將實現動車直達。
  • 泉州今日開通南安梅山至泉州180醫院擁軍專線
    為幫助解決部隊官兵出行問題,繼續發揚泉州市擁軍的優良傳統,給部隊官兵及家屬提供安全、舒適、及時的運輸服務,泉州市汽車運輸總公司南安分公司從南安梅山至泉州客運專線抽調一部班車運營該擁軍客運班線,首期投入1部班車,起點為南安梅山部隊,終點為泉州180醫院,全程43公裡,耗時約1小時,票價為12元/人。
  • 對接香港 香格裡拉酒店有望亮相泉州東海
    在泉州晉江大橋的東側,282畝的土地上,將崛起五星級香格裡拉酒店、甲級寫字樓、商場、高檔住宅及配套設施,項目總投資總額約20億元,註冊資本約10億元。首期投資1億美元,外資5000萬美元。剛剛過去的幾天裡,數十個泉州項目讓泉州與港澳鄉賢、客商的手握到一起。
  • 一城向西丨淺析南安霞美是否能成為泉州發展大局的橋頭堡?
    隨著泉州旺盛的城市生長力從去年以來,已被列入泉州總規劃的大霞美,作為泉州、南安兩城交界,依山面江,是南安融入泉州「環灣、向灣、同城化」的必經之路。隨著政府規劃建設遊樂項目、多維產業技術園聚集正此,密集人流引發人居住宅、生活配套將不斷更新完善,城西一時間迎來下一個價值爆發點,而且很重要一點還是,大霞美不限購,這也是吸引眾多品牌開發商入駐的一個吸引點。
  • 2020泉州七個交通大項目最新進展,惠及晉江、南安、臺商等地!
    「想致富,先修路」,每一座城市的發展都離不來便捷的交通,在今年,泉州城市發展在交通方面總投資超百億,下半年泉州這些重大交通項目迎新進展,涉及泉州市區、晉江、南安等多地,一起來看下吧。2.泉州臺商投資區南北主幹道二期工程近日,泉州臺商投資區管理委員會科技經濟發展局關於泉州臺商投資區南北主幹道二期工程概算的批覆工程北起通港路,南止濱海路,路線全長約4.182公裡,規劃紅線寬度為68米。
  • 在南安,有著跨越千年的「瓷香瀰漫」……
    近年,在澎湖也出土了大量陶瓷,有許多篾點劃花青瓷,與南安南坑窯出產的產品有關。在亞洲,日本、菲律賓等地,也陸續出土泉州宋元時期的陶瓷產品,而其中多為南坑產品,充分印證了泉州海上絲綢之路昔日的輝煌。南安產瓷歷史悠久,早在唐代便有人開始燒瓷,宋元兩代是南安瓷的鼎盛時期,南坑窯群是當時的主要產地。
  • 宜春,江西的泉州!豐城、樟樹、高安,江西的晉江、石獅和南安!
    這與泉州幾乎是一樣一樣的,泉州市本級實力不弱,然而在強大的縣級市面前,泉州市本級黯然失色,毫無亮點。把宜春比作江西的泉州,實力強大豐城就是江西的晉江,民營經濟發達的樟樹則是江西的石獅,建材產業為主的高安則是江西的南安。
  • 興泉鐵路能給泉州帶來什麼?安永德南安可以坐動車?
    興泉鐵路的前世今生泉州的鐵路發展就是一部辛酸血淚史。泉州的心酸鐵路史再後來,江西省為了帶動老區發展,開始行動起來,規劃了「吉永泉鐵路」,再後來改著改著就變成了興泉鐵路(江西興國—泉州)。安溪、南安最終到達泉州惠安,在泉州預留廈門方向引入條件。
  • 南安霞美:建設宜居宜業創新型經濟強鎮
    光電基地實景圖­  位於泉州、南安兩城交界處的霞美鎮,依山面江,素有南安「東大門」之稱,是南安融入泉州「環灣、向灣、同城化」發展大局的橋頭堡,區位優勢明顯。有理由相信,這三大服務產業的落戶生根,往來的遊客將帶動霞美第三產業——服務業的蓬勃發展。加上已開花結果的機械裝備製造、光電信息產業等,第二、第三產業齊頭並進的霞美,將成為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明星鄉鎮。­  「三園」是濱江機械裝備製造產業基地、泉州(南安)光電信息產業基地、泉州園林花卉產業基地三大支柱產業園區。圍繞「三園」搞建設,謀發展,做強三大產業,帶動集群發展。
  • 途徑安溪、南安,連接廈門等地,泉州有望新增一條高鐵!
    由京九鐵路興國站引出,經江西省贛州市興國、於都、寧都、石城,福建省三明市寧化、清流、明溪、三元區、永安、大田,再經德化、永春、安溪、南安等縣市,終至泉州市,正線全長495.867公裡,設計時速160公裡,於2017年3月16日開工建設,建設工期為4.5年。
  • 泉州玻璃橋:南安玻璃橋+大坪山玻璃橋地址交通攻略
    泉州首座玻璃橋-南安豐州桃源玻璃橋  福建清境桃源健康養生旅遊度假區地點:南安市豐州鎮環山水吼村路程:離泉州市中心25分鐘車程、晉江機場35分鐘、泉州北高速出口15分鐘、泉州動車站13分鐘車程。
  • 南安縣域經濟:向高質量發展之路挺進
    這裡地處閩南經濟核心,歷史上曾是閩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九日山摩崖石刻、金雞古港等海絲遺蹟都見證了歷代南安人勇立潮頭、敢拼會贏的動人場景。  近年來,南安市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進一步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集群,奮力開創南安高質量趕超發展新局面。
  • 南安官橋鎮泗溪村:盤活農村資源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東南網12月11日訊(通訊員 陳建興)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南安市官橋鎮的泗溪村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村,村中有不少閒置的土地。那麼,泗溪村是如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呢?近年來,泗溪村依託南門溝獨特地理環境,入股泉州南安仙腳印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以「村企合作」的模式,盤活農村資源,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2020年被評為鄉村振興試點村。近日,記者來到泗溪村南門溝美麗鄉村建設產業園,工人正在整理田地。
  • 南安人在家門口很快就能坐上火車啦!興泉鐵路泉州段在康美開工
    ­  16日,興泉鐵路泉州段在南安市康美鎮石礱隧道工地開工,這意味著興泉鐵路全線開工建設。記者從南安市發改局獲悉,興泉鐵路南安段正線37.48公裡、貨車線11.53公裡,將在省新鎮設南安北站,今後南安市民坐火車將更加方便。
  • 南安三中退教協會組織退休老教師前往泉州參觀學習
    12月5日上午,南安三中退教協會近20名離退休老教師在退教協會會長、校黨支部原書記洪南琪的帶領下,前往泉州清源山、刺桐時代村參觀學習。南安三中校友洪明海、洪明森、洪俊彬,南安三中校長潘敬銘、工會主席許德發、辦公室主任黃澤生等全程參與。
  • 南安豐州古城列入泉州古城歷史城區範圍
    ­  近日,備受關注的《泉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修編)》方案完成。和1983年版規劃相比,本次修編將南安豐州古城列入古城歷史城區範圍。泉州市域的整體保護結構為「一核、兩軸、九片區」,「一核」指歷史城區及其周邊環境,核心範圍總面積約7.08平方公裡,除了泉州古城6.41平方公裡,新增豐州古城0.67平方公裡。
  • 泉州南安夜市經濟調研
    經過比較權衡,福建分隊最終選擇以泉州市南安中駿世界城廣場處的夜市為調研目標。在第一次調查中,為了對夜市的人流量及售賣情況有比較直觀的感受,福建分隊選擇在晚上七點半到達廣場。此時不少市民已經吃完晚餐出門散步了,夜市也漸漸變得熱鬧起來。放眼望去,廣場上有五六十個攤位,主要賣的商品為食品、衣飾、兒童玩具。
  • 泉州南安豐州發現漢代夜壺(組圖)
    漢代夜壺盤口壺五連罐  臺海網1月21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李賢斌)南安豐州皇冠山古墓群昨出土一個東漢到三國時期的矮扁形狀的盤口壺連同此前幾天的五連罐、夜壺等,專家稱這是泉州首次發現的漢代文物,並推測可能是漢人南遷時從中原帶來泉州的,說明豐州古墓並不都是六朝時期的,還有更早的。這些文物,有望成為漢代中原人南遷泉州的實物見證。  盤口壺跟之前發現的不一樣,顯得矮扁。泉州市博物館副館長陳建中判斷它為東漢到三國時期的,年代更早。  此前幾天,考古人員還在這幾座古墓中發現夜壺、五連罐等。
  • 衛星圖上看泉州,聊聊江濱南路南安段的前世今生,拉近距離有多難
    泉州江濱南路南安段,起於南安美林街道市民中心片區府前大道,經南安教育中心片區,霞美鎮仙河村、杏埔村,在金雞攔河閘處與鯉城段對接,成為南安聯繫泉州的一條便捷通道,建成後將大大縮短南安市區到泉州市區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