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官橋鎮泗溪村:盤活農村資源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2020-12-12 東南網泉州頻道

東南網12月11日訊(通訊員 陳建興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南安市官橋鎮的泗溪村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村,村中有不少閒置的土地。那麼,泗溪村是如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呢?

近年來,泗溪村依託南門溝獨特地理環境,入股泉州南安仙腳印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以「村企合作」的模式,盤活農村資源,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2020年被評為鄉村振興試點村。

近日,記者來到泗溪村南門溝美麗鄉村建設產業園,工人正在整理田地。泉州南安仙腳印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甄小士告訴記者,今年是他們第一次在泗溪村這裡種植,除了葡萄外,還種植了貓耳藤200多棵,夫人李600多棵。

早在一年多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地。泗溪村村委會主任王春生告訴記者,為了盤活這一荒地,村兩委通過老人協會、村民小組,又分片包戶,一戶戶找村民溝通,把項目的意義和村集體的收入一一講清。

徵得村民同意後,泗溪村入股泉州南安仙腳印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獲得20%的股份,以「村企合作」的模式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解決剩餘勞動力。

「現在這片土地不僅一年可以為村裡帶來20萬元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還幫助村裡解決了不少剩餘勞動力,有近30名村民留在這裡當幫工。」王春生說道。

「我們根據南門溝的地勢,做了一個整體的三期規劃,一期以特色農業為主。」甄小士告訴記者,他們還將繼續開發他特色文化以及建設遊玩設施。

除了村企合作之外,泗溪村還利用自然資源,改善環境,發展旅遊業。如今,在泗溪村南門溝腳下,一個碧水粼粼的水庫已經基本成型,工人正在砌築擋牆,這裡是泗溪村規劃建設的五七水庫。

「接下來,我們還將帶動周邊村民一起發展民宿。」王春生說道,這樣既可以增加村民收入,還可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相關焦點

  • 泉州南安市官橋鎮泗溪村:奏響「四部曲」為鄉村振興加油_中國經濟...
    泗溪村位於官橋鎮政府駐地西3.5公裡處,因四周溪流環繞,故取名為泗溪村,轄13個自然村,總人口7085人,黨員149名,現有耕地2400畝,山地16570畝,村民主要收入以農業種植和外出經商、務工為主,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村。2019年被南安市評為「和諧村」、「郵儲信用村」、「先進治保組織」。2020年被評為鄉村振興試點村。
  • 無災無害十來畝地瓜枯死 事發南安官橋鎮泗溪村
    辛苦種的地瓜田枯死,阿婆坐田間不知所措東南網7月12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楊江參 黃謹 實習生 林璐瀾 文/圖)南安官橋泗溪村很快,南安市農業局、官橋鎮政府和泗溪村村委會的工作人員都趕到了現場。「這些人查看後,初步排除蟲害等自然原因,建議我們報警。」林阿婆說,當時有人懷疑是被除草劑毒死的,但具體要專門機構判定。他們選擇了報警,南安官橋派出所的民警到了現場,拿走了幾棵地瓜苗說要回去檢測。
  • 王新志:借鑑橫溪塢村經驗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究其根本原因,在於橫溪塢村積極探索,大力發展村莊內各種社會經濟組織,實現了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有許多先進的做法值得我省學習借鑑。 其中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橫溪塢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茶葉和竹子資村是橫溪塢村最大的優勢資源,在原本一家一戶小農生產經營模式下,經營效益並不是十分突出,平均每畝毛竹山只有200元的收益,對農民增收的貢獻微乎其微。
  • 關於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幾點思考
    青海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提出啟動實施集體經濟「破零」工程,力爭到2020年基本消除集體經濟「零收入」村。5月15日,省委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實施全省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的指導意見》《青海省村集體經濟發展基金設立方案》,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指明了方向。  一、為什麼要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 麻慄坡縣「三聯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麻慄坡縣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夯實執政根基的重要保障,著力構建「改革+產業+項目」模式加快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截止目前,該縣102個村(社區)集體經濟年收入均達5萬元以上,其中:50萬元以上5個、10—50萬元49個,5—10萬元48個。
  • 鶴山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有成效 盤活了農村資源 壯大了集體...
    目前,鶴山市已在「全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系統」完成了對各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信息錄入、修改和核對等工作,計劃開始陸續發放新的農村集體組織登記證,確保正常開展經營管理活動。同時,鶴山市積極探索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壯大了集體經濟,增加了村民收入,讓村民生活更有盼頭。
  • 荔波縣拉片村「3335」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2019年以來,按照省州縣「村社合一」工作要求,荔波縣拉片村結合村情實際註冊成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核定資源資產972.35萬元,通過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上爭資金、做文章、找出路,創新「3335」工作模式(即用活「三人」,健全「三制」,盤活「三資」,做活「五變」),以旅遊產業為主導,探索「黨建+
  • ...大力實施「黨建+項目+資源」,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蓮鄉...
    湘潭縣:大力實施「黨建+項目+資源」,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蓮鄉經驗」 湖南日報·新湖南(通訊員 文武 彭成)今年以來,湘潭縣緊緊抓住「鄉村振興的根本是產業興旺,產業興旺落腳點在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為重點,深入推進「三年強村計劃
  • 安徽省蕪湖縣六郎鎮新福村: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助力鄉村振興
    我要評論 近年來,安徽省蕪湖縣六郎鎮緊扣鄉村振興的部署要求,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推進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和保證村級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舉措,其中以新福村為代表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尤為矚目
  • 鳳陽:「四計」推動村企聯建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鳳陽縣因村制宜,廣拓門路,用好「四計」,紮實推進村企聯建,實現農民和村集體經濟雙增收,加快鄉村振興步伐。  盤活資源,善創新  「我們村山地較多,通過與康盛公司合作,變廢為寶,把閒置的山地利用起來,不僅能給流轉土地的村民帶來經濟實惠,還能帶動部分農戶特別是扶貧戶就業,一舉兩得,村民都積極支持。」
  • 江南區:盤活土地資源 壯大集體經濟 - 縣區動態 - 廣西南寧市人民...
    近年來,江南區把農村可利用土地作為創業致富資源,通過土地流轉,引導和利用非公企業在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優勢,開展村企合作,發展現代化、科學化、規模化農業扶貧種養產業,不斷增強「造血」功能,壯大村集體經濟,其中蘇圩鎮慕村的實踐探索最為成功。
  • 汙水直排農田 南安官橋泗溪村6個養豬場被責令搬遷
    生態園變養豬場 汙水直排農田 南安官橋泗溪村6個養豬場未辦理環保審批手續,目前已被責令搬遷 通過管道,未經處理的汙水直排山腰的池塘 東南網4月28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楊江參 謝向明 實習生 吳智明 文/圖)「我們村有好幾個養豬場
  • 關於發展村集體經濟 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的建議
    我市大多數村集體所有的山林地早已承包到戶,使得村集體早已都無集體土地,集體資源的匱乏加劇了當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難度。目前,全市有944個行政村是村集體經濟收入「空殼村」,佔總數的50.9%。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集體資源的匱乏。村民合作社負責人缺乏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留不住人才,缺乏經濟領頭羊。   (二)收入結構單一,整體水平不高。
  • 南祖村店: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定興鎮南祖村店村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指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全村人民凝心聚力謀發展,團結致富奔小康。「我們村外出務工的比較多,這樣一來,土地就撂荒了,我們一起盤活土地搞集體經濟,就是為了讓村民多一份收入」,村支書許繼正說道。
  • 長洲區:開發「回留地」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通過開發『回留地』發展村集體經濟,現在這裡是大廈林立了。」梧州市長洲區興龍辦事處黨建負責人介紹說。近年,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長洲區結合本地資源優勢,引導盤活農村「回留地」資源,推行「農村股份合作制」,採取自主開發、合作開發、資源入股等多形式「組合拳」發展集體經濟,使得農村集體資產資本保值增值,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增收。
  • 關於整合資源 健全機制 加快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建議
    百色市政協四屆五次會議第86號提案 集體提案單位名稱或第一提案人:梁 筱 麻麗霞 內容: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點和難點,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同步小康的重要保證近年來,我市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也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及困難,以那坡縣為例,主要表現為:   一是集體經濟收入結構較單一,發展總體水平不高。我縣農村集體經濟增收幅度較大的村主要依賴政府扶持資金入股分紅、物業租賃收入、縣級統籌的服務創收、資產盤活等,產業帶動等經營性收入偏少。
  • 改了民風正了村風 南安官橋泗溪村有個老年學校
    泗溪村老人一起學唱紅歌。東南網4月17日訊(海絲商報記者 賴香珠 李想 通訊員 黃筱凌 文/圖)「現在是農村土地確權的關鍵時期,確權之後,使用權歸屬將更加明確。如果到時還沒有辦理的,損失可就大了,沒辦理好的農民朋友要抓緊了……」昨日,在官橋鎮泗溪村一所特殊的老年學校,校長林文實用閩南話,耐心地給村裡的老人們講解土地確權知識。
  • 青海省都蘭縣積極探索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
    人民網西寧4月2日電 都蘭縣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鞏固農村牧區基層組織建設成果,增強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後勁的重要舉措,通過政策引、組織推、能人帶等方式,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取得積極成效。 落實政策,激活資源求效益。
  • 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帶動寶源群眾脫貧致富
    赤水市寶源鄉依託優勢資源,通過資金政策支持,引進企業興辦村級合作社,發展特色產業,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 寶源鄉聯奉村抓住發展壩區為契機,對村裡的產業進行規模化、結構化調整,先後引進花卉種植、特色水產養殖等產業入駐,並將項目成功發展為村集體經濟項目。
  • 黨建富民強村 南安羅東高塘村「蝶變」
    近年來,南安累計投入幫扶資金7600多萬元,帶動社會資金1900多萬元,落實改善生產生活設施、社會民生事業項目720多個。­  【富起來】­  盤活資產年收入70多萬­  村莊要持續發展,關鍵是要有長久的村財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