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帶動寶源群眾脫貧致富

2020-12-14 騰訊網

赤水市寶源鄉依託優勢資源,通過資金政策支持,引進企業興辦村級合作社,發展特色產業,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

一大早,在寶源鄉聯奉村生態魚養殖基地裡,村民舒繼勇正在對魚塘進行水質和水管等進行巡查。「五十多歲的人出去打工都沒人要,在這裡工作不僅離家近,每個月工資還有3、4000元,我很滿意。」從2019年10月份投產開始,他就進入養殖基地,負責起基地裡日常管理工作。

寶源鄉聯奉村抓住發展壩區為契機,對村裡的產業進行規模化、結構化調整,先後引進花卉種植、特色水產養殖等產業入駐,並將項目成功發展為村集體經濟項目。其中特色水產養殖就流轉了55畝土地,並根據市場以銷定產,目前年產量能達60萬斤以上。

「整體流轉改造水產養殖,現在銷售情況基本穩定。目前銷售了六萬多斤,營業額在一百多萬元,今年的營業額超過兩百萬元沒有問題。」赤水市陳魚躍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躍華向記者介紹,「現在長期在此務工的村民有三人,臨時務工一百八十元一天,需要多少人請多少人。」

通過轉變發展思路,聯奉村的村集體經濟項目成為招商引資、聯繫務工的重要窗口和平臺,實現村集體經濟由「財政輸血」向「市場造血」轉變,增強村集體經濟生機活力。

寶源鄉聯奉村黨支部書記王陳告訴記者:「我們把企業引進來與村集體融合發展,以『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融合發展,目前,村集體經濟已突破兩百萬元,解決了近百人的就業問題。」

寶源鄉還通過項目支撐、政策支持等途徑,在資金籌措、土地流轉、民工組織等方面,積極為到鄉創業人員提供便利。2019年12月,一家臘製品加工企業被引進到寶源鄉聯華村,並正式投產,為該村的村集體經濟增添了新動力。

貴州省王菇娘貿易有限公司生產廠長閻倫富說:「我們通過抖音還有訂單銷售了六萬五千斤,銷售額在五百萬左右,總體還算不錯。」

聯華村依託自身優勢,以「兩烤一水」臘製品、竹筍加工和生態水產為發展思路,不斷將產業提檔升級,利用線上線下模式發展經濟,不僅銷路拓寬了,群眾也增收致富了。

「現在我們主要是加工臘肉、竹筍等產品,臘肉項目可以增加兩萬的收入。還有中華鱘養殖基地,每年能增加村集體經濟四萬元。」寶源鄉聯華村黨支部書記陳子明表示,「聯華村現在的加工規模偏小,下一步我們準備擴大生產規模,爭取四百萬的資金,用於擴大生產廠房,村集體一年的收入可以達三十萬以上,村民的豬肉不愁銷路,每年也能增收一萬四千元以上。」

寶源鄉以各村獨特優勢產業,從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思路去謀劃發展,最大限度發揮綠色生態優勢,盤活存量資產,做大做強村級集體經濟,截止目前,全鄉村集體經濟積累達到830萬元,產業項目達35個。

(記者:陳俁)

主   辦:赤水市融媒體中心

總 監 制:翁永學

監   審:喻德江

責 任 編 輯:易正洋

編   輯:秦 情

相關焦點

  • 東平鎮富山村: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東平鎮富山村: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 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東平鎮富山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近年來,富山村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靈活運用土地流轉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通過入股富山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利用村委閒置土地建設商鋪出租等方式,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了大幅度增加。東平鎮富山村第一書記 呂本東▼村集體經濟從4萬元發展到現在的36萬元。
  • 安徽省蕪湖縣六郎鎮新福村: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助力鄉村振興
    安徽省蕪湖縣六郎鎮新福村: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助力鄉村振興2019-11-07 11:3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蕪湖縣人民政府        瀏覽量: 4785 次我要評論 近年來,安徽省蕪湖縣六郎鎮緊扣鄉村振興的部署要求,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推進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和保證村級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舉措,其中以新福村為代表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尤為矚目
  • 關於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幾點思考
    青海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提出啟動實施集體經濟「破零」工程,力爭到2020年基本消除集體經濟「零收入」村。5月15日,省委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實施全省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的指導意見》《青海省村集體經濟發展基金設立方案》,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指明了方向。  一、為什麼要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 壯大集體經濟富民強村
    下一步,昆明市將堅持「守正」與「創新」相結合,進一步探索符合實際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推動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全面消除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整體提升基層組織運轉保障和服務群眾能力,帶領廣大群眾共同致富奔小康。
  • 昆明市著力拓寬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路徑
    這裡花滿地、樹成行,水成景、綠滿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強勁,群眾正大步邁向小康生活。近年來,昆明市緊扣「大城市與大農村並存」實際,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全域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不斷拓寬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路徑,打造出了一批批像阿烏村一樣村容美、產業強、農民富的生態宜居村莊,全面小康路上特色亮點頻現,幸福生活故事格外動人。
  • 鐘山:依託旅遊資源優勢 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我縣聚焦特色產業發展,依託鐘山百裡水墨畫廊旅遊資源優勢,帶動周邊困難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走進公安鎮荷塘村委吉塘村,一棟棟錯落有致的別墅映入眼帘,人人臉上洋溢著笑容。貧困戶廖永作說,在還沒有開發百裡水墨畫廊景區之前,他住著下雨天都漏雨的瓦房,養豬還要向親戚朋友借錢養,溫飽難以解決。隨著景區的建成,遊客多了起來,他在家門口做起來小生意,建起了新房子,並在2017年順利脫了貧。
  • 王新志:借鑑橫溪塢村經驗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其中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橫溪塢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茶葉和竹子資村是橫溪塢村最大的優勢資源,在原本一家一戶小農生產經營模式下,經營效益並不是十分突出,平均每畝毛竹山只有200元的收益,對農民增收的貢獻微乎其微。為了增加農民收益,在做了廣泛民意調研的基礎,以裘松偉為書記的橫溪塢村黨組織開始組建毛竹合作社,流轉了村裡6000畝毛竹林。
  • 南安官橋鎮泗溪村:盤活農村資源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東南網12月11日訊(通訊員 陳建興)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南安市官橋鎮的泗溪村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村,村中有不少閒置的土地。那麼,泗溪村是如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呢?近年來,泗溪村依託南門溝獨特地理環境,入股泉州南安仙腳印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以「村企合作」的模式,盤活農村資源,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2020年被評為鄉村振興試點村。近日,記者來到泗溪村南門溝美麗鄉村建設產業園,工人正在整理田地。
  • 林頭:以項目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突破性發展
    長期以來該鎮都以傳統鑄造業為主,素有「華東鑄造之鄉」美譽,近年來,林頭鎮開始逐步轉型,探索發展綠色農業經濟,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夯實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戰略之舉,堅持一切依靠項目、一切服務項目,通過「選、強、活、扶」四種方式實現了全鎮村級集體經濟突破性發展。
  • 勐阿鎮黨建引領促發展 脫貧致富奔小康
    原標題:黨建引領促發展 脫貧致富奔小康近年來,勐海縣勐阿鎮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立足「圍繞脫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總體思路,通過建強支部、發展集體經濟、轉移就業鞏固脫貧成果,努力把組織資源轉化為精準脫貧優勢,把組織活力轉化為精準脫貧動力。2019年實現貧困村和貧困戶全部脫貧出列,貧困發生率降至0%。
  • 壯大集體經濟做好長效幫扶
    原標題:壯大集體經濟做好長效幫扶   10月17日,記者來到福安社口鎮坑裡坑村,村黨支部書記雷興壽正和工人們忙著討論竹製吸管加工廠的施工,工廠建成後將出租給企業經營
  • 邯鄲廣平:壯大集體經濟 助力鄉村振興
    廣平縣在推動鄉村振興過程中,以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為抓手,圍繞鄉村公園化、田園景區化、資源組織化、農民職業化發展目標,聚焦收入、就業、產業、人才、品牌、科技等核心要素,落實農林牧副漁,採取特色種養產業、股份合作、龍頭帶動、全域旅遊、農村電商、勞務輸出等12項工作措施。
  • 【鄉村振興】大林鎮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
    以肉牛養殖、錦繡海棠、藥材、葡萄、水稻、紅鮮椒為主導產業,持續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全鎮現有公司4個、農村合作社109個、示範發展項目8個。2019年35個嘎查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萬元。趟出新路子大林鎮按照「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的發展思路,推進「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黨員示範戶、貧困戶)」發展模式,實施拓寬集體經濟增收工程,著力突出基層黨組織領辦作用,抓好鄉村振興,推進「一村一品」,積極推動「黨支部+」產業模式,以點帶面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
  • 瀏陽發展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行動計劃啟動
    瀏陽日報訊(記者羅方平)「今年將繼續主打蓮子產業,延伸相關產業鏈的同時,推動鄉村旅遊高效發展,帶動集體經濟繼續增收。」5月14日,談及今年發展目標,社港鎮淮洲村黨總支書記湯振宇信心滿滿。通過採取「支部主導、公司運營、全民參與、成果共享」的模式成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淮洲村多線布局發展蓮子和金針菜產業。
  • 寧鄉:打造「水果小鎮」,帶動群眾發展產業脫貧致富
    孫高尚介紹,通過水果等產業發展,2019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6萬元,4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黨員的幫助引領下,紛紛發展了土雞養殖、黃桃種植等產業。「技術、銷售方面有什麼困難,黨員幹部都第一時間來幫我解決,完全不用愁!」黃鶴村建檔立卡貧困村民張石強靠養雞和種黃桃,每年收入近2萬元,而能在家門口做事讓他很安心。
  • 河北遷西:興城鎮舉辦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擂臺賽
    為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從根本解決制約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該鎮通過「黨委擺擂臺、村村大比武」形式,讓各村在擂臺賽上同臺角逐,展示風採,互促提升。這場擂臺賽作為鎮黨委搭建的學習交流平臺,促進了各村之間的學習和借鑑,通過工作「回顧」,對照查找不足,及時總結經驗,制定下步計劃,有力促進了各村在壯大集體經濟工作上爭先進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展示繪就了一幅幅具有興城特色的鄉村發展新藍圖。
  • 麻慄坡縣「三聯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麻慄坡縣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夯實執政根基的重要保障,著力構建「改革+產業+項目」模式加快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截止目前,該縣102個村(社區)集體經濟年收入均達5萬元以上,其中:50萬元以上5個、10—50萬元49個,5—10萬元48個。
  • 東莞厚街鎮安排1.08億元專項資金幫扶、激勵農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安排1.08億元專項資金,加快促進農村產業興旺 《方案》提出,培育農村發展新動能,東莞市厚街鎮要安排1.08億元農村產業興旺專項資金,用於幫扶、激勵農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統籌推進次發達村加快發展,優先安排用地指標,實施新招引項目和增資擴產項目地方稅收留成按比例獎勵。
  • 山陽縣聚力發展村集體經濟
    農村富不富,關鍵靠支部。近年來,山陽縣堅持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推動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工程來抓。全面貫徹落實商洛市《關於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實施意見》《關於獎勵村幹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指導意見》,結合當地資源稟賦和產業脫貧實際,制定出臺了《山陽縣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政策措施;成立以縣委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縣級領導聯鎮抓部署、業務部門聯片抓指導、鎮村領導包村抓落實的工作機制。
  • 南祖村店: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定興鎮南祖村店村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指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全村人民凝心聚力謀發展,團結致富奔小康。「我們村外出務工的比較多,這樣一來,土地就撂荒了,我們一起盤活土地搞集體經濟,就是為了讓村民多一份收入」,村支書許繼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