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厚街鎮安排1.08億元專項資金幫扶、激勵農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2020-12-14 大洋網

東莞市《厚街鎮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以下簡稱《方案》)已正式出臺,今天上午記者從東莞市厚街鎮獲悉。根據《方案》,該鎮將以「產業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人才振興、組織振興」為五大著力點,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力爭到2022年,厚街鎮鄉村振興取得顯著成效。

安排1.08億元專項資金,加快促進農村產業興旺

《方案》提出,培育農村發展新動能,東莞市厚街鎮要安排1.08億元農村產業興旺專項資金,用於幫扶、激勵農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統籌推進次發達村加快發展,優先安排用地指標,實施新招引項目和增資擴產項目地方稅收留成按比例獎勵。

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加快物業經濟升級發展,拓寬社區投資經營渠道,提高集體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合理控制福利開支以及股東分紅,當年收益降幅較大的,應積極採取措施壓減福利開支以及股東分紅,到2022 年力爭消滅收不抵支社區。探索鎮、社區合作模式,支持和引導集體經濟以土地、物業或自有資金,通過多種方式參與城市更新、園區開發或基礎設施建設等投融資項目。

重點加強生產性廠房5000平方米及以上物業的選商引資,進一步招引高產值、高科技、高稅收企業落戶厚街。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實現承包土地信息聯通共享。實施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程,發展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完善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實施辦法,強化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完善農村集體資產「兩個平臺」,嚴控非生產性開支,規範股份分紅,推動和督促農村增資減債、增收節支、增效堵漏。理順集體物業權屬,鼓勵社區或片區統籌發展。

在農業方面,東莞市厚街鎮研究整合新圍、大逕自然資源,連片開發建設,打造荔枝、茶葉名優品牌,發展農業觀光旅遊,推動集體經濟快速發展。加快啟動東部生態板塊文旅健康運動小鎮項目,深入挖掘鄉村旅遊新模式,幫助欠發達社區加速脫貧。

市鎮兩級投入1.28億元,打造東莞市特色精品示範村

《方案》提出,市鎮兩級將投入1.28億元,指導東莞市厚街鎮陳屋、湧口、新圍、大逕四個社區逐項對標市「十個一」工程要求打造成全市特色精品示範村。同時,市鎮兩級投入1.6億元,鼓勵非特色精品示範村積極開展「特色精品村」創建工作,厚街鎮財政分別補助500萬元作為前期啟動資金,推動項目順利實施。

東莞市厚街鎮投入2200萬元鼓勵各社區自行開展「見縫插綠」等綠色景觀建設。投入4992萬元,提升農村廁所革命以及垃圾中轉站革命。

東莞市厚街鎮投入200萬元完善鄉村建設規劃編制,投入1000萬元研究制定特色精品村建設規劃。同時穩步推進東莞市厚街鎮溪頭、南五、厚街3個社區的農民公寓建設,鼓勵更多農民公寓項目的立項建設,解決群眾住房難問題,研究推進農民公寓建設規劃,合理改善農民居住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該鎮還將計劃投入2500萬元補貼各社區在三年內建成至少25個綜合停車場,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多層停車場的建設、運營和管理,解決群眾停車難題。

深化社區鄉風文明,發展紅色旅遊路線

《方案》提出,東莞市厚街鎮投入1000萬元加大文明公益宣傳力度,建立鎮文明實踐中心,並在四個片區各選取一個條件成熟的社區建立社區文明實踐站。投入1078萬元,打造厚街紅色文化基地,建成汪潭紅色主題公園,逐步發展紅色旅遊路線。投入300萬元,對東莞市厚街鎮橋頭社區新建幼兒園貼息補助2000萬借款資金。投入2000萬元,鼓勵和扶持各社區興建和改造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並補助社衛中心各站點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

《方案》提出,東莞市厚街鎮投入4130萬元,完善村級安全辦建設,加強農村安全生產。同時積極推進和規範村消防隊站建設,進一步提高消防安全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結合的社區治理體系,加快推進農村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民主法治村創建覆蓋。

東莞市厚街鎮投入5000萬元,建立「1+5+N」基層社會治理指揮調度體系,選取該鎮珊美、湧口、寶屯、新圍、湖景等5個社區作為基層社會治理試點先行社區,探索開展「全科網絡」和「一張網」治理體系建設,實現統籌聯動,形成大聯動、微治理的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投入300萬元在厚街全鎮各社區主幹道、公園、市場等重要位置增加安裝治安視頻監控系統,增加視頻監控覆蓋率,提升鎮智網工程服務效能。

投入3135萬元鼓勵村民就業創業,結合該鎮當前就業形勢和發展思路,加大對就業創業的扶持力度,優化就業創業環境,營造全民就業創業的濃厚氛圍,提升戶籍勞動力的就業創業素質,落實推動就業創業發展的各項幫扶措施,促進全鎮就業創業工作的穩步發展。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劉滿元  通訊員:許鑄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楊洪權

相關焦點

  • 壯大集體經濟富民強村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縱向需要市、縣、鄉(鎮)、村四級聯動,橫向需要組織、財政、農業農村等部門同頻共振,核心則需要發揮村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和黨員幹部的示範帶頭作用。」    實際工作中,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支撐引導作用,2019年以來,市級財政共計安排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資金4200萬元。充分發揮農業農村部門在科技和政策方面的優勢,全面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截至2020年9月,全市共494個村、3109個村小組成立了集體經濟組織。
  • 壯大集體經濟做好長效幫扶
    原標題:壯大集體經濟做好長效幫扶   10月17日,記者來到福安社口鎮坑裡坑村,村黨支部書記雷興壽正和工人們忙著討論竹製吸管加工廠的施工,工廠建成後將出租給企業經營
  • 昆明市著力拓寬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路徑
    這裡花滿地、樹成行,水成景、綠滿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強勁,群眾正大步邁向小康生活。近年來,昆明市緊扣「大城市與大農村並存」實際,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全域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不斷拓寬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路徑,打造出了一批批像阿烏村一樣村容美、產業強、農民富的生態宜居村莊,全面小康路上特色亮點頻現,幸福生活故事格外動人。
  • 瀏陽發展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行動計劃啟動
    5月14日,談及今年發展目標,社港鎮淮洲村黨總支書記湯振宇信心滿滿。通過採取「支部主導、公司運營、全民參與、成果共享」的模式成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淮洲村多線布局發展蓮子和金針菜產業。2019年,淮洲村的蓮子和金針菜產業純利潤超過25萬元,進一步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推動了鄉村旅遊發展。淮洲村的發展是瀏陽加快發展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的代表。
  • 關於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幾點思考
    青海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提出啟動實施集體經濟「破零」工程,力爭到2020年基本消除集體經濟「零收入」村。5月15日,省委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實施全省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的指導意見》《青海省村集體經濟發展基金設立方案》,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指明了方向。  一、為什麼要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 山陽縣聚力發展村集體經濟
    農村富不富,關鍵靠支部。近年來,山陽縣堅持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推動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工程來抓。全面貫徹落實商洛市《關於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實施意見》《關於獎勵村幹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指導意見》,結合當地資源稟賦和產業脫貧實際,制定出臺了《山陽縣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政策措施;成立以縣委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縣級領導聯鎮抓部署、業務部門聯片抓指導、鎮村領導包村抓落實的工作機制。
  • ...懷遠縣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懷遠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2019...
    進一步完善農業、財政、水利、民政、自然資源、交通等部門對農村的投入機制,除按國家投資要求必須專款專用的項目資金外,其餘項目資金結合發展集體經濟需要,集中投入使用。每年安排100萬元發展集體經濟獎勵基金,用於發展集體經濟表彰。
  • 今年我省安排產業類專項扶貧資金17.2億元,貧困戶幫扶組織化程度達...
    今年我省安排產業類專項扶貧資金17.2億元,貧困戶幫扶組織化程度達93.25%產業扶貧託起幸福小康夢海南日報記者 傅人意 通訊員 潘志勇12月8日,位於儋州市中和鎮水井嶺的金通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扶貧產業基地粗加工車間內
  • 鳳陽:「四計」推動村企聯建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鳳陽縣因村制宜,廣拓門路,用好「四計」,紮實推進村企聯建,實現農民和村集體經濟雙增收,加快鄉村振興步伐。  經預算,2020年趙拐村發展葛根種植能為該村集體經濟增收約5萬元,直接帶動貧困人口70餘人季節性就業,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 石門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繪就全面小康新底色
    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產業扶貧的有力舉措,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法寶。在維新鎮,紐荷爾臍橙高標準產業園、湘蓮特色種植基地、花椒示範園等16個產業基地,持續助力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不斷為全面小康增色添彩。
  • 南祖村店: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定興鎮南祖村店村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指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全村人民凝心聚力謀發展,團結致富奔小康。「我們村外出務工的比較多,這樣一來,土地就撂荒了,我們一起盤活土地搞集體經濟,就是為了讓村民多一份收入」,村支書許繼正說道。
  • 林頭:以項目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突破性發展
    長期以來該鎮都以傳統鑄造業為主,素有「華東鑄造之鄉」美譽,近年來,林頭鎮開始逐步轉型,探索發展綠色農業經濟,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夯實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戰略之舉,堅持一切依靠項目、一切服務項目,通過「選、強、活、扶」四種方式實現了全鎮村級集體經濟突破性發展。
  • 印莊鄉畢家窩鋪村:壯大集體經濟 建設幸福鄉村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重要舉措,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印莊鄉畢家窩鋪村積極發展集體產業,努力提高村民收入慄子樹技術探討據了解,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拓寬百姓致富渠道,劉國義帶領村兩委班子和致富帶頭人先後到遼寧、山東等村集體經濟較好的地區參觀考察,學習先進技術,為壯大集體經濟探索發展思路
  • 安徽省蕪湖縣六郎鎮新福村: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助力鄉村振興
    我要評論 近年來,安徽省蕪湖縣六郎鎮緊扣鄉村振興的部署要求,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推進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和保證村級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舉措,其中以新福村為代表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尤為矚目
  • 盧龍縣印莊鄉畢家窩鋪村壯大集體經濟 建設幸福鄉村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重要舉措,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秦皇島市印莊鄉畢家窩鋪村積極發展集體產業,努力提高村民收入。據了解,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拓寬百姓致富渠道,劉國義帶領村兩委班子和致富帶頭人先後到遼寧、山東等村集體經濟較好的地區參觀考察,學習先進技術,為壯大集體經濟探索發展思路。板慄價格穩定適中,而且管理技術要求不高,屬於粗放型管理,農民栽植完之後可以出去打工,只要十月一左右回家收慄子即可,兩不耽誤。在2016年,畢家窩鋪村整合村裡土地資源,號召村民大力栽植板慄。
  • 長洲區:開發「回留地」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通過開發『回留地』發展村集體經濟,現在這裡是大廈林立了。」梧州市長洲區興龍辦事處黨建負責人介紹說。近年,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長洲區結合本地資源優勢,引導盤活農村「回留地」資源,推行「農村股份合作制」,採取自主開發、合作開發、資源入股等多形式「組合拳」發展集體經濟,使得農村集體資產資本保值增值,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增收。
  • 荔波縣拉片村「3335」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2019年以來,按照省州縣「村社合一」工作要求,荔波縣拉片村結合村情實際註冊成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核定資源資產972.35萬元,通過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上爭資金、做文章、找出路,創新「3335」工作模式(即用活「三人」,健全「三制」,盤活「三資」,做活「五變」),以旅遊產業為主導,探索「黨建+
  • 鉛山稼軒巖前村:借東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在省旅遊集團的幫扶下,我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和有機茶種植等扶貧產業,通過有效運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2018年村集體經濟達到了16萬餘元。我村從有名的集體經濟『空殼村』一躍發展為全鄉集體經濟第一的『富裕村』。」
  • 中旗四措並舉推動嘎查村集體經濟發展實現「四變」
    結合農村牧區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統一編制嘎查村集體經濟摸底調查表,對全旗87個嘎查村現有集體資產、資源、資金進行統計,逐村建立「三資」臺帳,並對嘎查村集體經濟發展狀況、環境條件、資源稟賦、獨特優勢及初步發展思路、需要解決的問題等進行摸底,全面掌握基本情況。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根據每個嘎查村實際情況,研究制定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工作方案,形成「一村一策」集體經濟發展規劃。
  • 王新志:借鑑橫溪塢村經驗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究其根本原因,在於橫溪塢村積極探索,大力發展村莊內各種社會經濟組織,實現了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有許多先進的做法值得我省學習借鑑。 其中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橫溪塢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茶葉和竹子資村是橫溪塢村最大的優勢資源,在原本一家一戶小農生產經營模式下,經營效益並不是十分突出,平均每畝毛竹山只有200元的收益,對農民增收的貢獻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