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重要舉措,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
印莊鄉畢家窩鋪村積極發展集體產業,努力提高村民收入
。5月26日,記者在印莊鄉畢家窩鋪村村西看到,青翠欲滴的慄子樹,一望無際,生機勃勃。
「我們村屬於丘陵地帶,荒山、荒坡比較多,土地資源貧乏,村民收入較低,如何提高村民收入一直是我最頭疼的事。」印莊鄉畢家窩鋪村黨支部書記劉國義說。
據了解,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拓寬百姓致富渠道,劉國義帶領村兩委班子和致富帶頭人先後到遼寧、山東等村集體經濟較好的地區參觀考察,學習先進技術,為壯大集體經濟探索發展思路。板慄價格穩定適中,而且管理技術要求不高,屬於粗放型管理,農民栽植完之後可以出去打工,只要十月一左右回家收慄子即可,兩不耽誤。
在2016年,畢家窩鋪村整合村裡土地資源,號召村民大力栽植板慄,截至目前,畢家窩鋪村栽植板慄1000多畝地,佔全村土地面積80%以上,板慄價格基本在10元每斤,一畝可收入5000-7000元左右。
2019年畢家窩鋪村又積極多方協調,獲得省級壯大集體經濟補助資金50萬。利用獎補資金在村裡建冷庫一座、購進板慄篩選機一套,準備為村民、為客商收購儲藏板慄,增加村集體收入,只板慄這一項,預計一年村集體收入在八九萬元。
今年畢家窩鋪村又積極爭取到了中國美麗鄉村項目,該項目包括150萬獎補資金,經村兩委班子研究決定,利用獎補資金在村裡建標準化養雞場一座,基本一批生產肉雞在6.5 萬隻雞,一年出六批,年出欄在36萬隻左右。養雞場施行對外承包製,村裡可獲得養殖場的租金每年在15萬左右。
「這樣下來,我們村集體一年收入大概在30萬元左右,這些資金將全部用到村莊硬化、綠化、精神文明建設、打井開渠、幫扶貧困人員等項目中去,真正為村莊服務、為村民服務,努力打造綠色的、文明的和諧村莊!」劉國義說。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