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北京市產業禁限目錄:支持先進產業發展,虹吸京津冀城市群

2020-12-16 小喵奇談

《北京市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2018年版)》與2018年9月發布,相比三年前的發布的北京市產業禁限目錄而言,本次限制除了一些常規性的限制之外,其中對於先進位造業的定位發生了變化。

北京市的產業禁限目錄透露了一個信號,北京需要疏解落後產業,並希望虹吸京津冀城市群的先進產業到北京,北京未來希望成為單純的產業高地。

北京城市景觀

《北京市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2018年版)》的一些關鍵的說明如下所示。

北京市產業禁限目錄的說明

上面是北京市產業禁限目錄一些摘要,從中可以看出,北京雖然禁止和限制產業有很多,但是對於先進產業的支持力度還是比較大的。

北京市的目標的其實非常明確,一方面要禁止限制低端的、要汙染的、抵效的產業。這些產業要疏解到京津冀城市群;一方面要支持先進產業來到北京,從未來的情況來看北京的先進產業有虹吸京津冀城市群的產業頂端的趨勢。

北京與京津冀城市群

《北京市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2018年版)》對於產業的細分是非常明顯的,這裡面一個典型的情況就是,原本認為北京產業能級居於頂端的只有金融街、中關村科技園區等地區,但北京未來可能虹吸京津冀城市群更多的高端產業。

北京的金融街
北京的中關村科技園區

未來北京和京津冀城市群的定位已經在」北京市產業禁限目錄「當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北京的低端產業向京津冀城市群進行疏解先進的產業、產業鏈頂端的部分,北京將支持向北京集中

京津冀城市群的布局

北京的本次禁限產業給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北京對於先進產業是歡迎的,尤其歡迎京津冀城市群的頂端的產業向北京聚集,北京所限制的產業,其實是從自身發展的角度出發的,大多數是夕陽產業、落後產能的產業。

隨著北京對產業的細分和禁止和限制的調整,未來北京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關係將更加明確,北京希望保留的是先進的產業、產業鏈頂端的產業,而希望將落後的產業疏解到京津冀城市群。

本百家號提供原創和知識性的文章,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在下面的評論,並可以點讚、分享或者納入您的收藏,關注後也可以在「關注」找到我們的主頁。

相關焦點

  • 2018北京市產業禁限目錄一覽(最新)
    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8年版)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一)(適用於全市範圍)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二)(2.在執行全市層面管理措施的基礎上,適用於北京城市副中心)、目前仍是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重要支撐的城市特定區域。
  • 北京最新產業禁限目錄:首次單列城市副中心禁管措施
    2018年9月26日,《北京市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2018年版)》在京發布。 杜燕 攝中新網北京9月26日電 (記者 杜燕)《北京市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2018年版)》今天在京發布。根據最新目錄,首次將北京城市副中心單列,對農林牧漁業、製造業、批發業等行業提出了禁限管理措施。2014年7月,北京市政府印發實施了《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4年版)。
  •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定位仍是產業高地,很明顯虹吸京津冀優勢產業
    在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情況下,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卻提升產業規模,它的產業非但沒有萎縮、被疏解,反而很明顯虹吸京津冀優勢產業。下面是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位置。統計規模以上工業其實也是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優勢產業的一個信號,在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情況下,規模以上工業代表了先進的製造業,而不是可能被疏解的普通製造業。
  • 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加速 北京「虹吸效應」正在消解
    四年以來,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逐步由藍圖走向現實,以共建產業園區為突破口,堅持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有序轉移產業,優化空間布局,積累了可推廣的成功經驗。共享則包括尊重企業意願在當地設立分支公司,園區工業產值和稅收留在當地;以及在京企業集中精力發展研發、銷售和高端製劑環節,有序疏解不符合城市功能的一般性生產環節。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推進,優惠的土地供給政策、完善的園區服務使在京企業原來受到限制的生產環節得到妥善安排,發展空間進一步擴大,上下遊生產環節配合更加順暢。
  • 北京實施三個一百市政府重點工程:有虹吸京津冀地區優勢產業趨勢
    北京的建設項目也體現了京津冀協同、一體化發展的趨勢,其中一個重要的傾向就是,北京市虹吸京津冀地區優勢產業的形態非常明顯。北京市在京津冀地區的位置在京津冀協同、京津冀一體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滯後,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就稱為了京津冀的一個重點的趨勢,從而也給出了京津冀地區發展的大目標。
  •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指導目錄...
    【發布單位】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文號】京政辦發〔2016〕23號【發布日期】2016-5-12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指導目錄(2016年版)》印發給你們
  • 首善標準 工匠擔當——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周年記之二
    ­  千年大計 固本培新­  2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徐紹史在接受光明日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核心,其首要任務是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  北京市長蔡奇坦言,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標誌性工作。
  • 京津冀將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在昨天舉行的北京市「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場上,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協同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李文紅介紹,「十三五」以來,北京始終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發揮「一核」輻射帶動作用,持續增強與津冀協同聯動,重點領域協同發展取得積極進展。
  • 烏蘭察布市承接京津冀產業轉移 推進加工貿易發展
    為進一步深化新一輪京蒙合作,加快推進烏蘭察布市承接京津冀地區產業轉移,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特別是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助力烏蘭察布市打造自治區開發開放發展新高地。
  • 【觀察】京津冀:「一核」帶動 優勢互補 協同發展
    北京市制定實施了全國首個以治理「大城市病」為目標的《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以下簡稱《目錄》),明確了新增產業和功能底線,從源頭上嚴控非首都功能增量,與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存量政策形成「組合拳」,以減量倒逼集約高效發展,優化提升首都功能。
  • 中國區域發展藍皮書發布 「2+8+4」模式京津冀城市群
    發展模式  藍皮書指出,京津冀城市群「點」的發展即是以核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等為主要「節點「,統籌發展;「軸」的發展就是城市群內外主要交通走廊和產業帶的發展。「點」的具體發展構想是採用「2+8+4」模式,推進城市群「節點」城市發展,即推動兩個核心城市、八個次中心城市及濱海新區、通州、順義、唐山曹妃甸等新興城市的發展;「軸」的發展構想是以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之間的主要交通線以及沿交通線分布的產業帶和城市密集帶構成的。
  • 北京軌道交通平谷線將在燕郊一分為二 一支進入城市副中心一支進入...
    1月18日,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舉行,北京市發改委、市交通委、市經信委、市環保局等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2019年北京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的成果和新舉措。在交通方面,2019年北京將開通新機場高速、新機場北線高速、京禮高速延崇段等多條連通京津冀地區的高速公路。
  • 面積賽英國人口超德國:京津冀沃土上打造中國發展新的支撐帶
    為了實現「瘦身健體」,北京在全國率先出臺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已累計調整疏解「動批」、大紅門、天意等批發市場和物流中心300多家,清理淘汰一般性製造企業1300多家;北京城市學院、建築大學等累計向五環外新校區疏解學生1.6萬人。  截至2016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172.9萬人,增量同比減少16.5萬人,城六區常住人口實現由升到降的拐點,比2015年下降3%。
  • 中制智庫謝良兵: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發展高端製造業是重要一環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發展高端製造業是重要一環□謝良兵(中制智庫研究院副院長、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長)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需把首都自身發展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結合起來,建設京津冀先進位造業集群。
  • 賈若祥:京津冀城市群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京津冀城市群各成員城市政府要在產業準入、產品質量檢測、環境排放標準和監測方面加強合作,共同規範產業發展環境,為產業發展共同提供良好的外部平臺,切實消除產業發展中存在各類行政壁壘,讓產業遵循市場規律實現優勝劣汰和優化配置。
  • 【觀察】京津冀:「一核」帶動 優勢互補 協同發展
    北京市制定實施了全國首個以治理「大城市病」為目標的《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以下簡稱《目錄》),明確了新增產業和功能底線,從源頭上嚴控非首都功能增量,與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存量政策形成「組合拳」,以減量倒逼集約高效發展,優化提升首都功能。
  • 京津冀將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環球主題公園明年5月開園
    在昨天舉行的北京市「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場上,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協同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李文紅介紹,「十三五」以來,北京始終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發揮「一核」輻射帶動作用,持續增強與津冀協同聯動,重點領域協同發展取得積極進展。
  • 京津冀文創產業創新發展戰略研究
    針對京津冀文創產業創新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可以整合文化元素與建立產業知識系統;發展「文化+」模式保障多元化競爭實力;培養文創人才,借鑑國外有益的人才培養模式;梳理京津冀文化特色,協同發展,建立統一品牌化形象。【關鍵詞】京津冀  文創產業  創新發展  品牌化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識碼】A在政府的戰略指導下,京津冀文創產業飛速發展。
  • 京津冀協同發展下,哪裡的樓市機會多
    進一步深化「通武廊」小京津冀改革試驗,在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人才一體化等方面加快實施一批重點工程;再往前數,3月份,北京市發改委也曾表示,今年在河北雄安新區的配合下,北京以「交鑰匙」方式支持雄安新區新建的三所學校和一所醫院,將陸續開工建設。京津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紮實推進。
  • 京津冀將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在昨天舉行的北京市「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場上,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協同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李文紅介紹,「十三五」以來,北京始終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發揮「一核」輻射帶動作用,持續增強與津冀協同聯動,重點領域協同發展取得積極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