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龍港史(十)清初「遷界」大劫難 海水不幹海賊不斷

2021-02-13 龍港網

清初,推行民族壓迫政策,強行改變漢人風俗。清兵所到之處,強迫老百姓從清俗削髮垂辮,廢棄明服,違抗者處死。江口抗清義士鄭思恭,寧可絕食而死,而不削髮屈服的悲壯事跡和陳倉反清起義,震動了平陽全縣。

清順治十二年至十五年(1655-1658),民族英雄鄭成功三次進入江南(其中順治十五年五月初九,鄭成功部大船蔽江而至),每次籌餉,都得到人民大力支援。1661年,鄭成功收復臺灣。浙、閩沿海及島嶼都控制在鄭成功手中,隨時可能在大陸反清義軍的接應下登陸,清廷十分恐慌。為切斷浙、閩沿海百姓與鄭成功的聯繫策應,清廷竟武斷下令對浙、閩沿海居民採取強制「遷界」的高壓手段。

順治十八年(1661)清延下令:強制浙、閩沿海十裡內不得住人,房舍燒毀。農曆閏七月初一,清廷大兵進入江南沿海,插木為界,自青龍江口到舥艚一線沿海各村,均屬「遷界」範圍,限七日內居民遷入內地。那幾天,各村一片恐怖,男號女哭,在全副武裝的清兵驅趕下,家家戶戶拖兒帶女,扶老攜幼,離鄉別井,連重病臥床的老人,即將臨產的孕婦也不得拖遲,否則就殺人燒屋。一時間沿海百姓大禍從天而降。

民國«平陽縣誌»記述:「遷界官至地,嚴限七日內盡行遷徙,當時人民受外擾內亂之苦,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哀聲遍野,慘不忍睹。沿途餓殍皆是,無人掩埋。遷至江口,男女糜集如雲,各爭先競渡,覆舟甚夥,沉溺者不知其數。遷至界內,屋少人多,貧而無親者,凡廟宇及人家門外,皆設鍋榻,飽經風露之推殘。號哭之聲四境相聞。繼之瘟疫盛行,病卒者不知幾何,倖免於死者微乎其微。可憐繁榮富庶之江南成為廢墟, 人煙絕跡。」

清初「遷界」,是江南沿海百姓史無前例的一大劫難。「遷界」前平陽縣人丁86778人,「遷界」後平陽縣人丁43554人,遷民43224人,廢田園5201頃89畝。

清康熙九年(1670)下令「展界復井」,招回的人很少很少。有的村莊「遷界」前幾百人,復井招回才幾十人,甚至只寥寥幾人。復井後田園荒蕪,雜草叢生,田鼠遍野,道路被野草淹沒,橋梁傾斜塌倒,沿海漁農村一片悽涼。

清康熙皇帝玄燁親政後,「崇儒正道與滿漢聯繫政權」,實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政策。接著,實行攤丁入畝,改革賦役,減輕了貧苦人民負擔。「展界」後,各地移民相繼遷入江南,在江南歷史上迎來了又一次大移民,江南沿海恢復了生機。康熙中後期漁業生產逐漸恢復。

為了適應復井後鰲江兩岸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康熙十七年(1678),江口左營守汛把總胡大議捐修平安渡,重砌江口南岸碼道五十丈。清乾隆二年( 1773 )因經歷了七月半、八月半先後七次大的颱風暴雨,江口南岸海塘全被毀壞,地方政府遂以工代賑,重修了江口至舥艚老城底海塘,名為新塘。從此,「遷界」後荒涼冷落的鰲江以南這塊土地,重新開始走上繁榮發展的道路。

 

 

海水不幹、海賊不斷,是舊社會濱海沿江老百姓祖祖輩輩口頭語。明代,倭寇不斷犯我沿海,在戚繼光及沿海軍民的奮力平剿下,雖有所收斂,但據方志記載仍有有30多次較大規模地侵犯溫州地區沿海的事件。他們上岸搶劫財物,殺人放火,不斷與官兵作戰,有時大敗而去。清康熙十八年(1679)五月二十八日夜,海寇進鰲江,犯新陡門,搶劫財物,楊氏一家三口被殺,盜賊還以刀架楊妻陳氏頸上,令她就汙,陳氏大罵,奮力抗拒被害。清代、民國,盜寇依然不斷擾亂沿海,破壞漁民生活、生產。


寧靜的夜晩,坐在雄偉的東塘大堤旁的竹樓裡,喝著美酒,品味海鮮,眺望大海,鰲江口外南來北往的海輪和歸港、漁船上閃閃發亮的燈光,這是多麼美麗動人的夜景。但誰能想到解放前,在鰲江口外海洋捕魚的漁民們,連小小的煤油燈也不敢點,在黒夜裡冒險航行,冒險捕撈。海上匪盜如毛,鰲江口有海匪林國民、王金山,南麂島有烏軍,琵琶山有台州賊江小玉,他們輪番打劫,漁民無法出海,國民黨政府也無可奈何。舥艚、白沙、龍江、沿江一帶漁民,白天不敢出海張網捕魚,有時連白沙塗頭的擺罾、推蝦也要受海匪勒索,只得偷偷駕輕舟出海放網,抓緊歸來。

夜裡,漁民不敢點燈照明,肚子餓了不敢燃灶煮飯,連抽一袋煙也得躲進艙底。一不小心被海匪發現,輕則漁網海鮮搶得一乾二淨,重則連船帶人被劫去,要你拿錢去贖,拿不出錢就被吊捆在脆杆上打得死去活來;有時把人拋入海。漁民只得傾家蕩產拿錢贖人。

鰲江兩岸,舥艚港,解放前被抓、被打的、漁 民不計其數。舥艚七姓底一村就有170多人(次)被海匪抓過。其中被打的佔40%。 有個倪氏一生被海匪抓過四次,他家兄弟四人都被海匪抓過,鰲江兩岸,江口、舥艚的漁民,一年四季都要向海匪「領牌」,而且是這班領過,那班又來要「領牌」。甚至連張在琵琶山以南舥艚港口的小網,江口、白沙、海城、陽嶼門內的塗頭推蝦也要「領牌」,真是海盜搶劫搶到家門口。

民國二十三年(1934),舥艚的一個沿海小村莊,海匪上岸搶過四次。最後一次,漁民所有的東西全被搶光,全村房屋被燒得一千二淨,還有兩個漁民被活活打死。 有時,海匪打聽到沿海村莊有青年人結婚,就乘機襲擊,上岸搶劫財物,糟蹋婦女。某村新娘結婚才幾天,就被上岸的海匪輪姦了。     

對於無惡不作的海匪,國民黨政府不但不加剿滅,反而與其互相勾結。平陽縣長張韶舞引狼入室,將當時最兇惡的台州賊江小玉股匪引入舥艚陡門頭村駐紮,並封他為平陽縣護航大隊長」。民國資料«平陽六年»「海匪江可亮股之投誠」一文中這樣記載 「盤據在琵琶山之海匪江可亮(即江小玉)股百餘人,與臺匪林革命股為爭利火拼,自相殘殺,我巧乘其未備,會同宜山區警備中隊攻入琵琶山,分頭拼力截去,匪傷亡慘重,不支潰退,分向南北海面逸去。本年六月間,該江可亮股,復經各縣兜剿,困圍多時,後經政府院以大義,反省白新,攜械投誠,由專署收編為護航大隊,駐紮本縣舥艚地方從事整訓。」

海匪江小玉一夥上岸後,惡性不改。漁船歸港,他們以檢査為名,搶劫最好的鮮活魚蝦江蟹。夜裡,他們不準附近居民關門睡覺,名義是便於隨時檢査戶口,其實是任意竄入民宅糟蹋婦女。平時,他們經常在光天化日之下,公開進入居民家中搶劫家具、食物,從東山周到白沙路,地裡的瓜果蔬菜,隨意亂摘亂砍。周邊村莊被搞得雞犬不寧,老百姓苦不堪言。

來源:《龍港話古今》香港銀河出版社  編著:張立福

相關焦點

  • [方志] 龍港史(十)清初「遷界」大劫難 海水不幹海賊不斷
    為切斷浙、閩沿海百姓與鄭成功的聯繫策應,清廷竟武斷下令對浙、閩沿海居民採取強制「遷界」的高壓手段。順治十八年(1661)清延下令:強制浙、閩沿海十裡內不得住人,房舍燒毀。農曆閏七月初一,清廷大兵進入江南沿海,插木為界,自青龍江口到舥艚一線沿海各村,均屬「遷界」範圍,限七日內居民遷入內地。
  • 清初東山島遷界始末
    福建總督姚啟聖在一份奏疏中說:「在當日原因福建海賊猖獗而議遷界,又因賊勢蔓延止遷福建一省之界不足困賊,故並遷及廣東、浙江、江南、山東、北直五省之界,是遷五省之界者其禍實始於福建之鄭賊也」(顧誠《南明史》第十三章)。鄭成功義師在清廷統治者眼裡是「賊」,必欲除之而後快。由於鄭成功義師主要據點在福建,對清廷統治者威脅最大,因此遷界令執行最嚴厲的是福建和與之相鄰的廣東、浙江三省,其它省份相對寬鬆。
  • 清初遷界背景下的鳳崗鄭氏宗族
    遷斥,也稱遷界,斥界,遷海等。清康熙元年(1662),明永曆十六年,虜廷為斷絕明鄭集團的物資、兵源補給,採取堅壁清野措施,劃定邊界,在毫無安置措施的情況下,三日內強制沿海居民內遷五十裡,將界外「村社田宅,悉皆焚棄」,禁止遷民漁捕樵採,越界者斬。鳳崗在被遷範圍內。康熙三年在元年基礎上續遷三十裡。
  • 清初東山島遷界始末
    福建總督姚啟聖在一份奏疏中說:「在當日原因福建海賊猖獗而議遷界,又因賊勢蔓延止遷福建一省之界不足困賊,故並遷及廣東、浙江、江南、山東、北直五省之界,是遷五省之界者其禍實始於福建之鄭賊也」(顧誠《南明史》第十三章)。鄭成功義師在清廷統治者眼裡是「賊」,必欲除之而後快。由於鄭成功義師主要據點在福建,對清廷統治者威脅最大,因此遷界令執行最嚴厲的是福建和與之相鄰的廣東、浙江三省,其它省份相對寬鬆。
  • 清初海陸豐「遷界」:人為製造了五十裡無人區
    清廷為杜絕沿海居民交通接濟南明小朝廷,對江、浙、閩、粵四省實行「遷界」這一下策。所謂「遷界」,就是強迫沿海居民遷入內地,製造沿海無人區。一、遷界的經過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正月,「科、介二大人抵歸善(今惠陽)、海豐(包括陸豐)遷界」。三月巡撫都阮盧,到海豐縣勘界,並賑濟初遷戶。
  • 煙揚萬井秋風裡 野哭千家夜月中 ——清初平陽遷界鉤沉
    《清初東南沿海遷界考》載:「成功抗拒清廷,為時甚久,直至清順治十六年己亥(1659)成功大舉北伐,五月至崇明,六月破瓜州下鎮江,會師金陵。張煌言則別師下蕪湖、太平、寧國、滁、和、徽、池諸郡,當塗、蕪湖、繁昌等二十四個縣,相繼俱降,即杭州、九江義憤之士,亦有群起而應之者,聲勢赫赫,何其壯也。」2.遷界政策的提出。鄭成功部降將黃梧提出「平海策」,建議大規模遷界。
  • 一八〇記|廢墟下的海滄:清初的遷界,竟如此可怕
    於是,順治十七年清朝第一次小規模的遷界,便從以上地方開始,即所謂的李率泰「遷同安之排頭、海澄之豐田沿海居民八十八保入內地安插」。至康熙八年,因多方嘗試的招撫計策毫無進展,清朝開始轉向主動出擊的方略:明面上逐步放開遷界的限制,部分百姓得以在清朝安排下進入界外,但同時軍方也在界外增設城寨提高警惕、加強守備。
  • 清初臺灣收復後的善後建設——以方志為中心的考察
    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首任知府蔣毓英編寫《臺灣府志》,至乾隆二十九年(1764),臺灣共修成6部府志及多種方志。這些方志資料對朝廷在收復臺灣後的善後舉措有所記載。透過這些零散的文獻資料,不僅梳理出清初臺灣平定後的各種善後建設,亦可從中折射出清廷在臺灣移植王朝權力的諸多措施以及海疆政策的反覆。
  • 沿海遷界:殘暴程度令人髮指!清吹們的「康熙大帝」原來如此不堪!
    沿海遷界,具體點,滿清政府劃定一個瀕海範圍(從瀕海三十裡左右,到瀕海四十裡、五十裡、乃至到二三百裡不等)設立界碑,乃至修建界牆,強制處在這個範圍內的沿海居民遷移,有敢不遷移和越界的,殺無赦。滿清政權分別於1660年(順治十七年)、1672年(康熙十一年)、1678年(康熙十七年)三次下達遷界令。使沿海地區,成為一個無人區。
  • 海國圖志 | 賀沛:水國煙深話海門(最終章)海門島的遷界與復界
    現在海門島的海礁依然嶙峋百怪,岸線迤依然邐曲折,但形態和三百年前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曾經的海盜洞窟和殘烽廢壘,已無任何痕跡可尋。從九龍江口的木嶼銃城、圭嶼銃城、錢嶼銃城、大泥銃城、溪尾銃城到外圍的海門、廈門、金門諸島的大小銃城、水寨,都在遷界禁海的二十年間被清軍徹底夷平。在清初清廷和鄭軍的拉鋸戰中,「遷界」政策規定江東以南的福河、石碼、海澄沿海三十裡地帶為棄土,迫令百姓內遷,海門一帶遂成為廢墟。
  • 清朝初年對臺灣實施遷界禁海策略,為什麼沒能成功收復臺灣
    到順治十八年(1661年)底,清廷依靠強悍的八旗兵和為數眾多的綠營兵(清初由漢兵編成的分駐在地方的武裝力量,用綠旗做標誌),統一了大陸,但對於盤踞海島的鄭氏政權一直無能為力。順治年間,連年徵戰,國家財政困難,迫切需要休養生息,發展水軍一時提不上日程;同時,清廷不完全信任那些脫離鄭氏政權向清廷的投誠者,也無意用他們的力量攻打臺灣。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五千餘年文明史,七百多萬香港人(上)
    此後,中原漢文化對嶺南的滲透不斷深入。對1955 年在九龍深水李鄭屋村發現的東漢古墓的研究證明:受中原漢文化的影響,居住在此的越人已從簡單的狩獵、捕撈和原始農耕,向早期農業經濟邁進,農業生產技術與手工、建築藝術已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就中原漢人的遷入言,雖然較大規模的移民是從北宋後期才開始的,不過在此以前的千餘年時間裡,香港地區的漢人比例在不斷加大中。
  • 遷界禁海:一代「聖主」康熙皇帝的千古敗筆
    當然如何全面評價康熙其人,不在本書敘述的範疇。但是,如果從海洋的角度來講,特別就其「遷界」留給國家、民族的後遺症而言,這個評價就該打上一個很大的問號。  就這麼著,康熙還嫌「遷」得不徹底。1664年5月,朝廷又稱「時以遷民竊出魚鹽、恐其仍通海舶」,下令再次內遷30裡。原本不在遷界之內的廣東順德、番禺、南海及海陽居民,又上演了一輪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拆遷悲劇。如此一遷、再遷、三遷,才把沿海無人區的界線基本定下來,最遠距離有達二三百裡者。那時也搞暴力拆遷,大小官員手持「遷界令」,先定下「遷界」的兩端,用繩索拉直,作為鐵定的界線。
  • 湖廣填四川,清初時期的遷民運動,讓四川人口從九萬漲到了四千萬
    湖廣填四川,清初時期的遷民運動,讓四川人口從九萬漲到了四千萬        清初之時,盤踞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興兵謀反,緊鄰雲南的川蜀之地,頓時成為了交戰的主戰場,一時間,狼煙再起,戰火重興。因此,但凡不是在當地混不下去的,誰願意背井離鄉出去呢。
  • 當日將軍殊死戰,直教壯士不生還!清初收復臺灣戰役戰死的平陽總兵朱天貴
    順治十八年(1661),下令「遷界」,沿海居民被迫內遷。在實施遷界之前,平陽縣令高儀坤與副總兵張思達意見相佐,高主張按瑞安例,遷界五裡,而張思達懷疑其受賄,堅持遷界十裡。平陽沿海的金鄉、蒲門一帶內遷十八裡。溫州副總兵張思達率大兵入平陽縣境,插木為界,界外房屋全部燒毀,居民被迫離鄉背井,慘不忍睹!此次遷界,平陽:「各則田、地、園棄之過半、所存園裡十僅有四」
  • 小議 大清「康乾盛世」遷界令竟比「三光政策」還兇殘?
    溯古追風世界歷史網 www.xhistory.net投稿、合作、版權爭議,歡迎勾搭微客服:thexrock (1150728290)比三光還兇殘:大清「康乾盛世」之「遷界令」清初平民思想家唐甄是這樣概括的:
  • 大譜師:區域史研究與族譜、方志等史料價值問題
    區域史研究的地位、價值和意義怎麼強調也不過分,它本來就是全局史、整體史的有機組成部分,又與通史、斷代史相輔相成、互相佐證。「近年來,從研究地域範圍看,史學研究呈現出兩個趨勢:一是區域史研究不斷走向興盛,二是全球史研究迅速興起。」
  • 大譜師:區域史研究與族譜、方志等史料價值問題
    區域史研究的地位、價值和意義怎麼強調也不過分,它本來就是全局史、整體史的有機組成部分,又與通史、斷代史相輔相成、互相佐證。 「近年來,從研究地域範圍看,史學研究呈現出兩個趨勢:一是區域史研究不斷走向興盛,二是全球史研究迅速興起。」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五千餘年文明史,七百多萬香港人(上)
    此後,中原漢文化對嶺南的滲透不斷深入。對1955 年在九龍深水李鄭屋村發現的東漢古墓的研究證明:受中原漢文化的影響,居住在此的越人已從簡單的狩獵、捕撈和原始農耕,向早期農業經濟邁進,農業生產技術與手工、建築藝術已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就中原漢人的遷入言,雖然較大規模的移民是從北宋後期才開始的,不過在此以前的千餘年時間裡,香港地區的漢人比例在不斷加大中。
  • 他野心勃勃,一路玩轉海賊,終讓整個海賊界顫抖
    這4本小說,都是小編精挑細選的,其中,第一本《海賊王之夢幻徵途》他野心勃勃,一路玩轉海賊,終讓整個海賊界顫抖!小說高潮不斷,精彩不斷,還在等什麼?快快閱讀吧!第一本:《海賊王之夢幻徵途》——作者:萬象初心 精彩劇情:砰一聲巨大的爆炸聲直接響徹整個軍艦而這時只見醫務室的大門直接被炮彈轟穿,不斷的冒著黑色的煙霧,而這時只見張葉的頭髮上冒著一絲絲燒焦的痕跡看著眼前完全被「木木果實」壓制住的少年頓時道:犢子,我給你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