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房地產的發展,在過去十幾年時間,實現了快速的增長,並且還經歷了「黃金時代」,曾經不少人依靠房地產行業,賺取了一定的財富。但從目前來看,房地產的好日子似乎要到頭了,一方面是由於相關機構調控力度的不斷加碼,房地產企業的經營壓力也越來越大,另一方面是由於房地產市場確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甚至還出現了上百家房企倒閉、破產的現象。
其實,從2019年開始,多家房地產企業就傳出了裁員、降薪的消息,部分房地產企業的用工需求確實出現了下滑。但最近幾天,網傳富力地產正在「大裁員」,有的人說已經裁了30%,還有的人說已經裁了近40%,但很快,富力集團就公開回應,並表示這是誹謗,並不是事實,且已經報案了。
經過多年的發展,富力地產在國內市場的發展還是比較好的,尤其是一口氣買下了萬達集團77家酒店之後,富力地產更是聲名大噪起來,並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但富力地產「接盤」之後,並沒有給富力帶來很好的發展,相反富力還出現了一定的虧損,正是這些「不賺錢」的項目,讓富力地產的資金越來越緊張。
緊接著,今年4月份,富力還由於沒有按規劃蓋房,損失了好幾億元,為了緩解企業的經營壓力,富力還將廣州國際機場綜合物流園近70%的股權賣了,以44.1億的價格出售給了黑石,而富力公告稱,這筆錢是為了降低負債。但富力的動作只是眾多房地產企業的一個「縮影」,不少房地產企業的老闆都在「賣資產」。
綠地集團在賣的上海以及江蘇的14個項目27個物業,如果全部賣出去的話,可以獲得231億元的資金回籠,並且綠地集團還直言,出售物業其實是常態,建成了肯定要賣,並且升值了也是可以賣得,從這裡能夠看出,綠地集團之所以選擇出售這些項目,其實也是為了實現資金的回流。
同時,在11月份,產權交易所也是非常熱鬧的,北京的產權交易所,11月份一共有20個企業出售項目,並且還都是國企、央企級別的。並且不少地產企業甚至項目還沒開發,就選擇了出售,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還有一些房地產企業,直接退出了房地產行業,例如山東鋼鐵集團,作價20億元左右就將山鋼地產出清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房地產企業之所以選擇出售項目,主要是為了「活下去」,萬科集團在前幾年的時候,就喊出了「活下去」的口號。但如今出現這樣的局面,其實主要是距離傳說中的「三道紅線」,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房地產企業的資金壓力還是非常大的。此外,還限定了增速上限是15%,也就是說,房企想要再激進擴張,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對於房地產企業而言,雖然出售部分的資產,其實能夠回籠部分的資金,但拿地的腳步卻放慢了,而最快的方式就是通過降價、打折來實現資金的回籠了。部分房地產企業在今年「金九銀十」期間,已經實施了大幅打折、降價銷售。最後,房價可能會下滑的同時,部分項目爛尾的風險也就隨之加大了,對於消費者而言,其實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