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日記》:過得像個人,才能看見美

2020-12-11 書蟲時光

用溫柔的文字、聲音和攝影

還原理想生活全貌

春夏秋冬的四季變換

人與土地的交織交融

尊重簡素與平凡

山水自然,才是永遠讀不完的詩句!

池上的魅力,是春耕後的田,秧苗初初抽長拔尖,是一片耀眼的新綠翠亮,像蠶絲織錦,有著纖細的光,大山是主人,而雲是慵懶的貓;是夏耘,除去稻田雜草,天上雨水落在田裡,稻禾雜草,也無孰是孰非;是秋收大片大片金黃,飽滿的稻禾使稻穗彎垂了頭,有生命完成的氣味,像一碗白米飯,踏實而滿足。

這如畫的文字,是蔣勳發自內心的讚嘆,身處池上,既是作家、畫家的蔣勳,好像把創作角色完全讓給眼前油綠的稻浪、日出粼粼的大坡池;在池上,他不是作家、不是畫家、不是創作者,他不過是偶然瞧見珍寶的頑童,喜孜孜笑著,連名字也丟了,剩下的是不言、不語,是一片「無」,是萬物之始。

蔣勳花了6 年,最近終於在池上,找到了「心的棲止木」,讓心靈短暫休息充電,重新出發。

每天清晨5 點,蔣勳走出畫室,沿著水圳散步,去看沒有電線桿的稻田,看稻穗一天天隨節氣變化,拿手機拍下翻飛稻浪;有時走去大波池,拍日出暈染開的水墨山水;天空有光束灑下,手機拍不出來時,蔣勳便直接素描,再入畫。

這日復一日散步像修行,「你突然覺得自然回來了,你跟土地這麼親近。」蔣勳說。

問問自己,你有多久沒有靠在門框上看月亮了?有多久沒有在你家門口的那棵大樹底下靠著、走一走路、乘涼,覺得樹蔭很美?

「閒」,是門裡有月亮,或者「閒」,是門裡有枝條樹木,當你花一點時間靠在門框上看月亮,撥點空在家門口樹下乘涼,這是一種「悠」,慢下來,當你慢下來,才會有心靈的感受,才能真正與自己的心靈產生對話。

但遺憾的是,臺灣存在著平行宇宙:快與慢、忙與閒、都市與鄉村,永遠沒有妥協空間。現代人大多生活在快速度的大都市,生活裡到最後只剩下這個字「忙」,其實也就是「心死亡」了。

忙、盲、茫,為什麼明明活著,心竟走向死亡?

蔣勳說,能不能給自己看月亮的時間、乘涼的空間?或給自己一片田,看驚蟄、小滿、露從今夜白?

池上,因為伯朗大道、金城武樹暴紅,但這裡從清朝聚集平埔族、阿美族、客家人;因為日曬少、晝夜溫差大、海岸山脈衝積黏土、高山雲霧環繞,水氣充足,還是冠軍米常勝軍。

過去6 年不斷有藝文界進出,臺灣好基金會徐璐,接著嚴長壽、自然作家劉克襄、客家歌手林生祥、旅遊作家舒國治、歌手雷光夏,統統跑來池上。

最近臺灣好基金會和池上居民策畫「池上藝術村」,村落變成「巴比松」:1830 年代藝術家米勒、魯索等,對快速發展的巴黎產生問號,來到鄉間重新找回農村存在的意義;而蔣勳就是這個藝術村的總顧問。

池上,有什麼魅力?為什麼他們紛紛受到吸引,甚至在此地找到生命的「秘密花園」?

蔣勳看見「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這是莊子說的話,大自然的美在不言之中表露無遺,大自然一句話不說,一旦你瞧見它的美,竟能讓人熱淚盈眶,連作家席慕蓉都會說,這景色永遠不可能畫出來。

這種美,到一種極致,會成為一種救贖。只要看過月圓峽谷震撼、稻浪翻飛浩瀚,走到天涯海角都會記得,在人生最沮喪、最絕望,會出來救你。蔣勳怎麼在池上找到了他的救贖?

在快與慢的兩個世界,你找到你的救贖了嗎?

土地之美1 沒有電線桿的稻田

蔣勳在池上每天都在觀察色彩,愛水墨的他最近作畫,卻喜歡加入色彩,用水墨加上壓克力顏料,就為了記錄這片風景。秋收燒田,像中國書法的灰;油菜花金黃,成為稻田來年養肥。蔣勳說,農人愛田如婦人坐月子慎重、珍視,可以拒絕誘惑:「美是選擇,甚至是放棄,當許多東西在你面前,你要有一種教養,知道該選擇其中幾項就好。」

池上稻米達人葉雲忠的田,是一片沒有電線桿的田地。當年錦園村村長李文源帶村民向臺電抗爭,將電線地下化,這片金黃稻海才得以如此純粹,一到天黑,月光放光明,亮得滿溢,照著飽滿的稻子按四季節氣成長,不受日光照射影響。農夫放棄文明為夜晚帶來過多的光,換來的是健康生長的稻米。

175公頃的稻田,因商業廣告成為矚目焦點,一棵樹被明星化,一條路被遊覽車塞滿,眼看池上就要丟失原味,但小區卻決定封路,不許大型車輛進入。

蔣勳說,美,是一種自我選擇。

快與慢之間,如何產生對話和休息的空間?空,應該是不塞滿,才有活動、反省、思考的質量;但心的死亡,來自於太多的快感,在口味上吃到飽、衣物上滿足、居住上要華美豪宅,塞滿了你的心靈。

其實,美,是在大家加快速度時,你慢了下來。當關山、富裡追求加速觀光發展,池上選擇不要電線桿的稻田,不要遊覽車的伯朗大道,不要小攤亂擠的農村,他們已經做到一種美,不是多,是少,懂得選擇。

土地之美2 不因太陽不割稻,不因大雨不割稻

蔣勳在池上想起莫內,乾草畫其實是在畫光、畫時間,蔣勳說:「肉眼受傷,天眼就開了。」池上讓人找回真正的感官感受;蔣勳說,這是來自農人的手,手工精神有種篤定,人為何不快樂?或許是因為少了自然裡勞動的實踐。

池上稻田後來被雲門選中,作為《稻禾》的表演舞臺。雲門舞者跟著稻農葉雲忠,學習如何割稻,農夫突然變成老師,舞者下田學習,竟產生了特別的敬重。

演出那天,突來颱風環流下起傾盆大雨,稻田舞臺一片溼滑,中場休息,本來林懷民怕舞者受傷急著喊停,但舞者竟說,「農夫不會因為太陽強烈不割稻,不會因為下雨就不割稻」,請求林懷民給他們演出機會。

蔣勳聯想到米勒的《晚禱》,米勒原來畫的是控訴歉收與剝削,但聽到遠處教堂鐘聲,農村靜默禱告,他轉念畫了祈禱的婦人,筆觸有種天地人的延伸。

這是屬於天地的厚道,自然如何來,農夫如何去,無論是誰,都是順著自然獨行,不因颳風、下雨改變態度,再苦也有最虔誠的信仰,敬拜土地的賜予。

美是信仰,它的力量比宗教還大,蔣勳說,信仰最有價值的力量就是實踐,佛教經典中說「行深般若般羅蜜」,「行深」就是強調實踐。

單單成為知識沒有意義,反而會成為沉重的包袱,甚至是「知障」,因為有知識就會賣弄,會被知識牽絆,反而一個教育程度不高的人,生活在土地當中,很自然的就會有信仰,會認為「我知道的,我就要去做」。這就是池上帶給人的感動。

土地之美3 橫躺著的自在

蔣勳說:「會不會人在自然真的有種大氣,覺得好自然?」天天往四神湯報到,滋養胃和身心;夜晚散步聞到香氣,知苦楝暗暗開著紫白色小花,拾回失靈嗅覺;童年和母親數獵戶座,好久不復記憶,在池上再度被喚醒。蔣勳在這裡找回了自己,他形容,這是一種「救贖」。

禪宗故事裡,小徒弟整天跟師父說:「我心不安。」

師父拿出刀:「心拿出來,我幫你安一安。」心不安是寂寞驅使去找自己以外的東西,可是所有東西都在自己身上,向外追尋反而更慌。

怎麼樣找到一種沉澱,找到思維的清明?蔣勳說,長久和自然相處的人,有難以言喻的自在。

池上像過路站,過路客買便當就走,外界的紛擾冷火沒有延燒到此地;池上多元族群融合,卻有共同目標,他們以稻米為榮,田邊還掛上農夫姓名和心得;他們跟著節氣生活,插秧割稻互相幫忙,在田間吃米苔目不分鄰裡享用,這是一起勞動、一起分享。

但現代人失去了土地連結,在都市失去了冷靜的距離,夜半寂寞產生莫名恐懼,讓人駐足都市、咒罵都市,卻又無法鼓起勇氣離開這裡;整個人被拘束住了。

如果你想要找到心的棲止木,蔣勳說,去流浪吧,就像當年他在巴黎被老師丟在路邊,零下低溫裡被逼著搭便車到義大利,那晚走出去,從此就不感驚懼,最後甚至只掛張牌,寫著「哪裡都可以」那樣自在。

活著的自在,蔣勳在〈池上之優〉寫著,池上的山、水、雲、稻田,使島嶼都會大樓過多擁擠的直線條,有橫置過來的可能。你躺著,雲也躺著。水圳裡水潺潺湲湲,好像反覆問過路的行人,走那麼快,要去哪裡?

解開你的拘束,一如《流浪者之歌》,悉達多頓悟後明白,流浪出走真正要追求的不是具體的誰,不斷追求的心靈導師就是自己。這個自己一如池上的大自然,有著灑脫、健康的心靈,到哪裡都一樣自在。

相關焦點

  • 走走池上
    氣候條件優越, 雨量充沛,出產臺灣有名的優質池上米。池上米在日治時代曾經是用來進貢日本天皇的御用米,故又稱「皇帝米」。池上以一片廣闊的稻田和沒有一根電線桿的乾淨視野而聞名,這是要多大的共識和堅持才能守護住這樣純淨的風景。
  • 「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值得被框裱的美
    摘要:池上很美,藍天為幕,稻海雲鄉,是那種值得被框裱的美,也是秋收時節臺灣最好的風景。其實這些年,池上為世界所看見的理由,除了稻米和金城武樹,更有「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
  • 走過池上,尋找內心的秩序|王霞
    讀書走過池上尋找內心的秩序陰雨天,臨窗聽雨看書。《池上日記》是蔣勳先生最新的散文集子。而突然讓我有親近之感的,卻是這本《池上日記》。2014年的暑假,我在臺灣遊走十一天,池上,也是我驚鴻掠影過的地方。於是,這個安靜的周末,我走進這本書,尋找記憶的碰撞。
  • 臺東池上大坡池,被遺忘的臺東十景,池上垂綸
    導語:臺東池上大坡池,被遺忘的臺東十景,池上垂綸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池上的悠閒從大坡池開始,夏季時間,池中的荷花又滿開,點綴了這片充滿綠意草澤地,她是池上的心。大坡池原名大陂、也稱大埤,曾以池上垂綸名列臺東十景之一。池上的美,吸引了文學大師蔣勳花了一段時間好好走過,他在花東縱谷寫下的片片詩歌,傳遞出池上的美。大坡池的美,也榮登了蔣勳老師池上日記的封面。池上這個名字由大坡池開始。
  • 臺東池上,臺灣的慢城!池上的美,雲最知道!
  • 蔣勳 | 池上日記:自然秩序與土地倫理
    蔣勳在池上稻田邊池上,以出產優質稻米而聞名,地處臺東縱谷最北端。由於最早的聚落位於大坡池上方,因而得名「池上」。池上的雲、池上的山、池上的稻禾蔣勳說,池上人至今仍舊保持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秩序。「他們是真正和土地、自然在一起的人。」蔣勳說,散步時,看到他們不分晴雨地勞動,在田裡插秧或收割,他就會想到「錦繡大地」這個詞,「池上的美,是農民們繡花般繡出來的」。
  • 臺東池上營造文化米鄉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從單純的池上便當,到自行車族風靡的伯朗大道,以及話題不斷的金城武樹,臺東米鄉池上一直是焦點。不過,深耕臺東的臺灣好基金會顧問徐璐卻認為,這些話題是一時的、無法為這個土地帶來長久的影響,「我們要長遠地想,能為池上的孩子們留下什麼?能否營造永續議題讓返鄉子弟能深耕這塊夢田?」
  • 蔣勳:活得像個人,才能看到美
    李部尚書坐擁書城 品味書香蔣勳:活得像個人,才能看到美「我們從年輕開始,就因為工作忙碌,忽略了人與人的感覺,但工作忙碌之餘,你還是一個人,你必須每分每秒提醒自己回來做人的部分。你看到了美,才會覺得這個世界是值得活下去的。如果你看到的只是品牌、只是假的美,你不見得快樂,那反而可能會是你憂鬱症的原因。找回美的感覺其實很簡單,去觸摸一片葉子,去聞一下在很熱很熱的夏天、下完午後暴雨的氣味,那是都我們有記憶的感覺,那都會引發我們的感觸和感動。現在美常常成為新的知識、新的壓力。
  • 最愛的你,陪我去池上走走吧!
    當我欣賞到林懷民帶著雲門舞者在池上金黃黃的稻田起舞;當我讀到蔣勳的《池上日記》:「我忽然停住,覺得有什麼很熟的記憶回來了,這是我童年的家啊。」      無數的美好記憶瞬間包裹住了我,最愛的你,陪我一起去池上走走吧!
  • 城市美術館 | 蔣勳:池上村落裡的地久天長
    它就是池上。在臺灣東部,有一個叫池上的地方,在遠山雲瀑下有千畝稻田。池上村以稻米聞名,本是一個日漸頹敗的小村。自2009年首屆秋收藝術節起,藝術與稻田間的「化學反應」正漸漸改變它的面貌。說起池上,蔣勳是我們繞不開的名字。
  • 池上,臺灣的慢城
    池上的美,雲最知道。雲忘記時間,無所謂,無所事事,輕鬆地來輕鬆去。「雲好像是在度假的慢郎中」,到池上的旅人看見山邊一抹一抹的雲說。在池上從浩瀚稻海看遠山白雲,就是一場心靈洗禮。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稻田四季,人生如此,池上的速度,讓它豐富。雲仍如一個月前時一般,懶懶地、美美地躺在山腳下。這裡沒有哀愁,只有美麗。
  • 臺東池上:花東縱谷的田園牧歌
    金城武樹山和雲相互依偎,像剛毅的父親呵護著幼小的女兒,又像是情人你儂我儂的溫言軟語。小道兩旁,一片接一片的綠油油稻田,微風徐來,像大海般翻起一層層波浪。稻田連接而成的地平線,在不遠處與東西兩山相切。幾條車道像是稻田的動脈,在麥浪中蜿蜒。路的盡頭若隱若現,扎入大山腹中。
  • 《海街日記》美的像少女
    《海街日記》改編自漫畫家吉田秋生的代表作《海街diary》,講述的是住在鎌倉的香田家三姐妹,在父親去世之後,與同父異母的妹妹淺野鈴在同一屋簷下生活的故事。而是枝裕和恰好擅長細膩的展現家庭之中的羈絆和重組家庭的微妙關係,鏡頭變換中流動著鎌倉的寧靜和美,也沿襲了原作的治癒和溫暖。
  • 臺東池上:和蔣勳一起發現自然秩序
    原標題:臺東池上:和蔣勳一起發現自然秩序   「池上把我重新變成學生。」在臺東池上鄉駐村一年半,作家蔣勳多了一位老師:池上的自然和農民。這位年近70歲的作家,最近帶著新書《池上日記》,在臺東、臺北、新北等地分享他的「池上經驗」。   在他看來,池上不只是一個風景美麗的地方,還造就了上千公頃沒有汙染的成片良田。
  • 中國最美銀杏樹,像一片黃金的海,美得像幅畫一樣,來看的人絡繹
    中國最美銀杏樹,像一片黃金的海,美得像幅畫一樣,來看的人絡繹,晚秋,到了初冬,銀杏將是各地最明亮的景色, 一望無際的金黃色,絢爛的銀杏,渲染到秋冬的氣息! 清遠的連南三列町,種了數千畝銀杏林,樹林裡有數萬棵銀杏變黃, 簡直美得讓人發抖。
  • 池上便當的那個池上
    到了臺灣生活才慢慢了解到池上便當其實最早源於在池上車站所售賣的鐵路便當,由池上生長的稻米製成,漸漸成為了臺鐵便當中的一種標誌。那天去濱海公園看完日出後,在民宿短短的睡了三個小時,我就又去到臺東火車站買了前往池上鄉的往返車票,大約坐上一個小時的火車,就能來到這個漫山遍野散發著稻香的幽靜鄉村。平常這裡是成片翠綠的稻田,而到了每年十二月至二月休耕期間則會種上油菜花。
  • 臺東走走池上,濃縮夢想與農村時光的咖啡廳
    以往到臺東旅行都是直接殺進臺東市,雖有拜訪池上,卻總是像沾醬油一般,留下一撇紀錄後便快閃離開,想好好的在池上住一晚的願望始終存在我心裡。去年暑假,花了一段時間到臺東旅行,當時故意避開臺東市,刻意選在池上下榻,並住了四天。
  • 池上,一場流動的文化盛宴
    天光雲影,風吹稻浪,大美池上驚豔了世界。2013年,雲門舞集《稻禾》的首度亮相,便是在池上天地間,為2000多名池上鄉親義演。「池上不只是雲門舞集最美的舞臺,也是全世界最美的舞臺。雲門的舞者走遍世界,最愛的舞臺還是池上。」時至今日,林懷民經常會得意地用閩南話模仿池上阿嬤們,「都看不懂在講什麼啦,但是好美啊!」
  • 最美的自行車道,池上天堂之路
    池上天堂之路─ 大坡池 伯朗大道 金城武樹 ─通往天堂的道路原來是這麼不可思議的美,一望無涯的稻田,沒有煞風景的電線桿,只有黃金稻穗隨風搖擺,就讓我輕快地騎著單車>貼心提醒 : 離大坡池最近的單車店,是在進大坡池遊客中心之前的外圍(我們以為在遊客中心的停車場附近會有單車店,結果是沒有的)● 4人座電動車 $800● 腳踏車$100覺得電動車貴得離譜
  • 池上紅很久了!除了明星樹 還有便當、名人
    池上的美美的渾然天成,圖為池上天堂路兩側翠綠稻浪映著遠山、藍天與白雲,美得猶如人間仙境。記者羅紹平/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池上的美,美得渾然天成,四時變幻不同,冬天金黃的油菜花襯著藍天與白雲,美得很夢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