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1日),在南通召開的全省高速公路建設工作會議上,江蘇省新一輪高速公路網規劃及其「十一五」實施方案首度公開「亮相」。到2015年,江蘇省將建成「五縱九橫五聯」高速公路網,總裡程5200公裡,把江蘇大地的時空概念再度刷新。
3500公裡:首輪高速公路規劃明年完成
「到明年,江蘇省第一輪規劃的『四縱四橫四聯』高速公路網將全面建成,總裡程3500公裡。」江蘇省交通廳副廳長錢國超介紹說。
江蘇省第一輪的高速公路規劃制定於1996年,當時提出了建設「四縱四橫四聯」12條主骨架公路和新增5座過江通道的目標。從1993年江蘇省第一條高速公路滬寧路全面開工,到2006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3355公裡,這十多年,全省高速公路建設經歷了「八五」起步、「九五」展開和「十五」初步形成網絡三個階段,規劃的藍圖在江蘇大地上一步一步變為現實。
目前,首輪規劃的12條高速公路主骨架中,還有寧常、鎮溧等少數幾個項目在建,在規劃的5座過江通道中,還有蘇通大橋在建。這些項目將分別在今明兩年內畫上句號,江蘇省第一輪高速公路規劃將提前完成。
密度全國第一,高速公路是否已太超前
目前江蘇省高速公路通車總裡程居全國第二,密度居全國第一,達到每百平方公裡3.27公裡。有人認為,經過前面十多年的大規模推進,江蘇高速公路建設已經超前,應該緩一緩了,例證就是蘇北某些高速公路上車流量較低。
對這一問題,江蘇省交通廳廳長潘永和作了一番對比分析。他介紹說,目前,美國的高速公路網已連通了所有5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德國的高速公路網連通了所有5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和90%不足5萬人口的城市。而江蘇省首輪高速公路規劃只能覆蓋80%的縣級節點,即使新一輪規劃的5200公裡高速公路網在2015年左右建成後,也只能基本覆蓋現狀人口10萬以上的城鎮。因此,當前江蘇高速公路主骨架雖已形成,但網絡尚未完善,覆蓋範圍仍不夠深入,路網整體效益還不能充分發揮,需要通過實施新一輪高速公路規劃來進一步完善網絡、提升效能。
業內人士解釋說,江蘇高速公路雖然在總量和按國土面積計算的密度上達到了國內領先,但我省人均高速公路佔有量相對較低。而且江蘇所處的地域特殊,過境交通量巨大,京滬江蘇段、寧通等通道型的高速公路擁堵頻繁,仍顯容量不足,省際通道數量也不夠,高速公路無疑還需加快發展。
5200公裡:新一輪高速公路規劃閃亮登場
歷時4年研究制定的新一輪《江蘇省高速公路網規劃》,去年底已經獲得省政府正式批覆。新規劃的核心內容是,到2015年,全面建成我省「五縱九橫五聯」、總裡程達5200公裡的高速公路網。
與第一輪規劃相比,新規劃增加了1700公裡高速公路,過江通道也由原來的5個增至11個,分別是南京四橋、五峰山通道、泰州通道、錫通通道、崇海通道和崇啟通道。站在新的高速公路規劃圖前,可以明顯看出,高速公路加密了,橫貫江蘇的長江天塹上,每隔約40公裡就有一座通道,江南江北緊密相連。
錢國超介紹說,新的全省高速公路網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全國及華東地區過境通道型高速公路,共3440公裡,其中涵蓋了國家高速公路網在江蘇境內的全部線路;第二層是省內骨架高速公路,實際增加800公裡,以方便南京與各省轄市、上海與各省轄市、各省轄市之間、與鄰省相鄰地市之間的便捷溝通;第三層是區域性高速公路,實際增加960公裡。三層疊加,正好是5200公裡。
30-4321:「五縱九橫五聯」的巨大數字效益
「五縱九橫五聯」的江蘇高速公路網,將連接全省所有縣級及以上城市、重要機場、港口等,覆蓋現狀人口10萬以上的城鎮,高速公路網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裡5.18公裡,與發達國家大都市圈的水平相當。高速公路過江通道的平均間距由原來的80公裡縮短一半,過江能力大幅增強。高速公路出省通道由原來的10個增至31個,路網更加開放。
對於新一輪高速公路網絡的運行效果,交通專家們以「30-4321」這幾個數字來概括。所謂「30」,即所有規劃節點30分鐘進入高速公路網;「4」指省內縣或縣級市間4小時到達,任意方向4小時過境;「3」指省會與各省轄市間、長三角區域主要城市間3小時到達;「2」指三大都市圈內任意兩個節點之間2小時到達;「1」指任意兩個隔江相望的縣或縣級市之間1小時到達。
與此同時,新一輪高速公路網建設將投入的資金,可累計創造4700億元國內生產總值,提供290萬個就業機會。各新建和改建高速公路項目按24年的評價期考慮,期內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折算成現值將達2300多億元。(記者劉玉琴)
(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黃芳)